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有诗叹曰:“别却朝歌隐此间,喜观绿水绕青山;黄庭两卷消长昼,金鲤三条了笑颜。柳内莺声来呖呖,岸傍溜响听潺潺;满天华露开祥瑞,赢得文王传驾扳。”
话说武吉来到磻溪边,只见姜子牙独自坐在垂杨之下,将渔竿轻轻飘浮在绿波之上,正自吟自唱,悠然取乐。武吉轻手轻脚地走到姜子牙身后,恭恭敬敬地轻声唤道:“姜老爷!” 姜子牙回过头,看到是武吉,便说道:“你就是那天在这里的樵夫吧!” 武吉连忙回答:“正是小人!” 姜子牙又问:“你那天可真打死人了?”
武吉一听,慌忙跪在地上,哭着说道:“小人不过是山中的蠢笨之人,拿着斧头的粗陋樵夫,哪懂得什么高深的道理。我肉眼凡胎,不识老爷您这样高明且隐居在此的贤达之士。前几日言语冒犯了您,老爷您大人大量,不像我们这些小人物,还望姜老爷千万别往心里去。还请您大发仁慈,广施恻隐之心,就当是普济众生。那天和老爷分别后,我走到南门,正好碰上文王的车驾。我挑着柴想闪躲,没想到扁担一头塌了下来,真的打死了门军王相。当时文王定了罪,要我一命抵一命。我想到老母亲孤苦无依,最终肯定会饿死在沟渠,成为无人收殓的孤魂野鬼。多亏上大夫散宜生老爷为我向文王启奏,暂时放我回家,让我把母亲的事料理完备,过些日子再去抵王相的命。可这么一来,我和母亲的性命,终究还是不保。今日特地来拜见姜老爷,求您发发慈悲,救救我这卑微的性命,保全我们母子。小人日后定会结草衔环,像犬马一样报答您的大恩大德,绝不敢辜负您的恩情。”
姜子牙说:“天数既定,难以更改,你打死了人,按理就该偿命,我又怎么能救得了你呢?” 武吉哭得愈发悲伤,苦苦哀求道:“老爷您连昆虫草木都施以恩泽,无处不展现慈悲之心。倘若能救我母子性命,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的大恩。”
姜子牙见武吉来意十分虔诚,而且看他日后必有显贵之相,便说:“你要我救你,就得拜我为师,我才会救你。” 武吉听了,立刻下拜。姜子牙接着说:“你既然做了我的徒弟,我自然不能不救你。现在你赶紧回家,在你的床前,随便挖一个坑,有四尺深就行。到了黄昏的时候,你就睡在坑里面,让你母亲在你头前点一盏灯,脚后也点一盏灯。再抓两把米或者饭,撒在你身上,然后放上些乱草。睡过一夜起来后,你就只管去做生意,往后就不会再有什么事了。”
武吉听从了师父的吩咐,回到家中,按照姜子牙说的挖坑准备。有诗为证:
“文王先天数,子牙善厌星;不因武吉事,焉能陟帝廷?磻溪生将相,周室产天丁,大造原相定,须教数合冥。”
话说武吉回到家,脸上满是喜悦的神色。母亲问他:“我儿,你去求姜老爷,事情怎么样了?” 武吉把经过一五一十地跟母亲说了一遍。母亲听了,十分高兴,赶忙让武吉挖坑点灯,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姜子牙在三更时分,披散着头发,手持宝剑,脚踏罡步,掐诀结印,为武吉施行厌星之术。第二天,武吉来见姜子牙,口中称 “师父”,向他下拜。姜子牙说:“既然拜我为师,往后就要早晚听从我的教导。打柴这种事,不是长久之计。你以后早上挑柴去卖,到申时就回来,我跟你谈讲兵法。如今纣王无道,天下大乱,四百镇诸侯纷纷反叛。”
