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诗曰:

手握貔貅号令新,睦州谈笑定妖尘。

全师大胜势无敌,背水调兵真有神。

殄灭渠魁如拉朽,解令伪国便称臣。

班班青史分明看,忠义公明志已伸。

话说当下关胜等四位将领,骑着快马,率领军队迅速杀到乌龙岭上,正好与石宝的军马相遇。关胜在马上大声怒喝:“贼将,怎敢杀害我的弟兄!” 石宝见是关胜,心中胆怯,无心恋战,连忙退上岭去。此时,指挥白钦却上前迎战关胜,两匹马交错,兵器并举。两人激战不到十个回合,乌龙岭上突然又响起鸣锣收军的声音。关胜见状,没有继续追赶。岭上的军兵顿时乱作一团。原来,石宝一直只顾在岭东厮杀,却没料到岭西童枢密已率领大队人马,奋力杀上岭来。宋军中的大将王禀,立刻与南兵指挥景德展开激战。两人你来我往,斗了十多个回合,王禀瞅准时机,将景德斩于马下。

紧接着,吕方、郭盛率先朝着山上冲去,想要夺取岭隘。然而,他们还没跑到岭边,山头上突然飞下一块大石头,郭盛连人带马被砸死在岭边。在岭东的关胜,远远望见岭上大乱,心知岭西已有宋兵杀上,急忙召集众将,一起杀上山去。宋军两面夹攻,岭上顿时陷入混战。吕方恰好遇到白钦,两人立刻展开厮杀。他们交手不到三个回合,白钦一枪刺来,吕方敏捷地一闪,白钦的枪从吕方肋下刺了个空。而吕方的戟也被白钦拨得倒横。两人在马上都无法充分施展兵器,索性都扔掉手中武器,在马上相互揪住。偏偏此时他们身处山岭险峻之处,马匹根本站立不稳。两人用力过猛,结果连人带马都滚下了岭去,这两位将领就这样死在了岭下。

这边关胜等众将弃马步行,全都杀上岭来。此时两面都是宋兵,已经成功杀到岭上。石宝见两边都无路可逃,担心被活捉受辱,便抽出劈风刀自刎而死。宋江的众将成功夺取了乌龙岭关隘,关胜急忙派人将这个消息告知宋先锋。

睦州上游方向,又有军马杀来,与关胜等人上下夹攻。江里水寨中的四个水军总管,见乌龙岭已失,睦州也已沦陷,纷纷弃船,逃到江对岸。结果被隔岸的百姓生擒了成贵和谢福,并将他们押送到睦州献给宋军。翟源和乔正则趁乱逃走,不知去向。宋兵大队人马回到睦州,宋江得知消息后,出城迎接童枢密和刘都督入城。众人屯驻安营完毕,宋江出榜安抚百姓,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投降的南兵不计其数。宋江将仓库里的粮米全部分发给百姓,让他们各自回归本业,重新成为良民。之后,宋江下令将水军总管成贵、谢福剖腹取心,用来祭祀兄弟阮小二、孟康,以及在乌龙岭阵亡的所有将佐,让这些死去的英灵都能得到祭奠。接着,宋江又让李俊等水军将佐,带领众多船只,把俘获的贼首和伪官,押送到张招讨的军中。

宋江又见折损了吕方、郭盛,心中惆怅不已,于是按兵不动,等待卢先锋的兵马,准备一同攻取清溪。有诗为证:

古睦封疆悉已平,行宫滚滚火烟生。

几多贼将俱诛戮,准拟清溪大进兵。

且不说宋江在睦州屯驻的情况,再说副先锋卢俊义,自从在杭州分兵之后,统领三万人马,本部下有正偏将佐二十八员,带领军队取山路朝着杭州进发。他们经过临安镇钱王故都,来到了昱岭关前。把守昱岭关的,是方腊手下的一员大将,绰号小养由基的庞万春,他是江南方腊国里箭术最为高超的人。庞万春还带着两员副将,一个叫雷炯,一个叫计稷。这两个副将都能拉开七八百斤劲弩,而且各自擅长使用一枝蒺藜骨朵。他们手下共有五千人马。三人牢牢守住昱岭关隘,得知宋兵分拨副先锋卢俊义率领军队前来,早已准备好了应对的器械,只等宋军靠近。

