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避实就虚(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丘力居的霸业》最新章节。
当袁绍的信件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乌桓内部激起了千层浪,也让丘力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此刻的袁绍正如日中天,实力处于上升的巅峰时期,其麾下军队士气高昂,粮草充足,谋士如云,战将如雨。若乌桓此时与袁绍开战,无疑是以卵击石,即便最终能侥幸获胜,乌桓也必将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几十年的心血很可能就此付之东流,元气大伤后的乌桓,甚至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凡事欲速则不达。”丘力居心中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在他看来,若能与袁绍达成和解,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乌桓便可以在西面一路往西扩大地盘,整合草原上的零散部落,增强自身实力;东面则大力发展造船业,开启三国版的大航海时代,探索未知的海域,拓展贸易与资源。等到袁绍和曹操在中原大地打得两败俱伤之时,乌桓再挥师南下,与曹操争夺河北的统治权,压制曹操的发展,甚至将其一并消灭,如此方能成就霸业。
于是,在丘力居的授意下,楼班紧急召开军事会议。会上,楼班提出放弃并州,以观后效的决议。然而,这一决议却遭到了张燕和正黄旗所有将领的一致反对。在乌桓看似统一的八旗体系中,正黄旗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他七个旗的军官和士卒时常进行大规模整编,人员调动频繁,虽分属不同旗帜,但在管理与指挥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犹如一个整体。可正黄旗截然不同,尽管丘力居早年也曾派入部分人手,但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将士皆是张燕一手带出来的嫡系部下。在正黄旗中,张燕的话就是绝对的权威,如同圣旨一般。而且,此时乌桓其他七个旗加起来不过35万人马,而张燕的正黄旗却坐拥十几万之众,如此雄厚的实力,也让张燕有了足够的底气强硬表态。
面对张燕的反对,楼班和其他将领一时陷入了僵局。最终,众人达成一个共识:乌桓原则上同意让出并州,但张燕的正黄旗享有自决权,袁绍需与张燕私下沟通。这实际上意味着,大同方面虽同意让出并州,可袁绍若想真正拿下,还得从张燕手中强行夺取。
袁绍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禁大发雷霆。他觉得乌桓和张燕这是在公然挑战他的权威,简直不可容忍。盛怒之下,袁绍立即下令整个冀州和并州扩军备战,将军队规模扩大到六十万。随后,他亲率三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并州进发,决心给乌桓和张燕一个狠狠的教训。
此时的张燕,自从与乌桓大军会师后,获得了充足的战马资源,迅速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骑兵部队。由于其他旗的兵力都是五万人,粮草也按照这个标准供应,剩余所需物资则由张燕自己在并州筹措。此外,整个并州的赋税,大同方面分文不取。张燕本想着借着这次与袁绍对峙的机会,试探一下袁绍军的真实战斗力。
而袁绍这边,刚杀掉董卓不久的吕布前来投奔,这无疑给袁绍增添了一员猛将,如虎添翼。吕布,字奉先,素有“飞将”之称,其武艺高强,勇猛无比,麾下还有张辽这样的得力战将以及高顺所率领的精锐陷阵营。当袁绍的三十万大军与张燕的十几万大军刚一接触,便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入了晋阳城。
张燕的正黄旗大军还未来得及施展身手,便兵败如山倒。十几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损失得只剩下两三万人。余下的部分,不是被袁绍军无情斩杀,就是被俘虏,还有一些则四散逃窜。张燕望着袁绍大军那滚滚而来的铁蹄和自己麾下仅存的三万残兵败将,心中充满了绝望,欲哭无泪。战场上,吕布和他带领的张辽以及高顺的陷阵营,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在正黄旗军中肆意砍杀,所到之处,鲜血四溅,宛如人间修罗场。
最终,张燕带着残部逃入太行山深处。他本想让袁绍军放开道路,自己移师北去,可杀红了眼的吕布军怎肯轻易放行。吕布在这场战役中居功至伟,一路之上,他纵容手下四处抢掠,杀人放火,整个并州陷入了一片混乱,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原本繁华的并州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看到这一幕,乌桓方面还未有所反应,袁绍却先愤怒了。军中传言,袁绍对吕布的暴行极为不满,甚至有了要杀吕布的念头。吕布得知后,吓得连夜逃走。丘力居本有心招降吕布,看重他的勇猛与军事才能,可吕布在并州犯下的罪行,使得双方仇恨太深,招降之事根本不具备条件。
张燕则趁着混乱,成功逃到了大同。楼班念及旧情,同时也考虑到正黄旗的实力和张燕在军中的影响力,以大单于的名义,仍然封张燕领兵正黄旗,并让他招降那些被打散的部众。张燕感激涕零,在他的努力下,正黄旗很快又发展到了六万多人。
经此一役,乌桓意识到,必须重新调整战略布局,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于是,乌桓将军队分为三个部分:大同军十万,负责镇守大同,拱卫乌桓的核心区域,同时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应对可能的危机;草原军十五万,奉命开始西征,目标直指西部鲜卑以及阿尔泰山脉,意在整合草原势力,扩大乌桓在北方草原的影响力;东部十五万人,其中十万人留守兼继续攻略库页岛和朝鲜半岛,一方面巩固乌桓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领土;另外五万人则全力投入到战船的打造之中,准备开启大航海时代,探索海洋,寻求新的资源与发展机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乌桓的西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西部鲜卑各部虽势力分散,但他们熟悉草原环境,擅长游击战术,给乌桓的西征军带来了不少麻烦。乌桓军队在草原上与西部鲜卑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双方互有胜负。为了更好地应对西部鲜卑,乌桓军队不断调整战术,加强情报收集工作,同时利用自身骑兵的优势,对西部鲜卑进行分割包围,逐步蚕食其势力范围。
