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侯骑一夫出萧关,银川雁凝寒(3)(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众臣一听“搭救”即议论纷纷,你说要是攻城掠地,杀人越货乃是西夏人最想干的事,但是深入敌营去救一个人,还要让他毫发无损的带回来,这其实是比登天还难。所以有人说发兵攻宋,有说差密探潜入汴京的,总之叽叽喳喳,和汴京宣德殿的争锋可谓是如出一辙。
李昌吉不慌不忙的说道“太后,发兵攻宋和密探潜入皆为不妥。大夏国士虽然骁勇,但是面对狡诡的宋军,也难全胜。我等武士于万军之中取敌上将首级乃是易事,但若想救得一个人,可比登天还难,我看唯有和谈,才可解决。”
梁太后故作疑问道“宋夏势不两立百年,如今我西平府也被宋人攻取,有何资本和宋人谈判?”
李昌吉道“我看勿须资本,宋人皆自诩为仁义之徒,且行三德五孝,必然不会轻易伤青山王性命,宋人历来也不善战,兵甲不修多年,战力早在我军之后,吾等只需仗势激之,所谓孔孟皆仁,这些自诩为孔孟之后的中原人士,没有什么比安逸的生活最为让其不舍的。”
梁太后道“你之意是让我夏国大兵压境,逼迫宋国放人?”
李昌吉微笑曰“是然也!”
梁太后又疑问道“可是若是我军强攻宋地会否会逼急宋人,青山王可有杀身之祸?”
李昌吉道“不会,太后大可不必担心宋人会伤及青山王性命,我料定青山王此时此刻在汴京城活的可比在兴庆府快活的多。”事实也正如李昌吉所料,青山王被晏秋带回家看押,前文已述,青山王曾礼遇晏秋,这晏秋也对李秉藏千番照顾,虽然不敢明眼而行,但是暗地里却给予青山王极大的方便,这个以后再说。
梁太后还是假意道“若是如此,哀家也能感到几分欣慰,只是此非长久之计!”其实李秉藏要是死了对梁太后来说才算除去了大患,只是当作众多遗老宗族的面不能直说罢了,她又道“那你且说我夏国如何才能大兵压境?又当如何谈判?”梁太后直视李昌吉,求解之心极为殷切。
李昌吉道“我大夏国,几代先君都欲东出中原,奈何时运不济。今西平府又失,有违先辈之遗志。所以吾以为不仅要救得青山王,还要拿回西平府之地。”
梁太后十分的不解,不仅要救人,还要拿地,这李昌吉难道是道痴人说梦吗,于是说道“李将军此语是否有意在欺骗哀家,我可不是三岁的孩儿,宋人对土地的痴迷虽然不及我夏国,但是要想得而复失(西平府),也并不遂其愿矣!”
李昌吉道“吾等可假意称用‘白沙之地’交换,若宋人不从,即刻发兵威胁!”白沙之地,即是宋人所谓的陇西故地,这里“白沙之地”是夏国的称呼,当然是我瞎编的。
梁太后怒道“用白沙之地换一个小小的西平府城,李将军你是不是疯了?”
李昌吉解释道“太后息怒,白沙之地,距我王城甚远,且乃是沟壑山涧纵横,况与吐蕃接邻,防势乃久费靡张,不如舍之,此所谓断车保卒。更何况我等只是假意换之,到底宋人能不能得到,还得看河白沙地的百姓说了算。”
梁太后问道“那灵州如何取,宋人不答应这笔买卖怎么办?”
李昌吉道“吾听闻西平府之民,尚有诸多人心念我大夏国,其人不满宋兵凌辱,几番反抗,此义举乃是感念我朝恩义,吾等需要及早收复,若失却三五十年,民心归宋则更难复也!”
梁太后还是疑问道“西平府城乃是列祖列宗披荆斩棘换来的,若能失而复得,将是善莫大焉!可是西平府城乃在长城之内,长城是最好的守护屏障,宋人岂能善罢。”
李昌吉补充道“宋人不还,我等就得硬取,毕竟那是老祖宗舍命的基业,我大夏国要东出,逐鹿中原,西平府不可有失。我等且须计议,先派人潜入灵州,散步谣言,制造混乱,让宋人以为西平府地难以教化,不如舍弃。”
梁太后问道“此举可有风险伤及青山王性命?”