且说卢先锋的军马渐渐靠近昱岭关前。当日,卢俊义先派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六员将校,带领三千步军,前去侦察。当时,史进等六将都骑着战马,其余的都是步军,他们一路缓缓哨探到关下,却一个敌军都没撞见。史进在马上心中起疑,便和众将商议。话还没说完,他们已经来到关前。抬头一看,只见关上竖着一面彩绣白旗,旗下站着小养由基庞万春。庞万春看到史进等人,大笑起来,骂道:“你们这伙草贼,只配在梁山泊里待着,靠着宋朝招安的诰命过日子,怎么敢跑到我这国土里来逞强!你们可曾听说过我小养由基的名字?我听说你们这伙人里有个叫小李广花荣的,叫他出来,和我比比箭法。先让你们见识一下我的神箭!”

话刚说完,“嗖” 的一箭射出,正中史进,史进当即落马。其他五将急忙一起上前救起史进,上马就往回跑。这时,山顶上一声锣响,左右两边的松树林里,万箭齐发。五员将顾不得史进,各自拼命逃命。转过山嘴,对面两边山坡上,一边是雷炯,一边是计稷,弩箭像雨点般射来。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躲避这般密集的箭矢。可怜梁山的六员将佐,就这样命丧于此。史进、石秀等六人,一个都没能逃脱,全都被射死在关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千步卒,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个小军逃了回来,向卢先锋报告了此事。卢俊义听后大惊失色,如痴如醉,愣了半晌。神机军师朱武赶忙劝谏道:“如今先锋如此烦恼,恐怕会耽误大事。我们可以再商量一个计策,去夺取关隘,斩杀贼将,报此仇恨。” 卢俊义说:“宋公明兄长特意分给我这么多将校,可如今还没打赢一场,却先折损了六员大将,而且三千军卒,只剩下一百多人回来。这样下去,我有何颜面去歙州与兄长相见!”

朱武回答道:“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都是中原山东、河北一带的人,不擅长水战,所以失了地利。必须找到当地的乡民给我们指引路径,才能了解这里山路的曲折情况。” 卢先锋说:“军师说得极是。那派谁去侦察路径比较好呢?” 朱武道:“依我看,可以派鼓上蚤时迁去。他擅长飞檐走壁,适合去山中探路。” 卢俊义随即让人叫来时迁。时迁领命后,带上干粮,佩上腰刀,离开营地出发了。有诗为证:

六位统军俱射死,三千步卒尽销亡。

欲施妙计勍强寇,先使时迁去探详。

且说时迁朝着山的深处走去,一心寻找路径。走了半天,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来到一个地方,远远望见有一点明亮的灯光。时迁心想:“有灯光的地方肯定有人家。” 于是趁着夜色,摸到灯光处一看,原来是一座小小的庵堂,里面透出灯光。时迁来到庵前,悄悄钻了进去。只见里面有一个老和尚正在坐着诵经。时迁便敲响了老和尚的房门,老和尚让一个小行者来开门。时迁进到里面,立刻向老和尚行礼。

老和尚说道:“客官不必行礼。如今正是万马千军厮杀的地方,你怎么会走到这里?” 时迁回答道:“实不相瞒,师父,小人是梁山泊宋江部下的偏将时迁。如今奉圣旨前来剿收方腊,没想到昨晚被昱岭关上的守将用乱箭射死了我们六员首将,我们没办法过关,所以特意派我来寻找道路,探听有没有小路可以过关。我从深山旷野一路寻到这里,还望师父能指点迷津,若有小路能偷偷越过关去,我一定重重报答。”

老和尚说:“这里的百姓都被方腊残害,没有一个不怨恨他的。老僧也是靠村里的百姓施主施舍斋粮维持生计。如今村里的人都逃散了,老僧无处可去,只能在这里等死。今日幸好天兵降临,百姓有福了。将军来剿灭这些贼人,为民除害,老僧原本不敢多嘴,就怕被贼人知道。但既然是天兵派来的头目,我多说几句也无妨。这里并没有路可以直接过关,要一直走到西山岭边,才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关上,只是恐怕最近也被贼人用石块堵住了,过不去。”

