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诗曰:
海上髡囚号宝光,解将左道恣猖狂。
从来邪法难归正,到底浮基易灭亡。
吴用良谋真妙算,花荣神箭世无双。
兴亡多少英雄事,看到清溪实感伤。
话说宋江为了救回解珍、解宝的尸首,率军来到乌龙岭下,却正中石宝的计策。一时间,四下里伏兵齐起,前面有石宝的军马拦住去路,后面邓元觉又截断了退路。石宝高声厉喝:“宋江,你还不下马受降,更待何时!” 关胜见此,怒不可遏,拍马挥刀,直取石宝。两员大将刚交锋不久,后方又传来喊杀声。原来是四个水军总管一同登岸,会同王、晁中从岭上冲杀下来。花荣见状,急忙挺身而出,挡住后队,与王展开激战。双方交战几个回合后,花荣佯装不敌,转身便走。王和晁中不知是计,乘势追击。花荣瞅准时机,手起弓开,连珠二箭射出,正中王和晁中,二人翻身落马。南军士兵见状,吓得齐声惊呼,不敢再向前,纷纷后退。四个水军总管见王和晁中接连被射死,心中惧怕,也不敢贸然向前,因此花荣得以抵挡住敌军的攻势。
此时,斜刺里又杀出两阵敌军,一队由指挥白钦率领,一队由指挥景德率领。宋江阵中,吕方和郭盛二将迅速出列,吕方迎住白钦交战,郭盛则与景德相持。一时间,四下里各方人马分头厮杀,战斗陷入白热化。宋江正焦急万分之时,只听见南军后方喊杀声震天,敌军士兵纷纷逃窜。原来是李逵带着项充、李衮两名牌手,率领一千步军,从石宝的马军后方杀了过来。邓元觉刚要率军前去救援,鲁智深和武松又从背后杀到,二人挥舞着两口戒刀,横剁直砍,鲁智深的浑铁禅杖更是一路猛冲直截,他们带领着一千步军,如猛虎下山般杀入敌阵。随后,秦明、李应、朱仝、燕顺、马麟、樊瑞、一丈青、王矮虎等人,也各自带着马军和步军,拼死冲杀进来。四面的宋兵奋勇拼杀,终于杀散了石宝和邓元觉的军马,将宋江等人救回桐庐县。石宝见势不妙,也收兵退回岭上。
宋江在寨中对众将感激不已,说道:“若不是各位兄弟相救,宋江早已和解珍、解宝一样,成为泉下之鬼了!” 吴用说道:“兄长此去,我心中实在担忧,惟恐有失,便赶忙派遣众将前去接应。” 宋江连连称谢。
且说乌龙岭上,石宝和邓元觉两位元帅在寨中商议。石宝说道:“如今宋江的兵马退到桐庐县驻扎,倘若他们偷偷越过小路,度过岭后,睦州便危在旦夕了。不如国师亲自前往清溪大内,面见天子,奏请增调军马,守住这条岭隘,这样才能确保长久安全。” 邓元觉表示赞同:“元帅所言极是,小僧这就前往。”
邓元觉随即上马,先来到睦州,拜见右丞相祖士远,说道:“宋江兵强马壮,气势汹汹,势不可挡,其军马如潮水般席卷而来,实在令人担忧。小僧特来奏请添兵遣将,保卫关隘。” 祖士远听后,便与邓元觉一同上马,离开睦州,前往清溪县帮源洞。他们先拜见了左丞相娄敏中,说明奏请增调军马之事。
次日早朝,王子方腊升殿,左右两位丞相与邓元觉一同朝见。众人行完拜舞大礼后,邓元觉上前向方腊请安,随后奏道:“臣僧元觉,奉陛下圣旨,与太子一同镇守杭州。不料宋江兵马强悍,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难以抵挡。袁评事被其引诱入城,致使杭州失陷。太子因贪战而出奔,不幸身亡。如今臣僧与元帅石宝退守乌龙岭关隘,近日接连斩杀宋江四员将领,军威稍有振作。然而,宋江已进兵至桐庐驻扎,臣僧担心他们早晚偷偷越过小路,穿过关隘,如此一来,岭隘将难以保全。恳请陛下尽快选拔良将,增调精锐军马,共同保卫乌龙岭关隘,以便击退贼兵,收复城池。臣僧元觉,特来启奏。”
