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赈灾筹划(1)(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你往下,我往上,狭路相逢凑一双》最新章节。

大量的水,签子,刻字以及鱼,看似量大,但也不是毫无办法。比方说,以工代赈。”

“你说的对。我之前有想过以工代振,但是县城运作所有的工活,价格都不能太低,否则百姓照样撑不过去,而且这赈灾至少得要一两个月,每日的银钱消耗,我这县令也撑不住。”

所以这钱由谁来出?

“成本若取于自然,那无成本的买卖,薄利多销最是合适,更何况,赈灾时日本就不能图利,但并不代表无利可图。”

“你有对策?还能图利?”

杨一舟简直惊呆了。

(⊙o⊙)!

这都是赈灾时日了,哪里还能图什么利?

“哈。自是有的。大人可否想过一个问题,我这如意酒楼为何能在西区长时间不倒?”

“不曾想过,愿闻其详。”

“作为掌柜,要眼光长远,把握时机,手段独特,治下有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作为手底下的人”

孙六奇用自己的右手戳了戳自己心脏的位置:“这心,要往一处使。”

这话一出,恍然间,杨一舟似乎明白了什么。

并非他这县城不能齐聚一心,而是根本就找不到机会将力量凝聚起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利可图而吃力不讨好之事,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来。但听孙六奇的话,他似乎有办法能用利益让整个县城凝聚起来。

孙六奇这时才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大人,县城内,大体可以分为八类人,士,学,农,工,商,奴,三教及九流,看着极为分散,但分散也有分散的好处。

官员与学子,皆是不愁吃穿之人,那么在这场赈灾过程中,他们能做出贡献的便是——捐。

捐钱财也好,捐人力也罢,能捐出来的,这都是政绩。当然前提是咱们信县,能在今年让所有人都过上一个好年。”

若是做不出成绩来,这政绩,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学子们的劳动力最为珍贵,可这也是锻炼他们的方式之一,想来各位夫子也很欣慰去看到这些学子们体验民间疾苦的一面,对之后他们将来步入朝堂,多了一门政绩与感悟。

而农民与工匠则是刚才所说,以工代赈。说到这儿,大人,要不,咱们先把鱼的价格谈一谈?”

杨一舟瞬间一口茶喷了出来,他正听的津津有味呢!突然跟他提钱干什么?多伤感情呀!

(„ಡωಡ„)栓Q

正当他以为孙六奇会狮子大开口时,就听他道:“大人,这鱼,我收两百文一斤如何?”

杨一舟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啥?两百一斤?”

认真的?

一口汤就能免去一个百姓被冻死,这浑身是宝的鱼两百一斤是不是有点便宜了?京城的鱼都有两百多一斤的呢!

“怎么?高了?”

不应该呀。这价格他计算过的,绝对在杨一舟的承受范围内,而且他自己也有的赚。

“不不不,你接着说,两百一斤,可以。”

“当真可以?”

孙六奇有些疑惑。

“可以可以!就先这么定,你先说说你的计划。”

生怕孙六奇反悔,杨一舟赶紧应下。酒楼的鱼价都是三四百起步,这浑身是宝的泉水鱼两百一斤,他赚大了好嘛!

“两百一斤的鱼,外加一个行商之便。日后我这酒楼是要一层一层地往上扩开,少不了跟各地打交道,所以还请大人行个方便。”

“好说好说。这不是什么难事。”

主子手下的产业也有酒楼,只不过月州竞争大,主子也不擅长做生意,现在有孙六奇这个人才在,他还省心了呢!

“那我便接着说下去。涉及到赈灾,就需要人手,第一批分发签条与记录的小兵要派出一两百人左右,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而削竹签的人与厨子还有凑水之人就不能让官员插手。”

“确实。既是以工代赈,那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没错。而且民间出高手。若不是因为穷没有本钱,而行商又被人看轻,也不至于埋没了那么多的人才。”

按照三天的量来算,至少要备齐五万的竹签,二三十个手艺好的厨子,七万多斤的食用水。信县的水若是不够,可以去下方的五乡处去借或者拿钱来买。毕竟五乡河流多,出水量极大,农作物基本上不怎么愁。

杨一舟很快举一反三:“那这样一来,只要是百姓便可以挑水挣钱,手艺好的人削竹签,签上的刻字交由学子来做,厨艺好的人只需要做鱼,还可以分发粮食,记录一事就可交由士兵去做。同时,士兵还要加强城区各地防线,防止百姓暴乱。”

“没错。大人既以两百一斤的价格卖给我,这挑水,竹签,厨子及学子的工钱便从这鱼中扣。”

“什么?那怎么行!”

杨一舟震惊了!他从没想过孙六奇作为一个商户,竟然能说出这番话来!这简直就是刷新了他的认知!

不都说商人从奸吗?

主子这一次能给他批下来的银子有五千两,已经算是少的了。各地赈灾,哪一次不是万两银子起步,可他目前为止,就只花了两个月鱼量的两千多两银!这县城内士兵的工钱是由朝廷发放,还用不着他掏钱。

所以说,他这真是赚了?

杨一舟不得不感叹,他这次算是挖到宝了。

天降商业奇才啊!自己儿子跟他比那就是没断奶的狐狸崽崽对上老狐狸精。

瞧瞧这差距,同样都是做生意,孙六奇就能给他说的头头是道,杨灼那臭小子就只会吃!还净给他惹事儿!

杨一舟一把辛酸泪,那逆子,不提也罢!

“其实百姓的成本不高,只有学子的成本是最高的。若赈灾到二月份,就算工匠五签一文,食用水十斤两文,厨子按两文一斤鱼付工钱,学子刻字一签一文,这四者的费用加在一起,两个月下来也就一千多两银。而百姓不仅可以吃上救济粮,也可每三日拿到铜板。至于持续多少轮,得看今年的行情,由我们说了算。同时,三日一赈有利于我们及时止损,若是来年开春天公作美,想来十五六轮就能结束灾情。”

只用一千多两银子便能完成县城两个月赈灾的大部分运作,孙六奇不觉得有什么难处,这些钱他一个人就能拿得出手,更别提背后有人的杨一舟了,所以这一千多两,他还不如卖对方一个好。

再说了,就算拿出这一千多两,不出意外正常供货的话,两个月下来他一个人也还能净赚几百两,而这泉水鱼更是能在全县得到推广,这可比权贵们的利用价值高多了。

而他之所以能赚,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泉水鱼的极高价值。更何况,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后面还有一系列举措呢!

县城既要一心,只有士学农工那怎么行?这赈灾的根源便是商,得把这最大的麻烦处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