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古来贤达辱而荣,岂特吾人终水浒?且横牧笛歌清昼,漫叱黎牛耕白云。
王侯富贵斜晖下,仰天一笑俟明君。”
文王和众文武骑在马上,听闻这歌声十分奇特,心想其中必定有大贤,于是命辛甲前去邀请这位贤者相见。辛甲领命,拍马赶到那群樵夫面前,说道:“你们当中可有贤者?请出来与我家大王相见。” 樵夫们放下担子,纷纷表示他们之中并无贤者。
不一会儿,文王骑马赶到。辛甲回禀道:“他们当中没有贤士。” 文王却说:“听这歌声韵律清新奇妙,怎会没有贤士呢?” 这时,有一个樵夫站出来说:“这歌不是我们所作。往前十里,有个地方叫磻溪,溪中有一位老叟,他从早到晚都在那里垂钓。我们打柴回来,常在磻溪稍作歇息,早晚都能听到他唱这首歌。听得多了,大家也就随口能唱了。我们不知道大王驾到,未能及时回避,实在是子民的罪过。” 文王听后,说道:“既然没有贤士,你们暂且退下吧。” 众人便离开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文王骑在马上,心里一直思索着这歌声。又走了一段路,他与文武官员们举杯畅饮,兴致盎然。此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景色宜人。正走着,只见一个人挑着一担柴,一边走一边唱歌:“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鱼未遇隐磻溪;世人不识高贤志,只作溪边老钓矶。”
文王听到这歌声,不禁感叹道:“这里面一定有大贤。” 散宜生骑在马上,看着那个挑柴的人,觉得他很像曾经打死王相的武吉,便说道:“主公,方才唱歌的那个人,很像武吉。” 文王却反驳道:“大夫此言差矣!武吉已投身万丈深潭而死。此前我推演先天数,怎会有武吉还活着的道理?”
散宜生仔细辨认,确定那人就是武吉,于是命辛免:“你去看看,是不是武吉,把他带过来。” 辛免策马向前,武吉见是文王的车驾,躲避不及,只好放下柴担,跪在地上。辛免一看,果然是武吉,便回去向文王启奏:“确实是武吉。”
文王听后,满脸通红,大声怒斥:“匹夫!怎敢如此欺瞒我!” 随后对散宜生说:“大夫,如此狡猾之民,必须加重审问。他杀伤他人,却企图逃避重罪,其罪与杀人无异。若让武吉逃脱,那我的‘先天数’岂不是出现差错,以后还如何取信于人?”
武吉哭着跪在地上,奏道:“我本是守法奉公的百姓,不敢狂妄悖逆。只因误伤人命,便去请教一位老叟。离此地三里,有个地方叫磻溪,那老叟是东海许州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他让我拜他为师,还叫我回家挖一个坑,让我睡在里面,用草盖住身体,头前点一盏灯,脚后也点一盏灯,在草上撒一把米。他说睡到天明,以后只管去打柴,便不会再有麻烦。千岁爷,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是人,怎会不惜性命呢?”
