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贾元春(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一、贾元春的人物背景
1.家族出身
贾府,作为《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之首,是一个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族,在当时的社会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深厚的根基。其祖上因功勋卓着获封爵位,历经几代传承,虽已不复往昔的辉煌,但依旧维持着世家大族的气派与荣耀。家族子弟在官场、商场皆有涉足,人脉广泛,财富雄厚,是众人眼中的豪门望族。
贾元春,身为荣国府二老爷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在贾府四春中排行老大,于二房里则排行老二。她是贾府的大姑娘,亦是第一个由贾母亲自教养长大的孩子。因其生于正月初一,便得名元春。
贾府对元春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从小就对她进行了精心的培养。在礼仪方面,教导她举止端庄、进退有度,以符合贵族小姐的身份;在学识上,让她熟读经史子集,培养其文学素养和才情;在品德上,着重教导她贤孝才德,使其成为一个知书达理、温柔敦厚的女子。家族期望她能凭借自身的才学和品德,在社会上赢得声誉,为家族带来更多的荣耀和利益,成为贾府在社交和政治舞台上的一张重要名片。
2.入宫缘由
在封建时代,贵族女子入选宫廷是一种常见的家族政治策略。贾元春凭借“贤孝才德”被选入宫,这并非偶然。贾府作为世家大族,注重对子女的培养,元春自幼接受了系统而严格的教育,在礼仪、学识、品德等方面都出类拔萃。她的贤德之名在家族内外广为流传,这为她入选宫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的宫廷选秀,旨在为皇室选拔才德兼备的女子,以充实后宫并维护皇室的尊严和统治。元春以其出众的才学和品德,在众多候选女子中脱颖而出,被选入宫中充任女史。这一过程看似顺利,实则是贾府多年培养和精心谋划的结果。
入宫对元春个人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她获得了进入宫廷、接触皇室的机会,这为她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她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在宫廷中赢得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宫廷生活充满了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她不得不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在这个充满权谋和利益的世界里,她的命运不再由自己掌控,而是受到宫廷规则和皇室意志的左右。
对于贾府来说,元春入宫是家族发展的重要契机。她成为了贾府与皇室之间的纽带,使贾府一跃成为皇亲国戚,家族的地位和声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贾府的富贵兴盛达到了极点,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然而,这种荣耀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元春在宫廷中失宠或遭遇不测,贾府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因此,贾府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与宫廷的关系维护中,以确保元春在宫廷中的地位稳固。但这种过度的依赖也使得贾府逐渐失去了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日后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二、贾元春的性格特点
1.贤德稳重
贾元春贤德稳重的性格特点在《红楼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这不仅体现在她对长辈的孝顺上,更体现在她对家族的责任感中。
元春的孝顺是发自内心且始终如一的。母亲生宝玉时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她便主动承担起照顾幼弟的责任。书中提到“她为长姊,宝玉为弱弟,她心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她这么做,一是出于对母亲的孝顺,希望能为母亲分忧;二是展现出她的贤惠,主动照顾家人。在元春省亲时,进入贾母正室,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贵妃的身份,而是孙女、女儿的身份,要行家礼,即便贾母等人跪止不迭,她仍坚持礼数。后来薛姨妈等人觐见欲行国礼,她也命免过,尽显对长辈的敬重和孝顺。
元春对家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她深知自己的命运与家族紧密相连,入宫后,她努力在宫廷中站稳脚跟,为家族争取荣耀和利益。她凭借自己的贤德和才华,从女史一步步晋封贤德妃,使贾府成为皇亲国戚,家族的地位和声望达到了顶峰。在省亲时,她虽然对皇宫生活充满了无奈和抱怨,但依然关心着家族的未来。她让姐妹们写诗记载省亲盛况,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家族子弟努力上进。她给省亲别墅取名“大观园”,名字富有内涵,也体现了她对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视。