在东部,留守的乌桓军队继续对库页岛和朝鲜半岛展开攻势。他们在库页岛的丛林中与当地部落展开激战,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地形障碍,逐渐在库页岛站稳了脚跟。而在朝鲜半岛,乌桓军队则与当地的政权发生了冲突,双方在边境地区展开了多次小规模战斗。乌桓军队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丰富的战斗经验,逐渐占据了上风,但要完全征服朝鲜半岛,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与此同时,负责打造战船的五万人马也在紧锣密鼓地工作着。他们从各地招募能工巧匠,学习先进的造船技术,不断改进战船的设计和性能。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一艘艘坚固耐用、性能优良的战船终于在船坞中诞生。这些战船将成为乌桓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关键力量,带领乌桓驶向未知的海洋,探索新的世界。
而在乌桓积极发展和扩张的背后,袁绍与曹操之间的矛盾也在日益加深。中原大地的局势愈发紧张,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乌桓能否在这场风暴中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霸业,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丘力居和楼班深知,只要乌桓团结一致,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就一定能在这乱世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在乌桓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战略计划时,中原的局势愈发剑拔弩张。袁绍在击败张燕后,虽对吕布的暴行不满,但也意识到吕布的勇猛可为己用,便暂时搁置了杀吕的念头,转而全力筹备与曹操的对决。曹操同样厉兵秣马,他深知袁绍野心勃勃,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于是在兖州、豫州等地整军经武,招募贤才,囤积粮草,积极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乌桓的西征军在与西部鲜卑的交锋中,逐渐摸索出了有效的战术。他们采用“分进合击”之法,将军队分成多个小队,从不同方向包抄西部鲜卑的部落。同时,乌桓军还利用中原传来的先进攻城器械,如投石车、攻城弩等,对西部鲜卑的据点发起猛烈攻击。这些武器威力巨大,让习惯了草原游击战术的西部鲜卑难以招架。经过数月苦战,乌桓成功吞并了多个西部鲜卑部落,势力范围向阿尔泰山脉大幅推进。但随着战线拉长,后勤补给成为了西征军面临的一大难题。丘力居得知后,立即从后方调配大量粮草和物资,同时开辟多条补给线,确保西征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在东部,攻略库页岛和朝鲜半岛的乌桓军队也遇到了不同的挑战。库页岛的气候恶劣,冬季漫长寒冷,丛林茂密且地形复杂,岛上的部落凭借熟悉的环境时常偷袭乌桓军队。乌桓将领改变策略,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在岛上建立多个据点,逐步压缩当地部落的生存空间。同时,他们还与当地一些对统治部落不满的小部落合作,分化瓦解对手。在朝鲜半岛,乌桓军队遭遇了当地政权有组织的抵抗。朝鲜半岛的军队擅长防守,依托城池和山地顽强抵抗乌桓的进攻。乌桓军队于是发挥骑兵优势,在城外进行骚扰和突袭,切断其粮草运输线,迫使朝鲜半岛的守军出城决战。经过多场战役,乌桓军队逐渐突破了朝鲜半岛的防线,占领了部分领土。
负责打造战船的乌桓工匠们,在不断尝试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借鉴了中原和沿海地区的造船技术,打造出了一种新型战船。这种战船不仅坚固耐用,而且配备了先进的风帆和划桨系统,航行速度大幅提升。同时,船上还安装了弩炮等远程攻击武器,增强了战船的战斗力。随着战船的陆续建成,乌桓开始组建水师,招募熟悉水性的士兵进行训练。水师将领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包括海上航行、战斗编队、登陆作战等内容。乌桓的大航海时代即将开启。
而在大同,张燕重新整顿正黄旗,加强了军事训练和纪律整顿。他深知上次战败的教训,于是亲自督导士兵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技能和战术素养。同时,他还与其他旗的将领加强交流与合作,融入乌桓的军事体系。楼班对张燕的表现十分满意,时常与他商讨军事策略和乌桓的未来发展。
此时,袁绍和曹操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袁绍集结大军,向曹操的领地发起进攻。曹操则采取“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的策略,将袁绍的大军引入预设战场,然后凭借坚固的防线和灵活的战术进行抵抗。双方在官渡地区展开了激烈的对峙,一时间难分胜负。
丘力居密切关注着中原局势,他知道,这是乌桓发展的关键时期。他召集楼班和众将领商议:“袁绍和曹操相争,正是我们壮大的时机。我们一方面要加快西征和东进的步伐,扩大地盘和势力;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中原战局,一旦双方两败俱伤,我们就挥师南下。”众将领纷纷表示赞同。
乌桓于是加快了扩张的节奏。西征军继续向阿尔泰山脉深处推进,与当地的游牧部落展开激战;东部军队加大了对库页岛和朝鲜半岛的攻势,力图尽快巩固占领区;水师则在近海进行训练和巡逻,为远洋航行做准备。
随着中原战争的持续,袁绍和曹操的军队都遭受了巨大损失。乌桓的机会似乎越来越近,丘力居和楼班摩拳擦掌,准备在这乱世中再次掀起波澜,向着统一天下的目标迈进,他们的命运,也将与这动荡的时代紧紧相连,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