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贾政的升职与薛蟠的获罪形成强烈对比。贾政在北静王生日宴后,得到即将升为工部郎中的喜讯,这为贾府带来荣耀与希望,全家沉浸在喜悦之中,大摆宴席庆祝,仿佛家族前景一片光明。而薛蟠却因冲动鲁莽,再次打死人,面临流放之刑,给薛家带来沉重打击,原本商议的宝玉与宝钗的婚事也因此搁置。这种对比凸显了人物命运的天壤之别,贾政仕途顺遂,家族地位有望提升;薛蟠却因自身性格缺陷,将自己和家族拖入深渊,揭示了性格对命运的重大影响。

贾府的热闹与黛玉生日的冷清对比鲜明。贾府为庆祝贾政升官,上下一片欢腾,众人忙得不亦乐乎。然而,黛玉的生日却无人问津,只有几个丫鬟简单准备了些吃食。这种对比深刻展现了黛玉在贾府寄人篱下的孤独和凄凉,她虽身处繁华之地,却感受不到温暖与关怀,暗示了她悲惨的命运结局。

此外,宝玉对父亲升官和薛蟠惹祸的不同反应也形成对比。得知父亲升官,宝玉天真无邪地与丫鬟嬉戏打闹,单纯为家族喜事开心;而面对薛蟠惹祸,他则表现出担忧和无奈。这一对比体现了宝玉对亲情的重视,以及他对生活中美好与丑恶的不同态度。

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也深化了全书的主题。通过展现人物命运的起伏和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以及命运的无常,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悲剧色彩。

4.伏笔与暗示

本回中存在多处伏笔和暗示,对后文情节发展起到了预示作用。

北静王送玉是一个重要伏笔。北静王在与宝玉见面时,态度亲切,还送了宝玉礼物。北静王与贾府关系密切,他的举动暗示着贾府与北静王势力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可能预示着在未来,北静王会在贾府的命运中扮演重要角色,或许在贾府面临危机时提供帮助,也可能因政治斗争将贾府卷入其中。

戏曲内容也有暗示。在贾府庆祝贾政升官的宴席上,所演的戏曲或许蕴含深意。戏曲往往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其情节可能暗示着贾府表面的繁荣只是暂时的,背后隐藏着危机。就像戏曲中可能有繁华过后的凄凉场景,预示着贾府未来会走向衰败。

此外,薛蟠再次惹祸被判处流放之刑,这不仅是薛家的灾难,也暗示着贾府的命运会受到牵连。薛家与贾府关系密切,薛家的变故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到宝玉与宝钗的婚事,甚至波及整个贾府的稳定。这些伏笔和暗示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线索,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重重悬念,让读者更能感受到《红楼梦》中家族命运的无常和封建社会的复杂。

五、主题思想探讨

1.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通过贾政升官和薛蟠官司,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

贾政升官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权钱交易和官场斗争。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官场犹如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官员的升迁往往并非单纯凭借才能和政绩。北静王在贾政升官一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北静王与贾府关系密切,他的暗示让贾政得以升为工部郎中。这其中或许存在着贾府与北静王之间的利益交换。贾府作为四大家族之一,拥有雄厚的财富和人脉资源,北静王可能看中了这些,通过帮助贾政升官来巩固与贾府的关系,为自己在官场中增添助力。而贾政为了获得升迁,也可能向相关势力进行了贿赂或承诺了某些利益。这种权钱交易的现象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屡见不鲜,它破坏了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使得真正有才能的人难以脱颖而出,而那些善于钻营、攀附权贵的人却能平步青云。

薛蟠的官司则充分揭示了封建法律的不公和残酷。薛蟠本就是个鲁莽冲动、缺乏自制力之人,此前就曾因争买香菱打死冯渊,闹出人命官司。此次他又因一笔糊涂账与伙计发生争执,冲动之下将人打死。然而,薛家凭借着雄厚的财富和家族势力,四处托人疏通关系,试图减轻薛蟠的罪责。这表明在封建社会,法律并非是公正无私的,而是可以被金钱和权势所左右。有钱有势的人可以逍遥法外,而普通百姓则只能任人宰割。同时,朝廷在处理薛蟠的案件时,表现出了极大的随意性和残酷性。朝廷严打此类恶性事件本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执行过程中却缺乏公正和人性。薛蟠的行为固然应该受到惩罚,但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却忽视了案件的具体情况和人性的复杂性。这反映出封建法律的本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益。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层面。官场的权钱交易、法律的不公和残酷,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红楼梦》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堕落,揭示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2.命运的无常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命运的无常,让人深刻感受到人生的变幻莫测。