此外,元春在处理事情时也表现得稳重得体。面对宫廷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她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智,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她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代表着个人,更关系到家族的兴衰荣辱。因此,她在宫廷中谨言慎行,努力维护着家族的利益和尊严。
2.心思细腻
贾元春心思细腻,在诸多方面都有体现,尤其是在省亲时对家人的关怀以及对宫廷生活的敏感上。
省亲之时,元春对家人的关怀无微不至。她深知家人为此次省亲耗费了大量心力,所以尽管身处贵妃之位,却丝毫没有架子。见到贾母和王夫人时,她满眼垂泪,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言语间满是对家人的牵挂与思念。她关心宝玉的成长,命他进前,携手将其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细细询问他的学业和生活情况,眷念切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于姐妹们,她也十分关注,让她们写诗记载省亲盛况,还仔细品评她们的诗作,一眼就发现黛玉和宝钗的诗比其他姐妹更胜一筹,足见她对家人才情的了解和重视。
元春对宫廷生活极为敏感。她将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简单的话语背后,隐藏着她在宫廷中无数个日夜的心酸与无奈。她深知宫廷中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在省亲时,她虽与家人欢聚一堂,但内心始终保持着警惕。她点的四出戏,每一出都寓意深远,《豪宴》暗示贾府的衰败,《乞巧》隐喻自己的命运,《仙缘》和《离魂》也分别与宝玉和黛玉的命运相关。这表明她在宫廷中时刻关注着家族的命运,心思细腻到能通过点戏这种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担忧和预感。她的敏感并非无端猜疑,而是在宫廷复杂环境中生存的本能反应,也体现了她对家族深深的责任感。
3.懦弱却孝顺
贾元春的性格中存在着懦弱却孝顺的矛盾之处,这在她的宫廷生活和与家族的关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宫廷这个充满权谋和斗争的环境里,元春表现出了懦弱的一面。她深知宫廷规则的严苛和皇室意志的不可违抗,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她往往选择妥协和隐忍。尽管她对皇宫生活充满了无奈和抱怨,将其称为“不得见人的去处”,但她却没有勇气反抗,只能默默承受着一切。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按照宫廷的规则行事,努力在这个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然而,元春又是极其孝顺的。她始终牢记自己作为孙女、女儿的身份,对长辈敬重有加。省亲时,她不顾自己贵妃的身份,坚持行家礼,对贾母和王夫人关怀备至。她心系家族的兴衰,为了家族的荣耀和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入宫后,她努力在宫廷中站稳脚跟,凭借自己的贤德和才华获得晋封,使贾府成为皇亲国戚,家族的地位和声望达到了顶峰。她深知自己的命运与家族紧密相连,因此愿意为家族付出一切。
这种懦弱与孝顺的矛盾性格,使元春陷入了深深的无奈之中。她在宫廷中身不由己,无法摆脱宫廷规则的束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族走向衰败。但她对家族的忠诚却从未改变,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依然心系家族,希望能够为家族尽最后一份力。元春的这种矛盾性格,不仅反映了她个人的悲剧命运,也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4.功利却不尚奢华
贾元春有着功利的一面,她对家族荣华富贵的追求十分明显。元春深知自己的命运与贾府紧密相连,入宫后,她凭借自身的贤德和才华,从女史一步步晋封贤德妃,使贾府一跃成为皇亲国戚,家族的地位和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她明白自己在宫廷中的地位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贾府的兴衰,所以努力在宫廷中周旋,为家族争取更多的利益和荣耀。她的这种功利并非出于个人的贪婪,而是出于对家族的责任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贾府在社会上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元春并不尚奢华。在省亲这一情节中,贾府为了迎接她,一掷千金,建造了奢华的大观园,布置荣国府,仅到苏州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和“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费用就达五万两银子。但元春看到如此奢华的场面,并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欣喜。她在与家人相聚时,多次落泪,称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表达了对这种奢华生活的无奈和对寻常百姓家天伦之乐的向往。她对大观园里的建筑评价,更注重其内涵和特色,而非奢华程度。她独爱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和稻香村,这些院子各具特色,有着自然之美和文化韵味,并非以奢华取胜。这表明元春内心并不崇尚那种过度的奢华,她更看重的是亲情和生活的本真。