武吉问道:“老师父,都有哪四百镇诸侯反叛了?” 姜子牙说:“东伯侯姜文焕反了,率领四十万大军,正在大战游魂关。南伯侯鄂顺也反了,带着三十万人马,攻打三山关。我前些日子仰观天象,发现西岐不久之后也将刀兵四起,战乱频发。这正是施展武艺、建功立业的时候。你要抓紧时间学艺,要是能学有所成,出仕为官,那就是天子的臣子,怎能一辈子靠打柴为生呢?古语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又说:‘学成文武艺,货在帝王家。’也不枉你拜我一场。”
武吉听了师父的话,从此早晚用心,紧紧跟随着姜子牙,精心学习武艺,研习韬略,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散宜生有一天突然想起武吉的事,他已经离开半年了,却还没来领罪。散宜生便进入内廷,向文王启奏说:“武吉打死了王相,臣因为见他家中有老母亲无人侍奉赡养,便奏请主公放武吉回家,让他置办母亲的棺木和日常用度,之后就回来领罪。没想到他竟然藐视国法,到现在都过了半年还不来。这人肯定是个狡猾的刁民。大王您可以用先天数占算一下,看看是怎么回事。”
文王说:“好。” 随即取出金钱,占演凶吉。文王点了点头,叹息道:“武吉也不是狡猾之辈,他是害怕受刑,投进万丈深潭自杀了。若论正法,他这也不是斗殴杀人,只是误伤了人,罪不该死。他却因惧怕犯法而死,像武吉这样,实在让人怜悯。” 文王叹息了许久,君臣各自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真是时光飞逝,岁月如流。有一天,文王和文武官员们闲居无事,只见春天风和日丽,景色迷人,柳树舒展,百花绽放,桃李争奇斗艳,正是春光最美好的时候。文王说:“这阳春三月,景色如此繁华,万物蓬勃生长,让人心情舒畅。我想和诸位公子、众卿家一起去南郊踏青赏春,共享山水之乐,效仿古人寻芳之趣。”
散宜生上前启奏道:“主公,昔日您建造灵台时,梦到飞熊,预示着西岐将得到栋梁之才,会有贤能的辅佐之臣。况且如今春光晴好,花柳争艳。一方面,我们可以去南郊围猎游玩;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山林湖泽间寻访遗贤。臣等让南宫适、辛甲保驾随行,这也正符合尧舜与民同乐的旨意。”
文王听了十分高兴,随即传旨:“明天一早去南郊围猎游玩。” 第二天,南宫适率领五百名家将,在南郊布置了一个围场。众武士身披铠甲,手持兵器,与文王一同出城。来到南郊,只见这里的春光景致美不胜收:
和风轻轻吹拂,百花争奇斗艳;桃花红得似火,柳枝嫩绿垂金。草木刚刚发芽,破土而出,百草已经排列出崭新的姿态;芳草如绵,好似锦绣铺地,娇艳的花朵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林子里鸟儿的叫声清脆悦耳,树林外烟雾朦胧。听那黄鹂和杜宇的啼叫,仿佛在呼唤春天归来,这声音更增添了游人的乐趣。柳絮飘落,落花缤纷,小船缓缓前行,为水面增添了别样的景致。只见几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几个农夫在田间辛勤劳作,挥动着锄头;几个采桑女挎着桑篮,忙着采摘桑叶;几个采茶人唱着歌,把茶叶放进茶筐。这边一片青色,那边一片红色,处处尽显春光的富贵。一园园的花朵,一园园的柳树,花柳相互争妍。无限美好的春光看也看不尽,溪边春水潺潺,鸳鸯在水中嬉戏。
