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波三折(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幻想成真,梦里我的百变人生》最新章节。

自洋人上次登门后,方府便陷入了一阵忙碌而又隐秘的氛围之中。方源每日都在书房里研读收集来的西方资料,分析洋人的商业策略和工业技术,同时构思着如何利用洋人的野心来实现自己帮助大清工业革新的计划。

几日后,方源觉得时机已到,便让父亲修书一封,邀亨利再次前来方府。这日,江宁城依旧被闷热的暑气笼罩,亨利接到邀约后,心中暗喜,以为方家已经考虑妥当,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他带着两名随从,再次来到方府。

在方府正厅,双方寒暄一番后,亨利迫不及待地问道:“方大人,方公子,不知上次所提之事,你们考虑得如何了?”

方怀仁看了看方源,微微点头。方源微微一笑,说道:“亨利先生,经过这几日的深思熟虑,我们认为贵国所提的贸易政策调整一事,确实对双方的商业发展有诸多益处。我们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贵国提供帮助。”

亨利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欣喜的笑容:“方公子果然英明!方大人如此深明大义,实在是大清之幸,我们大英帝国也定会铭记这份情谊。不知方大人和方公子具体打算如何做呢?”

方源心中冷笑,这些洋人果然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他不紧不慢地说道:“亨利先生,贸易政策调整一事,绝非一朝一夕能成,需要逐步推进。首先,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贵国的工业技术和商业运作模式,以便在朝中更好地为贵国说话。不知亨利先生能否安排一些专业人士,与我们分享相关经验呢?”

亨利略作思考,他觉得方源的要求并无不妥,毕竟方家若想推动政策调整,确实需要对西方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让他们了解一些皮毛,也有助于合作的开展。于是他点头道:“这有何难,方公子若有此需求,我们自会安排。”

方源接着说道:“另外,为了增加说服力,我们希望能引进一些贵国的先进工业设备,在大清建立一些试点工厂,展示工业发展带来的好处。这样在朝堂上讨论政策调整时,我们也更有底气。当然,这些设备的引进,还望亨利先生能够在价格和技术支持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帮助。”

亨利心中一动,建立试点工厂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不仅可以进一步打开大清市场,还能让大清更加依赖西方工业产品。至于价格和技术支持,只要能达到目的,适当让步也无妨。他笑道:“方公子的想法甚好,此事我也会尽力促成。”

方源与亨利又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商讨,表面上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待洋人离开后,方怀仁看着苏晨,担忧地说:“源儿,你与洋人达成这些协议,虽能获取一些资源,但风险也着实不小。万一被朝廷察觉我们与洋人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方源安慰父亲道:“爹,您放心。我行事自有分寸,与洋人合作只是权宜之计,且一切都在暗中进行。我们获取他们的技术和设备,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大清自强。只要我们把握好度,不会出问题的。”

方怀仁微微叹息,他深知儿子的志向,但仍不免为他担心。这时,方怀仁想到了另一件事,说道:“源儿,你既有心为大清做一番事业,进入仕途是必不可少的。如今朝中局势复杂,若能有位大人物提携,对你日后的发展将大有裨益。我思来想去,曾国藩大人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跟洋人合作这事,有了曾大人的帮助,必定事半功倍。”

方源听闻,心中一动。曾国藩乃晚清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在朝中威望极高。若能得到他的赏识和支持,那自己推行工业革新的计划将顺利许多。但他也知道,像曾国藩这样的大人物,没那么容易见到。

方怀仁看出了儿子的心思,说道:“我虽与曾国藩大人没有直接交情,但我有一位故交,名叫李平章,他曾在曾国藩大人麾下任职,与曾国藩大人身边的幕僚颇有交情。或许可以通过他,为我们牵线搭桥。”

于是方怀仁立刻修书一封,差人快马加鞭送给李平章。几日后,李平章回信,信中表示愿意帮忙,但此事也并非易事,需等待合适的时机。

自洋人登门已半月有余,这期间方怀仁焦急地等待着故交李平章的消息。这日,李平章终于回信告知,曾国藩近期事务繁杂,行踪不定,要安排会面着实困难。但他也没有放弃,四处托关系打听曾国藩的行程。

又过了好些时日,李平章再次传来消息,说曾国藩将在半月后到江宁城短暂停留。这期间,他会在江宁城郊的一处别馆稍作休整,处理一些地方事务。李平章已与曾国藩身边一位颇为得力的幕僚搭上话,幕僚答应帮忙安排方怀仁父子与曾国藩的会面,但前提是要准备一份能打动曾国藩的见面礼。

方怀仁得知后,立刻与方源商议。方源深知曾国藩一生清廉,对金银财宝之类必定不屑一顾,于是他们决定投其所好,搜罗了一批珍贵的古籍善本,其中不乏当世罕见的孤本,这些古籍涵盖了经史子集各个领域,皆是方怀仁多年来的珍藏。

然而,就在他们满心期待之时,变故陡生。那位答应牵线的幕僚突然遭人弹劾,说他收受贿赂,干预地方政务。幕僚自顾不暇,自然无法再为方怀仁父子安排会面。方怀仁听闻这个消息,犹如五雷轰顶,之前的努力似乎瞬间付诸东流。

方源虽也感到沮丧,但并未就此放弃。他对父亲说:“爹,事已至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既然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另想办法。”方怀仁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燃起一丝希望,问道:“源儿,你有什么主意?”