三、贾元春的宫廷生活
1.女史时期
贾元春入宫初期担任女史,这一职位在宫廷中有着特定的职责和要求。女史主要负责掌管宫廷礼仪、文书档案等事务,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元春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熟读经史子集,精通礼仪规范,这使她能够胜任女史这一工作。
在工作中,元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她严格按照宫廷的规章制度处理各项事务,确保礼仪的规范和文书的准确。她的工作表现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赞赏,为她日后的晋升奠定了基础。
在与宫廷人物的交往中,元春始终保持着谦逊和谨慎。她深知宫廷中的人际关系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麻烦。因此,她与其他女史、宫女和太监们相处融洽,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她的善良和亲和力使她在宫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然而,宫廷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元春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勾心斗角让她感到疲惫和无奈。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保护自己和家族的利益。
尽管如此,元春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在宫廷中站稳了脚跟。她的努力和付出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和地位,也为贾府带来了荣耀和希望。在女史时期的经历,让元春更加成熟和坚强,也为她日后成为贤德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晋封贵妃
元春晋封贤德妃的消息传来时,贾府上下正沉浸在为贾政庆生的热闹氛围中。突然,六宫都太监夏老爷前来降旨,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贾赦、贾政等人惊慌失措,不知是何兆头,忙停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上香案,跪地接旨。当得知是元春晋封的喜讯时,贾府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元春晋封贤德妃并非偶然。她入宫后,凭借自身的贤德稳重、心思细腻,在宫廷中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她认真履行女史的职责,处理宫廷事务井井有条;在与宫廷人物交往中,谦逊谨慎,与众人相处融洽。她的才学和品德得到了皇室的认可,因此获得了晋封的机会。
这一事件对贾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贾府的地位和声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皇亲国戚后,贾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各方权贵纷纷前来巴结,家族的财富和人脉资源进一步扩大。其次,贾府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不惜耗费巨资建造了大观园,这虽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家族的经济发展。然而,这种荣耀背后也隐藏着危机。贾府为了维持与宫廷的关系,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使得家族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在宫廷政治方面,元春晋封贤德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她成为了贾府在宫廷中的代言人,为贾府在宫廷政治中赢得了一席之地。贾府可以通过元春与皇室保持密切的联系,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源和信息。然而,这也使得贾府卷入了宫廷政治的漩涡之中。宫廷中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元春的地位并不稳固,一旦她在宫廷中失宠或遭遇不测,贾府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
元春晋封贤德妃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它不仅展现了贾府的荣华富贵,也揭示了封建宫廷政治的残酷和复杂。这一事件为小说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预示着贾府的兴衰荣辱将与元春的命运紧密相连。
3.宫廷斗争
