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立太子(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逃离宫廷》最新章节。
皇上浅尝一口菜肴,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些许欣慰之色:“这味道倒是别具一格,就如同你们在边疆所做之事,充满新意又意义非凡。”他搁下筷子,目光再次落在五皇子身上,神色间满是关切与期待,“老五,虽说你志在边疆,但也不可只顾着埋头做事,也要为自己的将来多做谋划。日后若有难处,不论何时,都可向朝廷求助,切莫逞强。”
五皇子郑重其事地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儿臣明白,多谢父皇关怀。儿臣在此定会兢兢业业,等边疆诸事安稳,再回京城向父皇和母妃请安。”
这时,七王子旺仁放下酒杯,恭敬说道:“皇兄,如今边疆与吐蕃的关系渐趋稳定,互市一旦重新顺利开展,双方往来必然更加频繁。为了长久的和平,我们计划定期举办汉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彼此了解,不知皇兄意下如何?”
皇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缓缓说道:“此计甚好,文化相通方能让和平的根基更加稳固。朕会命礼部选派精通文化礼仪之人前来协助,你们尽管放手去做。只是这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还需细细斟酌,既要展现大周的风采,也要尊重吐蕃的习俗。”
荣庆公主接过话茬,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妹与旺仁已经有了初步设想。我们打算在活动中融入歌舞、诗词、技艺展示等环节,让双方百姓都能在欣赏与交流中感受彼此文化的魅力。而且,我们还想借此机会,选拔一些优秀的青年才俊,送往京城和吐蕃都城深造学习 。”
皇上听闻,不禁抚掌称赞:“皇妹考虑得甚是周全。如此一来,不仅能促进文化交流,还能为双方培养人才,实乃一举两得。朕会嘱咐国子监做好接收准备,务必让这些青年才俊学有所成。”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皇上的神色却渐渐凝重起来,他看向众人,语重心长地说:“边疆安稳,国家才能昌盛。你们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切不可有丝毫懈怠。朕虽远在京城,但时刻关注着这边的动静,你们若有任何功绩,朕绝不会吝啬赏赐;可若有失职之处,朕也绝不姑息 。”
众人纷纷起身,跪地领命:“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这一番话语,如同重锤,坚定地落在每个人的心上,也让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
晨光熹微,薄雾还未完全散去,御驾回京的队伍已在边疆的城门前整齐排列。荣庆公主与七王子旺仁并辔而立,五皇子则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三人神情庄重,目送着皇上的车辇缓缓前行。
皇上撩开车帘,最后一次回望这片边疆土地,目光落在荣庆公主、七王子和五皇子身上,高声叮嘱道:“朕将边疆重任托付于你们,务必勤勉行事,保一方太平!”声音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饱含着信任与期许。
荣庆公主微微欠身,高声回应:“陛下放心,臣妹定不负所托!”她的眼神坚定,一身戎装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尽显巾帼风采。身旁的七王子旺仁也拱手行礼,郑重承诺:“臣弟定与公主携手,护边疆安宁,不负皇兄嘱托!”
五皇子驱马向前几步,神色诚恳:“儿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辱使命,为边疆繁荣、百姓安康竭尽全力!”
皇上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随后放下车帘,车队缓缓启程。车轮滚滚,扬起一阵尘土,渐行渐远。
望着远去的御驾,荣庆公主不禁感慨:“陛下这一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肩上的责任。”七王子旺仁接口道:“是啊,接下来互市与办学的事务,还需加快推进。”
五皇子目光坚定:“二位放心,我已与各方沟通妥当,互市场地的选址已经确定,办学的师资招募也有了眉目,咱们这就回去商议下一步计划。”
三人相视一眼,随后调转马头,朝着城中疾驰而去,马蹄声踏破清晨的宁静,开启边疆新的征程。
两个月后御驾回京,皇上入宫后休息一晚第二日便上朝,朝堂上世家大族和文臣、武将为了立太子吵得不可开交……
金乌初升,晨光透过雕龙画凤的窗棂,洒落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皇上高坐龙椅,面色冷峻,目光扫视着下方吵得面红耳赤的群臣。
宰相王大人率先站出,袍袖一甩,高声道:“陛下,自古以来,立嫡立长乃祖宗成法。六皇子出身贵重,天赋异禀,且品性纯良,爱民如子,理应被立为太子,以安社稷!”