贾政升职为工部郎中,这一喜讯如同一束光照进贾府,给家族带来了新的希望。贾府上下沉浸在喜悦之中,仿佛看到了家族更加辉煌的未来。贾政本人也深感荣耀,开始憧憬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为家族谋取更多的利益。然而,命运的齿轮不会总是朝着美好的方向转动。就在贾府为贾政的升职欢呼庆祝时,薛蟠惹祸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这份宁静与喜悦。薛蟠因冲动鲁莽,再次打死人,面临流放之刑。这一事件给薛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贾府陷入了阴影之中。原本商议的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因此搁置,家族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从喜悦到沉重的巨大转变,充分体现了命运的无常,让人猝不及防。

黛玉在爱情与命运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更是命运无常的生动写照。她对宝玉一往情深,然而自己在贾府寄人篱下的处境却让她的爱情充满了不确定性。她的生日本应是一个温馨的时刻,但却因贾府忙着庆祝贾政升官而被冷落。这种冷清的场景与她内心对爱情的渴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命运的不公。她常常暗自神伤,担忧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会逐渐下降,担忧宝玉会离她而去。她的敏感和多愁善感使她对周围的一切都格外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让她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在书中其他情节中,也处处体现着命运的无常。例如,曾经繁华一时的秦氏家族,最终也走向了衰败;王熙凤精明能干,掌控着贾府的大权,但最终也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这些情节都表明,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无论家族多么显赫,个人多么优秀,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命运就像一场无法预测的暴风雨,随时可能降临,将人们的生活彻底改变。《红楼梦》通过对这些命运无常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以及人生的无奈和悲哀。

3.女性地位的低下

黛玉生日被忽视,这一情节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不被重视的现状。在贾府,贾政升官是头等大事,众人皆围绕此事忙碌庆祝,而黛玉的生日则被置于次要位置。贾母和凤姐虽记得,但也只是安排丫鬟简单准备吃食,并未用心操办。这表明在封建家族的价值排序中,男性的仕途升迁远远高于女性的个人生活。

与黛玉类似,迎春的命运也十分悲惨。她生性懦弱,被称为“二木头”,在家庭中缺乏话语权。她的婚姻由长辈随意安排,嫁给了孙绍祖,遭受虐待却无力反抗,最终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她的遭遇体现出女性在婚姻大事上没有自主选择权,完全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

再看李纨,她青春守寡,虽有一定的才学,但在贾府只能谨小慎微地生活。她操持家务,却没有实际的权力,经济上也受到诸多限制。她的生活被封建礼教紧紧束缚,无法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

即便如王熙凤这般精明能干、手握贾府大权的女性,也难以摆脱封建男权的压迫。她在管理贾府时雷厉风行,但在丈夫贾琏面前却时常遭受背叛和欺辱。她的权力只是在家族内部有限的范围内行使,在社会大环境中,依然要遵循男尊女卑的规则。

这些女性角色的遭遇共同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男性和封建礼教的制约。黛玉生日被忽视只是一个缩影,反映出整个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轻视和压迫,她们的喜怒哀乐、个人命运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

六、与前后文的关联

1.与前文的呼应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与前文在情节和人物关系等方面存在诸多呼应之处,这些呼应使小说的情节更加连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北静王与宝玉的交往在本回中得到了延续。前文曾提及北静王对宝玉十分赏识,称赞他“如宝似玉”,还送给他鹡鸰香念珠。在本回北静王生日宴上,北静王再次单独与宝玉见面聊天,态度亲切,并赠给宝玉一块通灵宝玉的复制品。这种交往的呼应,不仅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情谊,也体现出北静王对贾府的看重,暗示着贾府与北静王势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为后文可能出现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宝玉对当官的态度也与前文呼应。前文多次描写宝玉对仕途经济极为反感,他不愿读四书五经,不想走科举之路,认为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是“国贼禄蠹”。在本回中,虽然父亲贾政升官让他心情大好,但他的喜悦并非源于对当官本身的向往,而是单纯地为家族的荣耀而开心。他依旧与丫鬟们嬉戏打闹,展现出天真无邪、不看重功名利禄的性格特点,这与前文他对当官的态度一致,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人物形象。

