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美女 幽王烽火戏诸侯(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话说宣王从东郊游猎回来后,遭遇杜伯和左儒的阴魂索命,因此患病回宫。此后,他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仿佛看到杜伯和左儒的身影,心中明白自己大限将至,便不肯服药。三天之后,病情愈发严重。当时周公早已告老还乡,仲山甫也已经去世。宣王于是召见老臣尹吉甫和召虎,向他们托付后事。两位大臣来到宣王的病榻前,跪地磕头,问候宣王的病情。宣王让内侍将自己扶起,靠在绣褥上,对两位大臣说:“朕依靠诸位爱卿的力量,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使得四海安宁。没想到如今一病不起!太子姬宫湦,年纪虽已不小,但性格颇为昏庸糊涂,爱卿等一定要竭尽全力辅佐他,不要荒废了祖宗的基业!” 两位大臣磕头领命。
他们刚走出宫门,就遇到了太史伯阳父。召虎私下对伯阳父说:“之前童谣里的话,我曾说过恐怕会有与弓箭相关的变故。如今大王亲眼看见厉鬼手持朱弓赤箭射他,导致病情沉重。这个征兆已经应验,大王恐怕难以康复了。” 伯阳父说:“我昨夜观察天象,妖星隐匿在紫微垣附近,国家恐怕还会有其他变故,大王的病情还不足以与之相比。” 尹吉甫说:“‘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诸位只谈论天道而忽视人事,那将三公六卿置于何地呢?” 说完,三人各自散去。
没过多久,众官员又聚集在宫门外等候询问宣王的病情,听说宣王病情严重,都不敢回家。当天夜里,宣王驾崩。姜后下达懿旨,召见受顾命的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领百官,扶持太子宫湦举行哀悼之礼,并在宣王的灵柩前即位,这就是幽王。幽王下诏,将明年定为元年,册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立他们的儿子宜臼为太子,晋升王后的父亲申伯为申侯。史臣写诗称赞宣王中兴的功绩:
“于赫宣王,令德茂世。威震穷荒,变消鼎雉。外仲内姜,克襄隆治。干父之蛊,中兴立帜。”
却说姜后因为过度悲痛,不久也去世了。幽王为人残暴,缺少恩义,行为举止反复无常。在守丧期间,他就亲近一群小人,饮酒吃肉,毫无哀伤悲痛之情。自从姜后去世后,他更是肆无忌惮,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申侯多次劝谏,幽王都不听,申侯无奈,只好退回申国。
这也正是西周气数将尽之时,尹吉甫、召虎等一班老臣相继离世。幽王另外任用虢公、祭公与尹吉甫的儿子尹球,让他们并列三公。这三个人都是喜欢阿谀奉承、贪图官位俸禄的人,只要是幽王想要做的事,他们都极力逢迎。当时只有司徒郑伯友是个正直的人,但幽王却不重用他。
一天,幽王临朝听政,岐山的守臣上奏说:“泾河、黄河、洛河三条河流,在同一天发生了地震。” 幽王笑着说:“山崩地震,这是常有的事,何必来报告朕。” 说完便退朝回宫了。太史伯阳父拉着大夫赵叔带的手,叹息道:“这三条河的源头都在岐山,怎么能发生地震呢!昔日伊水、洛水干涸,夏朝灭亡;黄河干涸,商朝灭亡。如今三条河都发生地震,河流的源头恐怕要堵塞了。河流一旦堵塞干涸,那岐山必然会崩塌。岐山可是太王开创基业的地方,这座山一崩塌,西周还能安然无恙吗?” 赵叔带问:“如果国家会发生变故,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呢?” 伯阳父屈指计算着说:“不出十年之内。” 赵叔带又问:“怎么知道是这样呢?” 伯阳父说:“善行积累到极致就会有福气,恶行积累到极致就会有灾祸。十,是数字中的极致。” 赵叔带说:“天子不关心国家政事,任用奸佞之臣,我担任谏官,必须尽到臣子的职责去劝谏他。” 伯阳父说:“只怕说了也没有用。” 两人私下交谈了许久,早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虢公石父。石父担心赵叔带进谏会揭露他的奸佞行径,于是径直进入深宫,把伯阳父与赵叔带私下议论的话,全都告诉了幽王,还说他们诋毁朝廷,用妖言迷惑众人。幽王说:“愚蠢的人胡乱谈论国家政事,就像在野地里放屁,有什么值得一听的!”
