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

薛蟠说:“前几天我见了你妈,还嘱咐她别打你呢。” 众人都说:“再多嘴的罚酒十杯。” 薛蟠连忙自己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说道:“我没记性,再也不说了。” 云儿又说:

女儿喜,情郎不舍,回到家里。

女儿乐,停下箫管,弹奏弦索。

说完,便唱道:

荳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到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

唱完,喝了门杯里的酒,说道:“桃之夭夭。” 云儿的酒令结束,下一个轮到薛蟠。

薛蟠说:“我可要开始说了:女儿悲 ——” 说了半天,没听到他说下面的内容。冯紫英笑着说:“悲什么呀?快说出来。” 薛蟠急得眼睛瞪得像铃铛一样,瞪了半天,才又说道:“女儿悲 ——” 接着咳嗽了两声,说道:

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负心汉。

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薛蟠说:“笑什么,难道我说得不对?一个女儿嫁人了,丈夫要是不忠,她能不伤心吗?” 众人笑得直不起腰,说道:“你说得很对,快说下面的。” 薛蟠又瞪了瞪眼,说道:

女儿愁 ——

说了这句,又不吭声了。众人问:“怎么愁呢?” 薛蟠说:

绣房里突然闯进个莽汉。

众人呵呵笑着说:“该罚,该罚!这句更离谱,前面那句还勉强能原谅。” 说着就要倒酒罚他。宝玉笑着说:“只要押韵就行。” 薛蟠说:“令官都同意了,你们还闹什么?” 众人听他这么说,才作罢。云儿笑着说:“下面两句更难说了,我帮你说吧。” 薛蟠说:“胡说!我就不信我想不出好的!听我说:

女儿喜,新婚之后清晨慵懒不起。

众人听了,都惊讶地说:“这句怎么这么押韵?” 薛蟠又说:

女儿乐,夫妻相伴共欢颜。

众人听了,都点头表示认可。薛蟠便唱道:

一段欢快旋律响起来。

众人都愣住了,说:“这是什么曲子?” 薛蟠接着唱道:

一片欢乐氛围满心间。

众人都说:“行了,行了,行了!” 薛蟠说:“爱听不听!这是我新创的曲子,叫欢乐调。你们要是懒得听,连酒底都免了,我就不唱了。” 众人都说:“免了吧,免了吧,别耽误别人了。”

于是蒋玉菡说道:

女儿悲,丈夫一去,迟迟不归。

女儿愁,没钱去买桂花油梳妆。

女儿喜,灯花并蒂,预示吉祥。

女儿乐,夫妻恩爱,和谐美满。

说完,唱道: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

唱完,喝了门杯里的酒,笑着说:“诗词方面我不太在行。幸好昨天看到一副对子,碰巧只记得这句,也幸好席上有这件东西。” 说完,便干了酒,拿起一朵桂花,念道:

花气袭人知昼暖。

众人都认可,蒋玉菡的酒令完成。薛蟠又跳了起来,叫嚷道:“不得了,不得了!该罚,该罚!这席上又没有叫袭人的,你怎么念出这句来?” 蒋玉菡愣住了,说道:“哪里有叫袭人的?” 薛蟠说:“你还耍赖!你再念一遍。” 蒋玉菡只好又念了一遍。薛蟠说:“袭人不就是宝玉房里的丫头吗!你们不信,问问他。” 说完,指着宝玉。宝玉有些不好意思,站起来说:“薛大哥,你该罚多少?” 薛蟠说:“该罚,该罚!” 说着拿起酒,一饮而尽。冯紫英与蒋玉菡等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云儿便把缘由告诉了他们。蒋玉菡连忙起身赔罪。众人都说:“不知道情况,不算犯错。”

过了一会儿,宝玉离席去解手,蒋玉菡也跟着出来了。两人站在廊檐下,蒋玉菡再次赔不是。宝玉见他模样妩媚,性情温柔,心里十分喜欢,便紧紧拉着他的手,对他说:“有空到我们那儿去玩。还有一事想问,你们戏班里有个叫琪官的,他在哪里?如今他声名远扬,我却一直无缘相见。” 蒋玉菡笑着说:“那就是我的小名。” 宝玉听了,高兴得跺脚,说道:“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虚传。今天初次相会,该如何表示呢?” 想了想,从袖子里拿出扇子,把上面的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给琪官,说:“这小东西不值钱,略表今日的情谊。” 琪官接过,笑着说:“无功受禄,怎么敢当!这样吧,我这里有一件稀罕物,今天早上刚系上,还是崭新的,权且用来表达我对你的一点亲近之意。” 说完,撩起衣服,把系在腰上的一条大红汗巾解下来,递给宝玉,说:“这条汗巾是茜香国女国王进贡的,夏天系着,肌肤会散发香气,还不会有汗渍。昨天北静王送给我的,今天才戴上。要是别人,我绝对舍不得送。二爷你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上吧。” 宝玉听了,喜出望外,连忙接过,把自己的一条松花汗巾解下来,递给琪官。

两人刚系好,只听一声大喊:“我可抓住你们了!” 只见薛蟠跳了出来,拉着两人说:“放着酒不喝,两个人跑出来干什么?快把东西拿出来给我看看。” 两人都说:“没什么东西。” 薛蟠哪里肯信,直到冯紫英出来,才把他们劝开。于是,大家又回到座位上继续喝酒,一直到晚上才散去。