此外,薛蟠的鲁莽冲动在本回中再次体现,与前文他因争买香菱打死冯渊的情节相呼应。这表明薛蟠的性格始终未变,他的这种性格缺陷注定会给他和薛家带来更多的麻烦,也使读者对他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些呼应之处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们使小说的情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同时,通过不断强化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关系,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命运。此外,这些呼应还为后文的情节发展提供了线索和暗示,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2.对后文的铺垫

本回情节为后文发展做了诸多重要铺垫,深刻影响着故事走向。

薛蟠官司对宝玉婚姻大事影响深远。原本贾母和王夫人商议宝玉与宝钗的婚事,薛家的家世和宝钗的才德都被认为与宝玉般配。然而,薛蟠再次打死人被判处流放之刑,薛家陷入困境,声誉受损,经济也遭受重创。这使得宝玉与宝钗的婚事暂时搁置,后续发展充满变数。若薛家无法摆脱困境,这门亲事可能就此作罢;即便薛家努力恢复,宝玉和宝钗的感情也可能因这一变故而受到影响。而且,此事也可能促使贾府重新考虑宝玉的婚配对象,为后文宝玉感情线的发展埋下伏笔。

贾府未来命运走向也受本回情节影响。贾政升官看似是家族的喜事,带来荣耀和希望,但官场险恶,树敌众多,他的升职可能引来他人的眼红和算计,为贾府埋下潜在危机。一旦贾政在官场遭遇挫折,贾府的地位和经济来源都会受到冲击。而薛蟠官司牵连到薛家,薛家与贾府关系密切,薛家的变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波及贾府。贾府可能会因薛家的事情陷入舆论漩涡,甚至在经济和人脉上给予薛家支持,进一步加重自身负担。

此外,黛玉生日的冷清暗示了她在贾府的孤独和未来的悲惨命运。她敏感细腻,生日的遭遇会让她更加多愁善感,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担忧。这也可能影响她与宝玉的感情发展,增加两人之间的矛盾和误会,为后文的悲剧结局做铺垫。总之,本回情节从多个方面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使故事更加连贯和富有张力。

七、红学研究观点综述

1.不同学者的解读

红学学者们对《红楼梦》第八十五回有着多样的解读,在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都提出了独特见解。

在情节方面,俞平伯先生认为,贾政升官与薛蟠惹祸这两个情节的安排,体现了作者对家族兴衰无常的深刻洞察。他指出,贾政升官看似是家族的喜事,实则暗藏危机,官场的复杂和争斗可能会给贾府带来潜在的风险;而薛蟠惹祸则是家族衰败的一个信号,预示着薛家乃至整个四大家族的命运走向。这种情节的对比和转折,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张力。

对于人物形象,周汝昌先生着重分析了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他认为,宝玉在本回中对父亲升官和薛蟠惹祸的不同反应,充分展现了他纯真善良、不谙世事的一面。宝玉为父亲升官而高兴,并非是因为对官场的向往,而是出于对家族荣耀的单纯喜悦;而对薛蟠惹祸的担忧,则体现了他对亲情的重视和对他人命运的关怀。

在主题探讨上,刘心武先生提出,本回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教束缚对人性的压抑。黛玉生日被忽视,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低下地位,她们的情感和需求往往被忽视。同时,薛蟠的官司也暴露了封建法律的虚伪和不公,有钱有势的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法律的制裁。

此外,还有学者从文化角度解读本回。他们认为,回目中的字词和戏曲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报升”“郎中任”等字词体现了古代官场的制度和文化,而戏曲则可能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

这些不同学者的解读,从多个角度为我们理解《红楼梦》第八十五回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让我们更加深入地领略到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2.争议与探讨

在红学研究中,《红楼梦》第八十五回存在诸多争议点,其中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和情节的合理性问题备受关注。

关于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一直是红学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后四十回是曹雪芹原着的残稿,由高鹗、程伟元整理修订而成。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从文本的连贯性来看,第八十五回与前文在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上有一定的延续性。例如,薛蟠的鲁莽冲动性格在本回中再次体现,与前文他打死冯渊的情节相呼应,这表明后四十回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曹雪芹的创作思路。而且,后四十回中也有一些情节与前八十回的伏笔相契合,如北静王与宝玉的交往在本回中得到延续,暗示着贾府与北静王势力的紧密联系。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程伟元续写的,并非曹雪芹原着。持此观点的学者指出,后四十回在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上与前八十回存在差距。在第八十五回中,贾政升官和薛蟠惹祸的情节安排略显生硬,给人一种为了推动故事发展而强行设置的感觉。而且,后四十回中一些人物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与前八十回的塑造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续写者未能完全把握曹雪芹的创作意图所致。

