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杜甫(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最新章节。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首联:以景衬情,营造孤寂氛围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诗人描绘了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夜色之中的画面。细草柔弱,暗示自身的渺小与无助;“独夜舟”突出在茫茫夜色中,自己如孤舟般漂泊无依,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雄浑之景,更显孤独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是千古名句。星星垂挂在辽阔的平野之上,明月在汹涌的江水中流动。诗人以雄浑壮阔的景色,反衬出自身的渺小与孤独。平野开阔、大江奔流,更凸显出诗人置身于天地间的孤独感,以乐景写哀情,强化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颈联:反语寄慨,悲愤无奈
-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诗人说自己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着吗?做官倒是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两句运用反语,杜甫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却始终不得志。他并非因文章得名,却只能以文章传世;“老病休”也并非他自愿,而是被迫无奈。表面看似自我解嘲,实则蕴含着诗人的悲愤与无奈,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深感慨。
尾联:以鸥自比,漂泊之叹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将自己比作天地间一只漂泊的沙鸥,形象地表达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和孤独寂寞的心境。沙鸥在广阔天地间独自飞翔,居无定所,正如诗人一生辗转流离,无处安身,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身世飘零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旅途夜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展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旅夜书怀》时,其个人经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
仕途失意:杜甫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然而,他仕途坎坷,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在创作此诗的唐代宗永泰元年(765 年),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从成都草堂南下,在旅途中写下这首诗。此前,他虽有过短暂的为官经历,但都未能实现其政治理想,这使他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愤懑。“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就反映出他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政治抱负无法施展,只能以文章留名,这并非他的初衷,却又是无奈的现实。
生活漂泊:长期以来,杜甫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为躲避战乱辗转多地,从长安到成都,又离开成都前往夔州等地。在写《旅夜书怀》时,他正乘舟行于长江之上,居无定所。这种漂泊的生活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与孤独。诗中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借孤舟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他漂泊的状态,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更是将自己比作漂泊的沙鸥,深刻地表达出漂泊之苦。
社会环境
社会动荡:当时唐朝虽已平定安史之乱,但国家仍未完全恢复元气,藩镇割据等问题逐渐显现,社会依旧动荡不安。杜甫目睹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创伤,深知社会的不稳定。这种动荡的社会背景,使得他对国家前途深感忧虑,同时也让他的个人漂泊经历染上了时代的悲剧色彩。他的漂泊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起伏,更是社会动荡的一个缩影。
经济衰败:安史之乱对唐朝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百姓生活困苦。杜甫在漂泊途中,看到了各地经济衰败的景象,深刻体会到了民生的艰难。这种社会经济的衰败,也影响了他的心境,使他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包含着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杜甫创作《旅夜书怀》时的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了诗歌的情感表达,使诗中情感丰富且富有层次。
个人经历的影响
仕途失意引发愤懑与无奈:杜甫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仕途坎坷,始终未得重用。创作此诗时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政治理想破灭。“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以反语表达愤懑,他认为自己不应仅因文章留名,却无奈只能如此;“老病休”也并非所愿,而是被迫。这种经历使诗中充满壮志难酬的愤懑与对命运无奈,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痛苦挣扎。
漂泊生活催生孤独与凄凉:长期漂泊,居无定所,乘舟于长江的经历,使杜甫孤独感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借景抒情,细草、孤舟衬托出他渺小与孤独。“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将自己比作沙鸥,强化漂泊孤独与凄凉,传达出对安定生活渴望和对自身命运的哀伤。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动荡增添忧国之思:唐朝虽平定安史之乱,但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杜甫目睹战乱创伤,深知国家前途未卜。诗中虽未直接描述社会动荡,但个人漂泊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他对自身命运感慨背后,隐藏着对国家前途深深忧虑。这种社会背景让诗中情感超越个人范畴,具有忧国忧民深度与广度。
经济衰败加深悲悯情怀:安史之乱后经济衰败,百姓困苦。杜甫漂泊途中亲见此景,内心充满悲悯。诗中虽未详细描绘经济衰败景象,但他个人漂泊艰辛与社会大背景下百姓苦难相互呼应。他的孤独凄凉与百姓痛苦共鸣,使诗中情感更显深沉,体现对百姓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状无奈。
《旅夜书怀》因创作背景,情感丰富复杂,既有个人仕途失意、漂泊孤独,又有对国家命运担忧和对百姓苦难悲悯,全面展现杜甫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复杂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