却说赵叔带怀着一腔忠义之心,多次想要进谏,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过了几天,岐山的守臣又上奏表说:“三条河都干涸了,岐山再次崩塌,压坏了无数的民房。” 幽王却全然不害怕,反而命令左右侍从去寻找美女,以充实后宫。赵叔带于是上奏劝谏说:“山崩河干,这种现象就如同人体脂血枯竭,高处的东西坠落,是国家不祥的征兆。况且岐山是我朝王业的根基,一旦崩塌,绝非小事。如今陛下应该勤政爱民,寻求贤能之士辅佐朝政,或许还能消除上天降下的灾祸。怎么能不寻访贤才,却去寻访美女呢?” 虢石父上奏说:“我朝定都丰镐,千秋万代!那岐山就如同已经丢弃的鞋子,有什么要紧的?赵叔带早就有怠慢君主的心思,借着这个事情来诽谤朝廷,希望大王明察。” 幽王说:“石父说得对。” 于是免去赵叔带的官职,将他驱逐回乡。赵叔带叹息道:“危险的国家不能进入,混乱的国家不能居住。我不忍心看着西周出现‘麦秀’那样的悲歌!” 于是带着家人前往晋国。(他就是晋国大夫赵氏的祖先,赵衰、赵盾就是他的后裔。)后来赵氏与韩氏、魏氏三家分晋,被列为诸侯。这都是后话了。后人写诗感叹道:
“忠臣避乱先归北,世运凌夷渐欲东。自古老臣当爱惜,仁贤一去国虚空。”
却说大夫褒珦从褒城赶来,听说赵叔带被驱逐,急忙入朝进谏:“大王不畏惧上天降下的灾变,罢黜驱逐贤臣,恐怕国家会变得空虚,社稷难以保全。” 幽王大怒,下令将褒珦囚禁在狱中。从此,进谏的道路断绝,贤能豪杰们纷纷心灰意冷。
话分两头。却说那个卖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的男子,抱着妖女逃到褒地,想要抚养她,却因为缺少乳汁喂养。恰好有个叫姒大的人的妻子,生了女儿却无法养育,男子就送了一些布帛之类的东西,转而把这个女婴要了过来。女婴被抚养长大,取名叫褒姒。论年纪,她虽然只有十四岁,但身材发育得倒像十六七岁行过及笄之礼的模样。她更是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头发如同乌云般浓密,手指像削尖的美玉般纤细。有着如花如月的容貌,倾国倾城的姿色。一来姒大居住在偏僻的乡下,二来褒姒年纪还小,所以虽然她有绝世容颜,却没有人来聘娶她。
却说褒珦的儿子洪德,偶然因为收租来到乡间。正好遇到褒姒在门外汲水,虽然她穿着村妇的装扮,但依然无法掩盖她的国色天香。洪德大为惊讶:如此穷乡僻壤,竟然有这样的绝色佳人!他心里暗自盘算:“父亲被囚禁在镐京的狱中,三年了还没有被释放。如果能把这个女子献给天子,就可以赎回父亲的罪过了。” 于是他向邻舍打听女子的姓名和详细情况,回到家后告诉母亲说:“父亲因为直言进谏触犯了君主,又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大罪。当今天子荒淫无道,四处搜求美色,以充实后宫。有个叫姒大的人的女儿,容貌绝美。如果多拿些金银布帛把她买来献上,请求天子宽恕父亲的牢狱之灾,这就如同当年散宜生救文王出狱的计策一样。” 他的母亲说:“如果这个计策真的可行,何必吝惜钱财。你应当赶紧去办。”
洪德于是亲自来到姒大的家,和姒大谈好价钱,用三百匹布帛买下了褒姒,把她带回家中。给她用香汤沐浴,让她吃精美的食物,给她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各种礼仪,然后带着她来到镐京。洪德先用金银打通了虢公的关节,请求虢公为他转奏幽王,说:“臣褒珦自知罪该万死。珦的儿子洪德,痛心父亲如果死了就不能复生,特地寻访到一位美人,名叫褒姒,进献给大王,用来赎父亲的罪过。希望大王能够赦免臣父!”
