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再次入城(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你往下,我往上,狭路相逢凑一双》最新章节。

孙六奇不解,这会子怎么不怕他是个坏人会给他们带来麻烦了?

“能,若是山里人带着,是可以的,不过山里都是种田养鱼的,去的话也没有什么太好的食物可以招待,而且要翻好几座山,马车的话,估计路不好走。”

“那还是算了,我最近时日较为繁忙,若是有时间的话,一定再来麻烦苏兄带我前去看看。”

“行!”

苏荣满口应下。

七里乡没有规定不能带人进山,只不过是要得到乡里半数人家的同意,便是娶媳妇,娘家人想要进山,也得要族姓一半以上的人同意才可以,所以能嫁进七里乡的女子基本上都是考核过了的,心眼多的人还真是少。

说完了话,孙六奇将剩下的鱼全部交给手下的人去称了,葛桑就在一旁看着。

孙六奇瞧着小姑娘看着桌上的银钱和秤眼冒精光,二十多人里,就她一个小丫头片子,起了逗弄她的心思。

“小丫头,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叔叔好,我叫葛桑,今年十四了。”

“十四?那你倒是和沈佑那孩子一个年龄。”

“沈佑是谁?”

苏荣笑道:“就是我之前给大家介绍的小佑。”

“原来他姓沈呀。”

“嗯。”

孙六奇从桌上将一贯钱的绳子拆下来,随机用手抓了一大把铜钱来到葛桑面前。

“小丫头,会识数不?”

“会一点点。”

“那你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铜板?要是数对了,叔叔就送你个小礼物怎么样?”

葛桑将头扭到苏荣那边,见荣叔叔点了头,她也不别扭,直接答应了下来。

“那就谢谢叔叔了。”

葛桑会的数不多,百以内的能够数清楚,多出一百个铜板就得再数一次了。

“叔叔,这里是一百个铜板。”

葛桑先将一百个铜板数了出来,又去数剩下的。

好在孙六奇抓的铜板不多,剩下的有三十四个。

“这里是三十四个。”

葛桑将铜板还了回去,给出了这两个数。

孙六奇笑着对苏荣道:“看不出来,你们山里的孩子这算学还是不错的,便是这女娃,也是丝毫没有出错。”

“我们这一辈就算了。都种了大半生的地,远比不得这些小辈,不过,山里的孩子确实有好些聪明的。桑丫头就是其中一个。”

“那苏兄,有没有想过出大山看看?咱们的合作生意才刚刚起步,等再过一段时日,积攒一些钱,能把孩子送出山,读读书,或者干干别的,也是不错的。”

葛桑听后,瞬间两眼放光,但很快,眼里就黯淡了下去。

孙叔叔话说的没错,但她们家人少,一共就四口人,爷爷,爹,她娘以及她自己,娘还在生她的时候伤了身子,注定她不能再有弟弟妹妹,好在爷爷和爹都不嫌弃她娘,依旧对她娘很好,重活累活儿都不让干,自己又是个女子,走不了科举的路,就算她出了大山,外界女子干事都多有不便,她也做不了什么。家里还有十一亩的税田,她也做不到那么自私,留下爷爷和爹做着农活,自己却孤身一人在外打拼。

总之,理想是好的,可现实却是不允许。

葛桑想到的,苏荣也能想到。七里乡人多,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不一样,以前乡里都是自给自足,却也没有多余的闲钱,都用来交夏税了,说白了就是穷。读书需要常年供应,还都是供应银子,做生意又需要本钱,这些他们都凑不出来。便是泉宝降生的这一年后,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了一些,但要供家里的孩子读书,供到考上秀才才能减免赋税,可每三年只出两个秀才名额,能减的税田也不多。

对七里乡的人来说,读书要花大量的成本,家里还要少一个劳动力,便是考上秀才,最短也需三年时间,长的话,几年十几年都看不到盼头,根本就是不划算的买卖。所以七里乡的人在他们现在还活着的人中,就出了一个苏贺老先生曾经花了六年时间考上了秀才,但也止步于此,去参加院试之际未能中榜,没能成为举人,做不了官,便歇了继续读的心思,转头回了乡内,去教年轻一辈识字去了。

可以说,七里乡处处透着艰难,想要出山,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事。

苏荣:“掌柜的,之前有想过,但山里的情况很多变,年轻一辈都出去了,田里的粮食就没人种了。”

“你们要种多少田?”

孙六奇有些疑惑。

他知道朝廷如今的田税并不重,只有两成不到,更多的时候控制在一成半,战年会增到三成左右,但这也不高,便是县城的百姓也从未得到压榨,抱怨田税过重。可听荣兄的意思,他们的田税似乎很重?

“税田十亩左右。”

“十亩?!这么高?!”

这属实是孙六奇没想到的。若按照税率来计算,岂不是山里一户人家就有百亩田?这在其他县城都能做一个小小的乡绅了。

一户百亩田,有这么多的田,不能雇人种,只能自己种?这是什么方式?

原谅孙六奇对这一方面不是特别了解,暂时没能想到“井田制”这一种划分方式。属实是在景国,这种井田制很少有地方会用到。孙六奇从小到大也只是听闻过,却从未见过。现下同他说起,无疑是纸上谈兵。

孙六奇:“这样吧,苏兄,若有机会,我随你去山里看看,说不定能给你们点意见。”

“如此,那就多谢掌柜了。待我同乡里人商量,定等着你过来做客。”

“好说好说,一定去。哦,对了,差点忘了还有个小丫头片子。”

孙六奇摸了摸葛桑的头:“小丫头,等叔叔一会,给你拿个小礼物,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你应该会喜欢。”

刚刚他就瞧见了,这小丫头对计数很感兴趣。她既然数对了铜板,他也不能食言。

没一会儿,孙六奇就回来了,手中拿了份小礼物。约莫只有葛桑的两只手掌那么大。

葛桑眼睛发光:“小算盘!”

“是的,给你的奖励。”

葛桑再次看向苏荣,经他点头后收下了小巧的算盘:“谢谢叔叔!”

“不客气,拿着就好好用,你是个学算学的好苗子,日后希望能在县城看到你的身影。”

“行,叔叔,我一定努力学!”

等回了七里乡,她就能学更多了。

苏荣也在一旁打趣道:“看不出来,掌柜竟然还会木工。这算盘这么小,我还是头一次见。”

“确实是我自己做的,县城独此一家,但不外售。这手艺活是年轻时跟着一位朋友学了一两分,后来,我选择了向下经商,他选择了往上走,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分别了。这些小玩意,也是我平日无事用来打发时间的,放着也是放着,给了桑丫头也算物尽其用了。”

葛桑再次道谢:“谢谢叔叔。”

孙六奇拿过了伙计递过来的册子,看了看:“好了,这鱼也称好了,丫头,这是你家的银钱,八两银子,叔叔给你六两再加三贯钱,拿着这些钱一会儿去买身好点的衣服换一换,若是着凉了,可就要耽误学习不划算了。”

“嗯!”

葛桑重重地点了一下头,这个冬天,她们全家一定会过个好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