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公孙家族的崛起与权力纷争(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志11公孙熙》最新章节。
在精心计议好战略方针之后,公孙度的大军终于在蓟城稳稳地扎下了根基。此刻,他们毫不犹豫地开启了进一步的扩张计划。先是从北平调运大量兵马和物资奔赴蓟城,又从襄平运送海量物资和兵马充实北平。粮草筹备妥当,一切准备就绪,公孙度威风凛凛,虎躯一震,周身仿佛散发着王八之气,大手一挥,挥师南下,目标直指南皮。
此次出征,公孙度的军队可谓声势浩大。大将颜良、赵云、乐进、公孙度、公孙熙、公孙绣、公孙瓒等一众豪杰浩浩荡荡前行。公孙度不仅带着从襄平一路相随的冲车,还携带了数量惊人的钱粮,只为方便在占领新城池后,能够及时安抚百姓,稳定局势。
一路上,公孙度的军队势如破竹。回想起刚占领蓟城时被袁绍疯狂骚扰的憋屈,如今全军上下都憋着一股怒火,此次出征便是复仇之师。他们含怒出手,战斗力爆表,打得袁绍的军队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很快,南皮城便被成功解放。随着城池的攻克,公孙度一方收获了不少人才,势力进一步壮大。当然,这次立下赫赫战功的公孙度官职也得到了晋升,可谓是名利双收。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公孙度见袁绍那边没了动静,果断下令再次出击。大军二话不说,立即南下平原,继续朝着袁绍的势力腹地发起进攻,誓要让袁绍为之前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代价。然而,这一次的进攻明显没有那么顺利。在平原地区,公孙度的军队很快便遭遇了袁绍的另一位大将文丑。文丑武艺高强,作战勇猛,给公孙度的军队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此时,公孙熙、赵云和公孙绣没来得及参与进攻平原的战斗,而是被公孙度紧急调到蓟城,抵御来自晋阳袁绍军的进攻。尽管如此,公孙度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和军队的勇猛,还是迅速拿下了平原,并且成功招降了文丑。这使得公孙度军队的战斗力如虎添翼,愈发强大。
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一个不太乐观的消息传来。公孙度由于连年征战,在无数次战斗中伤病交加,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军中关于如何安排继承人的话题也随之甚嚣尘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一时间,支持公孙康的一派和支持公孙熙的一派争论得面红耳赤。支持公孙康的人认为,公孙康虽然不是长子,能力也相对逊色一些,但他是正妻所生,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他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而支持公孙熙的人则强调,公孙熙和公孙绣能力极为优秀,在多次战役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公孙度势力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孙熙听到这些争论,心中倍感凄凉。他想到自己如今身为军师,深受父亲重用,为军队出谋划策,屡立战功。可一旦公孙康继位,以两人之间并不深厚的情谊,恐怕难以容下自己。再者,他知晓在历史上公孙康和公孙恭都命不长久,侄子公孙渊也是英年早逝。频繁更换主君对于整个势力集团而言,无疑会造成极大的动荡,严重影响势力的稳定发展。公孙熙不禁心想,要是父亲公孙度能够长命百岁,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可如今的局面,他和公孙康之间眼看着就要产生嫌隙,这该如何是好呢?
思索良久,公孙熙突然灵机一动。既然公孙康和自己之间的矛盾似乎难以调和,那何不让妹妹公孙绣继位呢?那些嫌弃自己是妾生子的人,想必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安排。公孙熙打算先跟妹妹商量此事,他向公孙绣表明,自己会全力支持她继位。并且暗示妹妹,等日后可以把位置传给公孙家真正有才能的子孙,其实他心里想的是,到时候妹妹能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毕竟在他看来,公孙康和公孙恭的能力有限,难以带领公孙家走向辉煌。
公孙熙心意已决,于是连夜写信给父亲公孙度。在信中,他坦诚地提及自己和公孙康如今明争暗斗的情况,指出无论选谁继位,都可能不利于大局的稳定。所以,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选择妹妹公孙绣作为继承人,而他们几位兄弟则全力支持。他认为,这样既能够避免内部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又能尽可能地团结满朝文武,维护公孙度势力的稳定和发展。
写好信后,公孙熙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一决定意义重大,不仅关乎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更关乎整个公孙家族的未来。他期待着父亲的回应,也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方案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化解眼前的危机,让公孙家族在这乱世之中继续稳步前行。
公孙度收到信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他深知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已经逐渐显现,而公孙熙提出的让公孙绣继位的方案,确实是一个能够暂时缓解内部矛盾的办法。但他也明白,让一个女子继位,在这个时代难免会面临诸多质疑和挑战。
公孙度把几个心腹谋士召集到一起,商讨此事。田丰率先发言:“主公,公孙熙公子的提议虽有些出人意料,但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当下困境的良策。公孙绣小姐武艺高强,且在多次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若能加以培养,未必不能成为一位出色的领导者。而且,此举可以避免两位公子之间的争斗,稳定军心和民心。”
审配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田兄所言虽有道理,但让女子继位,恐遭各方非议。且公孙绣小姐毕竟是女儿身,日后若要嫁人,夫家的势力也可能会对我们公孙家产生影响,这其中的变数实在太多。”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公孙度静静地听着,心中反复权衡利弊。最终,他开口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我再仔细考虑一番。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以公孙家的大局为重,不能让内部纷争毁了我们多年来打下的基业。”
