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贾元春(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这场“豪宴”象征着贾府表面的繁华和富贵。然而,盛宴终有散场时,贾府的奢华生活也只是昙花一现。《豪宴》的寓意揭示了贾府因贪婪和不择手段而走向衰败的命运。它警示着人们,过度的追求和贪婪会带来灾难,繁华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正如红学研究中所指出的,《豪宴》是通部书的大过节、大关键,它为贾府的命运埋下了伏笔,预示着这个家族终将走向覆灭。
2.《乞巧》
元春省亲时点的《乞巧》,出自洪升剧作《长生殿》,原为第二十二出《密誓》,其象征意义深远,与元春的命运和宫廷爱情紧密相连。
《乞巧》这出戏着眼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盟誓。在《长生殿》中,七夕之夜,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长生殿立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誓言,然而最终却未能逃脱悲剧的结局。安史之乱爆发,杨国忠为首的国舅家族得罪了安禄山为首的边境藩王,事发后军民问罪于杨国忠和杨贵妃,杨贵妃自缢身亡。这一历史典故暗示了元春在宫廷中的命运。
元春身处宫廷,虽贵为贤德妃,但宫廷斗争残酷无情。她如同杨贵妃一样,虽得皇帝宠爱,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宫廷中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她的家族——贾府,在朝廷中也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这使得她不得不卷入宫廷政治的漩涡之中。一旦家族在朝廷中失势,她在宫廷中的地位也将受到威胁。
从宫廷爱情的角度来看,《乞巧》反映了元春对皇帝爱情的祈愿。她希望皇帝能像唐明皇对杨贵妃那样,忠于爱情,从而保住贾府的荣华富贵。然而,宫廷中的爱情往往充满了政治因素,皇帝的宠爱也并非一成不变。元春深知这一点,所以她在宫廷中小心翼翼,努力维护着与皇帝的关系。
《乞巧》这出戏隐喻了元春的悲剧命运。她在宫廷中虽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内心却充满了无奈和悲哀。她无法与家人团聚,只能在省亲时短暂地感受亲情的温暖。最终,她如同杨贵妃一样,在宫廷斗争中香消玉殒,贾府也随之走向衰败。《乞巧》的象征意义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宫廷爱情的脆弱和女性命运的悲惨。
3.《仙缘》
《仙缘》出自明代汤显祖剧作《邯郸记》,原为第三十出《合仙》,在元春省亲所点四出戏中,它寓意独特,与宝玉仙缘及小说主题紧密相连。
从与宝玉仙缘的层面来看,《邯郸记》中送来枕头的是神仙,《红楼梦》里前来点化宝玉的一僧一道同样是神仙。这暗示着宝玉的人生将有超自然力量的介入。宝玉本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经修炼后幻化成通灵宝玉来到人间经历尘世。一僧一道在他的人生中多次出现,引导他领悟人生的真谛。在经历了家族兴衰、爱情悲剧等诸多变故后,最终在一僧一道的点化下,宝玉悬崖撒手,回归了本真,这便是他的“仙缘”。《仙缘》这出戏预示了宝玉最终会脱离尘世的羁绊,与仙界结缘。
在应景层面,《仙缘》是一出热闹戏,八仙降临,吉祥福瑞,配合了省亲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热闹喜庆场面。但这种热闹只是短暂的,就如同贾府的繁华一样,终究是一场幻梦。这也与小说整体的悲剧主题相呼应,表面的繁华掩盖不了背后的凄凉和无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小说主题来看,《仙缘》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宝玉的“仙缘”让他看清了尘世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家族的兴衰、爱情的得失都如梦幻泡影。这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悲剧的揭示,提醒人们不要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迷惑,要追求真正的精神解脱。《仙缘》这出戏在看似喜庆的氛围中,蕴含着深刻的悲剧内涵,为小说的主题表达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4.《离魂》
《离魂》出自《牡丹亭》,在元春省亲所点四出戏中,它与黛玉命运紧密相连,对小说悲剧氛围的营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其“离魂”是对爱情执着追求的极致体现。黛玉在《红楼梦》中也是一个为情所困的女子。她与宝玉真心相爱,然而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这段感情充满了波折与无奈。黛玉敏感细腻,常常为了宝玉的言行暗自垂泪,她的内心深处始终被爱情所煎熬。就像杜丽娘离魂一般,黛玉的灵魂也仿佛被爱情所牵引,无法挣脱。
从黛玉的命运来看,《离魂》预示了她最终的悲剧结局。黛玉体弱多病,内心又多愁善感,在得知宝玉与宝钗的婚事之后,她的精神支柱崩塌,最终泪尽而逝。这就如同杜丽娘离魂而去,黛玉也在爱情的绝望中香消玉殒。她的离世是封建礼教对人性压抑的结果,是爱情悲剧的深刻体现。