李昌吉拍着胸脯讲“必是无忧也!”
众人听之李昌吉之语,也有的呼为妙计,也有的嗤之以鼻,无论如何,白沙之地乃几十倍比灵州,这笔买卖真的是亏本的。
李昌吉为了打消众反对者的疑虑言道“诸位,且听我言,那白沙之地,距离我兴庆府最近有五百里,可是距离汴京城却有一千五百里,宋人则更难于管理,若干年后,其必会自动归附我大夏国也。有何忧虑哉!”李昌吉这么费心的向众人解释,只因他年纪轻轻,且只是远族皇亲,必然要想方设法令众人信服。
梁太后听得李昌吉的话语,内心极为满意,于是向李昌吉投来欣许的目光,李昌吉乃是李秉藏之后,最有智慧的良将。
这一些乃是前日里发生在西夏朝宫的故事。那却道今次唐国昌作为宋国使臣而来,又当如何呢?
没错,唐国昌就欣赏着西夏国的夕阳,晚景,孤月,风沙,霜露,鸡鸣,鸟叫,艳阳高照,就这样的兴庆府日夜,唐国昌默然的经历着。
第二天一早,唐国昌早起,只听得西夏王宫里差人来驿馆邀请唐国昌赴殿。唐国昌和众属下商议则毕,即只身随差人赴殿。
眼见西夏王宫虽然不如汴京城宫阁那般富丽堂皇,但是也可以算的上高大雄伟,毕竟这些西北的粗野胡人也需要更大的房屋来载焉。
唐国昌跟随一个宫人来到殿上,只见得西夏百官之中有白净的汉人装束的,也有凶悍的胡人装束的,总之一众宫人,若比那阿罗宫的魍魉魑魅,也似那呵斥山的妖魔鬼怪。唐国昌毕竟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可是在宋宣德殿提头来去数次的人,面对此情此景内心丝毫的不怵。
梁太后见眼前的白净宋官对众人道“早听说宋人皆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今日见之,果然不虚也!”
唐国昌笑而回应道“宋人之爱须眉,如夏人之爱财物,一刻不能停息。宋人之衣冠肃净,乃是作客之礼,不像夏人作客,乃是持枪执剑,毁伤生灵也!”唐国昌也真是丝毫不给面子,当然也不惧自己生死。本来就在敌国之都,多少还是应该收敛一点吧!这话说的真是想死了。
梁太后听的一脸尴尬,但是心里念着这干系着青山王性命,遂也不敢高怼言,只是群臣中早有人听之怒道“你个小小宋国使臣,竟然到我宫殿肆意撒野。”抢说之计即欲动手。
梁太后急忙阻止道“放肆,不可对宋官无礼。”又转脸对唐国昌道“宋官息怒,我大夏国人性情所致,言语未免急了些。”又细声问道“宋官,是曾何名,所居何官呀?(驿报早已经写明,此乃明知故问)”梁太后只顾言它,却决口不提李秉藏之事。
唐国昌正声言道“下官现在为大宋使臣,至于所居何职,所领何官乃是宋国内事,太后不必介怀。”
有人见唐国昌此言甚是无理,便于人群中冒出“大胆”二字,旋而嘈杂之声又起。
李昌吉急解围道“素问宋官仁义,且谦谦有礼,不似这般咄咄逼人。况且吾主欲与你商讨计议,总归是要知道怎么称呼你的姓名官职的。”
唐国昌稍稍委婉且正声言道“宋人向来仁义,礼仪之邦。可是贵国却三番五次侵我宋土,伤我宋民,吾为宋使怎能不为之愤恨!”唐国昌虽然语气缓和,却依然怒目圆瞪。
大殿上气氛尴尬,片刻之后,唐国昌又舒缓情绪,温声言道“下官乃是平邑武直郎,中军左偏将。姓唐名国昌。此番入夏,皆为邀夏国使臣入宋,商讨青山王袭宋之事。”
梁太后听到“青山王”三个字,两眼放光,不知是假意还是真情的大声言道“青山王现在可好,那可是先君所遗仅剩的独苗呀!”也许诧异之色是做给殿上王族看的。
唐国昌道“太后尽可放心,青山在我宋可保性命,只是其所为让我大宋八百里秦川涂炭,此一损乃是巨万,焉能不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