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公孙绣的战略推进与局势突变(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志11公孙熙》最新章节。
在成功占领小沛的那一刻,公孙绣站在城楼上,极目远眺,锐利的目光迅速捕捉到周边局势的关键要点。下邳东南方向的海陵港空无一人,宛如一座待采的宝藏,而孙权的一支五千人部队正朝着曲阿方向仓皇撤退,显然是在之前的交锋中吃了败仗。与此同时,北海郡西边的临济港也处于无主状态,这两个地方在战略上极具价值,若能收入囊中,将极大地拓展公孙绣集团的势力范围,还能对孙权的军队形成战略包围之势。
公孙绣当机立断,立刻从下邳出兵两路。为了迅速将孙权大军打残打废,一路由简雍率领二百余人北上,目标直指临济港。简雍虽兵力不多,但行动敏捷迅速,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出色的行军策略,如同一把利刃,迅速插入临济港。另一路由公孙瓒带领一千余骑兵,直取无人防守的海陵港。公孙瓒骑术精湛,麾下骑兵皆是精锐,他们风驰电掣般冲向海陵港,很快便成功占领,将这个重要的港口纳入公孙绣集团的掌控之中。
此时的小沛,还残留着一些零星战斗,但很快就被清扫干净。在这场战斗中,公孙绣的军队还俘虏了敌将荀堪。荀堪智谋过人,虽为阶下囚,但公孙绣看中了他的才能,对他礼遇有加,期望能将其收归麾下,为自己效力。
战后,公孙绣仔细观察小沛和下邳的兵力情况。小沛有四万余人,下邳则拥兵八万余。为了尽快达成将孙权大军打残打废的目标,公孙绣决定继续向寿春城猛攻。据侦察得知,寿春城军械匮乏,仅有枪一两千、戟一两千,余下大多是剑兵。虽然寿春城拥兵八万余,但这些士兵战斗力低下,大多只有五的战斗力,在公孙绣看来,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此时的天下,局势错综复杂,仅剩下五个主要势力。东北方是公孙绣的势力,凭借着出色的战略布局和勇猛的军队,不断发展壮大。正南方的孙权,此时大军直入蜀中,已经占领了江州和成都,刘璋的势力岌岌可危,眼看就要走向覆灭。西北的马腾如日中天,在洛阳与驻守陈留城的公孙绣势力对峙,同时不断征伐曹操,曹操此时只剩下许昌、新野和汝南三城,处境艰难。还有刘琦,仅剩下襄阳城,在孙权大军的疯狂进攻下,苦苦支撑,苟延残喘。最后是西南的刘璋,还剩余云南、建宁、梓潼三城以及诸多关隘,也是摇摇欲坠。在这些势力中,最喜欢主动挑衅公孙绣的便是孙权,他不断地骚扰公孙绣的边境,让公孙绣极为恼火,决心要给他一个狠狠的教训,非把他打得不敢再轻举妄动不可。
公孙绣心中谋划着,若有可能,便一鼓作气,一路南下,先打完寿春,再攻打庐江,将孙权的军队一下子斩断为东西两块,然后全力东进,扫平建邺、吴城和会稽。目前,除了寿春有八万余人外,其他几座城都只有两三万兵力,在公孙绣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攻打起来应该不会太费劲。
为了以雷霆万钧之势顺利拿下寿春,公孙绣进行了周密的军事部署。她从平原城调来六万人援兵前往小沛,增强小沛的兵力,以便更好地支援前线作战。同时,从北海调兵六万去下邳,加强下邳的军事力量,作为进攻寿春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从南皮调兵六万去北海,确保北海的稳定,维持整个军事布局的平衡。
在军队出征方面,下邳出兵阵容强大。颜良、文丑、公孙瓒三人各领兵一万骑兵,他们皆是勇猛善战的将领,骑兵在他们的带领下,如三把利刃,随时准备撕开敌军的防线。贺齐领兵五千人的木兽部队,木兽在攻城战中威力巨大,是破城的关键力量。公孙绣自己也领兵一万一千人的木兽部队,亲自坐镇指挥,为军队注入强大的信心。赵云领骑兵一万出小沛,他的骑兵机动性强,能在战场上迅速穿插,给予敌军致命一击。此外,还有一只一万人的戟兵部队,以及张邈负责运输五万余人的军械粮草,为前线作战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然而,此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小沛虽然有战马三四万,但粮草不足,不过公孙绣决定先打再说,不能因为粮草问题而耽误战机。
战斗一开始就极不顺利。寿春的北面有一处隘口,极为狭长,仅能容纳一只部队通过,而且在隘口末端,孙权的军队放置了一座箭楼。这座箭楼宛如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隘口,若不赶快将其摧毁,后续部队通过隘口时,必将遭受极大的伤亡。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寿春的孙权军队虽然不精锐,但他们全部围在隘口通道里,利用狭窄的地形进行防守,让公孙绣的军队根本不好攻打。无奈之下,公孙绣亲自领兵,先去把隘口西北方的两座箭楼给毁掉,然后运用巧妙的战术,将敌军全引到空旷的地方。在空旷地带,公孙绣的骑兵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他们各种冲锋,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
战斗持续进行,打了一会儿,公孙绣的军队消灭了寿春好几只部队,也俘虏了三四个武将。然而,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突然传来消息,颜良的一万人伤亡太大,只剩下一千余人。更糟糕的是,负责运输军械粮草的张邈没带战马,而且不一会儿就病逝了,这导致四五万后备军和军械粮草的运输陷入了困境,前线的物资供应面临着严峻考验。好在公孙熙和张辽又各领一万骑兵自下邳来增援,及时补充了前线的兵力。同时,小沛又派出了一支三万余人的运输大队,携带了各种军械,将颜良部队补充完整,这才大大缓解了前线的危机。
