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司棋的心理变化犹如波澜起伏的潮水,深刻展现了她复杂的性格特点,而这一切也注定了她悲惨的命运。
此前,司棋与姑舅兄弟潘又安两情相悦,在大观园里私会,却不幸被鸳鸯撞见。这一事件成为了她命运的转折点,让她原本平静的心湖掀起了惊涛骇浪。当鸳鸯前来探望时,司棋正卧病在床,她的内心充满了悔恨、痛苦和绝望。潘又安的怯懦私逃,让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瞬间破灭。她悔恨自己看错了人,痛苦于爱情的背叛,绝望于未来的迷茫。她或许在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回忆着与潘又安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甜蜜如今都变成了刺痛她心的利刃。
司棋的性格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原本是一个大胆热烈、敢于追求爱情的少女。在大观园中,她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地与潘又安私会,展现出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然而,这次事件也让她的性格发生了一些变化。她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害怕自己的丑事被曝光,担心会受到众人的指责和唾弃。她对潘又安的失望,也让她对爱情产生了怀疑,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结合她之前的经历,司棋的悲剧命运早已注定。在“鸡蛋羹”事件中,她率众大闹小厨房,得罪了以王夫人为首的“怡红院”一派;在“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事件中,她为迎春理论,却让自己两面不是人,还引起了迎春乳母的不满。这些事件都为她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而这次与潘又安的私会被撞破,更是让她陷入了绝境。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贞洁至关重要,一旦失去了贞洁,就会被视为不洁之人,遭到社会的唾弃。司棋深知这一点,她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最终,司棋的命运以悲剧收场。她在抄检大观园时,被翻出了与潘又安私相授受的证据,这成为了她被逐的导火索。她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最终撞墙自杀在家。司棋的悲剧命运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她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和悲哀。
5.彩霞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彩霞在婚姻问题上的无奈与反抗,深刻展现了她的人物形象以及在贾府中的艰难处境。
彩霞原本在太太房里当差,她聪明伶俐,深得太太信任。她心中曾有过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原本有可能成为贾环的姨娘,在贾府中获得相对安稳的地位。然而,来旺妇倚仗王熙凤的权势,为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求娶彩霞,这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她的幻想。
彩霞对这门亲事充满了无奈。她深知来旺儿的儿子在外头吃酒赌钱,无所不至,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托付终身。但在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她身为丫鬟,命运根本不由自己掌控。来旺妇自恃有王熙凤撑腰,行事嚣张,根本不把她的意愿放在眼里。她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儿,虽有反抗之心,却难以挣脱命运的枷锁。
不过,彩霞并非完全逆来顺受,她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抗。她叫小妹进去问一问赵姨娘,希望能得到一些支持和帮助。赵姨娘也因彩霞是自己的大助力,试图阻止这门婚事,还顺带告了王夫人偷将袭人给宝玉的状。这一系列举动,显示出彩霞不甘心被命运摆布,努力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从人物形象来看,彩霞是一个有主见、有反抗精神的女子。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愿意轻易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她在困境中努力寻找出路,尽管力量微薄,但依然不放弃希望。
在贾府中,彩霞的处境十分艰难。她身为丫鬟,处于社会底层,没有任何话语权。她的婚姻被他人随意决定,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伴侣。她在贾府中虽然有一定的地位,但面对来旺妇和王熙凤的权势,她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力。她的反抗不仅可能会得罪来旺妇,还可能会引起王熙凤的不满,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彩霞在婚姻问题上的无奈和反抗,生动地展现了她的人物形象和在贾府中的艰难处境。她的故事是封建社会中众多丫鬟命运的一个缩影,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和无奈。
四、艺术特色赏析
1.情节结构艺术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在情节结构上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其情节紧凑、多条线索交织的特点,为故事的展开和主题的揭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回情节紧凑,各个事件之间环环相扣,没有丝毫拖沓之感。从鸳鸯探望司棋开始,引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感情纠葛以及司棋的病情,这一情节迅速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紧接着,鸳鸯又去看望王熙凤,从而揭示出王熙凤病情加重却羞于说病的情节,让读者对王熙凤的性格和处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贾琏向鸳鸯借当的情节,进一步展现了贾府经济的困境,与前面王熙凤的病情相呼应,暗示着贾府的衰败已不仅仅是表面的问题,而是深入到了经济层面。而来旺妇求亲的情节,则在贾府内部人际关系的层面上掀起了波澜,各方人物的不同反应和利益冲突,使得情节更加紧张刺激。这些情节紧密相连,一个接着一个,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悬念和冲突的世界中,欲罢不能。