方腊听后,面露难色,说道:“各处的军兵都已调遣殆尽。近日歙州昱岭上的关隘战事吃紧,又分去了数万军兵。如今只剩下御林军,寡人还要依靠他们保卫大内,如何能随意调派出去?” 邓元觉又奏道:“陛下若不发救兵,臣僧实在无能为力。若是宋兵度过岭后,睦州恐怕难以坚守!” 左丞相娄敏中出班奏道:“这乌龙岭关隘,也是极为重要的地方。臣知道御林军共有三万,可分出一万跟随国师前去保卫关隘。恳请陛下明鉴。” 然而,方腊不听娄敏中的建议,坚决不肯调拨御林军去救援乌龙岭。有诗为证:
伪朝事体溃如痈,要请廷兵去折冲。
自古江山归圣主,髡囚犹自妄争锋。
当日早朝结束,众人退出大内。娄丞相与众官商议,决定让祖丞相从睦州分出一员将领,调拨五千军兵,跟随国师去保卫乌龙岭。于是,邓元觉与祖士远回到睦州,挑选了五千精锐军马,任命首将夏侯成,一同前往乌龙岭寨内,将此事告知石宝。石宝听后说道:“既然朝廷不调拨御林军马来击退宋兵,我们就先守住关隘,切勿出战。让四个水军总管牢牢守住滩头和江岸,只要有船只靠近,便出兵杀退,切不可主动进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且不说宝光国师与石宝、白钦、景德、夏侯成五人守住乌龙岭关隘,再说宋江自从折损了将佐后,一直驻扎在桐庐县,按兵不动,一住就是二十多天,未曾出战。忽然有探马来报:“朝廷又派童枢密携带赏赐前来,已到杭州。听说大军分兵两路,童枢密转而派大将王禀携带赏赐,前往昱岭关卢先锋军中。童枢密很快便会亲自前来,带来赏赐。” 宋江得知后,便与吴用等众将一同出城二十里迎接。回到县治后,宣读圣旨,随后将赏赐分发给众将。宋江等人参拜童枢密,接着设宴款待。
童枢密问道:“在征战过程中,常听闻折损了不少将佐。” 宋江满脸悲痛,垂泪禀道:“往年跟随赵枢相北征大辽时,兵将全胜,确实未曾折损一名将校。自从奉皇帝敕令来征讨方腊,还未离开京师,公孙胜便先行离去,皇上又留下了数人。大军渡江之后,每到一处,都会折损数人。最近又有八九个将佐病倒在杭州,生死未卜。在前面的乌龙岭两次厮杀,又折了几位将领。只因山险水急,难以正面交锋,急切间无法攻破关隘。正在忧虑惶恐之际,幸得恩相前来。”
童枢密说道:“当今皇上深知先锋立下大功,后来听闻折损将佐,特地派下官率领大将王禀、赵谭前来助阵。已经让王禀携带赏赐前往卢先锋处,分发给众将。” 随即唤出赵谭,与宋江等人相见,众人都在桐庐县驻扎下来。饮宴款待完毕。
次日,童枢密整顿军马,准备攻打乌龙岭关隘。吴用劝谏道:“恩相不可轻易行动。可先派燕顺、马麟前往偏僻的山间小径,寻找当地的百姓,向他们打听道路,另寻小路绕过关隘,从两面夹攻,使敌军首尾不能相顾,如此一来,此关便可轻易夺取。” 宋江点头称赞:“此言极妙!” 随即派遣马麟、燕顺带领数十个军健,前往村落中寻访百姓问路。
他们去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带着一位老者回来拜见宋江。宋江问道:“这位老者是什么人?” 马麟回答:“这位老者是本地的土居百姓,对这里的路径、溪山都十分熟悉。” 宋江对老者说道:“老人家,请您给我们指引一条穿过乌龙岭的小路,我定会重重酬谢您。” 老者说道:“老汉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却屡遭方腊残害,无处可逃。幸好天兵到来,百姓们有了福分,又能重见太平。老汉知道一条小路可以穿过乌龙岭,那边便是东管,距离睦州不远。从东管到北门,再转过西门,就是乌龙岭。”