在营造小说悲剧氛围方面,《离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与其他三出戏相互呼应,共同构建了一种悲凉的基调。《豪宴》暗示贾府的衰败,《乞巧》隐喻元春的命运,《仙缘》预示宝玉的归宿,而《离魂》则聚焦于黛玉的悲剧。这四出戏从家族、宫廷、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展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读者在品味《离魂》的寓意时,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黛玉命运的悲惨,以及整个故事所弥漫的悲剧氛围,从而对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无奈有更深刻的认识。
六、贾元春的判词与曲子
1.判词解析
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短短几句却蕴含着深刻的隐喻和暗示,为我们揭示了元春的命运轨迹和贾府的兴衰沉浮。
“二十年来辨是非”,表明元春在宫廷中度过了漫长的二十年时光。这二十年里,她身处复杂的宫廷环境,目睹了宫廷中的勾心斗角、权力纷争,逐渐变得成熟和睿智。她能够分辨是非善恶,明白宫廷中的生存之道。然而,这种“辨是非”也让她身心疲惫,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她深知宫廷中的规矩和礼仪,必须时刻谨言慎行,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灾祸。这也暗示了她在宫廷中的无奈和悲哀,为了家族的利益,她不得不牺牲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即石榴花,石榴多子,在古代常被视为多子多福的象征。这里的榴花开处,可能暗示着元春在宫廷中获得了皇帝的宠爱,有了身孕。榴花映照宫闱,意味着她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家族也因此荣耀。然而,这表面的荣耀背后,也隐藏着危机。石榴花虽然鲜艳夺目,但花期短暂,这或许预示着元春的荣华富贵只是昙花一现。
“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指的是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则指元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人的命运都比不上元春。元春贵为贤德妃,是贾府的政治靠山,她的地位和荣耀是其他姐妹无法比拟的。然而,这种比较也暗示了元春的孤独和无奈。她虽然身处高位,但却失去了自由和亲情,无法像其他姐妹一样享受平凡的生活。
“虎兔相逢大梦归”,对于“虎兔相逢”的解释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虎兔相逢”指的是时间上的交替,即虎年和兔年的交接,暗示着元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遭遇了重大的变故,最终香消玉殒。另一种观点认为,“虎兔”代表着两种势力的斗争,元春在这场斗争中成为了牺牲品。无论哪种解释,都表明元春的命运在“虎兔相逢”时发生了转折,她的一生如同一场大梦,最终在痛苦和无奈中结束。
元春的判词通过隐喻和暗示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她悲惨的命运。她在宫廷中挣扎求生,为家族带来了短暂的荣耀,但最终却无法逃脱悲剧的结局。这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残酷,以及人性在权力和利益面前的无奈和悲哀。
2.曲子鉴赏
《恨无常》曲子全文为:“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此曲深刻地表达了元春复杂的情感,也精准地预示了她的悲惨命运。
曲子开篇“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短短两句便将元春命运的巨大落差展现得淋漓尽致。元春晋封贤德妃,让贾府一时荣耀至极,家族的富贵兴盛达到顶点,她自己也享受着荣华富贵。然而,命运无常,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一切。这“无常”可能是宫廷斗争的失败,也可能是突发的疾病或其他灾难,暗示着元春的命运急转直下。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生动地描绘了元春在生命即将消逝时的无奈和痛苦。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一切,包括家族的荣耀、亲情的温暖,都即将离她而去,却无能为力。“荡悠悠”一词,形象地表现出她的灵魂在生死边缘徘徊,逐渐消散的状态,让人感受到她生命的脆弱和命运的残酷。
“望家乡,路远山高”,体现了元春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尽管她身处皇宫,享受着富贵,但内心始终牵挂着家人。然而,皇宫与家乡之间隔着千山万水,她无法回到亲人身边,只能在梦中与他们相见。这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愈发强烈,也增添了她的悲剧色彩。
最后,元春在梦里向爹娘相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是她对家族命运的担忧和警示。她深知自己的死意味着贾府失去了重要的靠山,家族的命运将急转直下。她希望家人能够及时醒悟,“退步抽身”,避免家族走向衰败。这也反映了元春对家族的责任感,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心系家族的未来。
结合小说情节来看,元春在宫廷中虽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却时刻面临着宫廷斗争的压力和危险。她的死亡导致贾府失去了政治上的庇护,最终走向衰败。《恨无常》曲子通过元春的视角,表达了她对命运无常的怨恨、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族命运的担忧,精准地预示了她的悲剧结局和贾府的兴衰沉浮,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下人物命运的无奈和悲惨。