这时,散宜生在马上欠身祝贺道:“恭喜大王!武吉刚才提到‘此人道号飞熊’,正应了当年建造灵台时的梦兆。昔日商高宗夜梦飞熊,而后得到傅说;今日大王梦飞熊,应当得到姜子牙。如今大王出来游玩,恰逢求贤的好时机。希望大王赦免武吉无罪,让武吉到前面的树林中去请贤士相见。”
武吉连忙叩头谢恩,随后飞奔着向树林中跑去。且说文王君臣一行人即将到达树林前,他们不敢惊动贤士,在离树林还有数箭之地时,文王便下马,与散宜生一同步行进入树林。
武吉匆忙跑进树林,却不见师父姜子牙的踪影,心中十分慌张。此时文王也走进了树林,散宜生问道:“贤士在吗?” 武吉回答:“刚才还在这里,这会儿却不见了。” 文王又问:“贤士还有别的住处吗?” 武吉说:“前面有一间草舍。”
武吉带着文王一行人来到草舍门口,文王伸手轻轻抚摸着门,生怕太过鲁莽。这时,里面走出一个小童打开门。文王面带微笑,轻声问道:“老师在吗?” 小童回答:“不在,和道友出去闲游了。” 文王接着问:“什么时候回来?” 小童说:“不一定,或许马上就回来,或许一两天,也或许三五天。我师父行踪不定,遇到山水佳处,或是碰到师友,便会一起谈玄论道,所以没有固定的归期。”
散宜生在一旁说道:“臣启奏主公,求贤聘能,礼数应当虔诚。今日我们来意不够诚恳,所以贤士才会远避。上古时期,神农拜见长桑,轩辕拜见老彭,黄帝拜见风后,汤王拜见伊尹,都必定先沐浴斋戒,选择吉日去迎聘,这才是敬重贤才的礼节。主公暂且请回,等准备周全再来。” 文王听后,说道:“大夫所言极是。” 于是命武吉跟随车驾一同回朝。
文王走到溪边,只见这里景色奇特,林木幽深空旷,不由得诗兴大发,作诗一首:
“宰割山河布远猷,大贤抱负可同谋;此来不见垂竿钓,天下人愁几日休。”
又看到在绿阴之下,坐石之旁,鱼竿飘在水面,却不见姜子牙,心中十分郁闷,又吟道:
“求贤远出到溪头,不见贤人只见钓,一竹青丝垂绿柳,满江红日水空流。”
文王心中留恋不舍,散宜生再三恳请,文王才随众文武回朝。傍晚时分,回到西岐,来到殿廷。文王传旨:“令百官都不必各自回府,都在殿廷斋戒住宿三日,一同去迎请大贤。”
大将军南宫适进谏道:“磻溪的垂钓老叟,恐怕只是徒有虚名。大王还不知他是否真有才能,却要用隆重的礼节去迎请。倘若他名不副实,不过是白费主公一片真诚,反倒被一个粗俗之人愚弄。依臣之见,主公不必如此费心。待臣明日亲自去把他请来,如果他真有才华,与名声相符,主公再以隆重礼节相待也不迟。若只是虚名,直接斥责不用便是,又何必让主公斋戒之后再去请见呢?”
散宜生在一旁严厉地说道:“将军,此事不能这么说。如今天下动荡,四海沸腾,贤人君子大多隐居在山谷之中。如今飞熊应兆,这是上天垂示的迹象,特意赐下大贤来辅佐我朝基业,这是西岐的福气。此时正应当学习古人求贤的态度,打破资格限制的旧习,怎能像如今这样,指望贤人主动出来自荐呢?将军切不可再说这样的话,以免让诸位大臣心生懈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文王听后,十分高兴,说道:“大夫所言,正合我意。” 于是百官都在殿廷斋戒住宿三日,之后再去聘请姜子牙。后人有诗赞曰:
“西岐城中鼓乐喧,文王聘请太公贤;周家从此皇基固,九五为尊八百年。”
文王听从散宜生的建议,斋戒住宿三日。到了第四日,沐浴更衣,极其虔诚。文王端坐在銮舆之中,让人扛着聘礼,车马排列成行,前往磻溪,去迎接姜子牙。同时,文王封武吉为武德将军。一路上,笙簧齐奏,队伍浩浩荡荡地出了西岐城,不知惊动了多少百姓,大家纷纷扶老携幼,前来观看迎请贤人的盛况。只见:
屈分五彩,戈戟锵锵,笙簧拂道,如鹤泪鸾鸣,画鼓咚咚一似雷声滚滚,对子马人人喜悦,金吾士个个欢欣。文臣在东,宽袍大袖;武将在西,贯甲披坚。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荣公,五贤辅佐君主;伯达、伯适、叔夜、叔夏等,八俊相随左右。城衙中香气弥漫,郭外瑞彩结成祥瑞;圣主驾临西土,不负五凤鸣岐山的吉兆。万民共享太平盛世,宇宙间呈现出八百年的和乐景象;飞熊预兆着周室的兴起,引得文王前来聘请大贤。
