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贾惜春(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一、贾惜春的身世背景
1.家族渊源
在《红楼梦》的宏大叙事中,贾家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家族,其荣耀与权势在当时的社会中堪称首屈一指。贾家乃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句俗谚生动地描绘出贾家的富贵奢华。其家族成员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与皇室及其他权贵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贾家分为荣国府和宁国府两支,宁国府在家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宁国公贾演是贾家的开创者之一,他跟随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宁国公,赐下府邸,开启了宁国府的辉煌篇章。此后,宁国府世袭爵位,家族子弟在朝廷中也多有任职,延续着家族的荣耀。
宁国府不仅在政治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家族的财富和产业也十分庞大。府邸建筑宏伟壮观,庭院深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尽显富贵气象。府中的珍宝古玩、奇花异草数不胜数,生活奢华至极。家族还拥有大量的田产、商铺和钱庄,经济实力雄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家也逐渐走向了兴衰交替的历程。家族内部的矛盾和纷争日益加剧,子弟们逐渐沉迷于声色犬马,不思进取,家族的管理也日益混乱。在政治上,贾家虽然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地位,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危机。外部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使得贾家的处境愈发艰难。
尽管如此,宁国府在家族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它作为贾家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传统,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在这样的家族背景下,贾惜春出生了,她的命运也与家族的兴衰紧密相连。她在宁国府中成长,却又在荣国府中度过了大部分时光,家族的荣耀与衰败都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见证了家族的繁华与喧嚣,也目睹了家族的衰落与凄凉,这些经历对她的性格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家庭环境
惜春的父亲贾敬,是宁国公贾演的孙子,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的次子,且是丙辰科进士。这样的出身和学识,本应让他在家族和社会中有所作为,然而他却一心痴迷于修道炼丹。在惜春母亲早亡后,他更是心灰意冷,抛下家人,前往都外的玄真观,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烧丹炼汞之中,对家中事务不闻不问。他的这种行为,使得惜春自幼便缺失了父亲的关爱和教导,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来自父亲的支持和引导。贾敬对惜春的忽视,让惜春在情感上得不到应有的温暖,这对她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她逐渐变得孤僻、冷漠。
惜春的母亲在她出生不久后就离世了。从惜春与哥哥贾珍的年龄差推测,她的母亲生育她时很可能已是高龄产妇。在古代有限的医疗条件下,高龄生产风险极大,惜春母亲或许因此难产去世。母亲的早逝,让惜春在生命之初就失去了最亲近的人,无法享受到母爱的呵护。母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滋养,惜春的缺失使她的内心世界变得孤独而脆弱,缺乏安全感。
惜春的哥哥贾珍,在父亲贾敬离家修道后,继承了宁国府的爵位。然而,他却是个只知寻欢作乐、道德败坏之人。他整日沉迷于酒色,对家族事务疏于管理,导致宁国府内部混乱不堪。对于妹妹惜春,他并没有尽到兄长的责任,缺乏对惜春的关爱和照顾。在惜春的成长过程中,贾珍没有给予她应有的保护和支持,反而让她看到了家族中丑恶的一面。这种家庭环境让惜春对亲情感到失望,进一步加剧了她内心的孤独和冷漠。
惜春的嫂子尤氏,是贾珍的继室,且未曾生育。她在宁国府中虽然地位不低,但却缺乏管理能力和主见。对于惜春的教养问题,她毫无经验,也没有给予惜春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在家庭中,尤氏更多地是顺从贾珍的意愿,对于惜春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她往往选择视而不见。尤氏的这种态度,让惜春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帮助,使她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孤立无援。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惜春的性格逐渐变得孤僻冷漠。她在情感上得不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在生活中也缺乏应有的指导和保护。家庭的不幸让她过早地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对亲情失去了信心。她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对外界的人和事保持着冷漠的态度,试图以此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种性格特点在她日后的生活中表现得愈发明显,成为了她命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3.成长经历
