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纵横捭阖与宏图大略(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丘力居的霸业》最新章节。
在东汉末年那个风云变幻、豪杰并起的乱世,北方草原上的局势也如同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和连继位后一系列自以为是的举措,非但没能重振鲜卑的雄风,反而将这个曾经强大的部落联盟推向了四分五裂的深渊。曾经令整个北方畏惧的鲜卑,如今竟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绝境,和连更是落到了令不出弹汗山的尴尬境地,弹汗山的部众对他也不再拥戴,昔日的辉煌如过眼云烟,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丘力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当他得知鲜卑内乱的消息后,内心的兴奋难以抑制,但他表面上却保持着冷静与沉稳。他深知,这是乌桓崛起的关键时刻,每一步都必须走得谨慎而坚定。于是,丘力居迅速做出决策,亲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鲜卑各部进发。
一路上,丘力居的军队势如破竹。所到之处,鲜卑各部落纷纷望风而降。丘力居深知,单纯的武力征服远远不够,要想真正将这些部落纳入乌桓的版图,必须恩威并施。他对投降的部落予以安抚,尊重他们的习俗和传统,承诺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对于那些负隅顽抗的部落,他则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展现出乌桓军的强大实力和坚定决心。
在这场大规模的收编行动中,丘力居对军队进行了全面的扩充与整编。他将正蓝旗的兵力扩充到了六万人,使其成为一支更具战斗力的精锐之师。同时,他还精心组建了新的镶蓝旗,广泛吸纳鲜卑各部的勇士,将他们融入乌桓的军事体系之中。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南部鲜卑、东部鲜卑、北部鲜卑以及中部鲜卑的大部,都相继被丘力居纳入麾下。曾经广袤无垠的鲜卑草原,如今大半已飘扬着乌桓的旗帜。
然而,西部鲜卑的慕容氏却早早地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并提前对部落进行了严密的控制。尽管丘力居对慕容氏的地盘垂涎三尺,但面对其严阵以待的防御,他也不得不有所忌惮。慕容氏虽然不敢主动与丘力居对抗,但凭借着险要的地势和顽强的抵抗意志,暂时保住了自己的独立地位。丘力居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暂时搁置对慕容氏的征服计划,心中却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让慕容氏也臣服在乌桓的脚下。
至此,丘力居麾下的军队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五个旗如今扩充为六个旗,每个旗的兵力均达到了六万人,合计拥有三十六万大军。这一庞大的军事力量,使乌桓一跃成为北方草原上的超级霸主。站在广袤的草原上,丘力居俯瞰着这片被自己征服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鲜卑虽已被吞并了一大半,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消化这些新纳入的部落和地盘,才是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智慧和耐心。
丘力居打败鲜卑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震惊了整个天下。周边的国家和民族纷纷对乌桓投来了警惕的目光,他们担心丘力居会因骤然膨胀的实力而变得野心勃勃,突然向四面八方扩张。然而,丘力居接下来的举动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一方面继续向大汉朝廷称臣,表现出一副恭顺的姿态,以换取大汉朝廷的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他主动收缩兵力,向各周边国家和民族递交友好国书,表达了与大家一同修好关系的诚意。就连惶惶不可终日的原西部鲜卑,也收到了丘力居释放的善意信号。
丘力居的这一系列举措,令麾下的将士们感到十分不解。他们纷纷向丘力居表达自己的疑惑:“大单于,我们如今兵强马壮,正是扩张的大好时机,为何要主动示弱,与这些势力修好呢?”丘力居看着这些满脸疑惑的将士,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将士们,大家只看到了眼前的强大,却忽略了背后的危机。我们刚刚吞并了鲜卑这么多的土地和部族人口,看似实力大增,但实际上政局尚未稳定,内部矛盾重重。如果此时贸然扩张,一旦引起周边势力的联合反抗,我们必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到那时,乌桓恐怕连立足之地都难以保住。”
丘力居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坚定:“相反,如果我们先稳定地盘,埋头发展,假以时日,乌桓的实力必将急剧增强。到那个时候,覆灭周边各族势力不过是举手之劳。至于开战的借口,只要我们想要,总是能够找到的。如今,西边已经彻底稳定,北边没有敌人,东北方向的高句丽和扶余虽然蠢蠢欲动,但暂时还不足为惧。而南面河北地区的两大超级势力公孙瓒和袁绍,对于乌桓的态度截然不同。”
丘力居来自后世,深知历史的走向。他清楚地知道袁绍必将一举消灭公孙瓒,因此,联合袁绍围杀公孙瓒成为了他的首要战略目标。“至于打完公孙瓒以后嘛,袁绍和曹操必有一场血战。”丘力居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到时候,我们集中兵力,趁两军交战激烈之时,突袭袁绍的后方。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只要我们能够统一整个东北大地和整个蒙古大草原,大不了走成吉思汗的老路,大举西进,征服欧洲,这都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丘力居毫不犹豫地与袁绍结为同盟。他深知公孙瓒一向讨厌异族,而袁绍则毫无节操,喜欢与任何人结盟。丘力居投其所好,干脆借着大汉朝廷“忠实臣子”的良好形象,一门心思称呼袁绍为“带头大哥”,表示一切唯袁绍马首是瞻。袁绍得知丘力居主动结盟的消息后,心中暗自得意,但他也对丘力居的实力有所忌惮。他问前来结盟的使者:“丘力居拥兵多少?”使者如实回答:“三十六万。”袁绍听后,不禁吓了一跳,他的文臣武将们纷纷进言:“乌桓狼子野心,实力如此强横,未来必是中原大患。”
袁绍故作矜持了一番后,表示:“如果乌桓能够每旗三万,裁军一半,保留十八万兵力,少于冀州的兵力,那么我们就好谈。”丘力居得到消息后,略一思索便满口答应,并邀请袁绍派来的使者进行监督。使者安排休息后,众人对丘力居的决定感到十分不解。丘力居解释道:“军队的多少只是一个形式,如果有一天我们需要,六十万大军也不在话下。现在我们做这个姿态,主要是为了安抚周边的势力。说实话,三十六万大军的确把周围的邻居都吓坏了。”
