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就在吴用打算上吊自杀的时候,只见花荣从船上飞奔到墓前。两人相见,都吃了一惊。吴用连忙问道:“贤弟,你在应天府为官,怎么会知道宋兄长已经去世了?” 花荣说:“自从我们分别到任之后,我每天都心神不宁,常常想念众位兄弟。昨晚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宋公明哥哥和李逵,跑来拉住我,说:‘朝廷赐下药酒,把我们毒死了,现在葬在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高原上。兄弟要是念旧情,就到坟前来看看。’所以我抛下家中的一切,不顾路途遥远,连夜赶到了这里。” 吴用说:“我也做了同样的异梦,和贤弟的一模一样,所以才赶来看看坟墓。如今贤弟也知道了,并且来到这里,真是太好了。我心里想着宋公明的恩义难以报答,交情难以割舍,正打算在这里上吊自杀,让魂魄能与仁兄相聚,以此来表明我的忠义之心。” 花荣说:“军师既然有这样的想法,小弟愿意跟随你,也和仁兄一同尽这份忠义。” 他们二人,真可谓是生死与共、情比金坚。有诗为证:
红蓼洼中客梦长,花荣吴用苦悲伤。
一腔义烈原相契,封树高悬两命亡。
吴用说:“我本想着贤弟看到我死后,能把我葬在这里。可你为什么也要这么做呢?” 花荣说:“小弟觉得宋兄长仁义无双,让人难以割舍,恩情难忘。我们在梁山泊的时候,就已经是犯了大罪的人,侥幸没死,还多次征战,也算是好汉。承蒙天子赦免罪过,招安我们,让我们北讨辽兵,南征方腊,建立了功勋,如今也算是声名远扬,天下皆知。但朝廷既然已经起了疑心,肯定会找各种借口来治我们的罪。要是被他们的奸计得逞,遭受刑罚,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现在能跟随仁兄一同死在黄泉之下,也能在世上留下一个清白的名声,死后尸身也能归葬在这里。” 吴用又说:“贤弟,你听我说。我孤身一人,又没有家眷,死了也没什么牵挂。可你现在有年幼的孩子和妻子,他们以后依靠谁呢?” 花荣说:“这件事不用担心,我有些积蓄,足够他们生活。家里的事情,也有人会帮忙料理。” 两人大哭了一场,然后双双在树上上吊自杀了。
船上的随从们等了很久,都不见吴用和花荣出来,便都跑到坟前查看。只见吴用和花荣已经自缢身亡,他们惊慌不已,赶忙报告给本州的官僚。官僚们连忙准备棺椁,将他们二人葬在了蓼儿洼宋江墓的旁边,就像东西两侧的四座山丘一样。楚州的百姓十分感念宋江的仁德,觉得他忠义两全,便建立了祠堂,一年四季都来祭祀。当地的百姓来这里祈祷,往往都能得到回应。
且不说宋江在蓼儿洼屡屡显灵,只要百姓有所祈求,都能立刻应验。单说那道君皇帝在东京内院,自从赐御酒给宋江之后,心里就一直疑虑重重,又不知道宋江的消息,常常挂念在心头。他每天都被高俅、杨戬那些关于奢华享受的言论所迷惑,这二人一心想要堵塞贤路,谋害忠良。
有一天,上皇在内宫闲玩,突然想起了李师师,便带着两个小黄门,从地道来到了李师师的后园,拉动了铃索。李师师连忙迎接圣驾,把上皇请到卧房内坐下,上皇让她把前后的门户都关闭好。李师师盛装打扮,上前请安。天子说道:“寡人最近身体有些不适,现在由神医安道全诊治,已经有数十日没来与爱卿相会了,心里十分想念。今日一见爱卿,朕心里特别高兴。” 有诗为证:
不见芳卿十日余,朕心眷恋又踟蹰。
今宵得遂风流兴,美满恩情锦不如。