元春身处宫廷斗争的漩涡中心,其处境艰难,角色复杂。宫廷之中,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为了权力和利益不择手段,元春作为贤德妃,自然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元春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首先,她要应对其他妃嫔的嫉妒和排挤。在后宫中,妃嫔们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和地位,常常互相倾轧。元春凭借贤德和家族背景获得晋封,必然会引起其他妃嫔的不满和嫉妒。她们可能会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诋毁元春的声誉,试图削弱她的地位。例如,凤姐曾梦见一位娘娘向她夺锦缎,且说这娘娘又不是自家的元春娘娘,这暗示了元春在宫中已有一个劲敌,在与她争夺地位。
其次,宫廷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给元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往往与朝廷中的政治势力紧密相连,元春的家族——贾府,在朝廷中也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这使得元春不得不卷入宫廷政治的漩涡之中,成为各方势力拉拢和打击的对象。一旦贾府在朝廷中失势,元春在宫廷中的地位也将受到威胁。
再者,皇帝的态度也是元春需要时刻关注的。皇帝的宠爱是妃嫔在宫廷中立足的根本,然而皇帝的心思难以捉摸,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元春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护与皇帝的关系,既要展现自己的贤德和才华,又不能过于张扬,以免引起皇帝的反感。
在这种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元春的角色十分尴尬。她既是贾府在宫廷中的代言人,要为家族的利益着想;又是皇帝的妃嫔,要遵守宫廷的规矩和皇帝的意志。她在两者之间艰难地平衡着,试图在宫廷斗争中保护自己和家族的利益。然而,她的力量毕竟有限,面对宫廷斗争的残酷现实,她常常感到无奈和无助。
元春在宫廷斗争中的处境和角色,充分展现了封建宫廷政治的黑暗和残酷。她的命运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死荣辱,也与贾府的兴衰紧密相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元春最终未能逃脱悲剧的命运,她的死亡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败。
四、贾元春省亲
1.省亲筹备
当贾府得知元春晋封贤德妃且蒙天子降谕特准鸾舆入其私第省亲的消息后,上下一片忙碌,全力投入到省亲的筹备工作中,其规模之宏大、花费之奢靡,充分展现了贾府的奢华和对省亲的高度重视。
建造大观园是省亲筹备的重中之重。为了给元春营造一个奢华且别具一格的省亲环境,贾府聘请了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和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园林。大观园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山水湖泊相映成趣,奇花异草遍布其间。潇湘馆翠竹掩映,清幽雅致;蘅芜苑香草满径,香气袭人;怡红院富丽堂皇,别具风情;稻香村则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世外桃源。每一处建筑都独具匠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人员安排方面,贾府也是煞费苦心。他们从苏州聘来教习,采买了许多女孩子,专门培养她们学习戏曲和礼仪,以便在省亲时为元春表演。同时,还置办了大量的乐器行头和花烛彩灯、各色帘栊帐幔等物品,将整个园子装点得美轮美奂。府中的丫鬟、婆子们也都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打扫庭院,有的负责准备饮食,有的负责布置装饰,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迎接元春,贾府还对荣国府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装饰。大门、二门、仪门等都重新油漆彩绘,显得庄严肃穆;正堂、偏殿、厢房等也都布置得富丽堂皇,摆满了珍贵的古玩字画和金银珠宝。此外,贾府还安排了专人负责接待和引导宾客,确保省亲活动的顺利进行。
贾府为元春省亲所做的准备工作,充分展现了其作为世家大族的雄厚财力和对元春的重视。然而,这种奢华的背后,也隐藏着贾府的危机。大量的钱财投入使得贾府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为日后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2.省亲过程
终于盼到了元春省亲的日子。夜幕降临,贾府上下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众人皆屏息静候。远处传来悠扬的音乐声,元春的銮舆缓缓而来。贾府众人齐齐跪地迎接,场面庄严肃穆。
元春下了銮舆,满眼垂泪,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祖孙三代相拥而泣,千言万语尽在这泪水之中。元春虽贵为贵妃,但在亲人面前,她只是那个离家已久、思念家人的女儿和孙女。她细细打量着家人,询问着家中的情况,言语间满是牵挂。