方源沉思片刻,说道:“我听说曾国藩大人极为重视人才,尤其是对那些有独到见解、能为国家出谋划策之人。我们不妨写一篇详细阐述工业革新对大清重要性的文章,想办法送到曾国藩大人手中。若能引起他的兴趣,说不定会主动召见我们。”

方怀仁觉得儿子的主意不错,于是方源日夜苦思,将自己对工业革新的构想、实施步骤以及可能带来的成效,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文章完成后,方怀仁却犯了难,该如何将这篇文章送到曾国藩手中呢?

他们打听到曾国藩在江宁城有一位至交好友,名叫陈廷敬,此人在江宁文坛颇具声望。方怀仁决定带着方源亲自登门拜访,恳请陈廷敬帮忙将文章转交给曾国藩。

方怀仁父子带着礼品来到陈府,门人通报后,却被告知陈廷敬外出访友,不在府中。询问何时归来,门人也说不清楚。方源和方怀仁无奈,只能留下拜帖和文章,失望而归。

接下来的几天,方源父子每日都盼望着陈府能传来消息,然而却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就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方府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是陈廷敬府上的管家,他带来了陈廷敬的口信,说陈廷敬看了文章后,觉得见解独到,已派人快马加鞭将文章送往曾国藩手中,至于曾国藩的态度,还需等待消息。

方源和方怀仁听闻,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然而,等待的日子并不好过,每一天都仿佛无比漫长。

又过了几日,曾国藩那边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传来。方怀仁开始坐立不安,他担心文章未能引起曾国藩的重视,或者在途中出了什么差错。方源虽表面镇定,内心也十分焦急,但他不断安慰父亲:“爹,曾国藩大人事务繁忙,或许还没来得及细看文章。我们再等等,一定会有消息的。”

接下来的几天,方源父子每日都盼望着陈府能传来消息,然而却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就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方府迎来了一位贵客,此人正是李平章。

方怀仁一见到李平章,赶忙迎上前去,急切地说道:“平章兄,你可算是来了,这几日可把我急坏了。”

李平章笑着拍了拍方怀仁的肩膀,说道:“怀仁兄,莫急莫急,我此次前来,可是带来了好消息。”

方怀仁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说道:“快请进,快请进,平章兄快说说,到底是何好消息。”

二人来到客厅,分宾主落座后,李平章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说道:“我之前托的那位幕僚出了事,我本以为这事要黄了,没想到峰回路转。你们送去给陈廷敬的文章,他看后觉得见解独到,已派人快马加鞭将文章送往曾国藩大人手中。曾大人看了文章后,对方源的见解很感兴趣,打算在三日后的傍晚,在别馆单独召见苏晨。”

方怀仁听闻,又惊又喜,激动地说道:“真的吗?平章兄,这可真是太好了。”

李平章微笑着点头,目光转向一旁的方源,赞赏地说道:“方源啊,我之前就听闻你聪慧过人,今日看来,果然名不虚传。那篇文章我也有幸拜读,见解深刻独到,连我这个老头子都深受启发。曾国藩大人向来爱才,此次召见,对你来说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方源赶忙起身,恭敬地说道:“李伯父谬赞了,晚辈只是尽自己所能,为大清的未来忧心罢了。此次能有机会见到曾国藩大人,还多亏了李伯父和父亲的奔波操劳。”

李平章摆了摆手,说道:“你不必客气,我与你父亲是多年的交情,看到你如此有出息,我也深感欣慰。不过,曾国藩大人此次召见,只是想听听你对工业革新的进一步想法,并非承诺会支持你的计划。你可得好好准备,抓住这个机会,让曾国藩大人看到你的决心和能力。”

方源坚定地说道:“李伯父放心,这几日我定会日夜准备,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方怀仁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欣慰和期待,说道:“源儿,你一定要好好把握。此次若能得到曾国藩大人的支持,那我们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李平章又叮嘱了方源一些见到曾国藩时的注意事项,诸如言辞要谦逊有礼、观点要清晰明确等等。方源一一牢记在心。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深夜,方家父子亲自把李平章送上马车后,方源不敢耽搁,回到房间反复演练见到曾国藩后要说的每一句话,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曾国藩看到工业革新对大清的巨大意义和可行性。而父母双亲则为他准备得体的衣冠,希望儿子能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这次至关重要的召见,府内的气氛也愈发紧张而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