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赈灾筹划(2)(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你往下,我往上,狭路相逢凑一双》最新章节。

哦。那没事了,行商办里的一堆废纸啊。

“对,行商证。这东西是各个地方百姓的福祉,对百姓而言,它能通过很多种方式得到,但用的也很快。限商令一下,所有地段的租金都上涨了一部分,可有些商民是宁愿亏钱也要保铺子,就是因为不想浪费一次行商资格。毕竟店铺开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好处就越多,若是突然中断地租,浪费一次机会不说,一切都得重新开始,所以这些商民只能选择涨价来维持铺子运作。

知晓了问题的根源,大人便可以解决麻烦了。可以用商民们手中生效的旧证换一张特殊的新证,承诺一年内重新开店,延续先前的铺子地段,那么之前所存留的好处全部照旧。这样商民们便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先暂停一段时间及时止损,等有钱了再重新开业。而如果明年行情依旧不好,则可以继续换证,总之,是要免去这一万多商民的后顾之忧,保证他们绝对不能涨价。”

“也对。行商证这玩意在各地官员手中差不多就是一堆废纸,要多少有多少,但它却是百姓的救命钱。我平时都不过问这玩意的,朝廷也从来不管,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我了。商民们从商也不容易,没道理因为限商令就凭白让他们浪费一次机会。这一万多的商民,也就是我一句话的事。好办啊!”

“是的大人。这些商民是大头,剩下的才是商户。我在一早便说过三类情况。大中小商户中,小商所占人数最多,他们不盈利,处于亏损阶段,倒闭后更是会对政令极为不甘,因此小商会出蛊商。他们会蛊惑身边的商户或者商民们跟他们一起反抗,人一旦多起来,就会掀起暴动。所以领头的小商至关重要,杀鸡儆猴,必须得做!”

“那剩下的一大部分呢?”

“钱。”

“嗯?”

“这些小商之所以活不下去,是因为亏了钱,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将这亏损的部分补起来,但每人补贴的量也不能太多,这数量得我们衡量过后定下来,否则小商便会狮子大开口于我们不利。大多数人都是受到蛊惑的,他们骨子里其实都很怕官差,不想惹事。若不是背负债务,他们也根本不想闹。而领头人被杀,他们拿到了恰到好处的补贴,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心里自然就平衡了,也就不会闹事。说到这里,大人可能会疑惑,有这银钱为什么不补给百姓,反而要补给商户,那就是百姓拿了银钱,却要花银子买高价的东西,这钱最后还是会落在商户手中。同时城内的物价也就压不下去了,而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不能让这物价升起来!”

一旦物价升起,想要打压,就没那么容易了。

杨一舟也明白这个道理,连连点头。百姓们在这个冬天能喝上一碗热汤,还能做活挣银钱,就已经很不错了。而银子,则要用在刀刃上。

他那两千多两银子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杨一舟兴奋地想。

然而,他高兴早了。

主子批下来的银子,到了最后,他是一分没花,还给主子赚了一大笔。

他继续听孙六奇道:“中型商户处于尴尬境界,不盈不亏,就是想慢慢耗着时间,慢慢摸索,看能不能找出新法子来渡过难关。所以中商多良商。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老实本分的人,上不会哄抬物价,下不会参与暴乱,所以对于这类商户,大人一定要奖!除了发够行商证外,还要奖给他们能东山再起的本钱。有了本钱,他们就有能力去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经商换个方式,或者改行。只要给了他们本钱,剩下的我们无需考虑太多。”

“而大商,多奸商。”

“能做到大商这种程度的,要么有钱,靠家底撑着,要么有权,靠势力撑着。有钱无权之人,根本就无需忧心他们未来的活路,但是他们一旦敢哄抬物价,就要立刻实行逮捕,所得银两充公。解决了几个有钱的大户,剩下的闹事之人就得当缩头乌龟了。而且大人,这银子,不就来了?”

“还能这样?!”

这不是变相的抄家吗?