同时,本回采用了多条线索交织的结构方式。司棋与鸳鸯的情节线、王熙凤病情相关情节线、贾琏借当情节线、来旺妇求亲情节线以及其他相关情节线,如朱大娘提亲、林之孝与贾琏的交谈等,相互穿插,并行发展。这些线索看似各自独立,实则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王熙凤的病情影响了她对来旺妇求亲一事的处理,而贾琏借当的行为也与贾府的经济困境以及王熙凤的病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多条线索交织的结构,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展现了贾府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贾府的复杂情况。
这种情节紧凑、多条线索交织的结构对展现故事和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故事方面,它使得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在不同的情节线之间切换,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在主题方面,这种结构有助于揭示《红楼梦》的核心主题——贾府的衰败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通过多条线索的交织,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贾府在经济、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感受到这个家族的衰败已经不可避免。同时,也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封建社会中权力斗争、等级观念、婚姻制度等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的情节结构艺术堪称典范,它以紧凑的情节和交织的线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深刻复杂的故事世界,有力地展现了小说的主题。
2.人物刻画手法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人物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手法,成功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从人物的言行举止来看,王熙凤的精明强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当贾琏向鸳鸯提出借当请求时,王熙凤虽卧病在床,却敏锐地询问自己是否有好处。这简短的一问,将她善于算计、不放过任何利益的性格特点展现无遗。她深知贾府经济困境,但更在意自己的私利,这种言行生动地刻画了她精明世故的形象。在来旺妇求亲一事上,她默认来旺妇的行为,不把彩霞意愿放在眼里,强势地决定他人命运,进一步凸显了她在贾府中的权威和专横。
贾琏的言行则体现出他的无奈与软弱。他在向鸳鸯借当过程中,百般奉承,小心翼翼地提出请求,言语中满是讨好之意,这反映出他在经济困境下的无奈和对解决问题的急切。而在来旺妇求亲一事上,他虽对来旺儿儿子的品行不满,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选择妥协,这种言行表现出他的软弱和缺乏原则。
来旺妇的嚣张跋扈通过她的言行表露无遗。她为儿子求娶彩霞时,全然不顾彩霞的意愿,自恃有王熙凤撑腰,行事嚣张,言语中充满了对彩霞的轻视,将她恃强凌弱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十分精妙。司棋在被鸳鸯撞见与潘又安私会后,内心充满了悔恨、痛苦和绝望。她卧病在床,回忆着与潘又安的过往,那些甜蜜的瞬间如今都成了痛苦的根源。这种心理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她爱情破灭后的伤痛,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使司棋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彩霞在面对来旺妇为儿子求亲时,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反抗。她深知来旺儿儿子的品行恶劣,不愿嫁给他,但身为丫鬟又无力改变命运。她叫小妹去问赵姨娘,希望能得到支持,这种心理活动展现了她在困境中努力争取一线生机的反抗精神,让读者对她的遭遇产生同情。
通过这些人物刻画手法,作者成功地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感受到《红楼梦》中人物的复杂性和真实性。这些手法也为小说主题的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复杂。
3.暗示手法运用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作者巧妙运用暗示手法,通过诸多细节暗示了贾府衰败的命运,使读者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大厦将倾的预兆,这种手法的运用为小说增添了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经济窘迫是暗示贾府衰败的重要方面。贾琏向鸳鸯借当这一情节,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贾府经济的困境。贾府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奢华的生活,但实际上已经入不敷出。贾琏为了维持日常开销和各种应酬,不得不冒险偷取贾母闲置的物件去典当换钱。这一行为暗示着贾府的财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连贾母的私藏都要拿出来应急。此外,夏太监打发小太监来索要二百两银子,王熙凤虽然想办法满足了对方的要求,但也反映出贾府在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这种经济上的窘迫暗示着贾府的繁华只是表面现象,内部已经千疮百孔,衰败的命运难以避免。