李师师回奏道:“承蒙陛下如此眷爱,贱妾感激不尽。” 于是在房内摆上酒肴,和上皇饮酒作乐。才喝了几杯,上皇就觉得神思困倦。此时,屋内灯火通明,突然一阵冷风吹过。上皇看见一个身穿黄衫的人站在面前,他惊恐地起身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会来到这里?” 那穿黄衫的人回奏道:“臣是梁山泊宋江部下的神行太保戴宗。” 上皇问:“你为什么会在这里?” 戴宗奏道:“臣的兄长宋江就在附近,恭请陛下一同前往。” 上皇又问:“为何要劳驾寡人前往何处?” 戴宗说:“有一个景色秀丽的好去处,想请陛下前去游玩。”
上皇听了这话,便起身跟着戴宗走出后院,只见马车已经准备妥当。戴宗请上皇乘车而行,上皇只感觉周围如云似雾,耳边还能听到风雨之声。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个地方,但见:
漫漫烟水,隐隐云山。不见日月的光明,只有水天连成一片。红色的蓼花在风中摇曳,绿色的芦叶长满一洲。成双成对的白鹭,在沙渚矶头嬉戏;对对鸳鸯,在败荷汀畔栖息。林峦上的霜叶,纷纷扬扬,宛如万片火龙鳞;堤岸上的露花,簇拥在一起,好似千双金兽眼。淡月疏星,营造出漫长的夜景;凉风冷露,尽显九秋的凉意。
上皇坐在马上,一路观赏,意犹未尽,便问戴宗:“这是什么地方,为何要让寡人来到这里?” 戴宗指着山上的关路说:“请陛下往前走,到了那里就知道了。” 上皇驱马登山,走过三重关道,来到第三座关前,只见有一百多人俯伏在地,个个都是披袍挂铠、戎装革带、头戴金盔、身着金甲的将领。上皇大惊,连忙问道:“你们都是什么人?” 只见为首的一人,头戴凤翅金盔,身着锦袍金甲,上前奏道:“臣是梁山泊的宋江。” 上皇说:“寡人已经任命你为楚州安抚使,你为何会在这里?” 宋江奏道:“臣等恭请陛下到忠义堂上,容臣详细诉说冤屈而死的实情。”
上皇在忠义堂前下马,走上堂去,坐定后,看向堂下,只见烟雾中拜伏着许多人,他心中犹豫不定。这时,为首的宋江走上台阶,跪地垂泪启奏。上皇问道:“你为何落泪?” 宋江奏道:“臣等虽然曾经抗拒过朝廷的军队,但一向秉持忠义,没有丝毫异心。自从奉陛下敕命招安之后,我们北退辽兵,东擒方腊,弟兄们死伤惨重,十人中折损了八人。臣承蒙陛下任命,镇守楚州,到任以来,与军民秋毫无犯,天地可鉴臣的忠心。然而陛下赐下的药酒,臣喝了之后并无怨言。只是担心李逵心怀怨恨,会生出异心,所以特意派人去润州,把李逵叫来,亲手给他喝下了药酒,让他也一同赴死。吴用、花荣也因为忠义,在臣的坟墓上双双自缢而亡。臣等四人,一同葬在了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当地百姓怜悯我们,在墓前建立了祠堂。如今臣等和已经去世的兄弟们,阴魂不散,都聚集在这里,向陛下申诉我们平生的衷曲,表明我们始终如一的忠心。恳请陛下明察。”
上皇听了,十分震惊,说道:“寡人亲自派遣天使,赐下黄封御酒,不知道是何人换了药酒给你?” 宋江奏道:“陛下可以问问来使,就知道奸弊出自何处了。” 上皇看着三关寨栅雄伟壮观,心中凄惨,问道:“这是什么地方,你们为何会聚集在这里?” 宋江奏道:“这是臣等昔日聚义的梁山泊。” 上皇又问:“你们已经死了,应该去阳世投生,为何会聚集在这里?” 宋江奏道:“天帝怜悯臣等忠义,承蒙玉帝符牒敕命,封臣等为梁山泊都土地。我们到这里成为神灵,众将也都汇聚于此。因为有冤屈难以申诉,所以特地让戴宗屈请陛下,亲临水泊,恳请陛下知晓我们平日的衷曲。” 上皇说:“你们为何不到九重深苑,向寡人显告此事?” 宋江奏道:“臣是幽阴魂魄,怎么能进入凤阙龙楼。如今陛下离开宫禁,才得以请陛下到此。” 上皇说:“寡人可以在这里多停留一会儿,好好观赏吗?” 宋江等再次拜谢恩准。