宋江听后十分高兴,立刻让人取来银钱财物赏赐给引路的老者,并将他留在寨中,还安排人给他酒饭招待。次日,宋江向童枢密请求:“请恩相守把桐庐县,宋江亲自率领军马,前往睦州城下,从两面夹攻,夺取乌龙岭关隘。” 童贯便让宋先锋分兵派将。宋江亲自带领正偏将一十二员,取小路进发。童枢密则率领兵马,从大路前进。宋江所带的十二员将领分别是:花荣、秦明、鲁智深、武松、戴宗、李逵、樊瑞、王英、扈三娘、项充、李衮、凌振。有诗为证:
山岭崎岖绕睦州,损兵折将重堪忧。
若非故老为向导,焉得奇功顷刻收。
话说当下宋江亲自带领正偏将一十二员,随行马步军兵一万人,跟着引路的老者出发。行军途中,战马摘下銮铃,军士们口中衔枚,悄无声息地疾行。到了小半岭,遇到一伙军兵拦路。宋江当即命令李逵、项充、李衮冲杀过去。这伙约有三五百人的守路贼兵,很快便被李逵等人杀得干干净净。四更前后,宋江等人已到达东管。本处守把将伍应星,得知宋兵已偷偷越过东管,心想自己部下只有三千人马,如何能抵挡得住,一时间,众人一哄而散,纷纷逃回睦州,向祖丞相等官员报告:“如今宋江的军兵已偷偷越过小路,穿过乌龙岭,全都到东管来了。” 祖士远听后大惊失色,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宋江已命令炮手凌振,放起连珠炮。乌龙岭上寨中的石宝等人听到炮声,大为震惊,急忙派指挥白钦率军前去探查。白钦看到宋江的旗号遍布山林,漫山遍野都是宋兵,急忙退回岭上寨中,向石宝等人报告。石宝说道:“既然朝廷不发救兵,我们就坚守关隘,不要去救援。” 邓元觉却不同意:“元帅此言差矣!如今若不调兵救援睦州,还说得过去。倘若内苑有失,我们也难以自保。你若不去,我自去救援睦州。” 石宝苦苦劝阻,但邓元觉心意已决,他点了五千人马,手持禅杖,带着夏侯成下岭而去。
且说宋江率领兵马抵达东管后,并未急于攻打睦州,而是先打算夺取乌龙岭关隘。巧的是,正好与邓元觉的部队狭路相逢。双方军马逐渐靠近,摆开阵势。邓元觉一马当先,出阵挑战。花荣见状,赶忙凑到宋江耳边,低声说道:“对付此人,需如此这般,方能将其擒获。” 宋江听后,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嘱咐了秦明,两人心领神会。
秦明率先出马,与邓元觉展开激战。两人你来我往,斗了五六个回合,秦明佯装不敌,拨转马头便走,麾下的士兵们也纷纷四下散开。邓元觉见秦明败逃,以为有机可乘,竟撇下秦明,径直朝着宋江冲杀过来。原来,花荣早已做好准备,紧紧护在宋江身旁。待邓元觉逼近,花荣拉满弓弦,瞄准邓元觉的面门,“嗖” 地一箭射出。这一箭,弓如满月,箭似流星,正中邓元觉的面门。邓元觉当即坠马,被宋军士兵乱刀砍死。宋军见状,士气大振,如潮水般一齐掩杀过去。南军抵挡不住,大败而逃。夏侯成难以招架,只能朝着睦州方向逃窜。宋军一路追杀至乌龙岭边,然而岭上的守军纷纷扔下擂木炮石,宋军无法继续前进,只得折返,转而攻打睦州。