杨一舟快速在脑子里算了一下大型商户。呦吼,还有几十多家商号呢!

要知道大型商户都不缺钱,商人地位又处于末端,没权的人可以直接上手,抄一家就能比主子批给他的银子多了。这要是都抄一遍,那得多少银子?

杨一舟暂时没算过来。算了,交给孙六奇算去。再不济,交给杨灼那臭小子做苦力也行。

“那有权的呢?或者或多或少地都和权势沾上边的?怎么弄他?”

杨一舟一个激动,嘴瓢了。

一想到他这县城还能有大把银子赚,他就止不住兴奋了。

孙六奇微微一笑:“大人,你是不是忘了?你就是县城明面上最大的权。”

杨一舟问号脸:“???”

对哦。他是县令欸!背后还有主子撑腰。可以说,只要不是背靠京城,这县城内还真没谁能让他怕的。

“所以说,我可以用权势打压?”

这有权的大型商户也就那么些人,想打压他们好像还真没什么太难的。

“大人,你自己动手,那不是得罪他们背后的人,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中吗?”

“不动手,那怎么办?”

“自是借用民力了。”

“嗯?”

“若这些背靠权势的大商们真的敢哄抬物价,大人觉得他们背后的人不足为惧,那就可以悄悄散布告示,找一个集中点,让全城的百姓们都知晓这些人的嘴脸,再偷偷将他们的府邸贴出,不用大人动手,百姓就会自动去闹事儿了。要知道,百姓背后如果有您坐镇,这只有两百多的大商户是撑不住上万的民愤的。到时再由大人您出面,安抚百姓,震慑商户,这不比您亲自动手要强的多?”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

他能让县城的百姓都吃上一口饭,挣上钱,百姓自是向着他这边的。真是这么做的话,好像商户们也没这么难办了,他这是名利双收啊!

芜湖~~

杨一舟嘴角飘了。

然而,后面还有个更大的惊喜等着他。

孙六奇:“大人,其实,对于捐赠,抄家和施压得来的银子,握在大人手中并不合适。一来,百姓们大多都觉得官员是贪官,一旦银子充公,总会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出现贪墨,即便大人震慑,也总有漏网之鱼。二来,无论这些商户是否是权贵,大人都已经得罪,若银子在大人手中,背后这些权贵肯定会在后头给大人做小动作。所以这银子绝对不能在大人手中,但大人可以放心把它们交给另一个人。”

“谁?”

“徐阁老。”

“他?”

“没错。”

信县的南城区有县城最大的书院——茗香书院,这是官私合并学院,权利对半分。

徐阁老是京城大儒,致仕后回信县养老,办了茗香书院。现如今已九十多岁高龄,书院也交由自己的孙子在打理了。这位大儒声望巨高,银子交给他确实合适,可老人家都九十多岁了,这还能出山吗?

孙六奇知晓他的顾虑:“我这泉水鱼,免费赠与他做寿礼,只为请他出山。若是请不来,也得让他的孙子同意。”

据他所知,徐阁老的孙子是个极孝顺的,而且老爷子九十五大寿就在年末,他这泉水鱼的功效不错,怎么着也得试试看能不能利用一下。

“行。这事就交给我去办,行不行的我这两日给你答复。”

“越快越好,毕竟时间不等人。还有需要考虑的一点是,茗香书院是官私合并院制,这大量的银子绝对不能落入朝廷手中!否则就是白忙活,县城能分到的要少一大半!咱们只能先斩后奏,将县城运作的银两全部分发出去后,剩下的才能上报。”

“那这也没剩多少了呀?”

他还得落个隐瞒不报的罪名。

“银子少便是无利。再加上大人的先斩后奏,怕是要数罪并罚,但是若是银子够多,那这赈灾之年,除了能让县城运作起来外,朝廷也有利可图,便是要拿银子堵他们的嘴,那么落到大人头上的,最差也就是功过相抵。”

杨一舟心里一惊,心里隐约有了猜测,但他还是想确认一下:“哪来的大量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