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一、回目解析

1.字词含义

“报升”指的是向上级报告并获得升职的消息。在古代官场,官员的升迁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和通报,“报升”体现了这一正式的程序。在日常用法中,“报”有报告、告知之意,“升”则表示晋升、提升,该词在古代官场文书中较为常见。

“郎中任”即担任郎中这一官职。郎中是明清时期六部的中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在《红楼梦》里,贾政升为工部郎中,意味着他在官场地位有所提升。“郎中”一词在古代有多种含义,最初指宫廷侍卫,后逐渐演变为官职名称。

“复惹”强调再次招惹、引发事端。“复”有再次、又一次的意思,“惹”表示引起、招来。薛蟠此前就有过不少事端,此次“复惹”表明他又一次闯了祸。

“放流刑”指的是被判处流放的刑罚。流放是古代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的一种刑罚,旨在惩罚罪犯并维护社会秩序。“放流”常见于古代法律文献,体现了刑罚的严厉性。

2.回目寓意

回目“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蕴含着丰富的寓意,与本回情节和全书主题紧密相连。从本回情节来看,“贾存周报升郎中任”对应贾政在北静王生日宴上得知自己即将升为工部郎中这一喜事,为贾府带来了荣耀和希望,全家为此庆祝,展现出贾府表面的繁荣。而“薛文起复惹放流刑”则讲述薛蟠再次打死人面临流放惩罚,给薛家带来沉重打击,也使原本商议的宝玉与宝钗的婚事暂时搁置。

与全书主题关联方面,这一回目体现了封建社会家族命运的兴衰无常。贾政的升官看似是家族的上升契机,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权钱交易和官场斗争,暗示着封建官场的腐败。薛蟠的惹祸则揭示了封建法律的不公和残酷,以及贵族子弟的肆意妄为。

与其他回目相比,《红楼梦》许多回目都采用了对仗形式,且通过对比展现情节的起伏和人物命运的变化。此回目同样如此,以贾政升官的喜与薛蟠惹祸的悲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全书对封建社会种种弊端的批判,暗示着贾府等家族表面繁华下隐藏的危机,预示着家族走向衰败的命运。

二、情节梳理

1.贾政升官

贾政升官一事,起始于北静王的生日宴。当日,林之孝向贾政禀报北静王生日,贾政按旧例安排礼物,并与贾赦商议后,带着贾珍、贾琏、宝玉前往北府拜寿。在北府,北静王对贾政多有暗示。北静王单独与宝玉见面聊天时,态度亲切,这不仅加深了宝玉与北静王之间的情谊,也从侧面体现出北静王对贾政一家的看重。之后,北静王通过一些言语和举动,隐晦地向贾政透露了他即将升为工部郎中的消息。

消息在北府内逐渐传开,很快,贾府众人也得知了这一喜讯。此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贾府中激起层层涟漪。全家人都为此感到高兴,仿佛看到了家族更加辉煌的未来。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认为这是老祖宗积德,给贾家争了光,贾府上下一片欢腾。

贾政本人也深感荣耀,他为官勤勉、严肃古板,此次升职是对他多年官场努力的一种肯定,也提升了他在家族和官场的地位。他开始思考如何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为家族谋取更多的利益。

宝玉得知父亲升官的消息后,心情大好,与丫鬟们嬉戏打闹,展现出天真无邪的一面。他对父亲的成就感到骄傲,也为家族的荣耀而欣喜。

贾府为了庆祝贾政的升官,大摆宴席,热闹非凡。然而,在这表面的喜悦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担忧。官场险恶,贾府树敌众多,贾政的升官不知会引来多少人的眼红和暗中算计。但此时的贾府,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中,暂时忽略了这些潜在的危机。

2.薛蟠惹祸

薛蟠本就是个鲁莽冲动、缺乏自制力之人,此前就因人命官司差点让薛家陷入绝境,可他并未从中吸取教训,此次又因一笔糊涂账与他人起了争执。

事情的起因是薛蟠在生意场上与一个伙计结算账目时,双方产生了分歧。薛蟠自恃薛家的权势,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言语间充满了傲慢与不屑。那伙计也是个倔强之人,不肯轻易让步,两人越吵越凶,情绪逐渐失控。

在争吵过程中,薛蟠一时冲动,竟抄起身边的棍棒,朝着那伙计打去。他下手毫无分寸,完全不顾后果,那伙计躲避不及,被重重击中要害,当场倒地不起。周围的人见状,赶忙将伙计送往医馆,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他的性命。

