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19)白虎加人参汤(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最新章节。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段描述是关于服用桂枝汤后病情变化的处理方法。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原文的含义:患者在服用桂枝汤后,出现了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的症状,这时需要用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

桂枝汤作为经典的解表方剂,常被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太阳病。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出现患者服用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不解的情况。这确实意味着病邪已经由表入里,从太阳病转化为阳明病,形成了阳明经证的热盛津伤之候。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病情变化的原因。桂枝汤具有辛温解表的作用,能够发散体表的寒邪。然而,如果患者体内原本就存在热邪,或者外感风寒之邪入里化热,那么服用桂枝汤后,就可能出现大汗出、烦渴等症状。这是因为桂枝汤的辛温之性,激发了体内的热邪,使其向外发散,同时也耗伤了体内的津液。

此时,患者的脉象洪大,是阳明经热盛的典型表现。洪大脉意味着体内的热邪炽盛,气血涌动,推动脉象变得宽大而有力。同时,大汗出而烦渴不解,则是热盛伤津、津液耗损的征象。患者因为热邪的煎熬和津液的耗损,而出现口渴难耐、烦躁不安的症状。

针对这种病情,白虎加人参汤成为了首选方剂。白虎加人参汤由白虎汤加人参组成。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阳明经热盛所致的壮热、面赤、烦渴、汗出、脉洪大等症状。加入人参后,既能益气生津,又能防止石膏、知母等大寒之品伤及脾胃之气,从而达到清热生津、益气养阴的目的。

因此,对于服用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的患者,白虎加人参汤能够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使病情得以缓解。这也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白虎加人参汤方

原文:知母六两 石一斤膏(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1. 知母:六两。知母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燥咳等症状。它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六两的用量,在古方中算是比较大的,这通常意味着需要较强的清热作用。

知母,是天门冬科知母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在中国各地都有栽培,具有强大的抗旱抗寒能力,能在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生长,因此也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之一。

知母作为中药材,其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热泻火:知母性寒,味苦、甘,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虚热烦渴等症状。

2. 生津止渴:知母还能生津止渴,对于胃火亢盛、热病烦渴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 滋阴润燥:知母能够滋阴润燥,对于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调节血脂和血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知母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血糖,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状况,缓解高血脂和糖尿病症状。

5. 抗氧化:知母的核酸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高,能够抵御自由基的危害,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有助美白抗衰老。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知母,因为其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

在服用知母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2. 石膏:一斤(碎,绵裹)。

石膏,既可生用也可煅用。生石膏性味归经是味甘、辛,大寒,归肺、胃经;煅石膏则味甘、辛,涩,寒,归肺、胃经。

二、药用价值

1. 清热泻火:石膏是一种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药,辛寒入肺经,善清肺经实热,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喘咳、发热口渴。同时,它还能清泻胃火,用于治疗胃火上攻引起的牙龈肿痛、胃火头痛等症状。

2. 除烦止渴:石膏具有除烦止渴的功效,对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 收敛生肌:煅石膏则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功效。它可以用于治疗溃疡不敛、湿疹瘙痒、外伤出血以及水火烫伤等症状。

4. 促进伤口愈合:石膏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体内的炎症和水肿,从而加速创伤的愈合。

三、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1. 服用方法:石膏通常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入丸、散服用。但具体的服用方法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注意事项:

石膏性寒,因此阳虚寒证、脾胃虚弱的患者应慎用,以免加重病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服用石膏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