这场战斗异常激烈,鏖战了几个月,贺齐的粮草都快不够了,幸亏有专门的运输队及时补给,才得以继续战斗。终于,孙权大军的有生力量快消耗殆尽,公孙绣趁机一举摧毁了隘口南端的箭楼。赵云和颜良的部队快速通过隘口,直扑寿春城墙,紧接着余下各路大军快速跟进,将寿春合围。在公孙绣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寿春顺利被攻克。这场战斗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过程艰难,道路崎岖,让公孙绣和将士们都深感疲惫。
正待松一口气的时候,公孙绣环顾四周,却惊讶地发现天下局势发生了大变。刘璋只剩下南面两城,刘琦被孙权灭了,曹操被马腾占了许昌和新野,只剩下汝南一城,而汝南正好处于寿春的西面,完全处在公孙绣大军的兵峰之下。曹操麾下还有四五十文武百官,这对于公孙绣来说,无疑是一只待宰的超大号大肥羊。原本被灭的刘琦势力,人才散落天下各处,公孙绣趁机招降了不少,补充了自己的人才储备。然而,公孙绣集团也面临着问题,官员病死了不少,急需新鲜血液的加入。原本还打算南下庐江的公孙绣,此时当机立断,决定不南下了,立刻调集兵马,全力向西,目标直指曹操的汝南。
公孙绣迅速召集麾下谋士与将领,于寿春城中的营帐内紧急商讨西进攻打汝南的战略。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坚毅又满含思索的面庞。
“如今曹操只剩汝南一城,看似唾手可得,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公孙熙率先开口,他手持羽扇,神情专注,“曹操虽势力大减,可麾下谋士众多,必定会在汝南布下重重防御。”
赵云点头赞同,补充道:“且汝南地处要冲,若我们贸然进攻,马腾与孙权说不定会趁机有所动作。”
公孙绣沉思片刻,目光扫过众人,沉稳说道:“诸位所言极是。但汝南的人才与资源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速战速决。”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众人最终敲定战略。公孙绣任命颜良、文丑为先锋,各率一万骑兵先行出发,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抵达汝南城下,打乱曹操的防御部署;赵云与公孙瓒则率领两万精锐步兵,携带攻城器械,紧跟其后,负责攻城作战;公孙熙作为军师,统筹全局,随时根据战场形势调整策略;而公孙绣自己则坐镇中军,指挥各方协调作战,并负责后勤补给的调配。
大军浩浩荡荡向汝南进发。一路上,公孙绣不断派出斥候,密切关注马腾和孙权的动向,同时也留意着周边地形,以防敌军设伏。当先锋部队接近汝南时,颜良和文丑发现曹操果然在城外设置了大量拒马和鹿角,还在险要之处布置了弓箭手,试图阻挡公孙绣大军的进攻。
颜良望着眼前的防御工事,冷哼一声:“曹操这是困兽犹斗,看我如何破他防线!”言罢,他挥舞着大刀,率领骑兵向敌军冲去。一时间,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曹操的弓箭手纷纷放箭,羽箭如雨般射向公孙绣的骑兵。颜良身先士卒,左冲右突,巧妙地避开了敌军的箭矢,带领骑兵冲破了拒马和鹿角,与敌军短兵相接。文丑也不甘示弱,他舞动着长枪,杀得敌军节节败退。
赵云和公孙瓒率领的步兵随后赶到,他们迅速架起攻城器械,开始攻城。城墙上,曹操的士兵拼命抵抗,不断投掷石块和火把。赵云手持长枪,奋勇登上云梯,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公孙瓒则指挥士兵用投石车向城内发射巨石,砸毁敌军的防御工事。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公孙绣在中军密切关注着战场形势,她敏锐地察觉到敌军的士气开始低落,于是果断下令:“全军出击,一举拿下汝南!”一时间,战鼓齐鸣,公孙绣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向汝南城。
就在这时,斥候传来消息,马腾的军队在洛阳蠢蠢欲动,似乎有出兵支援曹操的迹象。公孙绣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决定分出一支精锐部队,由张辽率领,前往洛阳方向进行警戒,防止马腾的军队偷袭。
战场上,曹操的军队渐渐抵挡不住公孙绣大军的进攻。城墙上的守军开始出现混乱,一些士兵甚至放下武器,准备投降。颜良和文丑趁机率领骑兵冲进城中,与敌军展开巷战。赵云和公孙瓒也带领步兵迅速跟进,扩大战果。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公孙绣的军队终于占领了汝南。曹操在亲信的保护下,仓皇逃出汝南。公孙绣站在汝南城墙上,望着这片刚刚被征服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她不仅收获了曹操麾下的四五十位文武百官,还得到了大量的粮草和军械,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占领汝南后,公孙绣并未放松警惕。她深知,马腾和孙权依然是强大的对手,随时可能对自己发动进攻。于是,她一方面安抚汝南的百姓,恢复城中秩序;另一方面,对新加入的文武百官进行考察和任用,将他们融入自己的势力集团。
同时,公孙绣还积极与周边势力进行外交接触。她派使者前往与马腾沟通,试图缓和双方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对于孙权,公孙绣则加强了边境的防御,防止他的偷袭。
在公孙绣的精心治理下,汝南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们安居乐业,军队的士气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而公孙绣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她深知,统一天下的道路还很漫长,未来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