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火攻破敌(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丘力居的霸业》最新章节。

诸侯联军在遭受乌桓骑兵接二连三的打击后,吓得再也不敢四散分开。可即便如此,由于粮道漫长且脆弱,他们不得不拉长战线,从南至北,一条蜿蜒曲折的长蛇阵就这样暴露在乌桓骑兵的攻击范围内。六十万大军,单听这数字,着实威武雄壮,然而,就像那些曾经出征草原的中原民族一样,粮草的供应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难题。且诸侯们来自好几个不同的势力范围,心思各异,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使得指挥调动变得难如登天。

反观他们的对手乌桓大军,尽管人数少得可怜,偌大的地盘拢共才四十万人,但这些军队皆是丘力居呕心沥血拉扯起来的,堪称老牌劲旅。将士们都是自己人,平日里频繁进行部队整编,彼此默契十足。而且每次出兵,人数几乎都不超过十万人,多以几万人的规模出征,指挥起来格外便捷。再加上整个大军以八个旗为组织形式,八位旗主恰似八位集团军总司令,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利,部队指挥更加灵活多变,打起仗来更是如虎添翼。

几场仗下来,除了袁绍、曹操这两位大佬以及西凉的马腾,其他诸侯可谓苦不堪言,纷纷打起了退堂鼓。粮道频频遭受攻击,这可不是个小问题。一旦粮草断绝,剩下的五十万大军就成了五十万张等着吃饭的嘴,光是吃饭就能把整支军队拖垮。甚至有人口出狂言,说要是六十万人能多死点,只剩三四十万就好了。如今,吃饭成了头等难题,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带这么多人。可带的人少了,又怕打不过乌桓那帮“龟孙子”。众人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尽快打到大同城,彻底占领那里,获取充足的补给,同时也盼着双方军队能在激烈交锋中狠狠消耗一番,既能消灭乌桓的主力,又能大幅减少己方这些吃饭的嘴。到最后,能有二三十万,甚至一二十万精锐士卒活着回去,那就再好不过了。

于是,袁绍和曹操两位大佬一合计,立刻在军中大肆宣扬“打到大同吃饱饭”的口号,同时命令大军强行军,直奔大同而去。一时间,大军气势汹汹,如泰山压顶一般。这股气势还真把乌桓军给震慑住了,再也不敢前来骚扰,联军一路上竟顺利无比。

暂且不说汉军这边缺粮的窘迫状况,将视线转到楼班这边。楼班站在大殿中,神色凝重地对群臣说道:“没想到诸侯联军如此不堪一击,这般不经打。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坚持到大同挨火烧。看来军队太多,也不见得是好事。万一他们坚持不到,半路上就退回去了,或者在半道上就展开决战,那可如何是好?”听到这番言论,大将鞠义挺身而出,朗声道:“大王,如果他们不来,岂不更好?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在大同稳稳地驻守下来。依末将判断,敌军必定会来。”

话音刚落,一声急报传来,说诸侯大军在毫无阻碍的情况下,距离大同已经不足六十里。城内众人听闻,顿时紧张起来。自乌桓崛起以来,虽说历经诸多战事,但以往的对手人数都不算多,多是几万人的规模。再加上乌桓向来粮草充裕,打仗打得那叫一个从容惬意。可如今,一下子来了五十万大军,说不害怕,那绝对是假的。

楼班见状,深知该自己站出来稳定军心了。他猛地大喝一声:“怕什么!我们早就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就算打不赢,咱们骑兵众多,难道还不会跑吗?咱们可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用最大的声音喊出这句看似“怂”的话后,神奇的是,不但没有打击士气,反倒引得众人一阵会心大笑。是啊,反正咱们有骑兵兜底,大不了就跑,至于别人,那就随他们去吧!

很快,诸侯联军在次日清晨让众军士饱餐一顿,随后一举杀向大同城。乌桓大军则步步迎战,边打边撤,一路退回大同城内。诸侯大军见城墙上站满了乌桓士兵,一时也不着急进攻。他们怎会想到,乌桓大军只等到天黑,便突然全员撤离。斥候发现这一情况后,袁绍毫不犹豫,当即下令全军集合,甚至连甲胄都来不及披,就发动了进攻。无奈乌桓全是骑兵,速度极快,根本追不上。于是,联军全军开始入城。

原本很多人还心存顾虑,不敢太快进城。可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突然大喊一声:“街道上到处是没来得及搬走的金银财宝和大量财货!”这一嗓子喊出去,众人瞬间红了眼,一拥而上。五十万大军,只有三四万人还在城外的时候,突然,城内爆发出好几声巨响,紧接着几处城门都被炸塌了,城内火光冲天,大量的猛火油和易燃物瞬间燃烧起来。刹那间,几十万大军乱作一团,人挤人,人踩人,场面完全失控。袁绍在混乱中被乱兵无情踩踏,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曹操此时也陷入了绝境,身边的亲卫们拼死护着他。他望着眼前混乱的场景,心中懊悔不已,暗怪自己太过轻敌,竟中了乌桓的圈套。他一边奋力抵挡着周围的乱兵,一边高声呼喊着部下的名字,试图重新集结兵力,突出重围。

