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立太子(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逃离宫廷》最新章节。

荣贵妃摇头,眼中满是不甘:“为娘怎能甘心?你这般优秀,若能登上皇位,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南宫璋轻轻摇头,温柔劝解:“母妃,这太子之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儿臣如今只盼您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不管结果如何,儿臣都在您身边。”

荣贵妃抬手轻抚他的脸颊,泪水滑落:“璋儿,你心地善良,可这宫里人心复杂,你若不争,如何自保?”

南宫璋将母亲的手贴在自己脸上,轻声道:“母妃放心,儿臣并非毫无打算。儿臣会在父皇面前尽忠,在百姓间积德。至于其他,顺其自然便好。您别再愁眉不展了,儿臣瞧着心疼。”

荣贵妃看着眼前懂事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终是点头:“好,好,为娘听你的。只要你平安,为娘便知足了。” 南宫璋笑着为她拭去泪水,又陪她聊起些家常趣事,青鸾殿内的气氛渐渐缓和,愁绪也慢慢消散 。

几个月过去了派往各地听取民意的大臣纷纷回京述职,大部分百姓都选择六皇子当太子,少部分选择四皇子和五皇子,原因很简单四皇子如今最年长且在旱灾的时候大力救济百姓,而五皇子少年英雄,直奔边界和吐蕃厮杀包围疆土和百姓因此赢得百姓赞誉……然而,呼声最高的还是六皇子。

早朝时分,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又热烈。皇上高坐龙椅,目光炯炯地看着台下。钦差大臣们依次出列,展开手中的奏报,声音洪亮地汇报着各地收集来的民意。

“启禀陛下,臣巡察江南诸地,百姓们提及诸位皇子,大多对六皇子赞誉有加。六皇子曾在江南派人兴办义学,资助贫苦学子,当地百姓感其恩德,皆言若六皇子为太子,日后定能造福天下。”一位大臣说完,恭敬地呈上手中记录民意的折子。

紧接着,另一位大臣上前:“陛下,臣前往中原一带,民众多推举六皇子。去年中原蝗灾,六皇子亲赴灾区,带领百姓灭蝗救灾,还自掏俸禄购置粮食,解百姓燃眉之急。”

关于四皇子,大臣回禀:“四皇子年长,旱灾时积极赈灾,也有不少百姓念其恩情,认为他宽厚仁慈,堪当太子。”提及五皇子,“五皇子驻守边疆,保家卫国,百姓敬他是少年英雄,也有呼声支持他。”

随着大臣们的汇报,朝堂上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宰相轻抚胡须,微微颔首,似乎对六皇子高呼声早有预料;而支持四皇子的官员则面露不甘,小声嘀咕着四皇子的诸多功绩不应被忽视;拥护五皇子的武将们,虽然对结果有些意外,但仍为五皇子能得民心感到骄傲。

皇上听完,神色平静,微微点头,沉声道:“民心所向,朕已知晓。诸位大臣可有异议?”

这时,礼部尚书徐大人出列,双手抱拳恭敬说道:“陛下,民意既已清晰,足见六皇子德行出众,深受百姓爱戴。臣以为,可顺应民心,立六皇子为太子,以安天下。”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附和之声,支持六皇子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

然而,户部尚书陈大人却站出来反驳:“陛下,虽六皇子呼声颇高,但四皇子赈灾之举亦有目共睹,且年长稳重,治国经验丰富。在这关键时期,选年长皇子为储君,或许更能确保朝政平稳过渡。”支持四皇子的一派顿时来了精神,纷纷响应,朝堂上再次陷入争论。

武将统领赵将军向前一步,声如洪钟:“陛下,五皇子驻守边疆,战功赫赫,保我大唐疆土安宁。太子之位关乎家国安危,五皇子的军事才能与担当,正是当下所需。”武将们纷纷附和,一时间,支持不同皇子的声音在朝堂上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皇上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眉头微皱,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此事关乎国本,不可仓促决定。朕需再细细思量。”说罢,目光落在台下的六皇子身上,六皇子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地回望着皇上,眼中满是对父皇的敬重与顺从。

