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赈灾筹划(2)(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你往下,我往上,狭路相逢凑一双》最新章节。

“孙掌柜,我代表这县城的上万百姓感谢你的馈赠。今后若是有用得上的地方,尽管开口。”

“我既已交了投诚,自是要为大人分忧。”

“哪里的话?若不是有你这泉水鱼做后盾,只怕我这县城,再过半个月也找不出对策来。道谢是必须的,不然我这心里也过不去。”

“那我便收下大人的谢意了。日后行商,还望大人照顾。”

“好!我杨一舟能得你这样一位奇才,实在是这县城之幸呐!”

为商不奸,反倒是将商术运用在“正路”上,这样的心性不可多得。说什么也得将孙六奇给留在主子这边。

他是真没想到,昨日他的一句感慨,今日就成为了现实。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孙六奇和他的鱼。

“大人,我方才的举措,还未说完。”

“什么?没说完?”

不是吧?还有?

本以为他这县城赈灾考虑到填饱百姓的肚子就好,可没想到孙六奇竟然还有对策?

这真的是一个人可以拥有的能力吗?要不他这个县令之位让给孙六奇算了!他能想出的方案也只有以工代赈,可没有银子根本就不好使。

杨一舟有些汗颜。幸亏对方是个商户,没走仕道,不然他的饭碗早就被砸了。不过这也太埋没他的才能了,他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孙六奇这样一个奇才?

但孙六奇所走的确实是商道,所学皆离不开一个“利”字。

孙六奇接着道:“是的。大人,刚才只提到了一半。”

杨一舟抹了一把额头上的虚汗:“你接着说。”

他听着就好。

这还有一半呐!

感觉这波赈灾,他就是躺赢。

(杨一舟:赚到了(˵¯͒¯͒˵))

(主子:要你何用?→_→)

“方才也说过,县城的心,要往一处使。这次赈灾,大人只算上了百姓,可这县城还有一万多的奴在北城区做苦力。大人,这北城区的奴可是免费的劳动力。”

“啊?”

“大人可知百姓所住的地方离五乡取水处有多远?”

“至少六里路。”

“没错,旱年水难得,今年又是少雨季节,想来县城的食用水百姓是不会轻易给出去的。但五乡水源多,百姓若是四处取水,怎么着来回也得十五里路,若是有车的百姓人家还可借此赚上一笔,但是没有车的百姓,光是脚程就得一个多时辰,算上取水时间也得最少两个时辰。

而冬日的城门,辰开戌闭,只有五个时辰(8-18点),百姓在半饱状态下,人力至多只能挑二三十斤的水,一天两趟。十斤水只有两文钱,五乡的水虽是天然馈赠,但也是不会轻易让出,量少可借,量多就得买。至于能用一文钱买下多少斤的水,就得看百姓自己的本事了。这样算下来,两个半时辰下来也只有几文,也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能干这种活儿。否则,上万百姓进出城门,只怕早就乱了套。所以,必须要限制。每三日,挑水的名额只能给一千个左右。二十轮三日赈灾下来,也够每家每户出两个劳动力了。”

“此法可行,但跟北城区的奴有什么关系?”

孙六奇笑笑:“大人莫不是忘了,这鱼汤的功效可是不受限制的。也就是说,这水,还得往上加。”

“啊?还要往上加啊?”

一斤鱼骨两百斤的水,再往上加,那得多大的锅来烧啊?

“对了!锅!”

杨一舟突然抓住了重点。

这做鱼怎么着也得要几百上千口大锅出来,要是熬汤还得算上柴,签子所用的木料也得要有。而北城什么多?

山林呐!

有山就有矿,有林就有柴。信县是有一条铁矿脉的,九成归朝廷,一成归信县县城所有,但朝廷可以打铁造兵器,县城只能打造日用铁具。也就是说,他有一成的铁矿可以动用。而北城的奴常年跟矿打交道,挖矿打铁造兵砍木烧柴这些事情早就得心应手。打造铁锅这种事若是交给工匠,便是得付工钱,几百上千口大锅的工钱也不低,可若是交给北城区的奴,那就是无成本的买卖,只需要把熬出来的水给他们分一碗汤喝就可以了。

打铁锅是前期的准备,但是熬汤需要的大量柴火以及签子原料都可以取自北城的山林,要连续供应,每一轮的签子回收后也可以直接烧掉,不会造成浪费,这免费的劳动力,当真是不用白不用。

“大人想到了?”

“是。想到了。这北城区的奴可以打造铁锅以及砍运柴火及木头,是无成本的买卖。便是百姓也能多挑一些水来。按照一万的奴来算,可以多加五十斤的水!”

“大人好反应!正是这个数。”

“咳,我这哪是反应快……”

实在是孙六奇的提示太明显了。若他还想不到,那他这个县令干脆早点让位算了。

在孙六奇面前,哪还有他发挥的余地?

“那百姓多出来的要挑的水的工钱就由我来出吧。就不劳孙掌柜破费了。”

总觉得他这手上还剩下来的两千多两银子无处可使怎么回事?不会这次赈灾真的能用不到三千两银撑过两个月吧?还是人人都有吃的的份上!

娘耶,他这要是真的做到了,主子该不会上书把他调到月州去当官吧?

说句实话,杨一舟其实并不想去。他就是从月州下来的,做不来官场那一套,惯会溜须拍马,所以一路被贬到了最后,来到了信县。

“可以。”

孙六奇答应了。总得让县令掏点银子出来。反正他自己赚了大头,也不在乎那一点。

“掌柜的,那商呢?你的对策是什么?”

孙六奇也说了,县城八类人,已经解决了五类,要是以往时段赈灾,县城做的最多的就是镇压,这些一个两个的都不是缺钱的主,却还是想着在灾年把物价往上提。而今年限商令一出,只怕他们想要提价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了!

“县城的商分为两类,商民和商户。其实商户在县城数量不算多,两千多家,更多的是从商的商民。这些小商民与农户工户普通百姓之间有紧密联系,算是民类,而应对这些人,大人做一件事就可以了。”

“什么事?”

“下发行商证。”

“嗯?行商证?”

什么玩意儿来着?

杨一舟一脸问号。

好半天他才想起来行商办这么一个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