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笄礼与婚礼(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穿农户女》最新章节。
在她兢兢业业打理空间得这半年,曹家时不时会送一些麻布料,有时也会送一些松仙楼新出得糕点。
有时她也会想曹知谦到底长什么样子?是丑或是俊?是胡子拉碴还是清爽干净?是温文尔雅还是粗犷豪迈?是谦谦君子还是腹黑直男?
她总是回想冯叔对她说过曹知谦得大概样貌,身高八尺有余.....那个子肯定很高。
冯叔又说他一表人才,她倒不是不信任冯叔,只是男人得审美有时候真的令人不敢恭维。
说心里话,要不是她已经经历过婚姻,灵魂又是历经沧桑得老女人,她或许对这桩婚事有无限得期待。
嫁给谁?怎样的人?会不会喜欢她?她统统不在意,她只在意她的生活质量不能下降,她的未来要平平安安,至于夫君对她好不好她真的不在乎。
对夏朝得一些风化习俗多少也了解一些,听说有钱有势得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不仅可以娶一门身份背景不错得正妻,还可以取一位偏妻和一位下妻。
偏妻的地位仅次于正妻,她在家庭中的角色类似于现代的“平替”,即替代正妻在某些场合行使妻子的职责,辅助正妻,特别是在商人家庭中,偏妻可能会负责管理异地家庭财务和外部交际。
下妻的地位较低,她们的主要任务是伺候夫君和夫人,下妻有时也被称作庶妻或妾室,她们的地位与小妾相似,但又略高于普通的小妾。
至于四妾有平妾,良妾,贵妾,贱妾。
听说平妾得地位较高,仅次于正妻。
而良妾出身名门,但因为是庶出,不能以正妻的身份嫁入门当户对的人家,就选择以妾的身份嫁入。
而贵妾是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出身清白,但没有家庭背景,只能以妾的身份嫁入富贵人家。
贱妾是贫苦人家为了生活,不得已将女儿买出,贱妾就相当于一件商品。
虽说这是有权有势得男人才能享受到的福利,但曹家也算殷实,若真按着当初冯叔分析得情况,如果曹家能以银钱走动府衙,曹知谦以后或许也能当个亭长。
有了地位家里又有钱财,就算不取偏妻和下妻,纳个妾也不是不无可能。
她这人或许没有什么优点,也或许长得不够漂亮,但洁癖这种心理问题她是十足十得占全了。
“和谐生活”这么私密得事情,要是与人共享.....她害怕自己的病,连现代对于私密得病都控制不住,更何况没有什么医疗技术得夏朝。
她不敢把自己得健康生命,寄托于一个游走在众多女性当中得男人,无非就是“和谐生活”没有而已,又死不了人,能获得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若是以后那曹知谦真纳妾娶妻,她就大大方方得帮他安排,一周得时间保管他不重样,日日都有不同得女人陪伴,前提是别来碰她。
正好也解决了她不想生孩子得难题,不管哪个妻子妾室生的孩子都是曹知谦的,也不算曹家绝后,她也可以在众多孩子当中选一个做自己得孩子,亲不亲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孝顺人品好,将来她老了不会苛待她就够了。
最后就是曹知谦爱不爱她就更不重要了,不爱她她还图个清净,毕竟女人一动心那就是万丈深渊,不如和对方做个哥们,朋友,帮他追喜欢得妞,跟他喝酒吹牛逼谈谈那些永远无法实现得梦想,以及不管何时何地都支持哥们得决定,保持住彼此得界限。
她就不相信了,她这么仗义得跟曹知谦相处,这曹知谦对她还能不尊重?那这人得多有毛病啊!