人人都贪恋这阳春三月,留恋这美好的春光,心情也随之荡漾。劝君不要错过这大好的春光,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
话说文王和众文武官员来到郊外游玩,一同欣赏这阳春三月的美景。走到一座山前,只见这里布置了围场,罗网密布。文王看到许多家将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持长竿钢叉,带着黄鹰猎犬,威风凛凛,气势非凡。只见:
烈烈的旌旗像火焰般飘动,辉辉的皂盖遮蔽了天空;身着锦衣绣袄的人架着黄鹰,头戴花帽、穿着征衣的人牵着猎犬。粉青色的毡笠上,系着朱红色的缨子;粉青色的毡笠,如同池塘里的荷叶在清风中舞动;朱红色的缨子,仿佛开放的桃花在水面上漂浮。只见追赶獐子的猎犬,钻天鹞子带着红缨;捕捉兔子的黄鹰,拖着帽金彪,好似双凤展翅。黄鹰飞起,在空中啄落玉天鹅;恶犬奔来,在地上拖翻梅花鹿。青锦白吉、锦豹花彪,青锦白吉遇到长杆,顿时血溅满身;锦豹花彪碰上利刃,血淋满地。野鸡中箭,被穿住翅膀,怎么也飞不起来;鹌鹑遭叉,扑倒在地,翎毛也难以伸展挣扎。大弓射出,青牲白鹿难以逃生;药箭飞来,练雀班鸠无法回避。旌旗招展,纵横交错,鼓响锣鸣,呐喊声震天。打围的人个个勇猛,兴猎的将领们都欢欣鼓舞。登上山崖,赛过搜山的猛虎;跳过山涧,犹如出海的蛟龙。火炮钢叉在地上滚动,窝弓伏弩在空中设伏。长天之上,能听到天鹅的鸣叫;打开笼子,又放出海东青。
话说文王看到这般景象,连忙问道:“上大夫,这是一个围场,为何设在此山?” 散宜生在马上欠身回答道:“今日千岁出来游春玩乐,一同欣赏春光。南宫将军已经设下这个围场,等待主公打猎游玩,以畅快心情,也不枉进行一场打猎活动,让君臣共同欢乐。”
文王听了,脸色一正,说道:“大夫此言差矣!昔日伏羲、黄帝不食用生肉,被称为至圣之人。当时有位首相名叫风后,进献生肉给伏羲,伏羲说:‘这是新鲜的肉食,都是百兽的肉。我们人类吃它们的肉,渴了喝它们的血,以此作为滋养身体的方法。却不知我们想要自己生存,却忍心让它们死去,这样的心思实在残忍。我如今不食用禽兽的肉,宁愿吃百草的谷物,各自保全生命,以养护天地间的和气,不伤害生灵。这难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伏羲身处洪荒时代,没有各种谷物的美味,如果不食用生肉,又能吃什么呢?何况如今五谷可以养生,肥美的食物足以满足口腹之欲。我和诸位爱卿来踏春游玩,欣赏这美好的春光。如今要是为了我们的玩乐,去追逐麋鹿,比试强弱;在打猎之间逞英雄,禽兽又有什么罪过,要遭受这样残酷的杀戮呢?而且此时正是阳春刚刚开启,万物生育的时节,却施行这样肃杀的政令,这是仁人君子所痛心的事情。古人在万物生长的时候都不忍心砍伐,这是体会天地好生之仁。我和诸位爱卿怎么能做这种不仁之事呢?赶快让南宫适把围场撤掉!”
