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公孙绣集团的战略推进与天下局势博弈(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志11公孙熙》最新章节。

在那风云变幻、战火纷飞的乱世,公孙绣集团于河北大地崛起,以雷霆之势在中原逐鹿的棋盘上落子布局。当消灭袁谭残余势力的计划敲定,出兵的事宜便被提上了紧迫日程。

彼时,曹操势力盘踞之地形势分明:洛阳拥兵四五万,许昌同样屯驻着四五万精锐,而袁谭军困守的小沛,兵力仅一万余人。公孙绣再度点齐那支屡立战功的精锐队伍:颜良、文丑、赵云、公孙熙,还有她自己,带着攻城利器木兽,一路浩浩荡荡,目标直指小沛。众人满怀壮志,期望速战速决,一举拿下小沛,为统一大业再添辉煌战绩。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堵坚硬的壁垒横亘眼前。就在他们向着小沛全力进发之时,曹操与孙策竟达成联盟,共同出兵攻击陈留。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局势陡然紧张起来。但公孙绣集团并未慌乱,迅速做出决策:集中力量各个击破。他们选择暂时放下后方的威胁,不顾一切地直奔小沛而去,只在陈留留下三四个武力值在90左右的大将,凭借他们的勇猛与智谋,与曹军和孙策军反复周旋,以迟滞敌人的攻势。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公孙绣的军队终于攻克小沛。但此时,兵力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为了稳固新占领的城池,增强防御力量,濮阳的六万人马迅速运往小沛,平原的大军紧接着调往濮阳,南皮的兵马也朝着平原进发。同时,北平和蓟城的兵马钱粮也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在小沛,士兵们一边与不时来袭骚扰的孙策军战斗,一边拼命完善各项建设,力求在战火中站稳脚跟。

小沛局势稍稳,下一个目标便是下邳。起初,公孙绣集团计划从平原和小沛两路进发,对下邳形成夹击之势。但仔细权衡后发现,精锐力量有限,分散兵力恐难以发挥最大战斗力。况且,从小沛直接打下邳和北海,一路上皆是陆地,行军和物资运输极为方便;而从平原出发,不仅要跨过黄河,还要攻打关口,路途险阻重重。袁谭在下邳虽坐拥三四万人马,却没有一员能征善战的猛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似乎早已注定。

原本公孙绣想等下邳建设完善后再做下一步打算,可人才匮乏的现状,让他们急于吞并袁谭,扩充势力。再加上曹操和孙策一刻不停地骚扰进攻,公孙绣集团腹背受敌,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解决掉一个敌人。于是,下邳只留下六七万人防守,建设问题暂且搁置,大军不顾一切地直杀往北海而去。

困兽犹斗的袁谭,在北海南面修建了不少箭楼和投石机等防御建筑,给公孙绣的军队推进造成了极大阻碍。每前进一步,都需小心翼翼,生怕被敌人利用防御工事大量杀伤。士兵们只能缓慢地、一点一点地消磨袁谭的防线。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战斗,北海终于被攻克。这一战,公孙绣集团不仅扩大了地盘,还收获了十五六个投降的人才,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连战连捷,公孙绣凭借卓越的战功,官位也迅速上了一个台阶。而且,相较于战场上临时俘虏的人才,整个势力被灭掉之后归降的人才,似乎更容易招纳和融入。北海被攻克后,迅速被建设成了美丽而稳固的大后方。

当公孙绣集团重新回到下邳时,又一个问题摆在眼前:附属兵团数量太少,跟不上占领地盘的扩张速度。于是,公孙绣当机立断,调整军事部署。将北平和襄平合为一个军团,充分整合两地的兵力和资源;平原、北海和濮阳合为一个军团,强化在中原地区的军事力量;晋阳和邺城合为一个军团,巩固北方防线;蓟城和南皮合为一个军团,保障侧翼安全;陈留独立成团,作为进攻曹操的前沿据点;下邳和小沛暂时由君主直属,加强对这两个关键城池的掌控。

然而,局势并未就此平静。孙策再度调来好几支大军攻击小沛,彼时小沛仅有三四万人防守,形势岌岌可危。公孙绣立即将攻城略地的几位大将全调往下邳,并率领骑兵西进增援小沛。经过一番激烈厮杀,终于击退了孙策的进攻,保住了小沛。

解决了小沛之危,公孙绣集团又陷入了新的难题:下一阶段的攻击目标究竟该指向何方?经过一番深入讨论和分析,众人一致认为攻击孙策并非明智之举。孙策军地盘广袤,整个扬州和荆州都在其掌控之下,且地域辽阔,易守难攻,同时人才储备也相对匮乏,即便攻下部分城池,也难以迅速消化和整合。相比之下,曹操的势力虽然地盘较小,但人才众多。若能吞并曹操的势力,公孙绣集团将马上拥有全天下最多的人才储备,届时凭借强大的人才优势,即使与敌人慢慢消耗,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要消灭曹操,必须讲究战略顺序。众人商议后认为,不能先攻打洛阳。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据虎牢关天险,若先攻洛阳,最后吞并曹操的过程将会异常艰难。最佳策略是先南下攻占寿春,将其作为阻挡孙策军的前沿阵地与抓捕人才的基地。寿春地理位置重要,一旦占领,既能遏制孙策向北扩张的势头,又能以此为据点,进一步削弱曹操在南方的势力。接着挥师西进,攻占汝南和新野,切断曹操势力的南北联系,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随后反转方向攻克许昌,许昌作为曹操的重要据点,一旦拿下,将对曹操的势力造成沉重打击。最后,就只剩下洛阳这座孤城。洛阳虽据虎牢关天险,但地势开阔,只要先用木兽攻陷虎牢关,洛阳便如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公孙绣集团的骑兵便可长驱直入,任意纵横驰骋,轻松歼灭曹军的有生力量,从而一举吞并曹操军势力。