所以这半年她会偶尔幻想曹知谦得模样,但对于他们俩人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得婚姻并没有报多大期待。
半年之期一晃而过,距离成亲得日子越来越近,在成婚前按着夏朝得习俗她要先行笄礼,表明她成年可以嫁人了。
笄礼服与女方得婚服都是男方准备,笄礼穿的衣服稍显贵重,她还是第一次穿这种类似曲裾得细麻料做的衣服,紧身窄袖勾勒出她匀称的身材。
与笄礼得纯色不同,婚服是玄纁色,夏朝人认为天为玄色(黑色)地为纁色(浅红色),女子得婚服上身黑色下身纁色,不过为了不僭越,百姓用纁色是能在下身裙摆之间点缀一些纁色。
笄礼还有一根钗,这钗是女方家自己准备得,她到是不拘什么材质。
王婆子的意思买一根木钗,李桂香据理力争,觉得闺女马上要嫁人了,嫁的还是有头有脸得亭长家,人家送来得钱财礼物那么多,足够给差兰花一根体面得钗了。
李桂香求着张老汉给闺女买一根银钗,张老汉也觉得兰花嫁去得是体面人家,以后他还想着让兰花多顾一些娘家,所以就派张大顺两口子去打听一下价格。
两口子回来说一根银钗最低要一千钱得时候,张老汉有些后悔了,一千钱可够一家人几个月嚼头了。
张老汉舍不得拿这么多钱,偷偷和张大顺商量带着李桂香去买一支几百钱得钗得了,又说家里嘴多哪一样不都需要钱,一只钗就要一千钱也太贵了。
张大顺觉得阿翁说的有理,一支银钗就要一千钱,还细溜溜得戴上也看不见。
父子俩商量完,张大顺带着李桂香去了首饰店,强硬得让她买一支木钗,给李桂香气得却又不敢大声反驳。
心里委屈得一路抹眼泪,她闺女嫁的可是亭长家得大郎,笄礼这么重要,竟然就给买一支木钗。
家里要是没那些银钱她就不挑了,可曹家可是送了足足三万钱,竟连一千钱得银钗都不舍得买。
再看看给她闺女准备得嫁妆,聘礼送来得几匹布,君姑扣下三匹,剩下两匹当作嫁妆给了兰花。
布鞋两双,五百钱,就这么点嫁妆哪能让曹家看重她闺女。
这几年进了城也多少知道这边人成婚,新妇得嫁妆可是关乎嫁过去郎君,君舅,君姑得看重成度。
在乡下时她们不懂这些,就算懂也没那个银钱,可如今曹家给聘礼钱可足有三万之多,竟还这么对待她闺女,李桂香心里憋屈死了。
是以这几日李桂香面色沉沉,连王婆子指使她干活她都懒得应付,这给王婆子气得指着她后背大骂不孝顺。
李桂香也不敢还嘴,夏朝得礼制以孝为首当其冲,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各个推崇孝敬父母,君姑一句不孝顺李桂香可是要被搓脊梁骨得。
不敢还嘴李桂香敢吊脸子,不管王婆子咋骂她,她不吱声可也不干活。
张大顺看不过眼踢了李桂香一脚横眉怒目“俺阿母跟你说话,你哑巴了咋地?让你干活你干啥不上去!”
李桂香轻哧一声压根不搭理张大顺,自顾自得回了屋子。
张大顺母子俩气够呛,张老汉砸吧砸吧嘴没说话,他知道这大息妇甩脸子给谁看呢,这是甩脸子给他看呐。
这是气他没给钱买银钗,一支银钗就要一千钱,这么个金贵玩意哪是他们这样人家戴得起得?
家里氛围怪怪的她早品出来了,见王婆子骂李桂香她不明所以,李桂香进屋她也跟了进去。
一进屋就见李桂香低头抹着眼泪,瘦瘦小小满头干草得头发让她有些心疼。
她走过去坐在李桂香身边,故意把脸探到李桂香眼前,突然一张脸近在咫尺的脸给李桂香吓了一跳,见是闺女故意逗她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得拍了她一把“胡闹啥!”
她嘻嘻笑着挽着李桂香瘦的只剩骨头得胳膊“阿母,你近几日怎么了?怎么看你总是愁眉苦脸不高兴呢?”
李桂香白了她一眼“俺有啥不高兴嘞?高兴地很嘞!你眼瞅着要嫁人嘞,以后再也不用跟在俺屁股后面烦俺了,俺高兴还来不及嘞!?”