在完成裁军后,丘力居开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内部的治理和发展之中。他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国家。他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引进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乌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他鼓励农耕,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乌桓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他还积极发展商业,开辟贸易路线,与周边国家和民族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在军事方面,丘力居并没有因为裁军而放松对军队的训练。他深知,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只有保持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他加强了军事制度的建设,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事指挥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他还注重培养军事人才,选拔优秀的将领进行重点培养,为乌桓军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政治方面,丘力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势力的权力。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体系,选拔有才能、忠诚的官员担任各级官职,确保政令的畅通和执行。他还注重民生,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赢得了乌桓百姓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乌桓在丘力居的治理下,逐渐变得繁荣昌盛起来。曾经被人轻视的乌桓,如今已成为北方草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丘力居,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乌桓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领袖。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乌桓的史册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在丘力居有条不紊地推进乌桓内部建设与发展之时,周边局势也在持续变化。高句丽与扶余虽一直对乌桓有所忌惮,但随着乌桓将主要精力放在整合鲜卑旧部与和袁绍联盟事务上,这两个东北方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频繁在边境制造摩擦。他们一方面在边境地区小规模侵扰乌桓的村落,抢夺牲畜与粮食;另一方面,暗中加强军事部署,囤积粮草、招募新兵,妄图在乌桓疲于应对中原事务时,捞取更多的利益。
丘力居得知边境情况后,陷入沉思。他明白,若不及时遏制高句丽与扶余的挑衅,不仅会影响乌桓边境百姓的生活,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其他周边势力也心生觊觎。但此时,与袁绍联盟对抗公孙瓒的计划正处于关键阶段,他又不能轻易抽调过多兵力前往东北边境。权衡再三,丘力居决定采取分化瓦解与局部反击相结合的策略。
他先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高句丽与扶余。在高句丽,使者对其国王晓以利害:“如今乌桓与袁绍联盟,实力大增。若高句丽此时与乌桓为敌,待乌桓解决公孙瓒后,必定全力来攻,那时高句丽恐有灭顶之灾。不如与乌桓修好,互通有无,共享太平。”在扶余,使者则着重强调乌桓广阔的牧场与丰富的畜牧资源,提出双方可以开展贸易,用扶余的粮食换取乌桓的优质马匹与皮毛。同时,丘力居暗中命令驻扎在东北边境的将领密切关注高句丽与扶余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迹象,立刻进行反击。
与此同时,在与袁绍联盟的事务中,丘力居积极配合袁绍的战略部署。他派遣精锐骑兵部队,协助袁绍攻打公孙瓒的侧翼。这些骑兵在战场上展现出了超强的机动性与战斗力,他们擅长长途奔袭,能够迅速突破公孙瓒军队的防线,对其后方的粮草辎重进行破坏。在一次关键战役中,乌桓骑兵绕到公孙瓒军队的背后,突袭了他的粮草大营。熊熊大火照亮了夜空,公孙瓒军队因粮草被烧,军心大乱,袁绍趁机发动全面进攻,取得了一场关键的胜利。
随着战争的推进,公孙瓒的势力逐渐被削弱。但袁绍对乌桓的警惕始终没有消除。尽管丘力居已经裁军至十八万,但袁绍依然担心乌桓在战后会成为自己的威胁。于是,袁绍在与丘力居的通信中,多次暗示乌桓应该进一步削减兵力,甚至提出让乌桓军队听从袁绍将领的直接指挥。
丘力居收到袁绍的信件后,心中十分不悦。他召集麾下将领商议对策:“袁绍这是想彻底掌控我们乌桓的军队,这绝不能答应。但我们也不能与他彻底翻脸,毕竟目前公孙瓒还未完全消灭,我们需要借助袁绍的力量。”一位将领愤怒地说:“大单于,我们为袁绍出了这么多力,他却如此猜忌我们,不如我们现在就与他决裂,先解决掉袁绍!”丘力居摇了摇头:“不可,此时决裂对我们不利。我们可以回复袁绍,说乌桓军队需要守卫广阔的领土,无法再削减兵力,但我们愿意在战术上与袁绍的军队密切配合,共同消灭公孙瓒。”
按照丘力居的指示,使者带着回复前往袁绍大营。袁绍看到回复后,虽然心中不满,但此时正是消灭公孙瓒的关键时刻,他也离不开乌桓的支持,只能暂时按下心中的不满。
在东北边境,丘力居的分化瓦解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高句丽国王权衡利弊后,决定暂时停止对乌桓的侵扰,与乌桓签订了和平协议,双方约定开放边境贸易,互通有无。扶余则对与乌桓的贸易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与乌桓开展商业往来。边境局势暂时得到了缓和。
然而,丘力居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高句丽与扶余只是暂时被安抚,一旦有机会,他们可能会再次挑起事端。于是,他在边境地区加强了军事防御,修建了更多的堡垒与烽火台,增加了巡逻的频率,同时继续训练边境守军,提升他们的战斗能力。
随着公孙瓒的势力被进一步削弱,距离他的覆灭之日越来越近。丘力居也在暗中为战后的局势做准备。他明白,与袁绍的联盟只是权宜之计,战后无论袁绍与曹操之间的结果如何,乌桓都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他开始秘密囤积粮草,打造武器装备,同时加强对军队的训练,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