且说祖丞相见首将夏侯成狼狈逃来,报告说:“宋兵已越过东管,邓国师战死,此刻正前来攻打睦州。” 祖士远听闻,大惊失色,赶忙派人同夏侯成前往清溪大内,奏请娄丞相入宫启奏:“如今宋兵已从小路穿越至东管,正猛烈攻打睦州。恳请我王速速发兵救援,若再迟延,睦州必定失陷。” 方腊听后,大为震惊,急忙宣殿前太尉郑彪,拨给他一万五千御林军,令其星夜奔赴睦州救援。
郑彪上奏道:“臣领圣旨,但恳请天师一同前往策应,如此方能抵御宋江。” 方腊准奏,随即宣灵应天师包道乙入宫。包道乙来到殿上面见方腊,施了稽首之礼。方腊传旨道:“如今宋江的兵马眼看就要侵犯寡人的领地,多次攻陷城池,折损我众多兵将。此刻宋兵已齐聚睦州,望天师施展道法,护国救民,以保江山社稷。” 包天师奏道:“主上不必忧心。贫道虽才疏学浅,但凭借胸中所学,仰仗陛下洪福,定能将宋江兵马一网打尽,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方腊听后大喜,赐座并设宴款待。包道乙饮宴完毕,辞别方腊出朝。
包天师随即与郑彪、夏侯成商议出兵事宜。原来,这包道乙本是金华山中人,自幼出家,研习左道之术。后来追随方腊,谋叛造反,以邪道为正道,每逢交战,必定施展妖法害人。他有一口宝剑,名为玄天混元剑,能飞出百步之外取人性命,协助方腊行不义之事,因此被尊为灵应天师。那郑彪原本是婺州兰溪县的都头,自幼练就一身娴熟的枪棒功夫,投靠方腊后,官至殿帅太尉。他极为痴迷道法,拜包道乙为师,学到了许多法术。每逢厮杀,总有云气相随,故而人称郑魔君。夏侯成也是婺州山中人,原本以打猎为生,擅长使用钢叉,一直跟随祖丞相统领睦州。
当日,三人在殿帅府商议出兵,门吏前来禀报:“司天太监浦文英求见天师。” 询问其来意,浦文英说道:“听闻天师与太尉、将军三位即将提兵与宋兵交战。文英夜观天象,发现南方将星黯淡无光,而宋江等人的将星仍有一半明朗。天师此行虽有胜算,但恐怕会有不利。为何不回奏主上,考虑投降为上策,也好解除一国之危。” 包天师听后,勃然大怒,抽出玄天混元剑,将浦文英一剑斩为两段,随后急忙拟写文书,上奏朝廷,此事暂且不表。有诗为证:
文英占玩极精详,进谏之言亦善良。
妖道不知天命在,怒将雄剑斩身亡。
当下,包天师便派遣郑彪为先锋,率领前部军马出城进发。包天师亲自坐镇中军,夏侯成则负责断后,三军浩浩荡荡,前往睦州救援。
且说宋江的兵马正在攻打睦州,尚未取得明显进展,忽有探马来报,称清溪的救兵到了。宋江听闻,当即派遣王矮虎、一丈青夫妇二人率领三千马军前往哨探迎敌。二人沿着清溪方向前行,恰好与郑彪的部队相遇。郑彪率先出马,与王矮虎展开激战。两人二话不说,摆开阵势,便交起手来。战了八九个回合,只见郑彪口中念念有词,大喝一声:“疾!” 刹那间,他的头盔顶上涌出一道黑气。黑气之中,出现一个金甲天神,手持降魔宝杵,从半空中朝着王矮虎砸了下来。王矮虎见状,惊恐万分,顿时手忙脚乱,枪法大乱。郑魔君趁机一枪将他戳落马下。
一丈青见丈夫落马,心急如焚,急忙挥舞双刀上前救援。郑彪见状,立刻与她交战。两人只斗了一个回合,郑彪便拨马转身逃走。一丈青一心要为丈夫报仇,不顾一切地紧追不舍。郑魔君停下铁枪,伸手从身边的锦袋中摸出一块镀金铜砖,猛然转身,朝着一丈青的面门狠狠砸去。一丈青躲避不及,被一砖击中,落马身亡。可怜这位英勇善战的佳人,就此香消玉殒。有诗哀挽为证:
花朵容颜妙更新,捐躯报国竟亡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