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有《满庭芳》词云: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扬。五台山发愿,扫清辽国转名香。奉诏南收方腊,催促渡长江。一自润州破敌,席卷过钱塘。抵清溪,登昱岭,涉高冈。蜂巢剿灭,班师衣锦尽还乡。堪恨当朝谗佞,不识男儿定乱,诳主降遗殃。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行。
话说宋江衣锦还乡,扫墓之后回到京城。他从郓城县出发,回到东京,与众多弟兄相聚。宋江让大家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前往任职之地。这时,神行太保戴宗前来探望宋江,两人坐下闲聊。忽然,戴宗站起身来说道:“小弟承蒙圣上恩典,被任命为兖州都统制。如今我情愿交还官诰,想去泰安州岳庙里,陪着僧人清闲度日,了此一生,这实在是我的万幸。” 宋江问道:“贤弟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戴宗回答:“兄弟我夜里梦到崔府君召唤,因此便生出了这片善心。” 宋江说:“贤弟生来就是神行太保,日后必定会成为岳府的灵聪之神。” 两人就此分别之后,戴宗交还了官诰,前往泰安州岳庙,在那里陪堂出家。他每日都殷勤地供奉圣帝香火,虔诚无比,从不疏忽。几个月后的一个晚上,戴宗安然无恙,他请来众位道伴,与他们一一告别,随后大笑而逝。后来,戴宗在岳庙里多次显灵,当地的州人以及庙祝,便依照他的模样在庙里塑造了神像,那神像的胎骨据说就是他的真身。
阮小七接受了诰命,辞别宋江,前往盖天军担任都统制一职。然而,没过几个月,大将王禀、赵谭因怀恨阮小七在帮源洞时对他们的辱骂,便多次在童枢密面前诉说阮小七的过错,声称:“他曾穿过方腊的赭黄袍,佩戴龙衣玉带,虽说只是一时玩笑,但终究是有了谋逆之心。” 他们还说:“况且盖天军地处偏僻,百姓粗蛮,阮小七必定会在那里造反。” 童贯将此事告知蔡京,蔡京又奏明天子。天子降下圣旨,行文到盖天军,追夺了阮小七的官诰,让他重新成为普通百姓。阮小七得知后,心里反倒欢喜,他带着老母亲回到梁山泊石碣村,依旧以打鱼为生,奉养老母,一直到六十岁寿终正寝。
小旋风柴进在京师,见戴宗交还官诰去求清闲,又听说朝廷追夺了阮小七的官诰,只因阮小七戴了方腊的平天冠,穿了龙衣玉带,被认为有造反的意图,因而被罚为庶民。柴进心想:“我也曾在方腊那里做过驸马,倘若日后奸臣们知道了,在天子面前进谗言,责备下来,追了我的诰命,我岂不是要受辱?倒不如趁早自我反省,免得遭受玷辱。” 于是,柴进便假称自己患有风疾,时常发作,无法胜任官职,情愿交还官诰,回乡务农。他辞别众官,回到沧州横海郡,做回普通百姓,自在地生活。突然有一天,柴进无疾而终。
李应被任命为中山府都统制,赴任半年后,听闻柴进求闲离去,他也思量着,便假称自己风瘫,无法继续为官。他向省院申报,缴纳了官诰,回到故乡独龙冈村中生活。后来,他与杜兴一起成为当地的富豪,两人都得以善终。
关胜在北京大名府总管兵马,很得军心,众人都对他钦佩有加。一天,关胜操练军马回来,因喝得大醉,不慎失足落马,结果患病身亡。
呼延灼担任御营指挥使,每日跟随皇帝操练军备。后来,他率领大军与大金兀术四太子交战,出征杀到淮西时不幸阵亡。只有朱仝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来跟随刘光世打败大金,一路做到太平军节度使。
花荣带着妻子、妹妹,前往应天府赴任。吴用向来单身,只带了随行的安童,前往武胜军任职。李逵也是独自带着两个仆从,前往润州赴任。为什么这里只说这三个人到任的情况,而其他将领都讲了最终的结局呢?因为这七位正将,之后不会再与其他人相见,所以先交代了他们的结局。而后面这五位正将,宋江、卢俊义、吴用、花荣、李逵还有相聚的时候,因此暂且没有把他们的结局说绝,后面自然会讲到。有诗为证:
