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美女 幽王烽火戏诸侯(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虢石父揣摩到了幽王的心思,便与尹球商议,暗中与褒姒联络,说道:“太子已经被赶到外家申国去了,伯服理应成为王位继承人。内有娘娘在大王枕边美言,外有我们二人齐心协力辅佐,何愁此事不成?” 褒姒听后,心中大喜,回应道:“那就全靠二位卿家用心操持了。若能让伯服继承王位,日后天下定与二位共享。” 从这以后,褒姒便暗中派遣心腹,日夜监视申后的一举一动。在宫门内外都安插了眼线,稍有风吹草动,便能立刻知晓。

申后独居宫中,无人陪伴,整日以泪洗面。有一位年长的宫人深知她的心事,便跪地奏道:“娘娘如此思念殿下,为何不写一封信,秘密寄到申国,让殿下上表向大王谢罪呢?倘若能打动万岁,召回东宫太子,母子便能团聚,这岂不是美事一桩?” 申后听后,无奈地说:“你这主意固然好,可就怕找不到可靠的人传递书信。” 宫人连忙说道:“臣妾的母亲温媪略通医术,娘娘可假装生病,召温媪入宫把脉,让她带出这封信,再由臣妾的兄长送去,保证万无一失。” 申后觉得此计可行,便依言写了一封书信。信中大致写道:“天子无道,宠信妖婢,致使我们母子分离。如今那妖婢生子,愈发得宠。你可上表假意承认自己的罪过,说‘如今已经悔悟,愿父王宽恕’。若能承蒙天赐,得以还朝,我们母子重逢后,再从长计议。”

申后写完信后,便假称生病卧床,召温媪入宫把脉。早有人将此事报告给了褒妃。褒妃心想:“这其中必有传递消息之事。等温媪出宫时,搜她的身,便能知晓真相。”

温媪来到正宫,宫人早已将情况告诉了她。申后假装让温媪诊脉,随后从枕边取出书信,嘱咐道:“你务必连夜将这封信送到申国,千万不可延误!” 说完,还赏赐给温媪两匹彩缯。温媪将书信揣进怀里,手捧着彩缯,大摇大摆地出宫。

没想到,刚走到宫门口,便被守门的宫监拦住,问道:“这彩缯是从哪里得来的?” 温媪回答:“老身给王后诊脉,这是王后赏赐的。” 宫监又问:“有没有夹带其他东西?” 温媪连忙说:“没有。” 宫监正要放行,旁边又有一人说道:“不搜一搜,怎么知道有没有呢?” 于是,众人便拉着温媪转身。温媪见状,东躲西藏,神色慌张。宫监心中起疑,越发觉得有问题,便一起上前,扯裂了温媪的衣襟,那书信的一角顿时露了出来。宫监们立刻搜出了申后的这封信,随即将温媪连人带信押到琼台,去见褒妃。

褒妃拆开信一看,顿时怒不可遏。她下令将温媪锁禁在空房,不许走漏半点消息。随后,她拿起那两匹彩缯,亲手撕扯,将其撕成了一寸一寸的碎片。

幽王进宫后,看到满桌的碎缯,便询问是怎么回事。褒姒含着泪,哭诉道:“臣妾不幸进入深宫,承蒙大王宠爱,却因此招致正宫王后的妒忌。更不幸的是,臣妾生下孩子后,王后对臣妾的忌恨愈发加深。如今,正宫给太子寄信,信尾还说‘别作计较’,这分明是有谋害臣妾母子性命的意图,还望大王为臣妾做主啊!” 说完,便将书信呈给幽王看。

幽王认得这是申后的笔迹,又问是谁传递的书信。褒姒回答:“就是温媪,她现在还在这里。” 幽王听后,立刻命人将温媪拉出来,不由分说,拔剑一挥,将温媪斩为两段。髯翁为此作诗感叹:“未寄深宫信一封,先将冤血溅霜锋,他年若问安储事,温媪应居第一功。”

当天夜里,褒妃又在幽王面前撒娇耍痴,哭哭啼啼地说:“臣妾母子的性命,如今都悬在太子手里。” 幽王安慰道:“有朕为你做主,太子又能怎样呢?” 褒妃却不罢休,继续说道:“大王千秋万岁之后,太子势必会成为君主。如今王后日夜在宫中怨恨咒骂,万一将来他们母子掌权,臣妾和伯服恐怕连葬身之地都没有了!” 说完,又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幽王听后,无奈地说:“朕想废了王后和太子,立你为正宫,伯服为东宫太子。只是担心群臣不同意,这可如何是好?” 褒妃回答:“臣子听从君主,这是顺应天理;君主听从臣子,那就是逆天而行。大王不妨将这个想法告知大臣们,看看他们的意见如何?” 幽王觉得有理,说道:“卿所言极是。”

当晚,褒妃便先派心腹,将消息传给虢石父和尹球二人,让他们第二天早朝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第二天,早朝行礼完毕,幽王宣公卿上殿,开口问道:“王后心生嫉妒,心怀怨恨,还诅咒朕,实在不配做天下之母,是否可以将她拘来问罪?” 虢石父赶忙上奏道:“王后乃是六宫之主,即便有罪,也不可随意拘问。倘若她德行不配其位,只需传旨废黜即可;再另选贤德之人,母仪天下,这才是万世之福。” 尹球也跟着上奏:“臣听闻褒妃品德贞静,堪为中宫之主。”

幽王又问:“太子现在申国,若废了申后,那太子该如何处置?” 虢石父接着奏道:“臣听说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如今太子避罪住在申国,早已荒废了侍奉双亲的礼节。况且既然已经废了他的母亲,又何必再留他这个儿子呢?臣等愿拥立伯服为东宫太子,这是社稷之幸啊!”

