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权力更迭(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丘力居的霸业》最新章节。

在那个风云变幻、豪杰并起的东汉末年,北方草原的乌桓部落,在丘力居的带领下,已然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然而,随着一系列征战的结束与势力的急剧扩张,丘力居心中的忧虑却与日俱增。他深知,乌桓虽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内部权力的平稳过渡与军队的绝对掌控,是关乎乌桓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经过深思熟虑,丘力居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退位。他毅然决然地将儿子楼班推上了全国六个旗最高军事统帅的位置。自那一刻起,楼班肩负起了掌控乌桓军权的重任。丘力居全力辅佐儿子,为他策划各种树立威望的行动,将所有军权毫无保留地交到楼班手中,叮嘱他什么都不要管,首要任务便是抓紧时间完成对全部军队的掌握和控制,务必紧紧抓住枪杆子。

回到襄平后,楼班在父亲的帮助下,全身心投入到军权整合的工作中。三个月转瞬即逝,楼班已成功掌握全国兵权。丘力居见时机成熟,又接连下达几道重要命令。他下令组建镶黄旗,让楼班亲自兼任两红旗与镶黄旗一共三个旗的旗主。同时,对余下四个旗的旗主进行了大规模调换:踏顿改任镶蓝旗旗主,负责继续进攻库页岛的战争;鞠义改任正白旗旗主,镇守蒙古大草原;苏仆延改任正蓝旗旗主,镇守黑龙江和热河;公孙度改任镶白旗旗主,镇守辽东郡。

不仅如此,丘力居还决定扩充乌桓各旗的兵力。他一声令下,各旗兵力全部扩充到五万人,乌桓军队瞬间壮大到三十五万人。袁绍得知此事,起初十分不悦。但彼时袁绍已然拥兵三十万,且后备军充足,粮草堆积如山,实力远非丘力居可比。更何况,公孙瓒已被他逼至易京,袁绍正意气风发,志得意满,便未将乌桓兵力扩充之事放在心上。

恰在此时,袁绍又得到一个消息:丘力居身体患病,已将王位传给儿子楼班。楼班一上位,便立刻展现出其雄心壮志,领兵十万支援袁绍攻打公孙瓒。说是支援,实则楼班也想在这场战争中分得一杯羹。乌桓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整个辽西地区顺势并入乌桓版图。楼班乘胜追击,顺势包围了北平城。

袁绍见状,心中大为不满,他要求乌桓退出北平城。楼班秉持着丘力居一贯的风格,提出退出北平可以,但索要并州的地盘作为交换。袁绍权衡利弊后,最终表示同意。就这样,大同落入乌桓之手。乌桓大军继续前行,与黑山贼张燕的黄巾军成功汇合。两支军队合兵一处,打出正黄旗的旗帜,起兵十几万,与乌桓军两面夹击,一举打败了并州张杨与王植等人的军队。瞬间,整个并州大部被乌桓收入囊中,乌桓大军占领河东郡,南匈奴被吓得龟缩在老家,不敢轻举妄动。

楼班深知并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他对全国军队进行了大规模整编。他任命张燕为正黄旗旗主,领兵十五万镇守整个并州。同时,为了加强乌桓与新占领地区的联系,促进东北的发展,楼班下令迁移并州一半人口进入东北大地。此外,他将其余各个旗的兵力扩充为六万,至此,乌桓共计拥有四十二万大军,加上正黄旗的十五万人,总兵力达到五十七万之巨。原本楼班还想多迁移一些人口,但并州本就地广人稀,实在难以满足他的期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乌桓与张燕之间逐渐出现了一些裂痕。乌桓对张燕的信赖程度始终有限,毕竟张燕独自在并州一地发展的时间太久,难免让人有所疑虑。而张燕看着丘力居凭借着忠诚于大汉的旗号四处扩张,居然建立起如此庞大的霸业,心中也泛起了波澜。他想起自己刚起家时,兵马比丘力居还多,如今又占领了整个并州大部,并州北面的大同因其位置处于乌桓势力中间,已成为乌桓现如今最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本营,自己理应创下一番属于自己的大业。

当楼班希望张燕把主力部队全退至大草原和东北地区时,张燕以熟悉并州情况为由,坚持镇守并州。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乌桓军和张燕的正黄旗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此时,袁绍猛然发现,自己辛辛苦苦与公孙瓒打了多年战争,最后才占领了冀州和幽州二州之地,而硕大的并州却落入了乌桓人之手。再加上麾下有些将士的强烈谏言,袁绍心中的不满达到了顶点。他决定收复并州,以挽回自己的颜面和势力范围。于是,三十万久经战阵的河北军浩浩荡荡地杀奔并州而来。同时,袁绍传信大同,要求乌桓让出并州。

而此时的丘力居,已然成为了“太上皇”。上次那场大病虽然没有夺走他的性命,但却让他深刻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自己此刻一命呜呼,楼班到底能不能稳住乌桓的局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得出结论:若自己突然离世,天下必将经历一番巨大的动荡;而如果让楼班趁着自己还在世,提前上位一段时间,或许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

丘力居拖着病体,召集楼班和一众亲信将领,商讨应对袁绍的策略。楼班年轻气盛,主张与袁绍一战,他认为乌桓如今兵强马壮,且占据并州的地利,未必会输给袁绍。但丘力居却深知袁绍的实力和河北军的战斗力,他劝诫楼班不可冲动:“袁绍的河北军久经沙场,战斗力不容小觑。我们虽然兵力不少,但刚刚经历了一系列的扩张,内部尚未完全稳定,此时与袁绍开战,胜负难料。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寻找最佳的应对之策。”

