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李白(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最新章节。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歌赏析

开篇的时空感慨

- 诗的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以两组排比长句发端,如挟天风海雨,营造出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诗人将黄河水自天而降、一去不返的壮阔景象,与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急速变化相对比。以河水东流象征时光飞逝,不可逆转,以青丝变白感叹人生短暂,瞬息万变,为全诗奠定了悲壮而又豪迈的基调,抒发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深沉感慨。

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几句诗体现了李白独特的人生观。尽管仕途坎坷,但他依然坚信自己的才华和价值,认为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用途,即便千金挥霍散尽,也能重新获得。这种乐观自信的态度,展现出诗人旷达不羁的胸怀,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了千古名句,给无数人以鼓舞和力量。“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则进一步渲染出宴饮时欢乐豪放的氛围,诗人尽情享受当下,传递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洒脱。

借酒抒发愤懑与超脱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借酒浇愁,表达对权贵与世俗的不满。在他看来,那些钟鸣鼎食、富贵奢华的生活并不值得珍视,他宁愿沉醉不醒,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自古以来,圣贤之人往往寂寞无闻,而唯有饮酒作乐之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声名。这里既有对现实社会贤愚颠倒的愤懑批判,又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蔑视权贵的傲然之气。“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诗人以曹植为例,曹植才高八斗却壮志难酬,只能在宴饮中寻求欢乐,借此暗示自己与曹植相似的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结尾的豪放与悲壮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歌结尾,诗人的情感达到高潮。即便主人担心钱财不足,诗人却毫不在意,甚至要拿出珍贵的五花马和千金裘去换美酒,与友人一同消解那无尽的忧愁。这种豪放至极的举动,将诗人的愤懑、豪爽、超脱等复杂情感推向极致,在豪放中透着悲壮,以一种决绝的姿态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困境的抗争,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经典之作,整首诗情感跌宕起伏,气势豪迈奔放,语言流畅自然,充分展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的影响

仕途挫折:李白一生渴望在政治上大展宏图,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天宝元年(742年),他得到唐玄宗征召入京,本以为能施展才华,却仅被任命为翰林供奉,主要职责是为宫廷创作诗词以娱乐帝王,无法参与实际政治决策。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因遭权贵排挤,被“赐金放还”,其政治理想破灭。《将进酒》创作时,距他离开长安已过去八年,仕途的不顺使他内心充满愤懑与无奈,诗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或许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体现出他对仕途失望后,对权贵和富贵生活的蔑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