薛蟠再次打死人的消息迅速传开,这一事件如同晴天霹雳,给薛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薛姨妈和宝钗等人得知后,心急如焚,立刻开始为薛蟠的事情奔波。他们四处托人,希望能找到办法减轻薛蟠的罪责。

然而,这次薛蟠算是撞到了枪口上,朝廷正在严打此类恶性事件,薛蟠的行为引起了官府的高度重视。官府迅速展开调查,收集证据,准备依法严惩薛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薛蟠的官司也间接影响了宝玉的婚姻大事。原本贾母和王夫人都在商议宝玉与宝钗的婚事,但薛蟠的出事让这件事暂时搁置了下来。贾府上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薛蟠自作孽不可活,也有人担心这事儿会牵连到贾府。

薛家为了救薛蟠,不惜花费大量的钱财疏通关系,但在法律面前,这些努力似乎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薛蟠最终还是被判处了流放之刑,即将被放逐到边远地区。这一判决让薛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也让贾府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和微妙。

3.贾府琐事

在贾政升官的喜庆氛围中,贾府内部也有着诸多琐事。宝玉得知父亲升官后,心情大好,与丫鬟们嬉戏打闹,尽显天真无邪。他在园子里与晴雯、袭人等丫鬟玩笑逗趣,一会儿让丫鬟们陪他放风筝,一会儿又缠着她们讲笑话,欢声笑语回荡在贾府的庭院中。这种互动展现出宝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不看重功名利禄、随性洒脱的性格特点。

而此时,黛玉的生日恰好与贾政升职的庆贺同期。然而,她的生日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贾母和凤姐虽然都记得黛玉的生日,但由于忙着庆祝贾政升官,未能亲自为她操办。黛玉的生日在贾府的热闹中显得有些冷清,只有几个丫鬟简单地为她准备了一些吃食。

黛玉本就敏感细腻、多愁善感,生日的冷清让她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慨。她独自坐在房中,望着窗外的落花,暗自神伤,担忧自己在贾府的处境和未来的命运。这种心境进一步刻画了黛玉柔弱无助、寄人篱下的形象。

这些琐事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宝玉与丫鬟的互动,为紧张的情节增添了轻松的氛围,也使宝玉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而黛玉生日的安排,则与贾府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黛玉在贾府中的孤独和寂寞,深化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这些琐事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表面繁华下的人情冷暖,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三、人物形象分析

1.贾宝玉

在本回中,贾宝玉的言行和心理变化充分展现了他天真无邪、情感丰富的性格特点,且对父亲升官和薛蟠惹祸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当得知父亲贾政升官的消息时,宝玉满心欢喜,如同一只欢快的小鸟。他与丫鬟们嬉戏打闹,尽情释放着内心的喜悦。他拉着晴雯去放风筝,还缠着袭人讲笑话,笑声在贾府的庭院中回荡。这种表现与他一贯不看重功名利禄、随性洒脱的性格相符。在他看来,父亲的升官意味着家族的荣耀,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他为家族的兴旺而高兴,却并未过多考虑官场的复杂和背后可能隐藏的危机。这与前文他对仕途经济的反感形成对比,他并非是为父亲在官场的晋升而欣喜,更多的是单纯地为家族的喜事而开心。

而对于薛蟠惹祸一事,宝玉则表现出了担忧和无奈。薛蟠是他的表兄,两人平日里关系还算不错。得知薛蟠再次打死人面临流放之刑,宝玉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他深知薛蟠鲁莽冲动的性格,也明白这次事情的严重性。他为薛蟠的命运感到惋惜,同时也担心这件事会给薛家带来巨大的打击。他曾试图劝说薛蟠收敛自己的脾气,但薛蟠并未听进去。如今薛蟠惹下大祸,宝玉感到自己的劝说毫无作用,内心充满了无力感。

此外,薛蟠的官司还间接影响了宝玉的婚姻大事。原本商议的他与宝钗的婚事因此搁置,这让宝玉的内心更加复杂。他对宝钗有着一定的感情,但又心系黛玉。薛蟠的事情让他意识到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家族的命运也充满了变数。

总的来说,本回中贾宝玉的言行和心理变化,生动地展现了他天真无邪、情感丰富的性格特点,以及在面对家族喜事和祸事时的不同反应,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2.林黛玉

