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建成的阴谋(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钓鱼人》最新章节。
李渊见到是李靖发言,便说到:“突厥人每年都要犯边,今年好像比往年早了不少。李爱卿,你如何看待此事?”
随着李靖军事才能的展现,李渊也慢慢放下的对李靖的成见,所以才有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不如李靖的评价,对于军事之事自然很想听听李靖的意见,李靖绝对是当时的权威。
李靖见李渊问道自己,便开口说到:“陛下,臣以为此时突厥犯边有些不同寻常,往年均是九、十月份战马膘肥体壮之时才会南下,今年的确早了很多,只是臣愚钝,猜不出其中缘由,但是不合常理必有妖,此次突厥南下必有阴谋。不过兵来将挡而已,臣请领兵出战。”
奈何军神有多么优秀的军事才能,怎么也不可能猜到突厥人南下跟李建成和李元吉有关。不过对于李靖来说,突厥人来了打回去就是了,他是有这个自信的,因为自从归唐以来无一败绩。
这几年没什么仗打,在长安闲的有些难受,再加上李世民前段时间拉拢,也正打算趁机带兵离开长安,免得陷入太子和秦王之争的旋涡里,军神还是有些政治才能的。
李世民也感受到了这件事其中的阴谋,同样也猜不到其中的缘由,但也察觉到了其中的机遇。面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苦苦相逼,领兵出战是个不错的选择,到时候军权在握,总是能够自保的。带上天策府的文臣武将,也免得这些人再受到李建成的迫害。
于是李世民也站起身来,躬身给李渊施礼之后说到:“父皇,儿臣请战突厥,必叫突厥人不敢南下,荡平。。。”
还没等李世民说完,李建成也站起来说到:“父皇,儿臣有话要说。”这就看出来李建成比李世民有“礼貌”了,想要说话先“举手”,李渊见状示意李建成继续讲。
“父皇,代国公所言极是,此次突厥人南下的确有些反常。不过这些年来,我大唐跟突厥每年都要打上几场,每次不过抢些人口和财货罢了,已经习以为常。”说完顿了一顿。
“儿臣以为,代国公和世民都是我大唐武将之中的脊梁,不过边关平常战事而已,哪里需要他们出手,儿臣以为元吉带兵就足够了。”李建成说完还看了李元吉一眼。
李元吉马上会意,也站起来施礼说到:“父皇,儿臣请战突厥,必叫突厥人不敢南下,荡平边关战事。”
李世民。。。。。。这明明是我刚才说的,还没说完就被李建成打断了,李元吉这个混蛋,跟我抢带兵出征,还要抢我的词。
李渊听完哈哈大笑,开口说到:“国有战事,你等纷纷请战,为国分忧,朕心中甚是欣慰。世民,李爱卿,你二人这些年来战功赫赫,劳苦功高,依朕的意思这次就让元吉去吧,年轻人总要历练历练才是。”
此时的李世民又嗅到了阴谋的味道,如果李元吉都督军马北征,必定会抽调天策府的人马,那手下的这帮人就成了后娘养的,怕是一个都活不成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遍体生寒,急忙说到:“父皇,此次突厥南下非比寻常,儿臣怕元吉难以应付,还是儿臣出战最为稳妥。”
李元吉听完差点把鼻子气歪了,开口说到:“二哥,又不是只有你会打仗,当年刘黑闼不就是我跟大哥一起剿灭的吗?再说这些年小弟苦读兵书,自认也是一名良将。”也只有在朝堂上李元吉称李世民为二哥,平常可都是直呼其名。
李元吉这人确实没什么军事才能,武德二年李元吉守并州,被刘武周打的丢盔卸甲。最后趁着夜晚出城逃命,这货还知道带上妻妾,但是丢下军队把并州直接就给放弃了,最后逃回了长安。
就这都没受到任何处罚,可见李渊对李元吉的喜爱还真不是李建成和李世民能够比的,所以说历史上李渊绝对不厌恶这个嫡出的小儿子。
当然了,李元吉后来打仗也是输多胜少,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跟李建成剿灭刘黑闼。
李靖就算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到了此时心中有些了然了,听到太子、李世民、李元吉等人争抢带兵出征的机会,赶紧偷偷跪坐下,太凶险了,刚才就不应该说带兵出征的话。
虽然不知道这几个皇子为何争抢,但是其中肯定没好事,自己还是明哲保身为好,千万不能卷到皇子之争里面去。李靖已经站错过一次队了,经过多年战功赫赫才算扭转,现在为了怕站错队,反而不打算站队了。
看到李世民还想开口,李渊赶紧摆摆手,说到:“世民就不要争了,朕意已决,就让元吉带兵北征吧。”说完又对着李元吉说到:“元吉,朕命你为行军大总管,都督各路军马,北征以抵抗突厥入侵,此战如果不胜,别怪朕军法处置。”
李元吉听说让自己领兵出征,高兴的鼻涕泡就差点出来,拍着胸脯对李渊说到:“父皇请放心,儿臣一定不叫父皇失望。”
李世民此时心里苦,但是又无可奈何。
出征从来都不是小事,需要很多的准备工作。要调兵遣将,召集民夫,也要准备粮草、马匹、马车还有各种物资,所以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好在大唐对于突厥这种不大规模的骚扰已经习以为常,前有车、后有辙,组织起来效率还是极快的。
在李建成、李元吉、魏征、王珪等东宫属官的群策群力之下,不过几天之后关于兵将的调令就出来了。
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张公瑾、秦琼等等均在征调之列,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挑选李世民帐下精锐的兵士以增强李元吉的实力。
这样一来李世民就真的成了光杆司令了,当然那时候还没司令这个叫法,应该叫光杆上将。不过李世民还在忍,尤其是到这个时候才能看出来哪些人才是最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