第86章 父女重逢(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风再起》最新章节。
李长风亲自站在工厂门口,迎接每一位前来报到的流民。他微笑着鼓励大家:“大伙别担心,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在这工厂里好好干,往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流民们听了,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在工厂的培训区域,经验丰富的师傅们早已等候多时。他们耐心地向流民们讲解机器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手把手地教导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复杂的设备。流民们学得格外认真,尽管一开始动作略显笨拙,但他们那股子认真劲儿,让人坚信他们一定能熟练掌握。
一位名叫阿强的年轻流民,对操作纺纱机充满了好奇与热情。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师傅的示范动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轮到他上手时,虽然一开始有些手忙脚乱,但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渐找到了感觉。看着棉线在自己的操作下有条不紊地缠绕在纱锭上,阿强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没想到我也能学会这么厉害的手艺,以后可得好好干!”
而在织布车间,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学习景象。女工们仔细地观察着织布机的运作,努力记住每一个步骤。一位叫秀兰的姑娘,心灵手巧,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织布技巧。她兴奋地对身边的同伴说:“以前只想着能吃饱饭就好,没想到现在还能在这么大的工厂里工作,还能学会织布,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随着流民们逐渐熟悉工作,工厂开始正式运转起来。一时间,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活力的劳动之歌。洁白的棉花在纺纱机中变成了细长的纱线,而后又在织布机上织成了一匹匹精美的布料。看着这些劳动成果,李长风的心中满是欣慰。
然而,工厂的顺利运转只是迈出的第一步,前方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虽然目前原材料羊毛能够从蒙古顺利收购,但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如何确保生产出来的纺织品能够在市场上畅销,不出现积压的情况,成为了摆在李长风面前的首要问题。而且,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难题。工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性格和习惯各异,偶尔会因为一些小事产生矛盾。同时,工厂的安全生产问题也不容忽视,机器的长期运转可能会出现故障,如何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保障工人们的生命安全,也是李长风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不仅如此,外部的压力也丝毫没有减轻。那些对李长风心怀嫉妒的传统商业势力,一直在寻找机会给工厂制造麻烦。他们可能会在市场上恶意竞争,散布谣言诋毁工厂的产品,试图破坏工厂的声誉。而建奴那边,也并未放弃破坏海南与蒙古合作的企图,他们可能会在边境地区制造事端,干扰羊毛的运输,甚至威胁蒙古部落,迫使他们中断与海南的合作。
在纺纱工厂那嘈杂的机器轰鸣声中,张老蔫正专注地操作着纺纱机,他那满是老茧的手熟练地穿梭在棉线之间。这些日子在工厂里工作,虽然辛苦,但想到能有个安稳的生计,他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这时,旁边新入职的一批工人在老师傅的带领下,正学习着机器操作。张老蔫不经意间抬眼望去,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他的手瞬间停住,眼中满是难以置信。那不是别人,正是他失散多年的女儿小翠。
“小翠!”张老蔫颤抖着声音喊出了女儿的名字。小翠听到这熟悉的呼唤,身体猛地一震,转过头来,与父亲的目光交汇。刹那间,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她扔下手中的工具,朝着父亲踉跄奔了过来。父女俩紧紧相拥,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
“爹,我终于又见到你了!”小翠泣不成声,这么多年的委屈与思念在这一刻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
张老蔫轻抚着女儿的头发,声音哽咽:“闺女,这些年你到底去了哪儿?爹找你找得好苦啊!”
小翠哭着讲述起自己的遭遇:“爹,当年家里实在过不下去,您把我插草卖给了一个财主家做奴婢。那财主心狠手辣,我在他家每天都要干好多活,还经常挨打受骂。后来,来了一群义军,他们杀了那个财主,我趁乱逃了出来。我回到家,家里的房子早就没有了。好在有李家军施粥,告诉我一直往东走,能有活路。一路上,我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到了天津,正好碰到有船来海南,我就跟着来了,没想到能在这儿再见到你。我想,咱们同坐一艘船来的海南,只是人太多,互相谁也没看到谁。”
张老蔫听着女儿的诉说,心中既心疼又愤怒,他紧紧地抱着女儿,像是生怕她再次消失:“闺女,苦了你了。都怪爹,当年没能保护好你。现在好了,咱们在这儿团聚了,以后爹再也不会让你受苦了。”
周围的工友们看到这一幕,也不禁为之动容,纷纷围过来安慰他们。在这充满希望与奋斗的纺纱工厂里,这场悲喜交加的重逢,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
半年后,筒子楼顺利竣工,在阳光的照耀下,崭新的楼体散发着质朴而温暖的气息。李长风站在筒子楼前,望着这凝聚无数人心血的建筑,心中满是欣慰。
分配住房的日子到了,整个安置点都热闹非凡。人们怀揣着期待,早早便来到分配处排队。李长风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大声说道:“乡亲们,咱们的筒子楼盖好了,按照规划,每家4个人分一间,不够4人的按4人算。这是咱们共同努力的成果,以后大家就安心在这儿住下,一起把日子过好!”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大家纷纷议论着即将拥有的新家。张老蔫和小翠父女俩也在人群中,脸上洋溢着喜悦。小翠紧紧拉着父亲的手,兴奋地说:“爹,咱们终于要有自己的家了,再也不用四处漂泊了。”张老蔫笑着点头,眼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工作人员开始有条不紊地按照登记信息分配房间。一家家领到钥匙的人们迫不及待地朝着自己的房间走去。楼道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相互打着招呼,分享着喜悦。
走进筒子楼内,虽然房间不大,但布局紧凑合理。简单的床铺、桌椅摆放整齐,窗户透进明亮的光线,让整个房间显得格外温馨。墙壁上还贴心地刷上了洁白的石灰,给人一种干净整洁的感觉。
分到房间的人们开始忙着布置自己的小家。有人从安置点的仓库里领来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有人则在窗户上贴上自己亲手剪的窗花,为新家增添一份喜庆。
张老蔫和小翠走进属于他们的房间,父女俩站在屋子中间,眼中满是感动。小翠高兴地在房间里转了一圈,说:“爹,这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张老蔫笑着说:“是啊,多亏了李爷,咱们才有了这个安稳的家。以后咱们可得好好工作,报答李爷的恩情。”
随着人们陆续入住,筒子楼逐渐有了生活的气息。傍晚时分,楼道里飘起了饭菜的香味,各家各户的人们在楼道里交流着一天的见闻,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筒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