七、贾元春之死
1.死亡原因
元春之死在《红楼梦》中是一个重要情节,关于其死亡原因,红学界存在多种观点,结合小说情节和判词,可进行如下分析。
一种观点认为,元春死于宫廷斗争。在宫廷这个充满权谋和利益纷争的地方,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元春身为贤德妃,是贾府在宫廷的代表,她的家族在朝廷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这使她不可避免地卷入宫廷政治的漩涡。从小说情节来看,凤姐曾梦见一位娘娘向她夺锦缎,且说这娘娘又不是自家的元春娘娘,暗示了元春在宫中已有劲敌,在与她争夺地位。判词“虎兔相逢大梦归”,有人解读“虎兔”代表两种势力的斗争,元春在这场斗争中成为牺牲品。宫廷斗争残酷无情,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元春很可能在这场权力角逐中失势,最终香消玉殒。
也有观点提出,元春是因病去世。书中83回提到元春染恙,86回托梦给贾母,暗写元春在宫中处境十分凶险。95回详细记载了元春之死的时辰,病因是“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然而,这种说法存在一些问题,如86回写她生于甲申年,至甲寅年薨逝时应为三十一岁,95回却写她存年四十三岁,年龄存在矛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元春在宫廷中生活压力巨大,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劳累可能导致她身体出现问题,最终因病离世。
还有人认为,元春的死与家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贾府在后期逐渐走向衰败,家族中的男人们如贾赦、贾珍、贾琏等人仗着元妃这个靠山,在外有恃无恐,加速了家族的衰落灭亡。元春作为贾府的政治靠山,她的命运与家族紧密相连。当家族的种种劣迹被曝光,引起朝廷的不满和猜忌时,元春也会受到牵连。她可能因为无法承受家族带来的压力,或者为了保护家族,最终选择牺牲自己。
综合来看,元春的死亡原因是复杂的,可能是宫廷斗争、疾病以及家族命运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宫廷斗争让她身处险境,疾病消磨了她的身体,而家族的衰败则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预示着贾府失去了重要的支撑,即将走向衰败的命运。
2.死亡影响
元春之死,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贾府和小说情节发展中激起了层层波澜,其影响深远,象征意义重大,充满了悲剧色彩。
对贾府而言,元春之死是家族衰败的重要转折点。此前,元春贵为贤德妃,是贾府的政治靠山,她的存在让贾府成为皇亲国戚,家族地位和声望达到顶峰。各方权贵纷纷巴结,贾府在社会上风光无限。然而,元春的离世使贾府失去了这一关键的庇护。朝廷中那些原本就对贾府心怀不满或觊觎其财富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贾府失去了在宫廷中的代言人,无法及时获取政治信息和资源,在朝廷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经济上,为了维持与宫廷的关系以及元春省亲时的奢华排场,贾府已经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元气大伤。元春死后,贾府失去了宫廷的赏赐和支持,经济状况愈发艰难,入不敷出的情况日益严重。家族内部也开始出现矛盾和纷争,人心惶惶,往日的繁华景象不复存在。
从小说情节发展来看,元春之死推动了故事的悲剧走向。在此之前,虽然贾府已经出现了一些衰败的迹象,但总体上还维持着表面的繁荣。元春的死亡打破了这种虚假的平静,加速了贾府的衰败进程。此后,贾府接连遭遇各种变故,如被抄家、家族子弟获罪等。小说的情节变得更加紧张和悲惨,人物的命运也更加坎坷。宝玉、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也在这一背景下愈发凸显,他们在家族的衰败中无力挣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走向毁灭。
元春之死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她象征着贾府的荣华富贵,她的死亡预示着贾府的繁华如同过眼云烟,终将消散。这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家族命运的无常。在封建制度下,家族的兴衰往往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连,一旦失去了权力的支持,家族就会迅速衰败。同时,元春的悲剧命运也象征着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她身处宫廷,虽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却失去了自由和亲情,最终在痛苦和无奈中死去。
元春之死充满了悲剧色彩。她为了家族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在宫廷中苦苦挣扎。然而,她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家族的长久繁荣,反而在她死后,家族迅速走向衰败。她的死亡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家族的悲剧,更是封建社会的悲剧。这一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人性在权力和利益面前的无奈和悲哀。
八、贾元春的人物影响
1.对贾府的影响