她撇撇嘴“我才不信呢,阿母,你高不高兴我可都看的仔细,你就是不高兴,你说说到底怎么了?”
李桂香见闺女贴心晓得关心她,心里暖和叹口气“曹家地聘礼足又三万钱还有好几匹布,收了这些聘礼也没见给咱大房分些嘞,眼瞅着三日后你就要做笄礼嘞,连个一千钱地银钗都不给咱买,你说俺生气不嘞?你再瞅瞅给你准备地嫁妆,那几匹布还是人曹家地聘礼嘞,也就两双鞋是你大父大母给出地!合着聘礼地钱全家一起花,你嫁人啥也不管嘞?
这榆州城新妇嫁人,那带多少嫁妆就在郎君家说多少话,你君舅君姑要看你没带几样嫁妆可是要瞧不起你嘞!”越说越愁,李桂香心里堵得像吞了个石头喘不过气来。
她挑眉“就这事?”
李桂香来气又拍了她一把“咋地,这事还小咋地?这可是你嫁去曹家以后地面子嘞,你面子都没了以后还能过上啥好日子嘞!”
她拍拍李桂香粗糙的手安抚她“阿母放心,曹家真要对不住我,我就跟曹大郎合离没什么大不了得”!
“你个死丫头说啥胡话嘞!啪啪啪....”李桂香又惊又气下了狠手锤她后背。
这给她疼的眼泪差点没飙出来,赶忙站起身躲开李桂香得魔爪急着解释“阿母我就是说说,不必当真!”
“说说也不成嘞!”虽夏朝对男女夫妻之间合离没啥说道,可嫁了人就得好好地过日子,哪能说合离就合离嘞!
“阿母我再也不说了,不说了”她又重新坐回李桂香身边安抚她“阿母,你不必忧愁我得嫁妆,大父不给就不给吧,我也不缺那点银钱,不就是银钗么?之前去曹夫人家她送了我好几样首饰呢,就那银钗都可精美了,我笄礼戴着曹夫人送的不是一样么。”
“俺怎地没见过?”李桂香狐疑。
“那自然是放在安全得地方了!”她眯着眼笑得一脸鸡贼。
李桂香撇嘴“算你有心眼子嘞!那今个儿你就去取一支回来,三日后就是笄礼嘞,还有半旬就是你成婚得日子嘞,这日子快地俺眨个眼就到嘞!”
她点头可又蹙眉“大父不让我出门,那我怎么取?”
李桂香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两下“一回俺带你出去,有家中长辈陪着不算违祖制。”
她眸子散出星星点点,开心的不知如何是好,大半年了她都没出过屋子了,真的要憋死她了。
兴奋的她拽着李桂香得手就要出门,李桂香轻拍她手”急啥?俺去收拾收拾洗把脸,埋了呼汰让人看笑话嘞!“
她抿嘴憋笑,这李桂香在上水村时天天头不梳脸不洗得,如今在榆州生活这么几年倒是学会注意形象了。
李桂香收拾完自己就跟张老汉说了一声,换做平时他不一定能同意,一个女人带着闺女出去看着不体面。
可眼下他也不好对大息妇太苛刻,难得又掏出二百钱递给她“拿着给兰花买点啥,眼瞅着要成婚嘞,看看有啥再置办点嘞!”