百八英雄聚义间,东征西讨日无闲。
甫能待得功成后,死别生离意莫还。
再说宋江、卢俊义在京师,将赏赐给诸将的物品全部分派妥当,让他们各自前往任职之地。那些为国事牺牲的正将,他们的家眷人口,都领取到了朝廷恩赐的钱帛金银,并且都被送回故乡,任其自行安排生活。还有现在留在京城的偏将十五员,除了宋江的弟弟宋清回乡务农之外,杜兴已经跟随李应还乡;黄信依旧在青州任职;孙立带着兄弟孙新、顾大嫂以及家眷,照旧在登州任职;邹润不愿为官,回到登云山去了;蔡庆跟随关胜,回到北京做普通百姓;裴宣与杨林商议后,回到饮马川,接受职务后过着清闲的日子;蒋敬思念故乡,愿意回到潭州做普通百姓;朱武一直跟随樊瑞学习道法,两人成为了全真先生,云游江湖,去投奔公孙胜出家,以度过余生;穆春回到揭阳镇的家乡,后来成为良民;凌振的炮手技艺非凡,依旧在火药局为御营效力。原来留在京师的偏将五员,安道全被朝廷召回京城,在太医院担任金紫医官;皇甫端继续担任御马监大使;金大坚已经在内府御宝监为官;萧让在蔡太师府中任职,做门馆先生;乐和在驸马王都尉府中,一直清闲自在,终身快乐。这些暂且不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且说宋江与卢俊义分别之后,各自前往任职之地。卢俊义没有家眷,只带了几个随行的仆人,朝着庐州而去。宋江谢恩辞朝,告别省院的诸位官员,带着几个家人仆从,前往楚州赴任。众人就此分别,各自散去,这里也不再赘述。
且说宋朝从太宗继承太祖帝位的时候起,就曾立下誓愿,这也导致了朝代中奸臣当道,局势不清明。到了徽宗天子时期,天子虽然至圣至明,却不料奸臣把持朝政,谗佞之臣专权,忠良之士遭受迫害,实在令人怜悯。当时,蔡京、童贯、高俅、杨戬这四个奸臣,扰乱天下,危害国家、家庭和百姓。殿帅府太尉高俅、杨戬,看到天子隆重赏赐宋江等这伙将校,心中极为不满。两人私下商议道:“这宋江、卢俊义都是我们的仇人,如今反倒让他们成了有功之臣,受到朝廷如此优厚的赏赐,还让他们上马能管军,下马能管民。我们这些省院的官僚,岂不是要被人耻笑!自古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杨戬说:“我有一计,先对付卢俊义,这样就等于斩断了宋江的一只臂膀。这人十分英勇,要是先对付宋江,他一旦知晓,必定会引发变故,反倒惹出一场大麻烦。” 高俅问:“愿闻你的妙计是什么。” 杨戬说:“找几个庐州的军汉,让他们到省院去告发卢安抚招军买马,囤积粮草,意图造反,然后将状子呈到太师府启奏,这件事连蔡太师也瞒着。等太师奏明天子,请求圣旨定夺,再派人把卢俊义骗到京师。等皇上赐御食给他,在里面下些水银,损伤他的腰肾,让他无法行动,就成不了大事了。再派天使赐御酒给宋江喝,酒里也下慢性毒药,不出半个月,他必定性命不保。” 高俅称赞道:“此计甚妙。” 有诗为证:
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
皇天若肯明昭报,男作俳优女作倡。
两个贼臣定下计策后,便派心腹寻觅到两个庐州当地人,给他们写好状子,让他们去枢密院告发卢安抚在庐州正在招军买马,囤积粮草,企图造反,还派人时常前往楚州,与安抚宋江勾结,准备起义。枢密院的童贯,也与宋江等人有仇,当即收下了原告的状子,直接呈到太师府启奏。蔡京看到申文后,便召集官员商议。此时高俅、杨戬都在场,四个奸臣定下计策,带着原告入宫启奏天子。上皇说:“朕想宋江、卢俊义,破大辽,收方腊,手握十万兵权,都没有生出歹心,如今已经弃邪归正,怎么会背叛朝廷呢?寡人不曾亏待他们,他们怎敢叛逆?此事必有蹊跷,不知真假,难以轻信。” 这时高俅、杨戬在一旁奏道:“圣上的想法固然仁爱,但人心难测,想必是卢俊义嫌官职卑微,心中不满,又生出反意,幸好被人察觉。” 上皇说:“可以把他叫来,让寡人亲自审问,取得他的真实口供。” 蔡京、童贯又奏道:“卢俊义犹如猛兽,难以保证他的心思。倘若惊动了他,他必定会逃走,这样就麻烦了,日后再想抓捕就难了。只能把他骗到京师,陛下亲自赐他御膳御酒,用圣言安抚他,观察他的虚实动静。如果没有造反之意,就不必追究,也能彰显陛下不辜负功臣的心意。” 上皇准奏,随即降下圣旨,派一名使者前往庐州,宣召卢俊义回朝,称有重要事务委派。天使奉命来到庐州,大小官员都出城迎接,使者径直来到州衙,宣读圣旨完毕。