而在城外,那三四万尚未入城的联军士兵,被眼前的景象吓得呆立当场。他们看着城内熊熊燃烧的大火,听着里面传来的凄惨叫声,心中充满了恐惧。这些士兵大多来自不同的诸侯势力,此刻失去了统一的指挥,顿时陷入了迷茫。有的士兵想要冲进城内营救自己的主公和战友,却被大火和混乱的人群阻挡在外;有的士兵则萌生了退意,想要逃离这个可怕的地方。

在混乱中,刘备带着自己的残部,在关羽和张飞的拼死保护下,艰难地朝着城外突围。刘备面色苍白,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场看似胜券在握的讨伐之战,竟会以这样的方式惨败。他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贸然进城,否则此刻恐怕也性命不保。

乌桓这边,楼班站在远处的小山坡上,看着大同城内的火光,心中五味杂陈。他虽然成功实施了火攻之计,给了诸侯联军沉重的打击,但也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他转头看向身边的鞠义,说道:“多亏了将军的判断,不然这次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鞠义拱手道:“大王英明,这都是大王的计策精妙。只是如今敌军虽乱,但仍有不少残部,我们还需乘胜追击,彻底消除隐患。”

楼班点了点头,下令各旗骑兵准备出击,对逃窜的联军残部进行追杀。乌桓骑兵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朝着联军残部席卷而去。他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将那些惊慌失措的联军士兵杀得丢盔弃甲。

这场战役过后,乌桓的威名传遍了四方。原本对乌桓心存疑虑的周边部落,纷纷前来归附。楼班借此机会,进一步整合乌桓的势力,加强了内部的管理和建设。他下令修复大同城的城墙和建筑,安抚城中百姓,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和商业,使乌桓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而在中原地区,袁绍的死引发了轩然大波。他的势力瞬间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内部开始争权夺利,四分五裂。曹操虽然侥幸逃脱,但也元气大伤,不得不退回自己的领地,休养生息,重新积蓄力量。其他诸侯也都受到了重创,短时间内再也无力组织起大规模的联军来攻打乌桓。

乌桓在楼班的领导下,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楼班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中原诸侯绝不会善罢甘休,未来还会有更严峻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于是,他继续加强军队的训练,提升士兵的战斗力,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周边势力建立友好关系,为乌桓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这个乱世之中,乌桓正努力寻找着自己的生存之道,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在大同城那场火光冲天的决战之后,乌桓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喘息期。楼班深知,这场胜利虽辉煌,却只是漫长征程中的一个节点,未来的道路依旧荆棘密布。他一边着手重建大同城,一边开始谋划乌桓的长远发展。

楼班下令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大同城进行全面修缮与扩建。曾经被战火摧毁的城墙,如今被加固加厚,城墙上增设了更多的瞭望塔和防御工事。城内的街道也被拓宽整平,新建的民居和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增强大同城的防御力,楼班还在城外挖掘了宽阔的护城河,引入附近的河水,使得大同城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

在农业方面,楼班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他从其他地区引进了新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他还组织修建了灌溉渠道,确保农田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源灌溉。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楼班下令减免部分赋税,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商业上,楼班积极推动乌桓与周边部落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他在大同城设立了专门的贸易市场,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前来交易。乌桓的皮毛、马匹、铁器等特产,通过贸易远销中原和其他地区,为乌桓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楼班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商人开展对外贸易,促进了乌桓经济的繁荣发展。

军事上,楼班对军队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训练和整顿。他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将领,负责训练士兵的骑射、格斗和战术配合能力。同时,他还加强了军队的纪律建设,制定了严格的军规军纪,对违反纪律的士兵进行严厉惩处。为了提升军队的装备水平,楼班下令打造了更多精良的武器和铠甲,为士兵配备了先进的战马。

随着乌桓的日益强大,周边的一些小部落纷纷前来归附。楼班对这些归附的部落采取了怀柔政策,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治权,让他们能够保持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同时,他还鼓励乌桓人与归附部落的人通婚,促进了民族融合。

然而,中原地区的局势却并未因大同之战的结束而平静。曹操在退回领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元气。他深知乌桓的威胁依旧存在,于是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再次对乌桓发动进攻。与此同时,袁绍旧部中的一些势力也在蠢蠢欲动,他们试图重新集结力量,为袁绍报仇雪恨。

面对中原地区的暗流涌动,楼班并未掉以轻心。他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情报收集工作,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前往中原,密切关注曹操和袁绍旧部的动向。同时,他还与周边的一些势力建立了联盟关系,共同应对可能的威胁。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楼班对众将领说道:“中原诸侯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曹操和袁绍旧部都在积蓄力量,他们随时可能对我们发动进攻。我们要加强军队训练,提升战斗力,同时巩固与周边势力的联盟,确保我们在面对敌人时能够占据优势。”

众将领纷纷表示赞同,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有的将领建议加强边境防御,在边境地区修建更多的堡垒和烽火台;有的将领则建议主动出击,在敌人尚未准备好之前,对其发动突袭;还有的将领提议加强与中原地区的内部势力的联系,分化敌人的力量。

楼班认真听取了将领们的建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采取综合措施。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在边境地区部署重兵,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中原地区,与一些反对曹操和袁绍旧部的势力进行联络,试图分化敌人的联盟。同时,他还命令军队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士兵的战斗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乌桓上下一心,积极备战。楼班相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就一定能够在这乱世之中,捍卫乌桓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