与此同时,公孙熙也在积极行动。他找到公孙绣,与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公孙绣起初对自己继位一事感到十分惊讶,但在公孙熙的耐心劝说下,她逐渐理解了哥哥的苦心。公孙绣表示,自己愿意为了公孙家的稳定和发展承担起这份责任,但她也深知自己的能力还有不足,需要哥哥和其他兄弟们的全力支持。
公孙康得知公孙熙提议让公孙绣继位后,心中十分不满。他觉得自己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公孙熙此举分明是在抢夺他的位置。公孙康找到公孙恭,两人商议对策。公孙恭劝说道:“兄长,如今父亲还在,我们还是不要轻举妄动。或许父亲自有安排,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等待父亲的决定。”公孙康虽然心中不甘,但也明白此时不宜与公孙熙发生正面冲突,只能暂时隐忍下来。
在这段等待公孙度决定的日子里,公孙度的身体状况愈发糟糕。他整日卧床不起,却仍心系着公孙家的未来。经过深思熟虑,他终于做出了决定……
公孙度权衡再三,最终决定采纳公孙熙的建议。他深知,在这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唯有以大局为重,才能确保公孙家的基业得以延续。公孙度将公孙熙、公孙康、公孙绣以及一众心腹谋士召集到榻前,面色凝重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吾儿公孙熙所言极是,如今局势复杂,内部纷争只会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绣儿虽为女子,但聪慧过人,且有胆有识,我决定立她为继承人,待我百年之后,由她统领公孙家。”公孙度的声音虽有些虚弱,但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公孙康听到这个决定,心中一阵失落,但他也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只能强压着心中的不满,勉强点头表示服从。公孙绣则一脸惊讶,她虽早与公孙熙商议过此事,但真正听到父亲的决定,仍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她望向公孙熙,见他微微点头,便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说道:“父亲放心,绣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您的期望,守护好公孙家的基业。”
公孙熙见状,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妹妹继位只是暂时的过渡,关键是要利用这段时间,稳固公孙家的势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于是,他主动站出来,表态会全力辅佐公孙绣,帮助她处理军政事务。
在公孙熙的建议下,公孙绣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核心团队。她任命公孙熙为首席谋士,负责制定战略规划;田丰、审配等人为智囊团成员,为她出谋划策;赵云、颜良、文丑等猛将则负责统领军队,加强军事训练。公孙绣还亲自走访军中各营,慰问将士,鼓舞士气,让大家感受到她的诚意和决心。
随着公孙绣逐渐掌握权力,公孙家内部的矛盾暂时得到了平息。然而,外部的压力却并未因此而减少。袁绍在连续遭受重创后,虽元气大伤,但仍不甘心就此失败。他暗中联络其他诸侯,企图共同对抗公孙度。与此同时,曹操、刘备等势力也在密切关注着公孙家的动向,试图从中寻找机会。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公孙熙深知,公孙家必须主动出击,才能掌握主动权。他建议公孙绣,趁袁绍尚未恢复元气,继续对其发动进攻,彻底消除这个心腹大患。公孙绣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赵云为先锋,率领精锐部队南下,攻打袁绍的剩余领地。
赵云领命后,迅速集结军队,向袁绍的地盘进发。一路上,他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袁绍的几座城池,打得袁绍的军队节节败退。袁绍得知消息后,恼羞成怒,亲自率领大军迎战赵云。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一时间,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赵云不愧是一代名将,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在他的鼓舞下,公孙家的军队士气大振,越战越勇。袁绍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在赵云的猛烈攻击下,逐渐抵挡不住,阵脚大乱。袁绍见势不妙,只得率领残军仓皇逃窜。
这场战役的胜利,让公孙家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公孙绣乘胜追击,继续攻占袁绍的领地,将公孙家的版图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公孙绣充分展现出了她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赢得了众人的认可和尊重。
然而,公孙熙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随着公孙家势力的不断壮大,必然会引起其他诸侯的警惕和敌意。因此,他建议公孙绣,在巩固现有领地的同时,要加强外交活动,与其他诸侯建立良好的关系,避免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公孙绣听从了公孙熙的建议,派遣使者前往曹操、刘备等势力,表达了公孙家的友好意愿,并希望能够与他们建立联盟,共同对抗袁绍。曹操和刘备收到公孙绣的书信后,分别召集谋士商议。曹操认为,公孙家在北方的崛起对自己有利,可以牵制袁绍的兵力,于是决定与公孙绣达成联盟协议。刘备则认为,公孙绣是一位有抱负的诸侯,与她建立联盟可以共同对抗曹操,也表示愿意与公孙家合作。
在公孙熙的精心谋划下,公孙家在这乱世之中逐渐站稳了脚跟。公孙绣在他的辅佐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将公孙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公孙熙明白,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进取,才能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实现自己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