文王带领文武官员出了城,径直前往磻溪。走了三十五里,早早来到那片树林之下。文王传旨:“士卒们暂时在林下驻扎,不要大声喧哗,以免惊动贤士。” 文王下马,与散宜生一同步行走进树林。只见姜子牙背对着坐在溪边,文王悄悄走到他身后,静静地站在那里。姜子牙早已知道文王驾到,故意作歌道:
“西风起兮自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依?五凤鸣兮真主现,垂钩竿兮知我稀。”
姜子牙作完歌,文王开口问道:“贤士,您在这里过得快乐吗?” 姜子牙回过头,看到文王,急忙放下鱼竿,侧身伏地,叩拜说道:“子民不知道大王驾到,没能及时迎接侍候,希望贤王能饶恕我的罪过。” 文王赶忙伸手扶住姜子牙,说道:“我长久以来就倾慕先生,之前前来拜访未能相遇。我知道自己礼数不周,今日特地斋戒,诚心前来拜谒。能够见到先生的尊容,实在是我的幸运。” 接着,文王让散宜生扶起贤士,姜子牙这才躬身站起。
文王满脸笑容,拉着姜子牙来到茅舍之中,姜子牙再次下拜,文王也回以一拜。文王说道:“我一直敬仰先生的高明,却始终未能相见。今日有幸见到先生的风采,聆听先生的教诲,这实在是我三生修来的福气。” 姜子牙回拜说道:“我不过是个老朽之人,才疏学浅,实在担当不起您的垂询。论文,我不足以安邦定国;论武,我不足以平定天下。承蒙贤王屈尊前来,实在是让您的车驾蒙羞,辜负了您的圣意。”
散宜生在一旁说道:“先生不必太过谦逊。我家君臣沐浴斋戒,满怀诚意,特意前来聘请先生。如今天下动荡,局势刚稍有平定又陷入混乱。当今的天子疏远贤能,亲近奸佞,沉溺于酒色,残暴地虐待百姓,诸侯纷纷叛乱,民不聊生。我家主公日夜忧心,难以安睡。他长久以来仰慕先生的大德,特地来到这磻溪,诚心聘请。先生若不嫌弃,与我们一同辅佐明主,那将是我家主公的大幸,也是天下百姓的大幸。先生何苦隐藏胸中的奇谋,忍心看着百姓深陷苦难之中?为何不施展您的才能,拯救这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让他们过上太平日子?这是先生您普济天下的大德,是世间少有的仁义之举啊。”
散宜生说着,将聘礼一一摆开。姜子牙看了,赶忙让童儿把聘礼收下。散宜生又把銮舆推到姜子牙面前,请他登上銮舆。姜子牙跪地说道:“老臣承蒙大王的厚恩,以如此大礼相聘,我已经感激不尽,怎么敢乘坐銮舆呢?这实在是超越名分的举动,我绝对不敢。” 文王说道:“我事先准备好这銮舆,就是特意来迎接先生的。先生一定要乘坐,这样才不辜负我的一番心意。”
姜子牙再三推辞,坚决不肯乘坐。散宜生见姜子牙心意坚决,便对文王说:“既然贤者不愿乘坐銮舆,希望主公能依从贤者的请求。可以把大王的逍遥马牵来,请贤者乘坐,主公您乘坐銮舆。” 文王说:“要是这样的话,就有负我这几日的虔诚之心了。” 双方又推辞了几次,最终文王乘坐銮舆,姜子牙骑着马。一路上,欢声笑语,人欢马叫,场面十分壮观。当时正值吉祥喜庆的时辰,姜子牙前来的时候,已经八十岁了。有诗感叹道:
“渭水磻溪头一钓竿,鬓霜皎皎白于纨;胸横星斗冲霄汉,气吐虹霓扫日寒。
养老来归西伯宇,避危拚弃旧王冠;自从梦入飞熊后,八百余年享奠安。”
话说文王聘请姜子牙进入西岐,百姓们纷纷前来围观,个个欢欣喜悦。姜子牙来到朝门下马,文王登上大殿,姜子牙朝拜完毕,文王封姜子牙为右灵台丞相,姜子牙谢恩。随后在偏殿设宴,百官相互祝贺,举杯畅饮。此时君臣得以相互辅佐,犹如龙虎有了依靠。姜子牙担任丞相后,治理有方,安抚百姓也有良策,事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西岐开始建造丞相府。
这时,有消息传到五关,泛水关的首将韩荣,写了奏疏送往朝歌,报告姜尚担任了周国的丞相一事。不知姜子牙日后还会有怎样的经历?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