时迁问道:“师父,既然有这条小路能通到关上,那不知道能不能直接通到贼人的寨子里?” 老和尚说:“这条小路一直能通到庞万春的寨后,下了岭就是过关的路。只是恐怕贼人已经用大石块把路堵住了,很难过去。” 时迁说:“没关系。既然有路径,不怕他们堵住,我自有办法。既然如此,我已经知道路的方向了,小人回去报告主将,到时再来酬谢师父。” 老和尚说:“将军见到外人时,可别说老僧多嘴。” 时迁说:“小人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不会说出师父的。” 有诗为证:

破庵深院草萧萧,老衲幽栖更寂寥。

指引时迁知向导,剪除方腊若刍荛。

当日,时迁告别老和尚,径直回到营地,向卢先锋报告了此事。卢俊义听后非常高兴,马上请军师商议夺取关隘的计策。朱武说:“如果真有这样一条路径,那就太好了,拿下这昱岭关简直易如反掌。再派一个人和时迁一起去,完成这件大事。” 时迁问:“军师要办什么大事?” 朱武说:“最要紧的是放火放炮。需要你们带上火炮、火刀、火石,到贼人的寨后放起号炮,这就是你要做的大事。”

时迁说:“既然只是要放火、放炮,没有别的事,那就不用再派别人和我一起去了,就我自己去就行。就算再派一个人,也跟不上我飞檐走壁的速度,反而会耽误时间。而且我去那边行事,你们这边怎么及时赶到关边呢?” 朱武说:“这倒容易。贼人的埋伏只能用一次。我如今不管他们有没有埋伏,只要在路上遇到树木茂密的地方,就放火烧,任他们设伏也不怕。” 时迁说:“军师的见解真是高明。” 当下,时迁收拾好火刀、火石和引火煤筒,用包袱背着火炮,来向卢先锋告辞后便出发了。卢俊义让时迁带上二十两银子和一石米,送给老和尚,还派了一个军校挑着一同前往。

当日午后,时迁带着那个挑米的军校,沿着原来的路径,再次来到庵堂。见到老和尚后,时迁恭敬地说:“主将先锋向您多多拜谢,送上这些微薄的礼物。” 说着,便把银子和米粮都交给了老和尚。老僧欣然收下。时迁吩咐小军自行回营,然后再次向老和尚请求:“希望您能指引我路径,让小行者带我去吧。” 老和尚说道:“将军稍等,夜深了再去,白天去恐怕会被关上的人察觉。” 说完,便准备了晚饭款待时迁。

到了夜里,老和尚让小行者带路:“送将军到那边后,你就立刻回来,千万别让人察觉到。” 当时,小行者领着时迁,离开了草庵,朝着深山之中的小路走去。他们穿越树林,翻过山岭,一路上攀爬藤葛,行走在数里长的山间小径和野坡之上。此时月色微明,天气有些昏暗。来到一处山岭,这里险峻异常,石壁高耸。远远望去,有一个小小的路口,岭岩上堆满了大石,被砌成高高的墙壁,将道路阻断,根本无法通行。小行者说:“将军,已经能看到关隘了,那堆着石块的墙壁那边就是。翻过那石壁,就有大路了。” 时迁说:“小行者,你回去吧,我已经知道路该怎么走了。” 小行者便转身回去了。

时迁施展起他飞檐走壁、跳篱越墙的高超本领,那些石壁对他来说,轻松便攀爬了过去。朝着东边前行时,只见林木之中,半边天都被映得通红。原来是卢先锋和朱武等人拔营起寨,一路上放火烧林,朝着关隘赶来。他们先派了三五百军人,在路上清理尸首,沿着山边放火开路,让敌军的埋伏军兵无处藏身。昱岭关上的小养由基庞万春,得知宋兵放火烧林开路,说道:“这是他们的进兵之法,想让我们的伏兵无法施展。我们只需牢牢守住此关,任他们有多大能耐,也别想过去!” 他望见宋兵渐渐靠近关下,便带着雷炯、计稷,一同来到关前守护。