长话短说。卢俊义接到圣旨宣召他回朝的消息,便与使者一同离开了庐州,踏上前往京城的路程。一路上,他们顺利抵达,很快便到了东京皇城司前歇脚。第二天一大早,卢俊义来到东华门外,等候早朝。这时,太师蔡京、枢密院童贯,以及太尉高俅、杨戬,引领着卢俊义来到偏殿,朝见上皇。卢俊义行完叩拜大礼后,天子说道:“寡人一直想见你一面。” 接着又问:“你在庐州还过得安稳吗?” 卢俊义再次叩拜,回奏道:“托圣上洪福,庐州那里的军民都平安顺遂。” 上皇又跟他聊了些家常闲话。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中午,尚膳厨官上奏说:“御膳已经备好,不敢擅自呈上,请陛下指示。” 此时,高俅和杨戬早已暗中将水银放进了御膳里,随后将御膳摆放在御案之上。天子当着众人的面,将御膳赏赐给卢俊义,卢俊义恭敬地拜谢后享用了。上皇安抚他说:“你回到庐州,一定要尽心尽力安抚军士,不要心生其他想法。” 卢俊义叩头谢恩,随后离开朝堂,返回庐州,他全然不知四个奸臣已经设下了谋害他的毒计。高俅和杨戬相视一笑,说道:“这下大事成了。” 有诗为证:
奸贼阴谋害善良,共为谗语惑徽皇。
潜将鸩毒安中膳,俊义何辜一命亡。
再说卢俊义连夜赶回庐州,却感觉腰肾疼痛难忍,连行动都变得困难,无法骑马,只能乘船返回。当船行至泗州淮河时,命运的劫数降临。当晚,卢俊义喝醉了酒,想到船头上透透气,却没想到体内的水银下坠到腰胯和骨髓之中,导致他站立不稳,再加上酒后脚步虚浮,一个不慎,便落入了淮河深处,溺水身亡。可怜河北玉麒麟卢俊义,就这样冤屈地成了水中的冤魂!随从们打捞起他的尸首,准备好棺椁,将他安葬在泗州高原的深处。本州的官员将此事写成文书,上报给省院,这暂且不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且说蔡京、童贯、高俅、杨戬这四个奸臣,商量妥当后,拿着泗州上报的文书,在早朝时奏明天子:“泗州发来文书,说卢安抚在淮河行船时,不幸坠水身亡。臣等省院不敢不向陛下奏明。如今卢俊义已死,只是担心宋江心里起疑,再生出其他事端。恳请陛下圣明,可派遣天使带着御酒前往楚州赏赐给宋江,以此安抚他。” 上皇听后,沉思了许久,想要不准奏,却又不知宋江心里到底怎么想;若准奏,又实在担心会害了人。最终,上皇无奈,还是被奸臣们的谗言迷惑,他们巧舌如簧,花言巧语,软磨硬泡,上皇一一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于是,上皇命人准备了两樽御酒,派遣一名天使,限期前往楚州。很明显,这个使臣也是高俅、杨戬两个奸臣的心腹之人。只能说这是天数注定,宋公明命中该当丧命,没想到奸臣们在御酒里下了慢性毒药,然后让天使带着御酒,径直前往楚州。
且说宋公明自从到楚州担任安抚使,兼管总领兵马以来,爱护军士,体恤百姓,百姓们尊敬他如同父母,军校们敬仰他就像神明。衙门里讼事清平,各项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人心归服,军民都对他钦佩有加。宋江到任后,时常出城游玩。原来,楚州南门外有个地方,名叫蓼儿洼。那里四面都是水港,中间有一座高山。山上风景秀丽,松柏郁郁葱葱,风水极佳,和梁山泊颇为相似。虽然地方不大,但山峰环绕,地势犹如龙虎盘踞,峰峦曲折有致,坡阶台砌整齐,四周港汊纵横,前后湖荡相连,俨然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水浒寨。宋江看了,心里十分欢喜,暗自想道:“如果我死后能葬在此处,倒也算是个不错的阴宅。” 所以,只要一有闲暇,他就常来这里游玩,以此消遣娱乐。