因母亲早亡、父亲弃家修道,惜春被贾母接到荣国府,与迎春、探春等姐妹一同生活。初入荣国府时,惜春年纪尚小,对新环境充满了陌生与不安。好在贾母念她年幼失怙,对她多有怜惜,让她在荣国府有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所。然而,荣国府人多口杂,姐妹众多,贾母虽有慈爱之心,却也难以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惜春在众多姐妹中,并不十分出众,渐渐地,她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少。
在生活细节上,便能看出惜春在荣国府地位不高。吃饭排座次时,她总是排在姐妹中靠后的位置,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她的边缘地位。她所居住的暖香坞,是最小的一间,仅能容纳她和几个丫鬟居住,与其他姐妹宽敞华丽的住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遣散十二个唱戏的小官时,连外来的薛宝琴都能分到一个,惜春却没有得到,这让她愈发感受到自己在府中的不受重视。
在与其他长辈的相处中,惜春也没有得到太多的关爱。王夫人一心操持着府中的大小事务,对惜春并没有特别的关注。她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宝玉、黛玉等与自己关系更为亲近的孩子身上。惜春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感,变得沉默寡言。
与姐妹们相处时,惜春也常常处于被冷落的状态。迎春和探春性格较为活泼,她们在一起玩耍的时间较多,惜春则常常被遗忘在一旁。周瑞家的送宫花时,迎春和探春正在下棋,而惜春则是与小尼姑智能儿一起玩耍。在诗社里,惜春虽顶着“藕榭”的名号,却极少作诗。宝玉过生日开夜宴,都没有叫上她,若不是有画画这一特长,恐怕她真的会被众人完全忽略。
不过,惜春也并非完全没有与姐妹们的美好回忆。在一些家族聚会和活动中,她们也会一起吟诗作画、谈天说地。惜春的绘画才能,偶尔也会得到姐妹们的赞赏和鼓励。在创作《大观园行乐图》时,薛宝钗热心地给出了许多建议,林黛玉虽打趣她作画时间长,但也能看出对她的理解。这些瞬间,让惜春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但这样的时刻毕竟太少。
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惜春习惯了将自己封闭起来。她不再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关爱,而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她在荣国府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充满了孤独和无奈。她默默地见证着府中的兴衰荣辱,却只能将自己的情感深埋心底,成为了一个孤独的旁观者。这种成长经历,进一步塑造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为她日后出家为尼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二、贾惜春的人物形象
1.性格特点
贾惜春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孤僻冷漠、心冷嘴冷,这一性格特征在《红楼梦》的诸多情节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抄检大观园这一情节,将惜春的冷漠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王熙凤等人抄检到惜春住处时,搜出了丫鬟入画私藏的物品。入画解释这些物品是贾珍赏给她哥哥的,哥哥怕被人糟蹋了,才让她收着。然而,惜春却不顾主仆情分,执意要将入画撵走。她对尤氏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这番话尽显她的冷酷无情,对入画毫无怜悯之心,只想着保全自己的名声和清净。她的这种态度,让尤氏都觉得她“心冷口冷,心狠意狠”。
惜春的心冷嘴冷还体现在她与他人的日常交流中。她说话常常尖酸刻薄,让人难以接受。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众人都被刘姥姥的滑稽表演逗得哈哈大笑,唯有惜春表现得十分冷淡。当李纨说刘姥姥是个“母蝗虫”时,惜春不仅没有制止,反而顺着李纨的话调侃起来,说要画一幅“携蝗大嚼图”。她的这种调侃,虽然带着一些玩笑的成分,但也能看出她对他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同情。
惜春性格的形成,与她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她自幼母亲早亡,父亲贾敬一心修道,对她不闻不问,哥哥贾珍又品行不端,嫂子尤氏也缺乏对她的关爱和教导。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惜春从小就缺乏亲情的温暖和呵护,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助。她在荣国府虽然与姐妹们一起生活,但却常常被忽视,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种长期被冷落的经历,让她逐渐学会了自我保护,用冷漠和孤僻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
此外,贾府的兴衰变迁也对惜春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亲眼目睹了贾府从繁华走向衰败的过程,看到了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些残酷的现实让她对尘世感到失望和厌恶,从而更加坚定了她远离尘世、寻求清净的决心。她认为只有出家为尼,才能摆脱尘世的烦恼和痛苦,获得内心的安宁。
惜春与妙玉的交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性格。妙玉是栊翠庵的尼姑,她与惜春关系很好,两人经常一起讨论佛经。妙玉的超脱尘世、孤高自许的性格,对惜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惜春从妙玉身上看到了一种不同于世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这进一步激发了她出家的念头,也让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和冷漠。
贾惜春孤僻冷漠、心冷嘴冷的性格特征,是由她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社会现实以及人际交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性格虽然让她在面对尘世的纷扰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但也让她失去了许多人间的温暖和情感,成为了一个孤独的悲剧人物。