人际关系复杂也是暗示贾府衰败的重要细节。来旺妇倚势霸亲,为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求娶彩霞,这一事件引发了各方人物的不同反应,展现了贾府内部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矛盾。贾琏虽然对来旺儿儿子的品行不满,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选择了妥协;贾环对彩霞的命运漠不关心;赵姨娘则为了自己的利益试图阻止这门婚事。这些人物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暗示着贾府内部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和谐与团结,家族的凝聚力正在逐渐消失。同时,林之孝与贾琏的交谈中提到府中小厮的不良行为,如吃酒赌钱、聚赌斗殴等,反映出贾府内部管理的混乱。这种管理上的混乱暗示着贾府的衰败已经深入到各个层面,无法有效地维持正常的秩序。
暗示手法的运用在本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它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通过暗示手法,作者将贾府衰败的命运巧妙地隐藏在细节之中,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一种压抑和悲凉的氛围,使小说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其次,暗示手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它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家族兴衰的必然性,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最后,暗示手法为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它没有直接点明贾府的衰败,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悟,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和想象,使读者对小说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暗示手法的运用,通过经济窘迫、人际关系复杂等细节,巧妙地暗示了贾府衰败的命运,为小说增添了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还为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使读者对小说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五、主题思想挖掘
1.贾府衰败的预兆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宛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贾府衰败的诸多预兆,从经济困境、管理混乱到人际关系矛盾,这些现象相互交织,共同预示着这座繁华府邸即将走向没落。
经济困境是贾府衰败的显着标志。贾琏向鸳鸯借当这一情节,深刻揭示了贾府入不敷出的严峻现实。贾府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奢华的生活,主子们吃穿用度极尽讲究,各种排场和应酬不断,然而实际的财政状况却早已千疮百孔。贾琏为了维持日常开销和应对各种事务,不得不冒险偷取贾母闲置的物件去典当换钱,这一行为如同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贾府的财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夏太监打发小太监来索要二百两银子,王熙凤虽然设法满足了对方的要求,但也暴露出贾府在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这种经济上的窘迫使得贾府难以维持往日的繁华,各项事务的运转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为贾府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管理混乱也是贾府衰败的重要因素。林之孝与贾琏的交谈中提到府中小厮的不良行为,如吃酒赌钱、聚赌斗殴等,这反映出贾府内部管理的松懈和无序。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实则如蚁穴般侵蚀着贾府的根基。贾府作为一个庞大的家族,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制度来维持秩序,但从这些小厮的行为可以看出,贾府的管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漏洞。此外,王熙凤在管理贾府时,虽然精明能干,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她为了个人利益放利钱,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贾府的利益,也破坏了贾府的管理秩序。管理的混乱使得贾府无法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进一步加速了贾府的衰败。
人际关系矛盾则是贾府衰败的内在隐患。来旺妇倚势霸亲,为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求娶彩霞,这一事件引发了各方人物的不同反应,展现了贾府内部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复杂。贾琏虽然对来旺儿儿子的品行不满,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选择了妥协;贾环对彩霞的命运漠不关心;赵姨娘则为了自己的利益试图阻止这门婚事。这些人物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使得贾府内部失去了往日的和谐与团结。在一个家族中,人际关系的和谐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贾府内部的人际关系矛盾却使得家族成员之间相互猜忌、勾心斗角,无法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困难。这种内部的分裂和矛盾,使得贾府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更加脆弱,加速了贾府的衰败。