众将传达了文王的旨意。文王又说:“我和诸位爱卿就在马上饮酒作乐。” 众人一边前行,一边观望,只见路上男男女女络绎不绝,在紫陌上踏青,在芳草丛中斗草。有的人带着酒来到溪边,有的人在绿野中放声高歌。君臣在马上欣然感叹道:“真是君正臣贤,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散宜生在马上欠身回答道:“主公,西岐之地,比尧帝时的天下还要美好。”
君臣正缓缓前行,只见那边有一群人唱着歌走来:
“忆昔成汤扫桀时,十一征兮自葛始;堂堂正大应天人,义一举民安止。
今经六百有余年,祝网恩波将歇息;悬肉为杯酒为池,鹿台积血高千尺。
内荒于色外荒禽,可叹四海沸声吟;我曹本是沧海客,洗耳不听亡国音。
曰逐洪涛歌浩浩,夜视星斗垂孤钓;孤钓不知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
文王听完渔人所唱之歌,转头对散宜生说道:“这歌韵律清新奇妙,其中必定有大贤隐居在此地。” 说罢,文王吩咐辛甲:“你去把那位作歌的贤人请来,让我与他相见。”
辛甲领命,一拍坐下的马,向前大声说道:“你们当中若有贤人,请出来拜见我家千岁爷。” 那些渔人听闻,纷纷齐齐跪下回答:“我们不过是些普通百姓罢了。” 辛甲问道:“为何说你们都是普通百姓?” 渔人解释道:“我们清晨出门捕鱼,此时归来,并无其他事务,所以说我们都是闲人。”
不一会儿,文王骑着马来到此处。辛甲上前启奏:“这些都是捕鱼的百姓,并非贤人。” 文王却坚持道:“我听这歌韵清新奇妙,其中必定藏有大贤。” 渔人赶忙说:“这歌并非我们所作。离此地三十五里,有一处磻溪,溪中有一位老人,时常吟唱此歌。我们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随口唱出,这歌真不是我们这些小民创作的。” 文王听后,说道:“诸位请回吧。” 众渔人叩头谢恩后离去。
文王骑在马上,反复品味着歌中的韵味,尤其是那句 “洗耳不听亡国音”,越琢磨越觉得意味深长。这时,大夫散宜生欠身问道:“主公,‘洗耳不闻亡国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文王反问:“大夫难道不知?” 散宜生谦逊地回答:“臣愚钝,不明白其中深意。”
文王缓缓解释道:“这一句源自尧王寻访舜天子的故事。昔日尧王德行高尚,却生了个不成器的儿子。后来尧王担心失去民心,便私下外出访察,想要寻找合适的人来禅让帝位。一日,尧王走到一处偏僻幽静的地方,看见一个人靠着溪水,正拿着一个小瓢在水中转动。尧王好奇地问:‘您为何在水中转动这个瓢呢?’那人笑着说:‘我已看破世间情事,了却名利之心,抛弃了家产,离开了妻子;远离了爱欲是非之门,抛开了红尘之路。隐居在这深山老林,粗茶淡饭,怡然自得于林泉之间,以此度过余生,这便是我平生最大的心愿。’尧王听后,心中大喜,暗自思忖:此人眼中已无尘世繁华,视富贵如浮云,远离是非之地,真是世间少有的杰出人才!这帝位正该传给他。于是尧王说道:‘贤者,我并非他人,正是帝尧。如今见你德行高尚,我想将天子之位让给你,你意下如何?’那人听罢,立刻拿起小瓢,一脚将其踏得粉碎,双手捂住耳朵,飞奔而去,跑到河边清洗耳朵。正在清洗的时候,又有一人牵着一头牛来饮水。那人喊道:‘君子,牛来饮水了。’清洗耳朵的人只顾着洗耳,并未回应。牵牛人又问:‘这耳朵有多少污秽,需要这般不停地清洗?’那人洗完后,才开口答道:‘方才帝尧要把帝位让给我,把我的双耳都玷污了,所以才洗了这许久,倒是耽误了这牛饮水。’牵牛人听了,赶忙把牛牵到上游去饮水。清洗耳朵的人问道:‘你为何要走呢?’牵牛人说:‘水已经被你洗脏了,怎能再弄脏我家牛的嘴巴。’当时的高洁之士便是如此。这便是‘洗耳不闻亡国音’的典故。”
众官员骑在马上,静静聆听文王讲述先朝的兴衰变迁以及过往的遗事。君臣一边在马上传递酒杯,共享欢乐,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与民同乐。只见那桃花嫣红,李花洁白,鸭戏绿水,鹅羽修长;黄莺啼鸣清脆悦耳,紫燕呢喃婉转。春风轻拂,游人沉醉其中,唯有这阳春三月的景色,总是那般清新迷人。
君臣一行人正走着,看见一群樵夫唱着歌迎面走来:
“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世治有隆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漫惜寻贤路。
君不见耕莘野夫,心乐尧舜与黎锄;不遇成汤三使聘,怀抱经纶学左徒。
又不见夫傅子,萧萧笠甘寒楚;当年不见高宗梦,霖雨终身藏版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