幽王听后,十分高兴,当即传旨:将申后退入冷宫,废太子宜臼为庶人,立褒妃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如有进谏之人,便是宜臼的同党,将以重刑论处。这是幽王九年发生的事。

两班文武大臣听后,心中愤愤不平,但他们深知幽王主意已定,若此时进谏,不过是白白送死,于事无补,于是都选择了沉默。太史伯阳父长叹一声,说道:“三纲已绝,西周的灭亡指日可待了!” 当天便告老还乡,辞去了官职。许多大臣见此情形,也纷纷弃职归田。朝中只剩下尹球、虢石父、祭公易等一班阿谀奉承的佞臣在幽王身边。幽王则日夜与褒妃在宫中寻欢作乐。

褒妃虽然登上了正宫之位,独享幽王的宠爱,却从未展露过笑容。幽王一心想讨她欢心,于是召来乐工,鸣钟击鼓,演奏丝竹之乐,还让宫人唱歌跳舞,进酒助兴。然而,褒妃却始终面无喜色。幽王疑惑地问道:“爱卿不喜欢听音乐,那你喜欢什么呢?” 褒妃回答:“臣妾并无特别喜好。只是曾记得昔日亲手撕裂彩缯时,那声音清脆悦耳,听着很是爽快。” 幽王听后,连忙说道:“既然爱卿喜欢听裂缯之声,为何不早说呢?” 随即命令司库每日进献百匹彩缯,让有力气的宫娥撕裂,只为博褒妃一笑。可奇怪的是,即便如此,褒妃依旧没有露出笑脸。

幽王又问:“爱卿为何还是不笑呢?” 褒妃答道:“臣妾生来就不爱笑。” 幽王却不放弃,说道:“朕一定要让爱卿开怀一笑。” 于是,他下令:“无论宫内宫外,只要有人能让褒后展露笑容,便赏赐千金。”

虢石父见状,献上一计:“先王当年因西戎势力强盛,担心他们入侵,便在骊山之下设置了二十多座烟墩,还放置了数十架大鼓。一旦有贼寇来犯,就点燃狼烟,直冲云霄,附近的诸侯见了,便会发兵前来救援;同时敲响大鼓,催促他们加快行军速度。如今数年过去,天下太平,烽火早已熄灭。大王若想让王后展露笑颜,不妨与王后一同前往骊山游玩,夜里点燃烽火,诸侯的援兵必定会赶来。等他们来了,却发现并无贼寇,王后见此情形,必定会开怀大笑。”

幽王听后,拍手称赞:“此计甚妙!” 于是,他与褒后一同前往骊山游玩。到了晚上,在骊宫设宴,传令点燃烽火。当时,郑伯友正在朝中担任司徒,听闻此令,大惊失色,急忙赶到骊宫劝谏道:“烟墩是先王所设,用以应对紧急情况,是取信于诸侯的重要设施。如今无缘无故点燃烽火,这是在戏弄诸侯啊。他日倘若真有不测,即便再点燃烽火,诸侯们也不会相信了。到那时,又该用什么来征兵救急呢?”

幽王却不以为然,生气地说:“当今天下太平,哪里会有战事需要征兵!朕如今与王后出游骊宫,没什么可消遣的,不过是与诸侯开个玩笑罢了。他日若真有事情,与你无关!” 说罢,便不听郑伯友的劝谏,下令大举点燃烽火,又擂起大鼓。鼓声如雷,火光冲天。

畿内的诸侯们看到烽火,以为镐京发生了变故,一个个立刻领兵点将,连夜赶到骊山。然而,他们只听到楼阁中传来的音乐声,却不见贼寇的踪影。原来,幽王与褒妃正在饮酒作乐。幽王派人出来告诉诸侯:“幸好没有外敌入侵,有劳各位跋涉赶来。” 诸侯们听后,面面相觑,无奈之下,只得卷旗回师。

褒妃在楼上凭栏远眺,看到诸侯们匆匆赶来,又匆匆离去,却什么事情都没有,不禁拍手大笑起来。幽王见状,高兴地说:“爱卿这一笑,百媚俱生,这可全是虢石父的功劳啊!” 于是,当场赏赐虢石父千金。从此,民间便有了 “千金买笑” 的俗语,典故就来源于此。髯翁曾作诗专门咏叹 “烽火戏诸侯” 这件事:“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再说申侯得知幽王废黜申后、立褒妃为后的消息后,立即上疏劝谏:“昔日夏桀宠爱妹喜而导致夏朝灭亡,商纣宠爱妲己而致使商朝覆灭。如今大王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违背了夫妇之义,又伤害了父子之情。桀纣之事如今再次上演,夏商的灾祸恐怕也不远了。希望大王收回成命,或许还能避免亡国的灾祸。”

幽王看完奏疏后,拍案大怒,说道:“这个老贼,竟敢胡言乱语!” 虢石父趁机上奏:“申侯因太子被逐,一直心怀怨恨。如今听闻王后和太子都被废黜,便起了谋叛之心,所以才敢公然指责大王的过错。” 幽王问道:“那该如何处置他呢?” 石父建议道:“申侯原本就没什么功劳,只因王后的缘故才得以进爵。如今王后和太子都已被废,申侯也应该贬回伯爵。大王可发兵讨伐,以绝后患。”

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下令削去申侯的爵位。任命石父为将领,挑选精兵,准备出征讨伐申国。至于这场战争的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