长话短说。宋江到任将近半年,时值宣和六年初夏的初旬,忽然听说朝廷派使者送来御酒,他便和众人出城迎接。回到官署后,宣读圣旨完毕,天使捧着御酒,让宋安抚饮用。宋江也端起御酒,回敬天使,天使推辞说自己向来不会饮酒。御酒宴结束后,天使返回京城,宋江准备了礼物相送,天使没有接受就离开了。
宋江喝了御酒之后,感觉肚子疼痛难忍,心中起了疑虑,怀疑酒里被下了药。他急忙让随从去打听那个使者的情况,结果发现使者在沿途的馆驿中还在喝酒。宋江这才明白自己中了奸计,肯定是奸臣们在酒里下了药,于是叹息道:“我自幼学习儒家经典,长大后又通晓吏事,不幸沦为罪人,可从来没有做过半点有违忠义的事。如今天子听信谗言,赐我药酒,我何罪之有!我死不足惜,只是李逵现在担任润州都统制,他要是知道朝廷如此奸恶,必定会再次啸聚山林,这样就把我们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给毁了。看来只能这样做了。” 有诗为证:
奸邪误国太无情,火烈擎天白玉茎。
他日三边如有警,更凭何将统雄兵。
宋江连夜派人前往润州,召李逵火速赶到楚州,说有要事相商。
且说黑旋风李逵自从到润州担任都统制以来,心里一直烦闷无聊,每天都和众人喝酒,尤其喜欢贪杯。听说楚州的宋安抚派人来请他,李逵说道:“哥哥叫我,肯定有要紧的事。” 于是便和来人一起下了船,直奔楚州,径直来到州府拜见宋江。宋江说:“兄弟,自从我们分开之后,我日夜都在想念大家。吴用军师在武胜军,路途遥远。花知寨在应天府,也不知道他的消息。只有兄弟你在润州,离得还算近,所以特地请你来商量一件大事。” 李逵问道:“哥哥,是什么大事?” 宋江说:“你先喝酒。” 宋江把李逵请进后厅,桌上早已摆满了酒菜,随即热情地招待李逵。两人吃喝了半晌,酒至半酣时,宋江便说道:“贤弟有所不知,我听说朝廷派人送药酒来给我喝。要是我死了,可怎么办才好?” 李逵一听,大声喊道:“哥哥,反了吧!” 宋江说:“兄弟,我们的军马都没了,兄弟们也各自分散,怎么反得成呢?” 李逵说:“我在镇江有三千军马,哥哥这里楚州的军马,也都可以全部调集起来,再把百姓们也发动起来,齐心协力招军买马,杀将出去。我们再上梁山泊,那才快活,总比在这些奸臣手下受气强!” 宋江说:“兄弟先别急,我们再商量商量。” 其实,昨天为李逵接风的酒里,宋江已经下了慢性毒药。当晚,李逵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宋江安排船只送李逵回去。李逵说:“哥哥,什么时候起兵?我那边也起兵来接应你。” 宋江说:“兄弟,你别怪我!前几天朝廷派天使送来药酒,我喝了,恐怕命不久矣。我这一生,只信奉忠义二字,从未有过半点欺心之举。如今朝廷无故赐我死,宁可朝廷辜负我,我也绝不背叛朝廷。我死后,担心你会造反,坏了我们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所以把你请来,见上一面。昨天的酒里,我已经给你下了慢性毒药,你回到润州后,必死无疑。你死后,就来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那里的风景和梁山泊一模一样,我们的阴魂可以在那里相聚。我死后,尸身就葬在那里,我已经看好地方了!” 说完,泪水如雨般落下。李逵听了,也流下泪来,说道:“罢了,罢了,罢了!生时我侍奉哥哥,死了也还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 说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随即感觉身体有些沉重。他流着泪,拜别了宋江,上了船。回到润州后,李逵果然毒发身亡。有诗为证:
宋江饮毒已知情,恐坏忠良水浒名。
便约李逵同一死,蓼儿洼内起佳城。
李逵临死的时候,嘱咐随从:“我死了以后,一定要把我的灵柩送到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和哥哥葬在一起。” 说完便与世长辞。随从们按照他的嘱托,置备棺椁,将他的灵柩运往楚州。
原来,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风景果然十分独特,四面环水,中间有一座山。宋江自从到任以来,就注意到了这个地方,经常来游玩散心。这里虽然地方不大,但山峰秀丽,和梁山泊极为相似。宋江常常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 没想到,真的一语成谶。宋江与李逵分别后,心中悲痛万分,思念着吴用和花荣,却无法与他们相见。这天夜里,毒发之际,宋江临终前嘱咐身边的随从:“你们一定要听我的话,把我的灵柩葬在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高原深处,日后必当报答你们的恩德。一定要按我的嘱咐办。” 说完,便与世长辞。有诗为证:
受命为臣赐锦袍,南征北伐有功劳。
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
宋江的随从们置备棺椁,按照礼仪将他安葬在楚州。官吏们听从他的遗言,没有辜负他的嘱托,和宋江的亲随、本州的吏胥老幼一起,护送宋公明的灵柩,将他安葬在蓼儿洼。几天后,李逵的灵柩也从润州运到了,随从们遵照他的遗愿,将灵柩安葬在宋江墓的旁边,这暂且不表。有诗为证:
始为放火图财贼,终作投降受命人。
千古英雄两坯土,暮云衰草倍伤神。
且说宋清在家中患病,听到家人回来报信,说哥哥宋江已经在楚州去世。由于宋清卧病在郓城,无法前往送葬。后来又听说宋江葬在了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只能派家人前去祭祀,查看坟茔。家人将坟茔修筑好后,回来向宋清汇报,这也暂且不提。
却说武胜军承宣使、军师吴用,自从到任之后,心里常常闷闷不乐,时常思念与宋公明之间的深厚情谊。一天,他忽然感到心情恍惚,夜里睡觉也不得安宁。到了晚上,他梦见宋江和李逵二人,拉着他的衣服说:“军师,我们一直以忠义为重,替天行道,从未有负于天子。如今朝廷赐我们药酒,我们死得冤枉。我死后,已经葬在了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深处。军师要是念及往日的交情,可到我的坟前来看看。” 吴用正要问个详细,突然惊醒,才发现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吴用泪水夺眶而出,一直坐到天亮。自从做了这个梦,吴用便寝食难安。
第二天,吴用便收拾好行李,独自一人前往楚州,没有带上随从。一路上,他匆匆赶路,未曾停歇。抵达楚州后,他发现宋江真的已经离世,当地百姓听闻此事,无不唉声叹气,深感惋惜。
吴用赶忙准备好祭祀用品,径直前往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他四处找寻,终于找到了宋江和李逵的坟墓。站在墓前,吴用悲痛万分,一边哭泣,一边用手拍打着坟冢,哭诉道:“仁兄啊,你的英灵若在,一定要明察啊!我吴用不过是一个乡村学究,起初跟随晁盖,后来遇到仁兄,承蒙你救护,才能享受荣华富贵,至今已有数十载,这一切都多亏了兄长的恩德。如今你为了国家而死,还托梦给我,兄弟我无以为报,只愿能将这个梦,与仁兄在九泉之下一同实现。” 说完,他哭得更加伤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