情节的合理性也是争议的一个方面。有学者认为,薛蟠再次惹祸的情节过于巧合,在他之前已经有过人命官司的情况下,再次因冲动打死人,这种情节设置缺乏一定的逻辑性。而且,薛家在处理薛蟠官司时的表现,如四处托人疏通关系,虽然符合封建社会的现实,但在情节发展上显得有些套路化。然而,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情节安排是为了突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贵族子弟的肆意妄为。薛蟠的性格决定了他容易冲动行事,再次惹祸也在情理之中,而薛家的应对方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这些争议点为红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和思考方向,促使学者们不断深入探讨《红楼梦》的奥秘。

八、现实意义与启示

1.对人性的思考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深刻反映了诸多人性问题,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影响。

薛蟠的鲁莽冲动是人性中缺乏理智和自控力的典型体现。他在与人发生争执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仅凭一时冲动就做出极端行为,最终导致再次打死人的悲剧。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鲁莽冲动的人往往容易因小事而大发脾气,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他们可能会在工作中与同事发生冲突,破坏团队合作;在生活中与家人朋友产生矛盾,影响人际关系。这种缺乏自控力的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还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伤害。

宝玉的纯真善良则展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他对父亲升官的喜悦,并非源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是单纯地为家族的荣耀而开心;对薛蟠惹祸的担忧,体现了他对亲情的重视和对他人命运的关怀。在现实生活中,像宝玉这样纯真善良的人,往往能够真诚地对待他人,给予他人温暖和帮助。他们能够看到生活中的美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传递正能量。

黛玉的敏感细腻反映了人性中情感丰富且脆弱的一面。她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了敏锐的感知,一点点的冷落都会让她陷入悲伤和自我怀疑之中。在现实生活中,敏感细腻的人往往更容易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也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可能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而陷入长时间的痛苦中,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这些人性特点在现实生活中相互交织,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我们应该从《红楼梦》中汲取教训,发扬人性中的美好品质,同时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以更加理智和成熟的态度面对生活。

2.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揭示的封建社会腐败、命运无常和女性地位低下等现象,在现代社会仍有影子,能带来诸多启示。

封建社会的腐败在官场权钱交易和法律不公中体现,如今虽法治不断完善,但仍有个别官员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破坏公平正义。这警示我们要加强廉政建设,完善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社会公平公正。

命运无常在本回中表现为贾政升官的喜悦与薛蟠惹祸的沉重对比。现代社会中,人们也会遭遇事业的起伏、家庭的变故等。这提醒我们要保持平和心态,居安思危,在顺境中不骄不躁,积极积累资源;在逆境中不气馁,勇敢面对挑战,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女性地位低下在黛玉生日被忽视等情节中凸显。现代社会虽倡导男女平等,但性别歧视仍在就业、晋升等方面存在。这启示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消除偏见和歧视,为女性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让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本回中家族兴衰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反映出个人难以摆脱家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个人发展也受家庭背景、社会阶层等因素制约。我们应努力打破阶层固化,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让人们凭借自身努力实现梦想。同时,个人也要积极进取,不被外界因素束缚,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3.对人生的感悟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中人物的命运起伏,如贾政的升职与薛蟠的获罪、黛玉的痛苦与无奈,给我们带来诸多对人生的感悟和启示。

贾政升职,贾府上下一片欢腾,看似家族前景光明,但官场风云变幻,背后或许隐藏着重重危机。这让我们明白,人生得意时不可忘形,要居安思危,珍惜眼前的成就,同时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因为命运无常,一时的荣耀可能转瞬即逝。

薛蟠因鲁莽冲动再次获罪,将自己和家族拖入深渊。这警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控制情绪,理智行事。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否则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黛玉的痛苦与无奈,源于她在爱情与命运漩涡中的挣扎。她敏感细腻,却只能独自承受生活的苦难。这告诉我们,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境,要学会坚强面对,坚守内心的信念和追求。即便生活充满无奈,也要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美好。

人生就像一场旅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应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用心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坚守内心的善良和正义,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困难所动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