林黛玉在本回中的表现,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她敏感细腻、多愁善感的性格,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深切担忧。

当林黛玉听闻宝玉的亲事可能因薛蟠惹祸而搁置时,内心犹如波澜起伏的湖面,久久不能平静。她本就对宝玉一往情深,宝玉的婚姻大事自然是她最为关注的。这一消息虽暂时让她松了口气,但也让她陷入了更深的思索。她深知自己在贾府的处境,寄人篱下,无依无靠,宝玉的亲事就像悬在她心头的一把剑,时刻牵动着她的神经。她会暗自揣测,这暂时的搁置是好事还是坏事,未来又会如何发展,这种不确定性让她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而在她生日之时,本应是喜庆的日子,却因贾府忙着庆祝贾政升官而显得格外冷清。贾母和凤姐虽记得她的生日,却未能亲自为她操办,只有几个丫鬟简单准备了些吃食。这冷清的场景,如同冰冷的寒风,刺痛了黛玉的心。她独自坐在房中,望着窗外飘零的落花,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她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就像这无根的落花,漂泊无依,不知归宿在何方。她感慨自己在贾府虽有众人的关怀,但始终无法真正融入这个大家庭,自己的喜怒哀乐无人能真正理解。

这种冷清的生日安排,进一步加深了她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她担心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会逐渐下降,担心宝玉会离她而去,担心自己最终会落得个孤苦伶仃的下场。她的敏感让她对周围的一切都格外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让她心生猜疑和悲伤。她的多愁善感使她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悲伤情绪中,难以自拔。

在本回中,林黛玉的种种表现,深刻地展现了她敏感细腻、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以及对自身命运深深的担忧,让读者更加心疼这个柔弱无助的女子。

3.薛蟠

薛蟠鲁莽冲动、缺乏自制力的性格特点在本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且对他自身和薛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此前,薛蟠就曾因争买香菱打死冯渊,闹出人命官司。当时他仗着薛家的权势和财富,以为可以轻易摆平此事,全然不顾他人的生命和法律的威严。这种行为充分显示出他的鲁莽和冲动,做事不计后果。而此次,他又因一笔糊涂账与伙计发生争执,在情绪激动之下抄起棍棒将人打死,再次印证了他缺乏自制力的性格弱点。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与人发生冲突,就会立刻失去理智,用暴力解决问题。

这种性格对他自身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他再次打死人后,被官府判处流放之刑,即将被放逐到边远地区。这意味着他将失去自由,远离家人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在艰苦的条件下度过余生。他的人生从此陷入了黑暗的深渊,之前的肆意妄为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薛家而言,薛蟠的行为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薛家本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家底殷实,但为了救薛蟠,不惜花费大量的钱财疏通关系。这使得薛家的经济状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家族的财富逐渐缩水。而且,薛蟠的官司也让薛家的声誉受损,在社会上引起了不良的反响。原本商议的宝玉与宝钗的婚事也因此暂时搁置,薛家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薛蟠鲁莽冲动、缺乏自制力的性格,不仅毁了他自己的人生,也给薛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让这个曾经辉煌的家族陷入了困境。

4.贾政

贾政为官勤勉、严肃古板的形象在本回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他平日里兢兢业业,处理公务一丝不苟,对下属要求严格,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在北静王生日宴上,他按旧例精心安排礼物,礼数周全,展现出他对官场规矩的重视和严谨的态度。

此次升职为工部郎中,对贾政在家族和官场的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家族中,他的地位更加稳固和尊崇。贾府众人对他的升职感到无比荣耀,老太太认为这是老祖宗积德,全家都以他为傲。他成为了家族的骄傲和支柱,说话更有分量,决策也更具权威性。

在官场中,他的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郎中是六部的中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这意味着他在官场中的权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重要事务的决策,与其他官员的交往也更加频繁和密切。然而,这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官场如战场,他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困境。

贾政深知此次升职来之不易,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为家族和朝廷做出更大的贡献。但他严肃古板的性格也可能使他在官场中树敌,未来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

5.贾母

贾母在本回中的决策和态度,充分展现了她在贾府中的权威和对家族的责任感。

在宝玉婚事方面,贾母始终密切关注。原本,她和王夫人商议着宝玉与宝钗的婚事,认为薛家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宝钗端庄稳重、聪慧过人,与宝玉甚是般配,这门亲事能为贾府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支持,巩固家族的地位。然而,薛蟠再次惹祸,被判处流放之刑,这一突发事件打乱了原本的计划。贾母不得不重新考虑,她深知薛家如今陷入困境,若此时促成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可能会给贾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她展现出了作为家族长辈的谨慎和远见,决定暂时搁置此事,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做定夺。