宝玉回到园子里,宽衣解带,喝了杯茶。袭人看到扇子上的扇坠不见了,便问他:“扇坠去哪儿了?” 宝玉说:“骑马的时候弄丢了。” 睡觉时,袭人看到宝玉腰里系着一条血红色的大红汗巾,心里便猜出了大概,于是说道:“你有了好的系裤子,把我那条还我吧。” 宝玉听了,这才想起那条汗巾原本是袭人的,不该送人,心里后悔,嘴上却说不出来,只好笑着说:“我赔你一条。” 袭人听了,点点头,叹了口气说:“我就知道你又干这种事!也不该把我的东西送给那些人。你呀,心里就是没个算计。” 本想再说几句,又怕勾起他的酒意,只好作罢,也睡下了,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宝玉才醒来,笑着对袭人说:“夜里丢了东西都不知道,你看看你的裤子上。” 袭人低头一看,只见昨天宝玉系的那条汗巾系在了自己腰上,便知道是宝玉夜里换的,急忙一把解下来,说道:“我不稀罕这东西,趁早拿走!” 宝玉见她这样,只好耐心地劝解了一番。袭人没办法,只好又系在腰上。后来宝玉出门后,袭人终究还是把这条汗巾解下来,扔到了一个空箱子里,自己又换了一条系上。

宝玉没有过多计较其他,转而询问昨天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袭人回答道:“二奶奶派人把红玉叫走了。她原本想等你来着,我觉得也没什么要紧的,就自作主张让她去了。” 宝玉说:“这样挺好,我已经知道了,以后这种事不必等我。” 袭人又说:“昨天贵妃派夏太监送来一百二十两银子,让在清虚观从初一到初三做三天平安醮,唱戏供奉,还让珍大爷带着各位爷们去跪香拜佛呢。另外,端午节的节礼也赏赐下来了。” 说着,她让小丫头把昨天赏赐的东西拿出来,只见有上等宫扇两把,红麝香珠两串,凤尾罗两段,芙蓉簟一领。宝玉看到这些,高兴得不得了,问道:“其他人的也是这些吗?” 袭人说:“老太太的多了一个香如意和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了一个如意。你的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有扇子和数珠儿,其他人都没有额外的东西。大奶奶和二奶奶,每人有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和两个锭子药。”

宝玉听了,笑着说:“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林姑娘的和我的不一样,宝姐姐的却和我一样!该不会是传错了吧?” 袭人说:“昨天拿出来的时候,每份都写好了签子,怎么会错呢!你的这份是从老太太屋里拿过来的,老太太说了,明天让你五更天就进宫去谢恩。” 宝玉说:“那自然得去一趟。” 说完,就叫紫绡过来,吩咐道:“把这些东西拿到林姑娘那里,就说是我昨天得到的,她喜欢什么就留下什么。” 紫绡答应着拿了东西去了,不一会儿回来报告说:“林姑娘说她昨天也得了,让二爷自己留着。”

宝玉听后,便让人把东西收了起来。他刚洗完脸出来,准备去贾母那里请安,就看见林黛玉迎面走来。宝玉赶忙迎上去笑着说:“我让你挑我的东西,你怎么不挑呢?” 林黛玉昨天对宝玉的气恼早就抛到了脑后,这会儿又开始在意今天的事,于是说道:“我可没那么大福气消受,哪能和宝姑娘比,人家有金有玉的,我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罢了!” 宝玉听到她提到 “金玉” 二字,心里不禁起了猜疑,连忙说道:“除了别人说的那些金呀玉呀,我心里要是有这种想法,天打雷劈,万世不得好报!” 林黛玉听他这么说,知道他心里起了疑惑,赶忙笑着说:“真没意思,平白无故发什么誓呀?管你什么金呀玉呀的!” 宝玉说:“我心里的事很难跟你说清楚,以后你自然会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你了。要是还有第五个人,我也发誓。” 林黛玉说:“你也不用发誓,我知道你心里有我这个‘妹妹’,可就是一见到‘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宝玉说:“那是你多心了,我绝对不会这样。” 林黛玉说:“昨天宝丫头不帮你圆场,你怎么反倒来问我呢?要是换成我,你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说着,只见宝钗从那边走过来,两人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宝钗明明看见了他们,却装作没看见,低着头走了过去。她先到王夫人那里坐了一会儿,然后来到贾母这边,看见宝玉也在。薛宝钗因为之前母亲对王夫人等人提过 “金锁是一个和尚给的,以后要和有玉的人结为婚姻” 之类的话,所以一直和宝玉保持距离。昨天看到元春赏赐的东西,只有她和宝玉的一样,心里越发觉得别扭。幸好宝玉被林黛玉缠着,心心念念只想着林黛玉,没太在意这件事。这时,宝玉突然笑着问:“宝姐姐,我看看你的红麝串子可以吗?” 正巧宝钗左手腕上戴着一串,听到宝玉问,只好取了下来。宝钗长得肌肤丰腴,红麝串子不太容易褪下来。宝玉在一旁看着宝钗那雪白的手臂,不禁心生羡慕,暗自想道:“这手臂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说不定我还能摸一摸,偏偏长在她身上。” 正遗憾自己没这个福气,突然又想起 “金玉良缘” 的说法,再看看宝钗的模样,只见她脸如银盆,眼似水杏,嘴唇不点而红,眉毛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又多了一种妩媚风情,不禁看呆了,宝钗把串子褪下来递给他,他都忘了去接。

宝钗见他发呆,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丢下串子,转身正要走,就看见林黛玉站在门槛上,嘴里咬着手帕在偷笑。宝钗说:“你又禁不住风吹,怎么还站在风口里呢?” 林黛玉笑着说:“我本来在屋里,只是听到天上有一声叫唤,出来看看,原来是一只呆雁。” 薛宝钗问:“呆雁在哪里呢?我也看看。” 林黛玉说:“我刚出来,它就‘嗖’的一声飞走了。” 说着,她把手帕一甩,朝着宝玉的脸扔过去。宝玉没防备,手帕正好打在他眼睛上,他 “哎哟” 了一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