贾元春对贾府兴衰的影响贯穿始终,从家族地位的提升、经济的繁荣,到最终的衰败,她的命运与贾府紧密相连。
元春入宫并晋封贤德妃,使贾府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此之前,贾府虽为世家大族,但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有限。元春成为贵妃后,贾府一跃成为皇亲国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各方权贵纷纷前来巴结,贾府在社会上的声望达到了顶峰。这种地位的提升不仅为贾府带来了荣耀,也为家族子弟的仕途发展提供了便利。贾府的男人们可以凭借与皇室的关系,在官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进一步巩固家族的地位。
经济上,元春的得宠为贾府带来了短暂的繁荣。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不惜耗费巨资建造了奢华的大观园,置办了大量的物品。这虽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家族的经济发展。省亲期间,贾府迎来了各方宾客,热闹非凡,各种生意往来也随之增多。此外,元春在宫中也会不时赏赐贾府,这些赏赐不仅包括金银珠宝,还有珍贵的物品和土地等,进一步增加了贾府的财富。
然而,这种繁荣只是表面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为了维持与宫廷的关系,贾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需要不断地向宫廷进贡,讨好皇室成员,以确保元春在宫中的地位稳固。同时,贾府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奢华,家族成员们挥霍无度,不懂得节俭。这种过度的消费使得贾府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逐渐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
元春的死亡成为了贾府衰败的导火索。她在宫廷中的失势或离世,使贾府失去了最重要的政治靠山。朝廷中那些原本就对贾府心怀不满的势力开始趁机打压,贾府陷入了政治危机。同时,贾府内部的矛盾也逐渐激化,家族成员们为了争夺财产和权力,互相勾心斗角,离心离德。经济上的困境和政治上的压力使得贾府逐渐走向衰败,最终被抄家,昔日的繁华景象不复存在。
贾元春对贾府兴衰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她的得宠为贾府带来了短暂的荣耀和繁荣,但也为家族的衰败埋下了伏笔。她的死亡则成为了压垮贾府的最后一根稻草,使贾府在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家族内部的矛盾中走向了灭亡。
2.对小说主题的贡献
贾元春这一人物在《红楼梦》主题表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地体现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以及对人性悲剧的揭示。
元春的命运是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批判。在封建制度下,女性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控,元春凭借“贤孝才德”被选入宫,看似是家族的荣耀,实则是封建制度对女性的一种压迫。她进入皇宫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失去了自由和亲情,成为了封建宫廷政治的牺牲品。宫廷中的勾心斗角、权力纷争,让她身心疲惫,却无法逃脱。她虽贵为贤德妃,但在皇帝和宫廷规矩面前,只能谨言慎行,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她的晋升和失宠都取决于皇室的意志,个人的才华和努力在封建制度的强大力量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元春省亲时的奢华排场,表面上是家族的荣耀,实际上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贾府为了迎接她,不惜耗费巨资,大兴土木,这种过度的奢华和铺张,反映了封建贵族的腐朽和对财富的挥霍。而元春在省亲时的无奈和悲哀,也揭示了封建制度下亲情的扭曲和人性的压抑。
元春的人物形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悲剧。她内心善良、孝顺,对家人充满了关爱和牵挂,但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她无法与家人正常相处。省亲时,她与贾母、王夫人等人相拥而泣,言语间满是对亲情的渴望,但短暂的相聚后,她又不得不回到那个冰冷的皇宫。她对宝玉的关爱,也只能通过书信和短暂的见面来表达。她的功利并非出于个人的贪婪,而是为了家族的利益,这体现了她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然而,她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家族的长久繁荣,反而在她死后,贾府迅速走向衰败。她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人性在封建制度下的无奈和挣扎,人们为了生存和家族的利益,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元春这一人物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命运,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对人性的压抑,揭示了人性在封建制度下的悲剧。她是《红楼梦》主题表达的重要载体,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九、贾元春的形象塑造与艺术价值