退朝后,六皇子回到浮云殿里,并未因高呼声而沾沾自喜。他深知,这只是迈向皇位的第一步,前路依旧充满挑战。

而在后宫之中,荣贵妃得知六皇子呼声最高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但六皇子却劝慰母亲不可掉以轻心:“母妃,这只是开始,朝堂局势复杂,还需步步为营,您切莫张扬,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荣贵妃连连点头,心中满是对儿子的骄傲与担忧 。

几日后,皇上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了六皇子。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古朴的书架与文房四宝上,整个房间弥漫着静谧而庄重的气息。

六皇子步入书房,恭敬地行了大礼:“儿臣参见父皇。”皇上放下手中的奏折,抬眸看向他,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期许:“璋儿,如今民意倾向于你,你可有什么想法?”

六皇子微微欠身,神色谦逊而坚定:“回禀父皇,儿臣深知这是百姓的厚爱与信任,诚惶诚恐。儿臣不敢因一时的赞誉而自满,只想着若真有机会担起太子之责,必当殚精竭虑,不负父皇与百姓的期许。”

皇上微微点头,起身缓缓踱步:“民心固然重要,但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你若被立为太子,便会成为众矢之的,你大皇兄死在皇位争夺上,你四皇兄自请封地离京,你五皇兄只想当将军。而你之下的弟弟尚且年幼,若你为太子还要平衡朝中大臣的关系,你可有应对之策?”

六皇子思索片刻,沉稳答道:“儿臣以为,应以仁治国,以礼待人。对于兄弟,儿臣遵从父皇旨意绝不会对兄弟出手,大皇兄的死儿臣一直心怀愧疚,儿臣会携手诸位皇兄皇弟,共同为国家效力,而非陷入无谓的争斗;对于大臣,儿臣会广纳贤言,量才任用,不偏袒、不徇私,让朝堂上下一心,共图大周兴盛。”

皇上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能有此见识和心胸,朕很是欣慰。不过,纸上谈兵易,实际操持难。太子之路皇权之路,从来不是一片光明平坦的大道。朕属意你为太子,忘尔谨记今日所言不对自己的手足兄弟出手。”

六皇子跪地谢恩:“儿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父皇的教导与信任。”

从御书房出来后,六皇子立刻召集幕僚商议。他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看着六皇子离开,皇上开口道:“德才,传朕旨意,六皇子天命所归,人品贵重,爱民如子,聪慧过人。今立为太子,以安天下、以保宗庙社稷。”

皇上话音刚落,贴身太监德才当即跪地领命,声音尖细却透着十足的精气神:“老奴遵旨!” 领完旨,他一刻不敢耽搁,疾步走出御书房,直奔太和殿而去。一路上,他脑海里不断回想着皇上刚刚那番话,心中清楚,这道旨意一下,整个朝堂乃至天下都将为之震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多时,德才抵达太和殿。此时,太和殿内大臣们正在议论纷纷,猜测着皇上单独召见六皇子的意图。德才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皇上有旨,众臣接旨!” 原本嘈杂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大臣们纷纷跪地,整齐划一。

德才展开明黄色的圣旨,字正腔圆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六皇子南宫璋,天命所归,人品贵重,爱民如子,聪慧过人。朕观其德才兼备,实乃太子之不二人选。今立六皇子南宫璋为太子,以安天下,以保宗庙社稷。望众臣同心辅佐,共襄盛举,不得有误。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大殿内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随后,支持六皇子的大臣们率先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呼声此起彼伏,在大殿内回荡。然而,也有一些支持其他皇子的大臣,虽心有不甘,但在皇权之下,也只能跟着跪地叩拜,神色各异。

消息如旋风般传遍整个皇宫。六皇子还未回到府邸,喜讯便已先至。荣贵妃得知后,喜极而泣,双手合十,对着佛像喃喃自语,感恩上苍庇佑。而凤藻宫里皇后继续摔着寝宫里的物件儿;五皇子虽远在边疆,收到飞鸽传书后,也只是微微一愣,随后很快恢复平静,提笔给六皇子写了一封贺信。

六皇子在回府途中,得知自己被立为太子,心中并无太多的欣喜若狂,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他深知,从这一刻起,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国家的兴衰,必须更加谨言慎行,不负父皇与天下百姓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