却说时迁一步步悄悄摸到关上,爬上一棵大树的顶端,伏在枝叶茂密的地方。他看到庞万春、雷炯、计稷等人都手持弓箭、踏弩,埋伏在关前,只等宋兵到来。只见宋兵一路放着火冲了过来。中间林冲、呼延灼骑在马上,在关下大骂:“贼将,怎敢抗拒天兵!” 南军的庞万春等人正要放箭射击,却没料到,时迁早已在关上。时迁悄悄地从树上溜下来,转到关后,看到有两堆柴草。他立刻摸进柴草堆里,取出火刀、火石,点燃火种,把火炮放在柴堆上。他先用一些硫黄、焰硝点燃那边的草堆,接着又点燃了这边的柴堆。随后,他点燃火炮,带着火种,直接爬上关隘的屋脊。此时,两边柴草堆里的火同时燃烧起来,火炮发出震天动地的声响。关上的众将顿时大乱,士兵们大喊大叫,只顾四处奔逃,哪里还有心思迎敌。庞万春和两个副将急忙跑到关后救火,时迁就在屋脊上又放起炮来。火炮的威力巨大,震得关屋都摇晃起来,吓得南兵纷纷扔掉刀枪弓箭、衣袍铠甲,全都朝着关后逃窜。时迁在屋上大声喊道:“已经有一万宋兵先过关了,你们还不赶紧投降,免你们一死!” 庞万春听了,吓得魂飞魄散,只是跺脚。雷炯、计稷更是吓得呆若木鸡,动弹不得。林冲、呼延灼率先冲上山顶,很快就赶到了关顶。众将都争着抢在前面,一起追过关去三十多里,追上了南兵。孙立生擒了雷炯,魏定国活捉了计稷,唯独庞万春逃脱了。宋兵还擒获了大半南军士兵。至此,宋兵成功占领了昱岭关,在关上屯驻了人马。

卢先锋拿下昱岭关后,重重地奖赏了时迁。他下令将雷炯、计稷在关上剖腹取心,用来祭奠史进、石秀等六人,并收拾他们的尸骸,葬在关上。其余敌军的尸首,则全部火化。第二天,卢先锋与诸将披挂上马。一方面行文向张招讨申报收复昱岭关的消息;另一方面,率领军队继续前进,沿着山路追赶,顺利通过关隘,一直来到歙州城边安营扎寨。

原来,歙州的守御由皇叔大王方垕负责,他是方腊的亲叔叔。与他一同守城的,还有两位大将,他们都被封为文职,共同守护歙州。一位是尚书王寅,一位是侍郎高玉。他们统领着十数员战将,屯驻两万军队,坚守着歙州城。王尚书原本是本州山里的石匠出身,擅长使用一条钢枪,坐下骑着一匹名叫转山飞的好马。这匹马登山渡水,如履平地。高侍郎则是本州士人的后代,会使一条鞭枪。因为这两人颇通文墨,方腊便加封他们为文职官爵,掌管兵权之事。小养由基庞万春兵败回到歙州,径直来到行宫,向皇叔面奏道:“由于当地百姓泄密,引诱宋兵从小路偷越过关,导致我军士卒离散,难以抵挡。” 皇叔方垕听后勃然大怒,喝骂庞万春道:“这昱岭关是歙州最为要紧的屏障,如今被宋兵突破,他们早晚就会打到歙州,我们该如何迎敌?” 王尚书上奏道:“主上暂且息怒。自古道:非干征战罪,天赐不全功。如今殿下可暂且免去庞将军的罪责,让他立下军令状,保证必胜,然后派他领军先行出战,击退宋兵。如果不能取胜,就将两罪并罚。” 方垕觉得有理,便拨给他五千军马,让庞万春出城迎敌,并要求得胜后回来复命。有诗为证:

雷厉风飞兵似虎,翻江腾地马如龙。

宋江已得重关隘,僭窃何烦待战攻。

且说卢俊义度过昱岭关之后,催兵迅速赶到歙州城下。当日,他与诸将一起,从上下两个方向攻打歙州。城门打开,庞万春率领军队出城迎战。两军各自摆开阵势,庞万春出到阵前挑战。宋军队里欧鹏骑马而出,手持一根铁枪,与庞万春展开交战。两人交手不到五个回合,庞万春佯装败走,欧鹏一心想要立头功,纵马追赶。庞万春突然转过身,背对着欧鹏射出一箭。宋将欧鹏武艺高强,伸手便将箭接住。原来,欧鹏没想到庞万春会放连珠箭。欧鹏接住一箭后,放心大胆地继续追赶。这时,弓弦声响,庞万春又射出第二支箭,欧鹏躲避不及,中箭落马。城上的王尚书、高侍郎见庞万春射中欧鹏,使其落马,庞万春得胜,便率领城中军马,一同冲杀出来。宋军抵挡不住,大败而回,退回三十里下寨,安营扎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清点兵将时,混乱之中又折损了菜园子张青。孙二娘见丈夫战死,命令手下军人寻得尸首火化,痛哭了一场。卢先锋看到这种情况,心中烦闷,思考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和朱武商议道:“今日进兵,又折损了两员大将,这可如何是好?” 朱武道:“输赢胜败,本就是兵家常事;生死交锋,也是人之常情。今日贼兵见我们退回军马,必定会自恃其能,料想他们今晚肯定会乘势来劫营。我们可以将军马和众将分调开,四下埋伏,在中军绑几只羊,如此这般安排。” 于是,朱武让呼延灼率领一支军队在左边埋伏,林冲率领一支军队在右边埋伏,单廷圭、魏定国率领一支军队在背后埋伏,其余偏将则分别埋伏在四散的小路里。朱武叮嘱,夜间贼兵来时,以中军火起为信号,四下里各自捉人。卢先锋将这些安排都布置妥当,众将各自前去守备。

且说南国王尚书、高侍郎二人颇有些谋略,他们与庞万春等人商议后,向皇叔方垕建议道:“今日宋兵败退,退到三十多里外屯驻。他们营寨空虚,军马必然疲惫。我们何不顺势去劫营,必定能大获全胜。” 方垕说:“你们众官仔细商议,可行就去做。” 高侍郎说:“我和庞将军领兵去劫营,尚书与殿下则要紧守城池。” 当夜,二将披挂上马,率领军兵出发。行军途中,马摘下銮铃,军士口中衔枚,悄无声息地疾行,来到宋军寨栅前。他们看到营门没有关闭,南兵不敢贸然进去。起初,还能听到清晰的更点声,可过了一会儿,更鼓便敲得杂乱无章。高侍郎勒住马说:“不能进去。” 庞万春问道:“相公为何不进兵?” 高侍郎回答:“听他们营里更点混乱,其中必然有诈。” 庞万春说:“相公错了。今日他们兵败胆寒,肯定疲惫不堪,睡梦中打更,哪里能敲得清楚,所以才会混乱。相公何必多疑,只管杀进去就是。” 高侍郎说:“你说得也有道理。” 当下,他们催促军兵劫营,众人手持大刀阔斧,杀进营中。

二将进入寨门,一直冲到中军,却一个军将都没看到,只见柳树上绑着几只羊,羊蹄上拴着鼓槌,敲打着鼓,所以更点才会混乱。两将意识到劫了个空寨,心中顿时慌乱起来,急忙大喊:“中计了!” 转身便往外跑。此时,中军内突然火起。只见山头上炮声响起,又燃起大火,四下里伏兵纷纷杀出,一起围拢过来。两将冲开寨门拼命逃窜,正好迎面遇上呼延灼。呼延灼大喝:“贼将,还不快快下马受降,饶你不死!” 高侍郎心慌意乱,只想脱身,无心恋战。呼延灼赶上前去,双手挥动双鞭,重重地打在高侍郎头上,打碎了他半个天灵盖。庞万春则拼命冲破重围,得以逃脱性命。他正拼命逃跑时,没料到汤隆埋伏在路边,汤隆用钩镰枪一钩,将庞万春的马脚拖倒,把他活捉了。众将早已在山路里追杀南兵。到了天明,众人都回到寨中,卢先锋早已坐在中军帐内,随即对众人进行赏赐,这且按下不表。有诗为证:

贼寇乘虚夜劫营,岂知埋伏有强兵。

中军炮响神威振,混杀南军满歙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