随后,元春在众人的簇拥下开始游园。她漫步在大观园中,欣赏着这美轮美奂的景色。每到一处,她都赞不绝口,对园中建筑的精巧设计和独特布局十分满意。她尤其喜爱潇湘馆的清幽、蘅芜苑的淡雅、怡红院的华丽和稻香村的质朴。在游览过程中,她还不时与姐妹们交谈,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学业,展现出长姐的关怀。
游园结束后,便是点戏环节。元春点了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和《离魂》。这四出戏看似普通,实则寓意深远。《豪宴》暗示着贾府的兴衰,预示着家族的繁华终将如一场盛宴般散去;《乞巧》隐喻着元春自己的命运,如同杨贵妃一般,虽得皇帝宠爱,但最终难逃悲剧结局;《仙缘》与宝玉的仙缘相关,暗示着宝玉的人生将有重大转折;《离魂》则与黛玉的命运紧密相连,为黛玉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元春通过点戏,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家族命运的担忧和对亲人未来的预感。
接着,元春让姐妹们写诗记载此次省亲的盛况。姐妹们纷纷展露出自己的才华,吟诗作画,各显神通。元春仔细品评着每一首诗,对姐妹们的才情赞赏有加。她还亲自为大观园中的各个景点题了匾额,为园子增添了一份文化气息。
在整个省亲过程中,元春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真挚而深沉。她虽身处皇宫,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内心却无比思念家人,渴望着平凡的天伦之乐。而家人对她也是关怀备至,希望她在宫中一切安好。这种情感交流不仅体现了亲情的珍贵,也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家族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
同时,省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观园的建筑风格、诗词歌赋的创作、戏曲的表演等,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3.省亲意义
元春省亲对贾府和元春个人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情节在小说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对贾府来说,元春省亲是家族荣耀的巅峰体现。贾府作为四大家族之一,虽已家大业大,但能有贵妃女儿省亲,无疑是无上的殊荣。这一事件让贾府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方权贵纷纷前来巴结,家族的人脉资源进一步扩大。省亲筹备过程中,贾府大兴土木建造大观园,耗费巨资采买物品、培养戏班等,虽经济负担加重,但也借此展示了家族的雄厚财力。然而,这种荣耀背后也隐藏着危机。过度的奢华和铺张使得贾府的经济状况逐渐恶化,为日后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对于元春个人,省亲是她在宫廷压抑生活中的一次情感释放。皇宫大内规矩森严,勾心斗角不断,她虽贵为贵妃,却失去了自由和亲情。省亲时与家人相聚,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亲情。她与贾母、王夫人相拥而泣,对宝玉关怀备至,这些都体现了她内心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但这种相聚是短暂的,省亲结束后,她又不得不回到那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继续承受宫廷生活的孤独和无奈。
在小说中,元春省亲这一情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贾府的荣华富贵推向了顶峰,为前文对贾府的繁华描写做了一个总结和升华。同时,也为后文贾府的衰败埋下了伏笔。省亲时的奢华与热闹,与后来贾府的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从象征意义上看,元春省亲象征着封建家族的兴衰。贾府为了迎接省亲,不惜一切代价,如同飞蛾扑火般追求短暂的荣耀。而元春在宫廷中的地位也如同昙花一现,她的命运与贾府紧密相连。她的死亡预示着贾府失去了靠山,最终走向衰败。这一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家族命运的无常,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悲剧的思考。
五、贾元春的点戏寓意
1.《豪宴》
在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中,《豪宴》寓意深刻,与贾府的命运紧密相连。《豪宴》出自明代李玉剧作《一捧雪》,红学界定论,它暗示着贾府会因一件古董玩火自焚,这件古董便是石呆子的古董扇。
在《红楼梦》里,石呆子视扇子比自己的命还宝贵,贾琏也认为“原是不能再得的”,贾赦更是“回家来,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为了得到这些扇子,贾赦、贾琏等人不择手段,将事情升级为“机密大事”。二尤正传部分,贾赦特派贾琏两赴平安州公干,第一次“来回得十五六天的工夫”,第二次“将事办妥,回程已是将近两个月的限了”,足见此事相当棘手。
后四十回抄家时,有李御史参奏平安州,直指石呆子古董扇一案。这就如同《豪宴》暗示的那样,贾府因对古董的贪婪追求,陷入了一场危险的漩涡。贾府众人在追求财富和荣耀的过程中,如同在举办一场奢华的盛宴,却没有意识到背后隐藏的危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