2.价值观与人生观
贾惜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深受其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尘世的态度上,都呈现出独特而深刻的特点。
在亲情方面,惜春可谓是失望至极。她的父亲贾敬,为了追求所谓的“得道成仙”,抛妻弃女,对她的成长不闻不问;哥哥贾珍道德败坏,只知寻欢作乐,从未尽到兄长的责任;嫂子尤氏缺乏主见,对她的生活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怀。在荣国府,她虽与贾母等长辈和姐妹们生活在一起,但也常常被忽视。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保全自己,执意撵走丫鬟入画,甚至与宁国府划清界限,说出“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这样绝情的话。这些都表明,惜春对亲情已不抱希望,认为亲情无法给予她温暖和依靠,反而可能带来伤害和麻烦。
对于友情,惜春的态度较为复杂。她与妙玉关系密切,两人常一起探讨佛经。妙玉的超脱尘世、孤高自许,让惜春找到了共鸣,她们之间的友情建立在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上。然而,除了妙玉,惜春在荣国府与其他姐妹的友情并不深厚。她在诗社中极少作诗,与姐妹们的交流也不多,常常处于被冷落的状态。这使得她对友情的期待并不高,认为真正的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有与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建立起真挚的情谊。
在爱情方面,惜春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向往。她生活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看到了姐妹们在爱情和婚姻中的不幸。大姐元春虽身为贵妃,却在宫中孤独寂寞,早早离世;二姐迎春嫁给孙绍祖,备受折磨而死;三姐探春远嫁他乡,音信渺茫。这些悲剧让惜春对爱情和婚姻充满了恐惧和厌恶,她认为尘世中的爱情和婚姻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不如远离这些,寻求内心的清净。
惜春对尘世的态度是一种彻底的厌弃。她见证了贾府的繁华与衰败,看到了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及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她认为尘世充满了烦恼和痛苦,人们为了名利、权势和欲望而争斗不休,最终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因此,她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寻求一种超脱的境界。出家为尼对她来说,是一种反抗命运的方式,也是她追求精神解脱的途径。她希望在青灯古佛旁,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贾惜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她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她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失望,以及对尘世的厌弃,使她选择了出家为尼的道路。这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虽然带有一定的消极色彩,但也反映了她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3.人物对比
对比项目
贾惜春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性格特点
孤僻冷漠、心冷嘴冷,习惯封闭自己,对周围人和事态度冷淡,只图自保。
端庄稳重、贤良淑德,身处宫廷,需谨言慎行,展现出大家闺秀的风范和皇家贵妃的威严。
善良懦弱、逆来顺受,面对他人的欺负和不公,不敢反抗,一味忍让。
精明能干、果敢有谋,有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敢于在困境中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成长环境
母亲早亡,父亲弃家修道,哥哥品行不端,在荣国府常被忽视,缺乏关爱。
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被选入宫中,在宫廷的复杂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在贾赦、邢夫人身边长大,家庭环境复杂,缺乏有效的教导和保护。
生长在荣国府,虽为庶出,但凭借自身的才华和能力,在府中拥有一定的地位。
人生追求
渴望摆脱尘世的烦恼和痛苦,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最终选择出家为尼。
在宫廷中追求权力和地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族带来荣耀。
只愿过平淡安稳的生活,不追求功名利禄,但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改变家族的命运,最终远嫁他乡。
主要事迹
抄检大观园时执意撵走入画;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
晋封贤德妃,省亲时尽显皇家气派。
被父亲许配给孙绍祖,备受折磨而死。
协理荣国府,兴利除弊,进行改革。
结局
入栊翠庵为尼,缁衣乞食,孤独终老。
在宫中病逝,成为封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被丈夫虐待致死,命运悲惨。
远嫁海外,与家人分离。
通过与元春、迎春、探春的对比,可以看出贾惜春的独特之处。她不像元春那样追求权力和地位,也不像迎春那样懦弱无能,更不像探春那样积极进取。她对尘世充满了失望和厌恶,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出家为尼。这种独特的性格和人生选择,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极具个性和深度的人物形象。
三、贾惜春的主要事迹
1.绘画大观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