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萧何(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秦朝末年,沛县县衙里有个主吏掾,名叫萧何。
他精明能干,心思细腻,将沛县的人事管理和日常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当地颇有威望。
萧何性格随和,善于结交朋友,与沛县的诸多人物都有往来,其中就包括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
在旁人眼中,刘邦不过是个整日游手好闲、行事不羁的小吏,可萧何却独具慧眼,看出刘邦虽出身低微,却有着不凡的气度与志向,日后定非池中之物,于是便对他格外关照,多次利用职权在暗中袒护刘邦。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反秦的烽火瞬间燃遍天下。
沛县县令见势,也想顺应潮流起兵响应,便找来萧何与曹参商议。
萧何建议召回在芒砀山落草的刘邦,县令起初应允,可等刘邦带着众人赶回沛县时,县令却反悔了,不仅紧闭城门不让刘邦进城,还打算诛杀萧何、曹参等人。
萧何、曹参得知消息后,赶忙越城而出,投奔刘邦。
刘邦用萧何之计,写了一封告沛县父老书,绑在箭上射进城中。
城中百姓对县令的反复无常本就不满,看完信后,纷纷响应,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
就这样,刘邦在沛县正式起义,自称为沛公,而萧何则被任命为主丞,开始全力辅佐刘邦,自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反秦征程。
刘邦率领义军一路西进,势如破竹,很快便逼近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向刘邦投降。
进入咸阳城后,众将士被秦宫的金银财宝和美女佳人迷了眼,纷纷争抢掠夺,一片混乱。
而萧何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没有被眼前的财富所诱惑,而是径直奔向秦朝丞相府和御史府,将秦朝的律令、图书、户籍等重要资料仔细收集起来,妥善保管。
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地形地貌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等信息,为刘邦日后了解天下局势、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随后,项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各路诸侯中脱颖而出,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开始分封诸侯。
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地区。
刘邦心中虽有不满,但因实力悬殊,也只能暂时隐忍,率军前往封地。
在这个过程中,萧何始终坚定地站在刘邦身边,不离不弃,还劝刘邦以巴蜀为根基,休养生息,广纳贤才,等待时机,再图天下。
在巴蜀期间,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韩信。
韩信最初在项羽麾下,却一直得不到重用,于是转投刘邦。
可在刘邦阵营中,起初他也只是担任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未被刘邦重视。
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与韩信交谈,发现韩信对兵法有着独特的见解,极具军事才能,认定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此后,萧何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可刘邦并未放在心上。
韩信见自己在刘邦这里依然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心灰意冷之下,决定离开。
得知韩信离去的消息,萧何心急如焚,顾不上向刘邦禀报,便快马加鞭连夜追赶。
这便是着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刘邦得知萧何竟然亲自去追一个小官,十分不解,甚至有些生气。
萧何回来后,力劝刘邦重用韩信,他对刘邦说:“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无双。大王若只想偏安一隅,自然用不上他;但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再没有能帮您成就大业的人了。”
刘邦向来信任萧何,听他如此极力推荐,便决定采纳萧何的建议,举行隆重的仪式,筑坛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拜将后,果然不负萧何所望。
他为刘邦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略计划,成功帮助刘邦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地区,为日后的楚汉之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楚汉战争期间,萧何坐镇关中,承担起了稳固后方、保障后勤的重任。
他安抚百姓,制定法令,组织生产,征调粮草和兵员,源源不断地为前线的刘邦军队提供支持,使刘邦在与项羽的长期对峙中,始终没有后顾之忧。
楚汉相争,局势跌宕起伏。
刘邦的军队多次遭受挫折,甚至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但无论刘邦遭遇多大的困境,萧何总能及时从关中调派兵力和物资,补充刘邦的军队,让刘邦得以重振旗鼓,继续与项羽抗衡。
可以说,若没有萧何稳固的后方支持,刘邦很难在与项羽的较量中坚持下来,更难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公元前202年,刘邦终于在垓下之战中彻底击败项羽,赢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大汉王朝。
天下初定,论功行赏时,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将他列为功臣之首,封为酂侯,食邑最多。
这一决定引起了一些武将的不满,他们纷纷表示:“我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攻城掠地,历经无数战斗,才有了今日的天下。而萧何不过是在后方舞文弄墨,从未上过战场,凭什么他的功劳比我们还大?”
刘邦听后,微微一笑,反问众人:“你们知道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挥猎狗行动的却是猎人。你们这些武将,就像是猎狗,而萧何则是那个猎人。他为我出谋划策,制定战略,保障后勤,让我能够安心作战,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功劳吗?”
众人听后,无言以对,只得心服口服。
此后,萧何继续辅佐刘邦治理国家。
他深知秦朝法律严苛,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便在秦律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制定了《九章律》。
这部法律既保留了秦律中合理的部分,又去除了其中过于残酷和繁琐的条文,使法律更加简明实用,适应了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需求,为汉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汉朝建立之后,刘邦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些曾经与他一同打天下的异姓诸侯王们,如今功高震主,势力逐渐庞大。
这些诸侯王们手握重兵,拥有广袤的封地,他们的存在让刘邦感到如芒在背,对汉朝的江山社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刘邦深知这些异姓诸侯王们的野心和实力,他开始对他们产生猜忌和担忧。
为了确保汉朝的长治久安,刘邦决定采取行动,逐步铲除这些异姓诸侯王。
而在这个过程中,萧何作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开国功臣,也积极参与其中。
萧何深知刘邦的忧虑,他明白这些异姓诸侯王的存在对汉朝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