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十字路口(一)(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唯有岁月不回头》最新章节。
“一个更热情更短暂的夏天开始了。这些炎热白日虽然漫长,却如旗帜般燃烧,在熊熊火焰中消逝。短暂潮湿的月夜连着短暂潮湿的雨夜,一如梦境倏忽幻化,激荡着一周周的光华。”
——赫尔曼黑塞《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
(1)
走出考场的时候,雨停了。
六月,台风边缘卷起灰云阵阵,又将其变成雨,向大地倾倒。高考这两日,空气里捂着热,雨水中浸着凉。机密的考题被做成了铅字,在潮湿的试卷上,在黏腻的光线中,与新一茬考生聚焦的目光与飞转的思路一起,演绎着又一年的社会热点。
这场被视作人生转折点的考试,这两天里程碑一样的日子,却没有给沈若乔留下令人心跳加速的印象。多年之后,她能平静而清晰地记得考前那一夜,她失眠了,不记得几点才睡着;她记得第二天一早醒来就看到爸爸妈妈左右穿梭,安静地忙着早餐;她记得大家都不太说话,偶尔说句话都温声细语,像是害怕声音太大会打破某个脆弱的东西;她记得出门的时候,阳光是明亮的;她记得依次考完语文、数学、理综;她记得作文话题是“弯道超车”,物理第一道大题考了初中的动滑轮常识——没错,是初中;她记得在第二天考完数学走出考场时,爸妈看到她立刻就笑了——后来才知道,他们说:“看若乔没哭,就觉得很不错了”;她记得考英语前天降大雨,从停车场到考场仅仅两百米,她和依乔的鞋子全部湿透,好在她进入考场之后,监考老师把爸妈事先准备的、用塑料袋包好的备用鞋交给了她。
除此之外,对于这场考试,若乔心中还有一丝真实的感激。这感激无所指向。隐约之中,她觉得可能在某个遥远的高处,存在一个未知的神明;又或许,是她有着血缘纽带的祖先,在这关键时刻,动用了某些能量,从大局处做了一些有利于她的改变。
比如,根据往年规律推测,今年是理科“小年”,即数学和理综会很难。而实际上这两科却打破常规地偏于简单。反而语文作文和英语阅读理解难度超出所有预测,让老师大跌眼镜、让考生目瞪口呆。
就这样,高考成了沈若乔学理科以来成绩最好的一场考试——她在宜田七中排名第五十九位,在全省近七十万考生中进入前一万名——这就意味着,她可以不用复读了,而且可以选择一类高校,甚至可以挑战一下热门专业。
若乔的成绩让爸爸妈妈高兴。一直以来,他们都在不动声色地关注若乔,为她感到担心,也在尽自己所能缓解她的焦虑、减少她的烦恼,家中所有餐食几乎都按照若乔的喜好变化调整。直到省教委的查分系统开放,直到沈若乔名字下方出现令人惊喜的610分,爸爸妈妈紧绷许久的疲惫才释放出来。成绩公布那晚,沈若乔听到了许久未曾出现的鼾声。
沈依乔平稳发挥,全省文科排名第七、宜田文科状元,更创造了宜田七中十年来文科最佳成绩。她“战绩”就像这场高考一样,本该是浓墨重彩,却因太过于顺理成章反而显得情理之中、没有惊喜。
直到沈依乔的名字开始陆续出现在喜报、横幅及宜田各大报纸上,直到水木、燕园等名校的招生电话叮叮当当地打到家里来,大家才意识到,沈依乔人在家中,却已在舆论风口、荣誉之上。
分数和排名公布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选择。
分数和排名是刚性资本。沈依乔的资本让她只需要在屈指可数的顶尖高校之中做选择,不用去理会分目繁多的招生宣传与指导会。不过,她依然陪着沈若乔和妈妈去了自在湖公园。
(2)
自在湖公园位于省城中心,是全省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人民公园,是两姐妹小时候最向往的儿童乐园。那里哐当作响的旋转木马、五角钱一根的棉花糖和五颜六色的氢气球是她们幼年的梦想制高点。
七月末,夏意正浓。自在湖在百年古树的隐蔽下显得沉静清凉,啾啾蝉鸣不绝于耳,更添生动活泼。全国各大高校的招生人员聚集在公园的林荫大道上,一组组摊位、一面面彩旗、一个个校徽和一张张横幅将天南地北的学校织就在一起,像是一个关于未来的集市。高考成绩此时此刻成了一种硬通货,那个数字的大小,决定了考生选择的自由度,也决定了他们可触及的人生质量。
首都、江河经济带、沿海经济带——这三大区域最具吸引力,这些地区的高校摊位前十分拥挤。省内也有几所不错的高校,皆是由国家部委直接管理,只是受限于区域发展,近年来录取分数线一直不高,比如省城工业大学。工大的一个校区就挨着自在湖公园,管理学院的一位年轻男老师刚从这里毕业,便加入了招生大军,陪着沈若乔母女在一棵苍劲的老槐树下站了很久,详细介绍着工业工程专业的前景以及和沈若乔的适配度。
沈妈妈从没考虑过工大。曾经,她觉得数理化让若乔心力交瘁,工大理工科属性太强,不适合若乔。而曾经的曾经,没分科的时候,沈妈妈看若乔如同看依乔一样,更不会将工大作为首选。所以,不管曾经有多远,工大这个不高不低的选择从来没有进入沈妈妈的考量之中。
沈妈妈希望若乔学会计。虽然她自己对会计专业也不甚了解,但她在直觉与道听途说的作用下,她认为这个专业文理兼修,好找工作。
沈若乔听着那位青年老师说着“产业链升级”“工业智能化”“智慧生产线”这类陌生、新鲜却又无法调动她兴趣的词汇,觉得自己今后的人生跟它们怎么都扯不上关系。在她的脑海中,如果学了工业工程,自己就会穿着工装、带着面罩坐在某不知名小城市的某个工厂的流水线旁——一想到这,她似乎已经感受到工业时代的废尘迷住了自己看向未来的双眼。
她心中对工业工程没有成见,换成一个医生、或者是沈妈妈心心念念的会计向她推荐医学或会计专业,沈若乔依然会是这般心如止水、没有想法。因为,她心中那个模糊的自己,既不在流水线旁,也没穿白大褂,更不会打算盘。此时的她,实在是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更加看不远那在沈依乔心中清晰可见的美丽人生。
沈妈妈对工大年轻男老师谢了又谢,不知是感动还是心动,走远了还不忘感慨一句:“到底是研究生,讲得真好。要说工大确实不错,虽然在省里,地理位置差了一些,但离家近,也是一大好处。再说了,同等条件的学校在沿海城市,我们这分数也上不了。要不……考虑考虑?我留了人家电话。”
“我再想想。”沈若乔嘴上答应着,环顾四周,问:“依乔呢?”
“她去省图书馆了,说去借书。”
沈依乔本不想去自在湖,她也不需要去,甚至连那仅有的几所高校的招生电话她都不想听——她早已做好了决定。她打着陪同若乔和妈妈的名义来省城,在公园里溜达了五分钟,便一个人换乘公交车急急地奔向了省图书馆七楼宣传厅。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直播。萧梓舟作为保送生代表之一,和省文理科状元一起,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平台向全省学子分享学习与考试经验——这是省教育局和广电总台每年的固定动作,是高考成绩公布后,社会目光的又一个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