上皇走下堂来,回头观看堂上牌额,上面写着 “忠义堂” 三个大字,他点了点头,走下台阶。忽然,宋江背后转出李逵,手里拿着双斧,厉声高喊道:“皇帝,皇帝!你为何听信那四个贼臣的挑拨,害死了我们?今日既然见到你,正好报仇!” 黑旋风说完,抡起双斧,径直朝 上皇冲过去。天子吓得一惊,猛然醒来,才发现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他浑身冷汗,睁开双眼,看到灯烛依然明亮,李师师还没有入睡。有诗为证:
偶入青楼访爱卿,梦经水浒见豪英。
无穷冤抑当阶诉,身后何人报不平。
上皇问道:“寡人刚才去了哪里?” 李师师奏道:“陛下刚才伏在枕头上睡着了。” 上皇便把梦中那些神奇灵异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师师。李师师又奏道:“凡是正直的人,死后必然会成为神灵。莫非宋江真的已经去世,所以显神灵托梦给陛下?” 上皇说:“寡人明天一定要询问这件事。如果真的是这样,必须为他建立庙宇,敕封烈侯。” 李师师奏道:“如果圣上这样加封,足以彰显陛下不负功臣的恩德。” 上皇当夜感慨叹息,难以入眠。
第二天早朝,上皇传圣旨,在偏殿召集群臣。蔡京、童贯、高俅、杨戬朝见完毕后,担心圣上询问宋江的事情,便早早出宫离开了。只有宿太尉等亲近大臣在一旁侍奉。上皇问宿元景:“爱卿知道楚州安抚宋江的消息吗?” 宿太尉奏道:“臣一直不知道宋安抚的消息,不过臣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上皇说:“爱卿做了什么异梦,快奏与寡人知道。” 宿太尉奏道:“臣梦见宋江亲自来到臣的私宅,他身着戎装,头戴盔甲,对臣诉说陛下赐下药酒,将他害死。楚州的百姓怜悯他的忠义,把他葬在本州南门外蓼儿洼内,还建立了祠堂,一年四季祭祀。” 上皇听了,摇着头说:“这真是奇怪的事情!和朕的梦一模一样。” 又吩咐宿元景:“爱卿可派心腹之人,前往楚州调查此事的真假,尽快回来禀报。” 宿太尉当天领了圣旨,离开宫禁,回到私宅,立刻派心腹前往楚州打听宋江的消息,暂且按下不表。
第二天,上皇坐在文德殿,看到高俅、杨戬在一旁,便下圣旨问道:“你们省院最近知道楚州宋江的消息吗?” 二人不敢启奏,都说不知道。上皇心中越发怀疑,心情也变得不好了。
且说宿太尉的心腹已经到楚州打探消息回来,详细报告了宋江喝了御赐的药酒而死的事情。宋江死后,楚州百姓感怀他的忠义,将他葬在了楚州蓼儿洼的高原上。还有吴用、花荣、李逵三人,也一同埋葬在那里。百姓们心生怜悯,在墓前建造了祠堂,春秋两季都去祭祀,虔诚供奉,士民们前去祈祷,都非常灵验。宿太尉听了,急忙带着心腹入宫,将此事详细奏明天子。上皇听后,十分伤感。
第二天早朝,天子大怒,在百官面前责骂高俅、杨戬:“你们这两个败国的奸臣,把寡人的天下都给毁了!” 二人吓得俯伏在地,叩头谢罪。蔡京、童贯也上前奏道:“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省院没有收到相关文书,不敢胡乱奏报,实际上并不知晓此事。昨晚楚州才有申文送到省院,如今臣等正打算启奏圣上,正要询问这件事。” 上皇最终还是被这四个奸臣巧妙掩饰过去了,没有给他们治罪,当即喝退高俅、杨戬,下令追查原来送御酒的使臣。没想到,那个天使从楚州回来的路上,已经死了。