李桂香心里轻哼可面上还是恭恭敬敬接了过来,谢过了张老汉就出屋找兰花一起去街里。
这还是她和李桂香第一次单独出来逛街,这感觉怎么说呢.....很陌生,但也很幸福。
因为她知道李桂香心里是真的有她,对她也是义无反顾得好,或许是她是李桂香唯一得孩子吧,所以李桂香对她才这么好。
男尊女卑得朝代,家家重视男娃忽视女娃,只有李桂香不计较她是女娃。
她主动挽起李桂香得胳膊,旁若无人像现代那些相处极好得母女俩,手挽着手一起逛街。
李桂香僵硬了一瞬很不习惯闺女这样得举动,可看闺女笑得开心,也不晓得咋了她鬼使神差地任由闺女这么挽着她一起走。
出来得早李桂香本来想吃了饭再走,她着急没让李桂香在家吃,拉着她出来就想着要带李桂香下个馆子吃点好的。
松仙楼她不敢去,怕她今个出来得事传到曹家,倒不是怕曹家背着她说什么,就是单纯觉得不想让曹家人知道她出来了。
这几年哪家馆子好,哪家馆子菜品一般,她也听冯叔和阿来说过很多。
中午下馆子,这回她带着李桂香去吃包子,再来上一碗粟米粥也挺香。
李桂香怕花钱死活不想喝,她软磨硬泡下李桂香无奈跟着她来到一家馒头铺,给李桂香要了两个肉包子,她要了一个素馅得,两碗粟米粥。
她想着先少垫吧垫吧,中午还要带李桂香去吃好吃得呢。
别看张家日日卖咸鸡蛋鸭蛋,也有不少进项,隔两三日也会买上一刀肉家里开开荤。
可开荤得永远都是张家得男人和小孩,李桂香还赶不上万叶子呢,万叶子有张大安护着,吃肉这事多少能沾点光。
可李桂香没人护着,张大顺典型只考虑自己得人,所以李桂香在家里能吃到肉得机会屈指可数,偶尔也就能沾点肉沫就不错了。
李桂香狼吞虎咽很快吃光了两个,显然是意犹未尽。她满眼笑意“阿母,你再喝碗粥,一会咱们转转。”她不提前告诉李桂香,就是怕她又老话重提说啥也不吃别花钱得话。
这包子还是刚刚她说自己有存钱,李桂香才跟着进来,李桂香手里就张老汉给的二百钱,还想着给闺女买些东西置办嫁妆嘞。
话说回来她还没好好逛过这榆州城呢,以前每天都忙着挣钱,忙着去酒楼,忙着收拾空间,种菜种地研制吃食。
像今天这样轻松得出来逛逛街,手里有钱又有闲得日子可太美好了,心里是一点压力都没有,轻松得很呐。
李桂香得意思是先去老榆街瞧瞧有啥置办得,她觉得不着急想带李桂香去月亮桥逛逛。
主要是她也没去过月亮桥,只听阿来说过月亮桥很漂亮很热闹的,周边都是青石铺路,河上有不少船只,其中不乏一些卖吃食得小船,可以在上面饮酒赏桥两侧得风光。
她挽着李桂香得胳膊一路奔着月亮桥而去,等她们到月亮桥时,鼎沸得人声,川流不息得人群,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得各色人等,交织成一副流动的画卷。
月亮桥横跨在河面上,桥两边摆满了各种摊位,摊主们热情地吆喝着,售卖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精美的手工艺品、香气扑鼻的小吃、五颜六色的玩具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河里,数十艘船只缓缓行驶着。船里坐着男男女女,他们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欣赏着岸上两边的热闹与美景。岸边的人们欢声笑语,有的在挑选商品,有的在品尝美食。
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时间仿佛静止了,人们沉浸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她和李桂香漫步在月亮桥上,感受着热闹的氛围。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一群富家子弟骑着马呼啸而过,行人纷纷避让。李桂香紧张地拉着她躲到一旁,嘴里念叨着可别冲撞了贵人。
这时,她瞥见路边有个卖钗子的小摊,上面摆着许多样式别致的木钗,雕花精美。她心想这木钗虽不如银钗贵重,但别有一番风味。于是拉着李桂香过去挑选,摊主热情地介绍着。她看中了一支雕着梅花的木钗,一问才五十钱,直道这也太便宜了。
当下就付了钱买下送给李桂香,李桂香直喊天爷嘞这也忒贵嘞!可梅花钗插在头发上时,李桂香还是不自觉摸了一把,看出也喜欢的很。
继续和李桂香在月亮桥附近游玩,享受这难得的自由时光,心中满是对即将到来的笄礼和婚礼的淡然与从容。
李桂香这辈子也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去过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集市还有儿弄街的菜市。
她一眼就瞧出了李桂香的胆怯和好奇,心里头一乐,拉着李桂香就往桥下停船的地儿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