经济困境、管理混乱和人际关系矛盾这些现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贾府衰败的预兆。经济困境导致管理混乱,因为资金的短缺使得贾府无法有效地维持管理秩序;管理混乱又加剧了人际关系矛盾,因为管理的不善使得各方利益无法得到平衡;而人际关系矛盾则进一步影响了贾府的经济和管理,使得贾府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些现象与贾府的衰败密切相关,它们是贾府衰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加速了贾府的衰败进程。《红楼梦》第七十二回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贵族家庭的兴衰荣辱,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悲哀和无奈。
2.人性的复杂展现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宛如一个人性的舞台,不同人物在权力与利益的交织下,展现出复杂而多面的人性。
王熙凤在本回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她精明能干,手握贾府管家大权,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为了保住权力,即便身患重病,也羞于说病,强撑着处理事务。在贾琏向鸳鸯借当一事上,她敏锐地询问自己是否有好处,尽显其对利益的算计。然而,她并非完全的冷酷无情,在面对夏太监索要银子时,虽心中不满,但还是迅速想办法满足对方,这其中既有对贾府利益的维护,也有对权力地位的考量。她的强势背后,是对权力和利益的执着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在复杂环境中生存的无奈。
贾琏在经济困境面前,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他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向鸳鸯借当,不惜讨好奉承,甚至动用贾母的私藏,这体现了他的贪婪和短视。在来旺妇求亲一事上,他虽对来旺儿儿子的品行不满,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选择妥协,显示出他的软弱和缺乏原则。然而,他也并非毫无良知,对来旺儿儿子的行为也曾有过不满和愤怒,只是在利益面前,良知被暂时搁置。
来旺妇则是仗势欺人的典型。她倚仗王熙凤的权势,为儿子求娶彩霞,全然不顾彩霞的意愿和幸福,尽显其贪婪、自私和愚蠢。她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为了儿子的婚事不择手段,却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后果和他人的感受。她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贾府的和谐,也加剧了内部的矛盾。
司棋在爱情与现实的冲突中,展现出人性的脆弱与坚强。她与潘又安的爱情被鸳鸯撞见后,潘又安的怯懦私逃让她陷入绝望。她悔恨、痛苦,但也曾勇敢地追求爱情。在面对命运的打击时,她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无奈,但也展现出了一定的坚强,没有轻易放弃对爱情的信念。
彩霞在婚姻问题上,体现了人性的反抗与无奈。她不愿意嫁给来旺儿的儿子,深知对方品行恶劣,但身为丫鬟,她的命运无法自主。她叫小妹询问赵姨娘,试图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这显示出她的反抗精神。然而,在强大的权势面前,她的反抗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力,更多的是无奈和悲哀。
本回中不同人物在权力和利益面前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弱点和无奈,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下,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各不相同。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本质,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3.社会现象的反映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生动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等级观念和主仆关系等社会现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本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来旺妇倚势为儿子求娶彩霞,全然不顾彩霞的意愿。在那个时代,婚姻往往是家族利益的结合,而非基于男女双方的感情。彩霞身为丫鬟,她的婚姻不能由自己做主,只能听从主人的安排。这种婚姻制度剥夺了女性的自主选择权,使她们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即便彩霞心中有反抗之意,也难以挣脱命运的枷锁。这反映出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腐朽和对人性的压抑,女性在婚姻中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其现实意义在于提醒我们珍惜现代社会自由平等的婚姻制度,尊重每个人的婚姻选择权。从历史价值来看,它让我们深刻了解到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黑暗面,为研究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等级观念在本回中也十分明显。贾府作为贵族家庭,内部等级森严。主子与奴仆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奴仆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中。来旺妇仗着王熙凤的权势,便肆意妄为,不把彩霞放在眼里。而彩霞身为丫鬟,即便心中不满,也只能默默忍受。这种等级观念不仅存在于主仆之间,在贾府内部各房之间也有所体现。贾环、赵姨娘等人的不同反应,展现了贾府内部各房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反映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人际关系复杂而微妙。