1.形象塑造手法
在《红楼梦》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成功塑造了贾元春这一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她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侧面描写是塑造元春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通过描写贾府众人对元春的反应和态度,侧面展现了她的地位和影响力。当元春晋封贤德妃的消息传来时,贾府上下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这一场景从侧面反映出元春的得宠给贾府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和希望,也暗示了她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书中还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来侧面烘托元春的形象。例如,众人对元春省亲时的奢华排场和高雅品味赞叹不已,这从侧面体现了她的尊贵和才华。
语言描写也生动地展现了元春的性格特点。省亲时,元春与家人的对话充满了情感。她对贾母和王夫人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这番话既表达了她对家人的思念,也透露出她在宫廷中的无奈和悲哀。她对宝玉的关怀和教导,如“千万好生抚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祖母之忧”,体现了她作为长姐的慈爱和责任感。
心理描写虽然在书中较少直接体现,但通过元春的言行和表情,读者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复杂情感。元春省亲时多次落泪,这不仅是她对亲情的渴望,更是她在宫廷中压抑已久的情感的释放。她对皇宫生活的抱怨,如“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反映了她内心对自由和亲情的向往,以及对宫廷生活的厌倦。
作者还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元春的形象。大观园的奢华和美丽,是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而建造的,这不仅展现了贾府的富贵,也从侧面反映了元春的尊贵身份。而元春对大观园中各个景点的喜爱,如潇湘馆的清幽、蘅芜苑的淡雅,也体现了她高雅的审美情趣。
作者运用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等多种手法,全方位地塑造了贾元春这一形象,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鲜活而深刻的人物。
2.艺术价值体现
贾元春这一形象在《红楼梦》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在人物群像和小说艺术结构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人物群像中,元春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与贾府其他女性角色相比,她的身份特殊,贵为贤德妃,身处宫廷这一特殊环境。她不像黛玉那般敏感细腻、情感外露,也不像宝钗那样世故圆滑、善于周旋。元春的贤德稳重、心思细腻更多地体现在对家族的责任感和在宫廷斗争中的隐忍上。她虽享受着荣华富贵,却内心孤独,对亲情有着深深的渴望,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她在人物群像中独树一帜。她的存在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层次,让读者看到了封建宫廷中女性的另一种生存状态。
从红学研究成果来看,元春形象对小说艺术结构的贡献显着。她是连接贾府与宫廷的重要纽带,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元春入宫并晋封贤德妃,使贾府的地位达到顶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省亲情节更是小说的重要转折点,将贾府的繁华推向极致,同时也为后续的衰败埋下伏笔。她的命运与贾府的兴衰紧密相连,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元春的死亡则标志着贾府失去了最后的庇护,加速了家族的衰败,使小说的悲剧氛围更加浓厚。
元春形象还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她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对人性的压抑。她在宫廷中身不由己,为了家族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最终却无法改变家族的命运。这一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无情,以及人性在权力和利益面前的无奈和挣扎。
贾元春形象在《红楼梦》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她在人物群像中的独特性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内涵,对小说艺术结构的贡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是《红楼梦》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