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督师蒙冤与朝堂暗流(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汉水东流》最新章节。

我与三桂一路追随袁崇焕,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抵达京城述职。

本满心期许能与袁督师一同面圣,将辽东战事的谋划之精妙、艰辛之种种,详尽且诚挚地向圣上阐述,盼着能为边疆局势的转机赢得契机。

然而,到了京城,崇祯却只宣召了袁崇焕一人。

无奈之下,我只能在驻地焦灼地等待消息,满心的忧虑如汹涌的浪涛,肆意翻涌却无处宣泄。

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似有蝼蚁在心头啃噬,坐立难安,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袁督师在辽东战场的飒爽英姿,又担忧着他此刻独自面对圣意的境况。

进京之后,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疯传一些耸人听闻的流言。

说袁督师擅自斩杀毛文龙,那可是手握重兵的东江镇主帅,此等行为无疑是军中大忌。

更离谱的是,传言还说袁督师和后金暗中勾结,背着朝廷搞秘密和谈。

这些流言仿若浓重的阴霾,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心系国事之人的心头,令人几近窒息。

我心中烦闷到了极点,跟随袁督师多年,我对他的为人再清楚不过。

他一心只为大明江山稳固,那坚毅如炬的眼神,为边疆日夜操劳而日渐消瘦的身影,无不彰显着他对大明的耿耿忠心。

这些流言,定是有人蓄意恶意中伤,我决然不信袁督师会叛国投敌,心中对造谣者的行径充满了愤慨与鄙夷。

正心烦意乱之际,洪承畴府上的家丁匆匆跑来,递上名帖,言辞极为恳切地邀我和三桂过去一叙。

我对洪承畴在朝堂上的事迹略有耳闻,知晓他在朝中威望颇高,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诸多事务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可他突然邀我们,实在令我起疑。

但又念及眼下局势错综复杂,说不定他真有要事相商,犹豫再三,终是决定赴约。

三桂听闻邀约,眼睛瞬间瞪得溜圆,里面闪烁着兴奋与贪婪的光芒,嘴角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难以掩饰的笑意。

他急切地搓了搓双手,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兄弟,这可是天大的机会啊!洪大人主动相邀,肯定是看中了咱们的本事,往后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说着,便迫不及待地翻身上马,催着家丁快走,那副急切的模样,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平步青云,功成名就的未来。

一路上,三桂不停地催促着马匹,速度快得几乎要将我甩在身后。

他还时不时回头,眼神中满是催促与不耐,大声喊道:“兄弟,快点儿!莫要让洪大人久等,误了这大好前程!”

我望着他那急切的背影,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却也只能无奈跟上。

等我们到了洪府,一进客厅,里面空无一人。

我正暗自纳闷,洪承畴从内室稳步踱步而出,脸上挂着一抹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那笑容里仿佛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心思。

他热情地抬手示意我们坐下,举手投足间尽显官场的老道,那眼神中似乎还带着一丝审视,仿佛在考量我们是否值得深谈。

三桂一见到洪承畴,立刻像换了个人似的,原本挺直的腰背瞬间弯成了恭敬的弧度,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那笑容夸张得几乎要咧到耳根。

他抢在我前面,快走几步,双手抱拳,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洪亮却又带着几分讨好的意味:“洪大人,久仰您的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有幸得见大人尊容,实乃三桂几世修来的福分。三桂一介武夫,能承蒙大人邀约,感激涕零。往后若能在大人麾下效力,定当肝脑涂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说着,他还偷偷抬眼观察洪承畴的表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反应,仿佛试图从洪承畴的神色中捕捉到一丝对自己有利的信号。

寒暄过后,洪承畴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二位将军一路追随袁督师,在辽东战场历经艰险,想必对那边的局势最为了解。如今朝堂之上,对辽东战事议论纷纷,圣上也极为关切,我虽身处朝堂,却总觉得对前线实情把握不够精准,故而想请二位前来,好好聊聊。”

原来,他是想从我们这里获取一手的辽东战事情报,以便在朝堂上更好地应对,为圣上出谋划策,这也解释了他邀请我们的动机。

我按捺不住心中对局势的看法,起身在厅中急促地来回踱步,向洪承畴慷慨陈词。

从关外后金势力如恶狼般迅猛崛起,对大明边疆构成严重威胁,那八旗铁骑的凶悍,一次次侵扰边境,烧杀抢掠,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说到中原腹地匪患丛生带来的内忧,李自成、张献忠等势力不断壮大,攻城掠地,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局势雪上加霜。

我讲述着这些年打仗,如何如精明的猎手般,仔细勘察山川地势,巧妙利用地形优势,挑选精锐士卒组成小队,如暗夜幽灵悄然潜入敌后,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凭借这些战术,我们也曾多次立下战功。

在讲述过程中,往昔战场上的烽火硝烟、生死搏杀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心中既有对往昔战斗的豪情,又有对当下局势的忧虑,言辞间不自觉地带出了几分急切与无奈。

洪承畴坐在太师椅上,手抚胡须,时不时点头,口中还发出几声赞许。

这位洪大人,我早有听闻。早年靠科举入仕,在中原围剿农民起义军时,军事才能便崭露头角。战场上,他谋略过人,排兵布阵仿若下棋,落子间尽显智慧,每一步皆经深思熟虑,名声也因此远扬。

“将军作战勇猛,又有谋略,实乃国之栋梁。只是这和金国的战事……” 他话锋一转,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实在不容乐观啊。”

言罢,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我们,那眼神锐利得似要洞察我们的内心,仿佛在等待我们对局势的进一步见解,又似在考量我们的立场是否与他契合。

三桂一听,立刻像被点燃的爆竹,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接话。

他向前跨了一大步,双手挥舞着,眉飞色舞地说道:“洪大人所言极是!如今这局势,乱得像一锅粥,非得像大人您这样有雄才大略的人来掌舵不可。依三桂看,和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先稳住金国,腾出手来收拾国内的匪患,等咱们缓过劲儿来,再一举荡平金国,恢复我大明的威严!若大人能统领大局,三桂愿做先锋,为大人披荆斩棘,扫平一切障碍,立下不世之功!”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已经置身于战场,指挥着千军万马,凯旋而归,接受众人的欢呼与赞誉。

没一会儿,洪承畴叫来管家,吩咐道:“带这两位将军去我这府邸四处转转,我随后就来。”

管家领命,带着我们在府中走动。

路过一处偏房时,我听到里面传来轻微的响动,似有人在低声交谈。

我刚欲凑近细听,管家神色紧张,额头上瞬间沁出细密汗珠,双手不自觉地搓动衣角,声音微微颤抖地急切催促道:“将军,请这边走。若是误了大事,我们都担待不起。”

那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急切,这反倒令我对偏房里的秘密愈发好奇。

我心中暗自思忖,这偏房之中究竟藏着何种机密,竟让管家如此紧张,说不定与当下朝堂的风云变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三桂呢,只是匆匆瞥了一眼偏房,眼神中满是不屑,仿佛在说这种地方能有什么值得他关注的。

他转过身,催促着管家:“快点儿,快点儿!别耽误了洪大人的事儿,也别浪费我们的时间。说不定洪大人马上就有重要的任务要交给我们呢!”

在他心中,与洪承畴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获取更多的功名利禄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这偏房里的秘密,对他来说毫无吸引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