其现实意义在于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中是否还存在类似的等级观念,倡导平等、公正的社会价值观。从历史价值来看,它为我们研究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社会阶层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主仆关系在本回中呈现出一种依附和压迫的状态。来旺妇是王熙凤的手下,她依附于王熙凤的权势,为自己谋取利益。而王熙凤则通过控制手下的奴仆,巩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这种主仆关系是封建社会权力结构的一种体现,奴仆们为了生存和利益,不得不依附于主子,而主子则利用奴仆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主仆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来旺妇的行为引起了贾琏等人心生不悦,加剧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其现实意义在于让我们思考现代社会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倡导建立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从历史价值来看,它为我们研究封建社会的主仆关系和社会权力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等级观念和主仆关系等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也为我们珍惜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六、与前后回目的关联
1.与前一回目的承接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与第七十一回在情节、人物等方面存在着紧密的承接关系,这种承接对故事的连贯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情节上,第七十一回中,贾母八旬大寿,贾府上下热闹非凡,但在这繁华背后,已隐隐透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尤氏在荣国府受气,邢夫人因小事对王熙凤不满等,这些情节为第七十二回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到了第七十二回,贾府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王熙凤病情加重却羞于说病,这与她在第七十一回中操办大寿时的劳累和压力不无关系。大寿期间的繁忙事务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病情逐渐加重。而贾琏向鸳鸯借当,也是因为大寿等一系列活动导致贾府经济更加窘迫,资金周转不灵,这与第七十一回中贾府表面繁华下的经济困境相呼应。
在人物方面,第七十一回中邢夫人对王熙凤的不满,在第七十二回中虽未直接体现,但却影响着王熙凤的心理和行为。王熙凤深知自己在贾府的处境,为了保住权力和地位,她即便生病也不敢声张,继续强撑着处理事务。来旺妇在第七十二回中倚势霸亲,她的这种嚣张跋扈的行为与第七十一回中贾府内部管理的混乱和等级制度的森严是一脉相承的。她仗着王熙凤的权势,为所欲为,不把他人放在眼里。
这种承接关系使得故事的发展更加自然流畅,增强了故事的连贯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情节的层层递进和人物性格的持续发展。从第七十一回的表面繁华到第七十二回的内部矛盾凸显,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贾府这座大厦即将倾颓的预兆。同时,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也在这种承接中不断深化,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复杂的贾府世界之中。
2.对后一回目的铺垫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为第七十三回及后续情节做了诸多精妙的铺垫,使得故事发展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司棋事件是重要的伏笔。本回中,司棋与姑舅兄弟潘又安私会被鸳鸯撞见后,潘又安私逃,司棋卧病在床。这一事件在第七十三回及后续情节中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司棋的丑事成为了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之一。抄检大观园时,司棋与潘又安私相授受的证据被翻出,她最终被逐,撞墙自杀在家。司棋事件不仅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也为抄检大观园这一重要情节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王熙凤病情加重却羞于说病,也为后续情节埋下了隐患。她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却依旧强撑着处理事务。这使得她在管理贾府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疏漏,为贾府的衰败加速。在后续情节中,她的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她在贾府的地位和权力,也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贾琏借当反映出的贾府经济困境,在后续情节中也会持续发酵。贾府的经济问题日益严重,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危机和变故。例如,可能会引发家族内部的纷争,也会影响到贾府与外界的关系。
来旺妇求亲一事,虽然在本回中没有最终定论,但各方人物的不同反应和利益冲突,为后续情节的发展留下了悬念。彩霞的反抗和赵姨娘的干预,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斗争,进一步加剧贾府内部的混乱。
第七十二回通过司棋事件、王熙凤病情、贾琏借当、来旺妇求亲等情节,为第七十三回及后续情节做了充分的铺垫,使得故事的发展更加自然流畅,也让读者更加期待后续情节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