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陈平(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在秦末汉初那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大时代,阳武县户牖乡的一户普通人家,迎来了一个改变历史轨迹的男婴,父母为他取名陈平。
陈家田产微薄,仅有三十亩贫瘠的薄田,日子过得颇为清苦。
但陈平自幼便生得高大魁梧,相貌堂堂,白皙的面庞上,一双眼眸犹如寒星般明亮,透着与生俱来的聪慧与灵动,举手投足间,都有着一股与寻常农家子弟截然不同的气质。
陈平的兄长深知这个弟弟天资聪颖,日后定非池中之物,于是主动承担起家中的所有农活,全力支持陈平外出游学。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游学之路布满荆棘,但陈平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知识的渴望,四处奔波,遍访名师,结交四方豪杰。
他如饥似渴地研读各类书籍,从儒家经典到法家学说,从兵家谋略到黄老之道,无一不精,对天下局势和权谋之术也有了更为深刻和独到的见解。
在陈平年少时,乡里举行祭祀土地神的活动,这在当时是极为重要的仪式,关乎着来年的风调雨顺和庄稼收成。
陈平被推选为社宰,负责分配祭肉。
只见他神情专注,动作娴熟,根据每个人的身份和贡献,将祭肉分得公平合理,不多一丝,不少一毫。
父老乡亲们接过祭肉,脸上满是满意的笑容,纷纷称赞道:“陈家这孩子,别看年纪轻轻,分肉分得可真是好啊!”
陈平听到这些夸赞,并未沾沾自喜,而是微微抬起头,目光望向远方,感慨道:“唉,倘若有一天让我治理天下,我也定能像分这祭肉一样,做到公正无私,让万民归心!”
这句看似年少轻狂的话语,却如同一颗梦想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预示着他未来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时光匆匆,陈平到了娶妻的年纪。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那些出身富贵的女子根本看不上他,而普通的贫家女子,陈平又觉得难以与自己的志向和抱负相匹配,始终不愿将就。
就在他为此事烦恼不已时,一个机会悄然降临。
他听闻同县的张负有个孙女,先后嫁过五任丈夫,可每一任都离奇去世,一时间,整个县城都传得沸沸扬扬,说这个女子命硬克夫,无人再敢上门求亲。
但陈平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负家中有人去世,陈平前去帮忙料理丧事。
在葬礼上,陈平凭借着沉稳冷静的举止、周到细致的安排,以及对各种礼仪的精通,成功吸引了张负的注意。
张负在人群中默默观察着陈平,只见他虽身着朴素的粗布麻衣,但身形挺拔,气质不凡,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聪慧和干练,心中不禁暗暗称奇。
葬礼结束后,张负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坚持要将孙女嫁给陈平。
他对家人说:“我看那陈平绝非池中之物,日后必有大出息。”
不仅如此,张负还慷慨地借给陈平钱财,让他置办行聘的礼物,又资助他维持日常生活开销,使得陈平在婚后能够更加安心地与外界交往,拓展自己的人脉和视野。
婚后的陈平,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他与外界的交往愈发频繁,凭借着出众的才华和智慧,结识了许多有识之士,名声也逐渐在当地传开。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秦末的乱世风云迅速席卷而来,打破了他原本宁静的生活。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点燃了反秦的烽火,一时间,天下响应,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
陈平望着那燃烧的战火,心中的热血也被熊熊点燃。
他深知,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毅然告别家乡,踏上了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征程,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陈平的第一站,是投奔魏王咎。
在魏王的营帐中,他凭借着对天下局势的深刻分析和独到见解,赢得了魏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太仆,负责管理马匹和车马出行等事务。
然而,陈平的才华和抱负远不止于此,他多次向魏王进献良策,试图帮助魏王成就一番大业。
但魏王咎为人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陈平的建议。
不仅如此,在魏王身边,还有一群嫉妒陈平才华的小人,他们整日在魏王面前诋毁陈平,说他恃才傲物,目无尊长。