公孙绣站在营帐中,望着巨大的军事地图,眼神坚定而锐利。她深知,这一战略计划充满挑战,但只要集团上下一心,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和勇猛的战斗精神,定能在这乱世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下。

战略既定,公孙绣迅速着手筹备出征事宜。她亲自前往各个军营,鼓舞士兵们的士气。在点将台上,她目光如炬,高声说道:“将士们!我们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打下了大片江山。如今,曹操虽人才众多,但他的势力已如风中残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按照既定战略,定能将其一举消灭!到那时,天下归一,百姓将不再受战乱之苦,我们也将名垂青史!”士兵们听后,群情激昂,齐声高呼,士气高涨到了极点。

筹备期间,公孙绣还大力招揽和培养人才。她深知,要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人才是关键。于是,她在各个城池张贴招募贤才的告示,广纳天下有识之士。同时,她还在邺城设立了专门的学府,培养年轻的将领和谋士。学府中,既有饱读兵书的学者传授兵法谋略,也有经验丰富的将领指导实战技巧。在公孙绣的努力下,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为集团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公孙绣率领大军南下,向寿春进发。大军浩浩荡荡,军旗飘扬,剑戟如林。一路上,公孙绣不断派出斥候,侦察敌军的动向。当得知曹操在寿春布下了重兵,且加强了城防时,公孙绣并未退缩,而是与公孙熙、赵云等人商议对策。

公孙熙建议道:“曹操既然加强了寿春的防守,我们不可强攻。不如先派小股部队在寿春周边骚扰,制造假象,让曹操误以为我们要从多个方向进攻。然后,我们集中主力,寻找敌军防守的薄弱点,一举突破。”公孙绣点头表示赞同,立即按照公孙熙的建议行动。

小股部队在寿春周边频繁出击,烧杀抢掠,制造混乱。曹操果然中计,他以为公孙绣要从多个方向进攻寿春,急忙调兵遣将,加强各个方向的防守。此时,公孙绣抓住时机,率领主力部队,直奔寿春的南门。南门的守军由于兵力被分散,防守力量薄弱,在公孙绣的猛烈攻击下,很快便抵挡不住。公孙绣的军队顺利攻破南门,涌入寿春城内。

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公孙绣的军队占领了寿春。曹操的军队损失惨重,残部仓皇逃窜。公孙绣占领寿春后,立即安抚百姓,恢复城中秩序。她还从俘虏中挑选出一些有才能的人,收归己用。

占领寿春后,公孙绣马不停蹄,率领大军挥师西进,攻打汝南。汝南的曹操军得知寿春失守的消息后,军心大乱。公孙绣趁机发动进攻,赵云一马当先,率领骑兵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颜良和文丑也各率一队士兵,从两侧夹击敌军。在公孙绣军队的猛烈攻击下,汝南的曹操军很快便被击败,公孙绣顺利占领了汝南。

接着,公孙绣又率领大军攻打新野。新野的曹操军在城墙上设置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试图阻挡公孙绣的进攻。公孙绣命人制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如投石车、攻城塔等。在投石车的猛烈攻击下,城墙上的防御工事被逐一摧毁。随后,公孙绣的军队架起云梯,强行攻城。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公孙绣的军队终于攻破新野,曹操的势力进一步被削弱。

此时,曹操只剩下许昌和洛阳两座城池。公孙绣稍作休整后,率领大军反转方向,攻打许昌。许昌是曹操的重要据点,防守十分严密。公孙绣采用了围城打援的策略,先将许昌团团围住,然后派出小股部队,引诱曹操的援军前来救援。曹操果然派出一支援军,试图解许昌之围。公孙绣得知消息后,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在半路设下埋伏。当曹操的援军进入埋伏圈时,公孙绣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将曹操的援军打得落花流水。

许昌城内的曹操军得知援军被击败的消息后,士气低落。公孙绣趁机发动总攻,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攻破许昌。曹操带着少数亲信,逃往洛阳。

公孙绣占领许昌后,并未急于进攻洛阳。她深知洛阳的防御十分坚固,且曹操必定会在洛阳做最后的挣扎。于是,公孙绣先在许昌休整军队,补充粮草和兵器。同时,她还派人侦察洛阳的地形和防御工事,制定详细的攻城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公孙绣率领大军向洛阳进发。洛阳城外,虎牢关巍峨耸立,地势险要。公孙绣命人制造了大量的木兽,用木兽作为先锋,攻打虎牢关。木兽巨大的身躯,让虎牢关的守军难以抵挡。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公孙绣的军队终于攻破虎牢关,洛阳城已无险可守。

曹操在洛阳城内,望着城外公孙绣的大军,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自己的势力已无法与公孙绣抗衡。最终,曹操在洛阳城内自杀,公孙绣顺利占领了洛阳。

公孙绣站在洛阳城的城墙上,望着这片刚刚被征服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她终于实现了吞并曹操势力的目标,拥有了全天下最多的人才储备。此时,天下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孙绣集团成为了最强大的势力。然而,公孙绣知道,统一天下的大业尚未完成,还有孙策等势力等待着她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