此言一出,世家大族阵营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请立六皇子为太子”的呼声此起彼伏。他们大多与六皇子母族林家荣国公府邸往来密切,期望六皇子登位后能巩固自身权势。
然而,武将之首李将军却大步跨前,声音洪亮如钟:“王大人此言差矣!太子之位关乎江山社稷,当以贤能者居之。四皇子年长,且心系百姓。去年水灾,四皇子与四皇子妃亲赴灾区赈灾,救百姓于水火,论贤能,他才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文臣中立刻有人反驳,言辞激烈:“李将军,治国理政,岂止救灾一事?六皇子自幼研习经史子集,熟知治国之道,且推行新政,又推行了文坛圣举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岂是四皇子可比?”武将们也不甘示弱,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乱作一团。
皇上眉头紧锁,重重地拍了下龙椅扶手,怒喝:“够了!朝堂之上,成何体统!”众人这才安静下来,纷纷跪地请罪。
这时,沉默许久的礼部尚书徐大人缓缓开口:“陛下,太子之位,国之根本,不可仓促决定。臣以为,各位大臣应该听听百姓的心声,如此方能服众。”
皇上脸色稍缓,目光扫视着殿下众人,沉声道:“徐爱卿所言极是。立太子乃国之大事,关乎天下苍生,绝非朝堂之上争权夺利的筹码。朕决定,广开言路,听听百姓的心声。”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安静,众人面面相觑。宰相王大人心中暗急,却又不敢贸然反驳,只能委婉进谏:“陛下圣明,只是百姓见解有限,恐难做出周全判断,是否……”
皇上抬手打断他的话,眼神锐利:“王爱卿,百姓虽身处市井,却最知疾苦。皇子们将来若要君临天下,就该让百姓评判其优劣。朕会派遣钦差大臣,分赴各地,收集百姓对诸位皇子的看法。三月之后,再议太子之事。”
李将军立刻跪地领命:“陛下英明!如此一来,方能选出真正为民着想的储君。”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跪地,齐呼“陛下圣明”。
退朝后,消息迅速传遍京城。百姓们听闻此事,皆兴奋不已,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称赞四皇子礼贤下士,常接济穷苦百姓;也有人夸赞四皇子救灾时不畏艰辛,亲力亲为。还有人提及五皇子在边疆的功绩,感叹他若为太子,定能保边疆安稳。
与此同时,前朝后宫都热闹起来,期望赢得更多民心;四皇子无心皇位,倾听百姓诉求,一心为百姓着想;就连远在边疆的五皇子,也收到了消息,他与荣庆公主、七王子商议后,决定加快互市与办学进程,以安社稷,他只想做个将军皇帝梦从来没有过。一时间,大周上下,都因这场特殊的“民意选拔”,充满了新的活力与期待。
六皇子南宫璋并不因此而慌乱,他心里更多考虑的是母亲荣贵妃的感受,对于皇位他知道父皇对自己的期望。而母妃却因为自己非嫡非长而焦虑,纵观历史皇位争夺输家哪个有好下场?他担心母妃因此忧思过度伤了身子,亲自去了青鸾殿里安抚母亲荣贵妃。
踏入青鸾殿,暖香袅袅,六皇子南宫璋一眼便瞧见母亲荣贵妃正坐在窗前,手中的绣帕微微攥紧,神色满是忧虑。他快步上前,轻声唤道:“母妃。”
荣贵妃闻声抬眸,勉强扯出一抹笑容:“璋儿来了。” 南宫璋在她身旁坐下,伸手轻轻拍着她的手背,温声道:“母妃,您莫要再忧心了,瞧您都瘦了。”
荣贵妃长叹一口气,眼中满是愁绪:“璋儿,你非嫡非长,这太子之位……为娘怎能不操心?你瞧这朝堂上争得你死我活,万一……” 说着,眼眶微微泛红。
南宫璋握住母亲的手,语气坚定:“母妃,父皇对儿臣的期许儿臣心里清楚。可这皇位争夺,凶险万分,输赢都未必有好结果。儿臣不想您整日为此忧思过度,伤了身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