对于黛玉的生日,贾母虽记得,但因忙着庆祝贾政升官,未能亲自为黛玉操办。这并非是她不重视黛玉,而是在贾府众多事务中,贾政的升职对家族更为重要。在贾母心中,贾府的兴衰荣辱高于一切,她需要通过庆祝贾政的升职来维护家族的荣耀和地位。不过,她还是安排丫鬟为黛玉简单准备了吃食,体现出她对黛玉的一丝关怀。

贾母在贾府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她的决策影响着家族的走向。她对宝玉婚事的关注和对黛玉生日的安排,都是从家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她深知自己肩负着维护家族繁荣的重任,每一个决策都需要谨慎权衡。她的行为既展现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力,也体现了她对家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管她的决策可能会让某些人感到失望,但在那个封建大家庭中,她的做法也是为了家族的长远利益考虑。

四、情节安排与艺术特色

1.情节跌宕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贾政升官的喜悦与薛蟠惹祸的沉重形成了鲜明对比,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张力。

贾政升官一事,宛如给贾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北静王生日宴上,北静王对贾政的暗示,让他即将升为工部郎中的消息传开。贾府上下一片欢腾,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认为这是家族的荣耀,是老祖宗积德的结果。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大摆宴席庆祝,仿佛看到了家族更加辉煌的未来。贾政本人也深感荣耀,开始思考如何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

然而,就在贾府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中时,薛蟠惹祸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这份宁静。薛蟠因一笔糊涂账与伙计发生争执,冲动之下将人打死,再次陷入人命官司。这一事件给薛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薛姨妈和宝钗心急如焚,四处托人疏通关系。但此次朝廷严打,薛蟠被判处流放之刑,薛家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种情节安排对读者的阅读体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先是让读者感受到贾府的荣耀和喜悦,仿佛看到了家族的蒸蒸日上。紧接着,薛蟠惹祸的情节又让读者的心沉入谷底,为薛家的命运担忧。这种大起大落的情节变化,使读者的情绪随之起伏,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社会家族命运的无常,以及繁华背后隐藏的危机。在这一喜一悲的对比中,作者巧妙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2.人物心理刻画

在《红楼梦》第八十五回中,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内心独白,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黛玉的矛盾纠结在本回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当听闻宝玉的亲事可能因薛蟠惹祸而搁置时,她内心既松了口气,又陷入更深的思索。她对宝玉一往情深,宝玉的婚姻大事是她的心病。“她会暗自揣测,这暂时的搁置是好事还是坏事,未来又会如何发展”,这种不确定性让她焦虑不安。在生日时,贾府因庆祝贾政升官而冷落了她,她独自望着窗外落花暗自神伤。“她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就像这无根的落花,漂泊无依,不知归宿在何方”,通过这样的内心独白,将她敏感、多愁善感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她既渴望得到宝玉的爱,又担忧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和未来。

宝玉的情感变化也十分丰富。得知父亲升官,他满心欢喜,与丫鬟嬉戏打闹。“他拉着晴雯去放风筝,还缠着袭人讲笑话,笑声在贾府的庭院中回荡”,展现出他天真无邪、随性洒脱的一面,单纯地为家族喜事开心,未考虑官场复杂。而对于薛蟠惹祸,他则担忧无奈。“他深知薛蟠鲁莽冲动的性格,也明白这次事情的严重性。他为薛蟠的命运感到惋惜,同时也担心这件事会给薛家带来巨大的打击”,体现出他对亲情的重视。薛蟠的官司影响到他与宝钗的婚事,让他内心复杂,他对宝钗有感情,又心系黛玉,生活的变数让他意识到命运的无常。

此外,贾政得知升职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为家族谋取更多的利益”,表现出他作为家族支柱的责任感和对官场的野心。贾母在宝玉婚事和黛玉生日安排上的决策,“她深知薛家如今陷入困境,若此时促成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可能会给贾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她还是安排丫鬟为黛玉简单准备了吃食”,体现出她作为家族长辈的谨慎、远见和对家族利益的权衡。作者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封建社会中人物的无奈与挣扎。

3.对比手法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巧妙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命运和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