第二天,宿太尉在偏殿朝见上皇。他再次向天子详细奏明,宋江忠义之心感天动地,死后化为神灵,常常在民间显灵,庇佑百姓。上皇听后,觉得宋江确实忠义可嘉,于是准奏,宣召宋江的亲弟弟宋清入宫,打算让他承袭宋江的名爵。
然而,此时的宋清已经染上了风疾,身体状况不佳,无法担任官职。他只好上表推辞,诚恳地表示自己只愿意回到郓城,安心务农。上皇怜悯宋清的孝道,特意赐给他十万贯钱,还有三千亩田地,用来维持他的家庭生计。并且承诺,等宋清有了子嗣,朝廷会予以录用。后来,宋清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宋安平。宋安平参加科举考试,一路顺遂,最终官至秘书学士,这都是后话了。
再说上皇根据宿太尉的奏报,亲自书写圣旨,敕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同时,下令拨出钱财,在梁山泊修建庙宇,大规模建造祠堂,并且精心塑立宋江以及众多为国家大事牺牲的将佐们的神像。上皇还亲自御笔书写了殿宇的牌额,名为 “靖忠之庙”。
济州接到朝廷的敕令后,立刻在梁山泊动工修建庙宇。只见那庙宇:
金钉装饰着朱红色的大门,玉柱撑起银白的门庭,殿宇雕梁画栋,檐角朱红、琉璃碧瓦熠熠生辉。绿色的栏杆低低环绕,与轩窗相映成趣,绣着精美图案的帘幕高高悬挂在宝槛之上。五间宏伟的大殿中央,悬挂着皇帝敕赐的金书匾额;两边的长廊里,彩绘着诸位将领出朝入相的英姿。绿槐的影子里,棂星门高耸入云;翠柳的浓阴中,靖忠庙气势巍峨,仿佛直插霄汉。黄金铸就的殿上,塑着宋公明等三十六员天罡正将的神像;两廊之内,依次排列着以朱武为首的七十二座地煞将军的塑像。门前的侍从塑像面目威严,部下的神兵塑像勇猛非凡。纸炉由能工巧匠精心砌成楼台模样,四季都有人焚烧纸钱;高高的桅杆上悬挂着长长的幡旗,春秋两季,乡人们都会前来祭祀。百姓们虔诚地敬奉这些正直的神只,依照祀典朝拜忠烈之帝。庙宇的香火万年不断,英雄们的功勋也将永远铭刻在史书中。
还有一首绝句写道: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后来,宋公明屡屡显灵,百姓们一年四季都虔诚祭祀,从未间断。在梁山泊,人们祈求风调雨顺,总能如愿以偿,求风得风,祷雨得雨。在楚州蓼儿洼,宋江也时常显灵。当地百姓深受感动,于是重新修建大殿,增建两廊,并奏请朝廷赐下匾额。他们在正殿塑立了三十六员神像,在两廊依旧塑立七十二将以及众多侍从的神像。楚州百姓怀着一片诚心,无论远近,都前来祈祷,而宋江的神灵也总是有求必应。他护国保民,享受着万万年的香火。年年都有人祭祀,岁岁都有人朝拜。万民顶礼膜拜,祈求安宁;士庶恭敬祈祷,希望赐福。至今,这些古迹仍然留存。
太史有感而发,作了两首唐律来哀挽,诗中写道: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当日亦堪怜。
一心征腊摧锋日,百战擒辽破敌年。
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泛钓船。
生当庙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水浒传结!
西游记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