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邯(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在秦朝末年那风云激荡、大厦将倾的时代,章邯,这位从历史的缝隙中脱颖而出的人物,以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奏响了一曲悲壮的挽歌。

他本是掌管皇室财政的少府,一个在太平盛世中默默操持内廷事务的官员,却在时代的洪流裹挟下,被无情地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成为了大秦帝国摇摇欲坠时最后的支柱。

章邯的早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隐匿于迷雾之中,留下的记载寥寥无几。

但从他后来在战场上的横空出世和一路崛起的轨迹来看,或许他早就在行伍之中历经了无数的磨砺与拼杀。

在秦国尚武的氛围里,他凭借着自身的坚毅与果敢,在一次次的战斗中积累军功,一步一步从底层的士卒成长为中央部委级官员。

虽出身低微,却在官场上的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处世智慧,洞察人心与局势的变化。

公元前209年,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年份。

这一年,大泽乡的一声怒吼,如平地惊雷,打破了秦王朝表面的平静。

陈胜、吴广,这两位普通的戍卒,因不堪秦朝的暴政与严苛的律法,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口号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反秦的熊熊烈火。

一时间,天下云集响应,原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势力仿佛蛰伏已久的猛兽,纷纷从隐匿之处窜出,妄图恢复昔日的荣光。

赵歇自封赵王,魏咎自立为魏王,田儋登上齐王之位,楚国贵族项梁在会稽起兵,凭借着家族的威望和人脉,迅速召集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而就连小小的亭长刘邦,也在沛县杀死县令,聚众起义,踏上了反秦的征程。

短短几个月,起义的烽火便以燎原之势燃遍全国,大秦帝国在这熊熊烈火中摇摇欲坠,大厦将倾。

此时,义军首领吴广率领大军进攻荥阳,荥阳乃是战略要地,一旦攻克,便可取道函谷关,直捣秦国都城咸阳。

为了保住荥阳,秦军主力倾巢而出,全力抵抗吴广的进攻。

然而,陈胜却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极具战略眼光的决策,派出大将周章,率领一支奇兵直扑咸阳。

周章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进展神速,如同猛虎下山般迅速突破了秦军的防线,很快就打到了距离咸阳城仅有百里之遥的戏水。

咸阳城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恐慌,秦二世胡亥惊慌失措,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忙与群臣商议对策。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章邯站了出来。他望着朝堂上惊慌失措的众人,眼神中透露出冷静与坚定。

他深知此时局势危急,调派附近县城的军队已经来不及了,而骊山那众多的刑徒,或许是挽救危局的最后希望。

于是,他挺身而出,向秦二世进言,请求赦免骊山刑徒,将他们武装起来抗击起义军。

秦二世此时已乱了方寸,犹如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不假思索地采纳了章邯的建议,宣布大赦天下,将骊山的几十万刑徒交由章邯统领。

谁也没有想到,这支由刑徒临时组建起来的军队,在章邯的带领下,竟然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章邯深知,这些刑徒虽然出身卑微,饱受苦难,但他们心中都渴望着自由和尊严,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必能成为一支令敌人胆寒的劲旅。

他亲自深入到刑徒之中,与他们促膝长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斗志。

他制定了严明的军纪,对士兵们进行严格的训练,无论是队列的整齐划一,还是兵器的使用技巧,他都亲自示范、耐心指导。

在他的努力下,这支原本一盘散沙的队伍,逐渐凝聚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

在戏水,章邯率领秦军与周章的起义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战斗打响的那一刻,章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地冲锋在前。

他那魁梧的身影在战场上格外醒目,手中的长剑挥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次挥砍都带着致命的力量,令敌人胆寒。

他的勇猛和果敢如同燃烧的火焰,迅速点燃了每一位士兵心中的热血,秦军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向着起义军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排山倒海的攻击。

周章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战斗经验。

在秦军的猛烈攻击下,起义军很快就陷入了混乱,士兵们四处逃窜,阵脚大乱。

章邯乘胜追击,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一路将周章军打出函谷关,直至将其打得溃不成军。

周章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最终自刎而死。

首战告捷,章邯并没有丝毫的懈怠和骄傲。

他深知,起义军虽然遭受重创,但仍然如同野草一般遍布全国各地,局势依然严峻,稍有不慎,大秦帝国便可能万劫不复。

于是,他马不停蹄地率军掉头直奔荥阳,将围困荥阳的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

随后,他又快马加鞭,直扑陈胜的老巢陈县。

在攻打陈县的过程中,章邯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还运用了巧妙的谋略。

他一面指挥部队从正面发起猛烈的进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士兵们奋勇向前,与起义军展开了激烈的拼杀;另一面,他暗中派人潜入陈县,用重金收买陈胜身边的亲信。

在内外夹攻之下,陈县很快就被攻克。

陈胜在逃亡途中,被章邯收买的车夫庄贾残忍杀害。

曾经高呼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秦领袖,就这样黯然落幕,他的死,似乎也预示着反秦斗争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陈胜的死,并没有让反秦的火焰熄灭。

相反,各地的义军和旧贵族势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他们深知,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对抗强大的秦军。

为了抵抗章邯,齐、楚、魏三国迅速组成了联军,试图凭借三国之力,阻挡章邯前进的脚步。

然而,这也没能阻挡章邯前进的步伐。

章邯率领秦军与联军在临济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章邯却悄悄地集结起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准备发动一场突袭。

他深知夜战的关键在于出其不意,于是下令士兵们衔枚疾进,马蹄裹布,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

在黑暗的掩护下,秦军如同鬼魅一般悄然逼近齐、魏军队的营地。

当秦军突然出现在联军面前时,联军士兵们还在睡梦中,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抵抗。

一时间,营地内火光冲天,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齐、魏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章邯抓住战机,指挥秦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士兵们如同饿狼一般,冲向敌人,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所到之处,鲜血四溅。

齐王田儋在混乱中被杀,魏王咎见大势已去,不愿投降受辱,最终自焚而死。

这场战役的胜利,让章邯的威名传遍了天下,也让反秦义军对他更加畏惧。

随后,章邯又将矛头指向了楚国的项梁。

项梁,这位楚国名将项燕之子,在反秦斗争中威望极高,他凭借着家族的声誉和自身的领导才能,麾下聚集了一大批英雄豪杰。

面对章邯的进攻,项梁毫不畏惧,他深知这将是一场硬仗,但他毫不退缩,毅然率领楚军与秦军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在东阿,项梁联合刘邦和项羽,与章邯的军队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战场上,双方士兵们奋勇厮杀,鲜血染红了大地。

章邯的秦军虽然勇猛,但项梁等人的联军也不甘示弱,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战术,最终击败了章邯的军队。

章邯向西逃窜,项梁则率兵紧追不舍。然而,项梁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逐渐变得骄傲自满起来,他开始轻视秦军,认为章邯已经不足为惧。

章邯抓住项梁的轻敌心理,暗中集结兵力,等待着最佳的反击时机。

公元前208年九月,在定陶,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大战即将爆发。

夜幕笼罩着大地,章邯率领秦军趁着夜色,悄悄地向项梁的军队逼近。

项梁此时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当秦军如潮水般突然出现在楚军面前时,楚军顿时陷入了混乱。

章邯亲自率军冲锋,他的呼喊声如同洪钟,激励着秦军士兵们的士气。

在秦军的猛烈攻击下,楚军大败,士兵们四处逃窜,场面一片混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