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张良(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刘邦仅有十万兵力,悬殊巨大。

项羽的谋士范增认为刘邦野心勃勃,日后必成大患,劝项羽尽早除掉他。

项羽遂在鸿门设宴,邀请刘邦赴会,意图在宴会上将其杀害。

得知消息后,张良心急如焚。

项伯念及与张良的旧情,连夜骑马到刘邦军营,劝张良逃走。

张良却坚定地说:“我是为了辅佐沛公才留在这里,如今沛公有难,我怎能独自逃生?”

他赶忙将此事告知刘邦,并冷静分析局势,建议刘邦向项伯示弱,表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还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

项伯答应在项羽面前为刘邦美言,并让刘邦次日一早亲自向项羽谢罪。

鸿门宴上,气氛紧张得如暴风雨前的压抑。

刘邦带着一百多人,谦卑地向项羽赔罪。

项羽设宴款待,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动手,项羽却犹豫不决。

范增无奈,召来项庄,让他以舞剑助兴为名,伺机刺杀刘邦。

项庄拔剑起舞,寒光闪烁,步步紧逼刘邦。

项伯见状,也拔剑与项庄对舞,用身体护住刘邦,使项庄无从下手。

张良见情况危急,急忙出帐找来樊哙。

樊哙手持盾牌,强行闯入营帐,怒目圆睁,直视项羽,大声说道:“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麻,天下皆叛。怀王曾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如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秋毫无犯,封闭宫室,还军霸上,等待大王到来。如此劳苦功高,不仅未得封侯之赏,大王反而听信小人谗言,欲杀有功之人,这与亡秦有何区别?”

樊哙一番义正言辞的话,令项羽无言以对,只能赐酒赐肉。

刘邦趁机借口上厕所,带着樊哙逃离了宴会。

张良留下来,向项羽解释刘邦不胜酒力先行离开,并献上礼物,巧妙化解了这场危机。

鸿门宴后,刘邦虽暂时保住性命,但被项羽封为汉王,发配到偏远的巴蜀和汉中地区。

刘邦心中愤懑,却又无力反抗。

张良深知此时必须隐忍,他建议刘邦烧毁栈道,向项羽表明无意东归,以麻痹项羽。

刘邦依计而行,张良则在临别时叮嘱刘邦,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回到封地后,刘邦任用韩信为大将,韩信施展卓越军事才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迅速平定三秦,为刘邦东出争霸打下坚实基础。

而张良在这期间,也并未闲着,他四处奔走,为刘邦联络各方势力,壮大其力量。

不久后,项羽杀了韩王成,张良彻底断绝了对项羽的幻想,转而全心辅佐刘邦。

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得大败,狼狈逃窜至下邑。

心灰意冷之际,刘邦问群臣:“我愿舍弃函谷关以东的土地,谁能与我共图大业?”

张良冷静地献上“下邑之谋”:“九江王英布是项羽的猛将,但与项羽有隙,可派隋何前去游说,策反他;彭越在梁地活动,可拉拢他骚扰楚军粮道;再让韩信独当一面,北上平定燕、赵、齐等地,形成对项羽的包围之势。”

刘邦依计行事,隋何成功说服英布归汉,彭越在梁地频繁出击,韩信则一路势如破竹,攻城略地。

项羽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兵力分散,疲于奔命。

此后,刘邦与项羽在广武对峙,局势胶着。

项羽急于决战,刘邦却坚守不出。

项羽无奈,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绑到阵前,威胁刘邦若不投降,就烹杀太公。

刘邦不为所动,甚至说:“我们曾结拜为兄弟,我父即你父,你若要烹杀父亲,别忘了分我一杯羹。”

项羽大怒,欲杀刘太公,项伯急忙劝阻:“天下事未可知,且争夺天下者不顾家,杀了他也无用,只会徒增仇恨。”

项羽这才作罢。

张良在这场危机中,虽未直接出面,但他此前与项伯的交情,关键时刻却发挥了重要作用,救下了刘太公性命。

随着局势的发展,楚汉双方逐渐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公元前202年,刘邦联合韩信、彭越、英布等各路诸侯,将项羽围困在垓下。

张良深知项羽勇猛,不可强攻,于是策划了“四面楚歌”之计。

汉军在夜晚唱起楚地歌谣,楚军听闻,以为楚地已尽被汉军占领,军心大乱,士气低落。

项羽见大势已去,率领八百余精锐骑兵突围。

最后逃至乌江畔,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自刎而死。

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告终,西汉王朝就此建立。

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欲封张良齐地三万户。

张良却婉拒道:“臣起初在留县与陛下相遇,此后蒙陛下信任,得以施展抱负,能封留侯,我已心满意足,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厚赏。”

于是刘邦封张良为留侯,食邑万户。

张良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汉朝建立后,他以体弱多病为由,逐渐淡出朝堂,闭门不出,避免卷入政治纷争。

然而,张良的传奇并未就此结束。

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欲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

吕后惊慌失措,找到张良求助。

张良虽已退隐,但念及吕后对自己的恩情,以及国家的稳定,还是为吕后出了一计。

他建议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这四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一直拒绝刘邦的征召。

若能让他们辅佐太子,刘邦定会改变主意。

吕后依计而行,成功请出“商山四皓”。一次宴会上,刘邦看到太子身后站着四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询问之下,得知是“商山四皓”,大为震惊,意识到太子羽翼已丰,民心所向,便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86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他的一生,从意气风发的韩国公子,到矢志复仇的刺客,再到辅佐帝王成就霸业的谋臣,最后功成身退,成为道家的追随者。

他的智谋、忠诚与远见,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后世敬仰的传奇人物,“谋圣”之名,千古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