幽王听了奏报,立即宣褒姒上殿。褒姒行完叩拜之礼。幽王抬头观看,只见她的姿容神态,是自己从未见过的;她流转目光之际,光彩照人。幽王龙颜大悦。(四方虽然也有人进贡美女,但都不及褒姒的万分之一。)于是,幽王没有通知申后,就把褒姒留在别宫,还降旨赦免褒珦出狱,恢复他的官爵。
当天夜里,幽王就和褒姒同床共寝,其中的鱼水之欢自不必说。从此,他们坐的时候大腿叠着大腿,站的时候并肩而立,喝酒的时候交杯换盏,吃饭的时候用同一个器具。幽王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在朝门外等候朝见的群臣,都无法见到幽王的面容,只能纷纷叹息着离去。这是幽王四年发生的事情,有诗为证:
“折得名花字国香,布荆一旦荐匡牀,风流天子浑闲事,不道龙漦已伏殃。”
幽王自从得到褒姒后,就被她的美色深深迷住,和她住在琼台,大约过了三个月,都没有再进入申后的宫殿。很快就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申后。申后心中愤怒不已,一天,她带着一群宫娥,径直来到琼台。正好遇到幽王和褒姒紧挨着坐在一起,两人看到申后前来,竟然都没有起身迎接。申后实在忍无可忍,便骂道:“你是哪里来的下贱婢女,到这里来扰乱宫廷!” 幽王担心申后动手,就用身体挡在褒姒前面,替她回答说:“这是朕新娶的美人,还没有确定名分,所以还没有去朝见你。你不必发怒。” 申后骂了一通后,恨恨地离开了。褒姒问道:“刚才来的是什么人?” 幽王说:“那是王后。你明天可以去拜见她。” 褒姒听了,默默无言。到了第二天,她依然没有去正宫朝见申后。
再说申后在宫中忧愁烦闷,心情始终好不起来。太子宜臼见母亲如此,便跪地问道:“母亲身为六宫之主,为何如此不开心呢?” 申后长叹一声,说道:“你父亲宠幸褒姒,全然不顾嫡妾的名分。将来若这婢女得势,我们母子恐怕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接着,申后将褒姒不来朝见,以及见到自己也不起身迎接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子,说着说着,不禁潸然泪下。
太子听后,气愤地说:“此事不难解决。明日是朔日,父王必定会临朝听政。母亲可派宫人前往琼台采摘花朵,引那贱婢出来观看,孩儿我去将她狠狠揍一顿,为母亲出这口气。就算父王怪罪下来,罪责由我一人承担,与母亲无关。” 申后连忙劝阻道:“我儿不可莽撞,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太子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暂时作罢,怀着一腔忿恨离开了王宫。
又过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幽王果然前往朝堂,群臣前来朝贺朔日。太子宜臼趁机故意派遣数十名宫人,前往琼台之下,不由分说便开始胡乱采摘花朵。琼台里走出一群宫人,赶忙拦住他们,说道:“这些花是万岁特地栽种,供褒娘娘随时赏玩的,你们不许毁坏,否则罪过可不小!” 这边的宫人们却回应道:“我们奉东宫太子的命令,来采摘花朵供奉给正宫娘娘,谁敢阻拦!” 两边的人各不相让,很快便争吵起来。
这一吵闹声惊动了褒妃,她亲自走出来查看情况。见此情景,顿时怒火中烧,正准备发作。没想到,太子宜臼突然赶到,褒妃毫无防备。太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冲上前去,一把揪住褒姒的头发,破口大骂:“贱婢!你算什么东西?无名无分,还敢妄称娘娘,简直目中无人!今天就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说着便挥拳要打。才打了几拳,众宫娥担心幽王怪罪,纷纷跪地叩头,高声呼喊:“千岁,饶命啊!万事还请看在王爷的面子上!” 太子也担心真的伤了人命,便及时住了手。
褒妃又羞又痛,含羞忍泪回到台中,心中明白这是太子在替他母亲出气,不禁双泪长流。宫娥们赶忙上前劝解:“娘娘不必伤心哭泣,王爷定会为您做主的。” 话还没说完,幽王退朝后径直来到琼台。看到褒姒头发凌乱,满脸泪痕,便关切地问道:“爱卿为何今日还不梳妆打扮?” 褒姒见状,立刻扯住幽王的袍袖,放声大哭起来,哭诉道:“太子带着宫人在台下摘花,臣妾又没得罪他们,太子一见到臣妾,上来就打骂,若不是宫娥们苦苦相劝,臣妾恐怕性命都难保了。还望大王为臣妾做主啊!” 说完,便呜呜咽咽地哭个不停。
幽王心里其实也明白大概是怎么回事,便对褒姒说:“这是因为你不去朝见王后,才导致这样的。这是王后指使的,并非太子本意,你可别错怪了人。” 褒姒却不依不饶,说道:“太子这是为他母亲报仇,他的意思是不杀了臣妾绝不罢休。臣妾这条命不足为惜,但自从承蒙大王宠爱,臣妾已身怀六甲两个月了。臣妾的性命,可关乎两条人命啊。求大王放臣妾出宫,保全我们母子二人的性命吧。” 幽王连忙安慰道:“爱卿莫要忧心,朕自有安排。”
当天,幽王便传下旨意:“太子宜臼,好勇斗狠,行为无礼,不能顺从朕意,暂且将他打发到申国,听从申侯教导。东宫太傅、少傅等官员,辅导不力,一并削职查办!” 太子得知消息后,想要进宫向父王解释说明。然而,幽王却吩咐宫门侍卫,不许为太子通报。太子无奈,只得驾车前往申国。
申后许久不见太子进宫,便派宫人前去打听消息,这才知道太子已被贬去申国。如今她孤掌难鸣,整日思念丈夫和儿子,只能以泪洗面。
再说褒姒怀胎十月,顺利生下一个儿子。幽王对这个孩子视若珍宝,取名为伯服。从这时起,幽王便有了废黜嫡子宜臼、改立庶子伯服为太子的想法。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借口,难以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