在丘力居的主持下,乌桓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将领建议与袁绍求和,割让部分并州土地,以换取和平发展的时间;有的则主张联合其他势力,共同对抗袁绍。丘力居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心中不断权衡着利弊。他知道,无论做出何种决定,都将对乌桓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袁绍的大军已经逼近并州边境。并州的百姓们人心惶惶,担心战火再次燃起。张燕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虽然与楼班存在分歧,但此刻也明白,若乌桓与袁绍开战,并州必将成为主战场,他的正黄旗也难以置身事外。于是,张燕主动派人前往大同,与楼班商讨应对之策。

楼班看着张燕派来的使者,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此刻乌桓需要团结一心,共同应对袁绍的威胁。他对使者说道:“回去告诉张燕将军,此刻大敌当前,我们必须放下分歧,共同抗敌。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击退袁绍。”

使者离去后,楼班望向远方,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带领乌桓,在这乱世之中,捍卫乌桓的荣耀与尊严,续写乌桓的辉煌篇章。而丘力居,这位乌桓的传奇领袖,也将在幕后,继续为乌桓的未来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在丘力居的营帐中,灯火彻夜未熄,乌桓的核心将领们围绕着应对袁绍的策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楼班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他深知此刻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改写乌桓的命运。最终,丘力居打破了沉默,他缓缓说道:“袁绍势大,正面交锋我们虽有胜算,但损耗必然惨重。我认为,我们应先示弱求和,拖延时间,同时暗中联络各方势力,寻求盟友。”众人听后,纷纷陷入沉思。

楼班虽心有不甘,但也明白父亲的话不无道理。于是,他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前往袁绍大营求和。使者见到袁绍后,恭敬地说道:“袁公,我乌桓向来敬重您的威名。此次占领并州,实乃形势所迫。如今愿割让并州部分土地,与您化干戈为玉帛,共同为大汉江山的安宁出力。”袁绍听后,心中暗自得意,但他也深知乌桓的实力不可小觑,便冷笑着回应:“割地求和?哪有如此便宜之事!乌桓必须退出并州,否则休怪我手下无情。”

使者回到大同,将袁绍的话如实禀报。楼班大怒:“袁绍欺人太甚,真当我乌桓怕他不成!”丘力居却神色平静,他对楼班说道:“莫要冲动,袁绍此举意在试探我们的底线。我们一方面继续与他周旋,另一方面加快联络盟友的步伐。”

与此同时,丘力居暗中派遣使者前往荆州,与刘表取得联系。使者向刘表详细阐述了袁绍的野心以及乌桓与刘表联合的诸多益处:“刘荆州,袁绍妄图称霸天下,一旦他吞并乌桓,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您。若我们联手,南北呼应,定能遏制袁绍的扩张。”刘表听后,心中犹豫不决,他虽不想卷入北方的纷争,但也担心袁绍的势力过于强大,威胁到自己的荆州。

在北方,丘力居还派人联络了远在凉州的马腾。马腾本就对袁绍的霸道行径不满,又看中乌桓的骑兵实力,便有意与乌桓结盟。双方很快达成协议,约定在袁绍进攻乌桓时,马腾从凉州出兵,牵制袁绍的后方。

而张燕在得知乌桓与袁绍的紧张局势后,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他明白,若乌桓战败,自己在并州也将难以立足。于是,张燕主动找到楼班,说道:“楼班将军,此刻我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袁绍若攻来,我正黄旗愿与乌桓并肩作战。”楼班听后,心中大喜,他紧紧握住张燕的手:“张将军深明大义,有您相助,何惧袁绍!”

随着各方势力的联络逐渐紧密,乌桓的底气也越来越足。楼班开始重新部署兵力,他将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红旗集结在并州边境,构筑起坚固的防线;同时,命令踏顿的镶蓝旗从库页岛战场抽调部分兵力,绕道袁绍后方,准备随时发动突袭;鞠义的正白旗则在蒙古大草原上集结待命,一旦袁绍分兵,便迅速出击,切断其补给线。

袁绍得知乌桓在积极备战,心中也不禁有些忌惮。他一方面加强了前线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也在密切关注着各方势力的动向。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进言:“主公,乌桓联络盟友,意在拖延时间。我们不如趁其联盟尚未稳固,集中兵力,速战速决。”袁绍听后,觉得有理,便下令大军向并州发起进攻。

乌桓的防线固若金汤,袁绍的河北军连续进攻数日,都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此时,马腾按照约定,从凉州出兵,直逼袁绍的后方。袁绍大惊,急忙分兵回援。楼班见状,抓住时机,下令全线反击。乌桓骑兵如潮水般涌出,与袁绍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在这场激战中,张燕的正黄旗表现英勇,他们与乌桓各旗紧密配合,多次击退袁绍的进攻。踏顿的镶蓝旗也成功绕道袁绍后方,对其补给线发动了猛烈攻击。袁绍腹背受敌,陷入了困境。

经过数日的激战,袁绍见取胜无望,只得下令撤军。乌桓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楼班和丘力居站在并州的城墙上,望着袁绍败退的方向,心中感慨万千。这场胜利不仅捍卫了乌桓的尊严,也让乌桓在北方的地位更加稳固。

战后,楼班开始着手整顿并州的政务,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管理。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设立学校,传播文化知识,促进乌桓与当地百姓的融合。丘力居则继续在幕后为乌桓的发展出谋划策,他深知,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只要乌桓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乌桓积极与周边势力开展贸易往来,互通有无,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实力。而楼班也在不断成长,他逐渐展现出一位杰出领袖的风范,带领着乌桓在这乱世之中,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