陈平在魏王身边,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压,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
无奈之下,他只得长叹一声,黯然离开了魏王,另寻明主。
此时,项羽的势力如日中天,成为各路反秦义军的领袖。
陈平听闻项羽勇猛善战,麾下谋士如云,认为他或许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明主,于是毫不犹豫地前去投奔。
在项羽的帐下,陈平跟随大军入关破秦,在战场上,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多次立下战功。
项羽见他表现出色,论功行赏时,封他为卿。
然而,陈平很快就发现,项羽虽然勇猛无敌,但性格暴躁,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对待部下也极为严苛。
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平的才华依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的许多计策和建议,都被项羽束之高阁。
不久之后,殷王司马卬反叛,项羽大怒,立即派陈平前去平叛。
陈平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但他毫不畏惧,凭借着出色的谋略和谈判技巧,成功说服殷王归降。
项羽得知后,对陈平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刘邦率领大军攻占了殷地,殷王再次倒戈。
项羽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认为是陈平办事不力,导致殷地得而复失,迁怒于他,欲杀之而后快。
陈平深知项羽的脾气,一旦被他盯上,绝无生还的可能。
他心灰意冷,意识到项羽终究不是自己可以托付终身的明主,于是果断做出决定,挂印封金,带着自己的宝剑,趁着夜色,悄悄逃离了项羽的军营,踏上了投奔刘邦的道路。
在逃亡的途中,陈平遭遇了一次生死考验。
当他来到黄河边,准备渡河时,船夫见他衣着不凡,举止间透着一股贵气,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身上必定携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于是便起了歹念。
船夫一边划着船,一边暗自盘算着如何在河中下手,杀人劫财。
陈平何等聪明,他很快就察觉到了船夫的意图,心中暗自叫苦。
但他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突然,他心生一计,故意解开上衣,袒露上身,主动走到船夫身边,帮他划船。
船夫见他身无长物,根本不像携带重金的样子,这才打消了杀人劫财的念头,陈平也因此得以安全渡河。
历经千辛万苦,陈平终于抵达了刘邦的军营。
他通过熟人的引荐,见到了刘邦。
刘邦初见陈平,见他相貌堂堂,气宇不凡,心中便有了几分好感。
两人一番交谈,刘邦被陈平的才学和见识所折服,他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对天下局势的分析竟如此透彻,提出的许多见解都与自己不谋而合。
刘邦大喜过望,当即任命陈平为都尉,让他做参乘,负责陪自己乘车出行,同时主管护军一职,负责监督军队的纪律和将领们的行动。
然而,刘邦的这一任命却引起了部下的强烈不满。
周勃、灌婴等老将纷纷进谗言,他们对刘邦说:“陈平虽然外表俊美,生得一副好皮囊,但未必有真才实学。听说他在家时与嫂子私通,做出这等有违伦理道德之事;投奔魏王不被接纳,又转而投奔项羽,如今再次背叛,前来投奔大王。大王让他监护军队,他却收受将领们的贿赂,这种反复无常、品行不端的小人,怎么能委以重任呢?”
刘邦听后,心中不禁产生了疑虑。
他把陈平找来,当面质问他这些事情是否属实。
陈平坦然自若,毫无惧色。
他看着刘邦的眼睛,诚恳地说:“大王,我离开魏王,是因为他刚愎自用,根本不采纳我的建议,我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投奔项羽,本以为他是明主,可他同样不信任我,听不进我的意见。后来,我听闻大王善于用人,胸怀宽广,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才慕名前来归附。我空手而来,身无分文,若不接受将领们的些许馈赠,便无法维持生计。但请大王放心,若我的计策有用,能够帮助大王成就大业,希望大王能够采纳;若无用,我收受的钱财都在,愿如数上交,请求辞去官职。”
刘邦听后,沉思良久。
他觉得陈平所言句句在理,此人虽身世复杂,却有着非凡的才华和坦诚的胸怀。
于是,刘邦不仅没有处罚陈平,反而重赏了他,对他更加信任,让他继续担任原职。
楚汉相争进入了最为激烈的胶着状态,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城中粮草将尽,士气低落,形势岌岌可危。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陈平向刘邦献上了一条反间计。
他对刘邦说:“项羽麾下忠臣谋士不过范增、钟离眛等寥寥几人。大王若肯拿出几万斤黄金,我便能施行反间计,离间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