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益州攻略,初叩永安之门(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志11公孙熙》最新章节。

曹操退回中原后,公孙绣在关中的势力得以稳固,她的目光随即锁定了益州。这片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土地,不仅资源丰饶,战略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恰在此时,刘璋部下张松与法正暗中来投,带来了益州内部错综复杂的情报,为公孙绣开启了进取益州的机遇之门。

在关中的营帐内,公孙绣召集庞统、田丰、马超等一众智囊武将,共同谋划夺取益州的战略。营帐中气氛热烈,巨大的沙盘上,益州的山川走势、城池分布清晰呈现。

田丰率先开口,他眉头轻皱,指着沙盘说道:“主公,益州地势险要,四周环山,易守难攻。刘璋虽暗弱,内部矛盾丛生,但贸然进攻,依旧危机四伏。我们必须巧用张松、法正提供的情报,审慎布局。”

庞统轻抚羽扇,点头附和:“田兄所言极是。依我之见,可先以协助刘璋抵御外敌为名,派遣精锐部队入川,站稳脚跟后再徐徐图之。同时,持续联络益州内部对刘璋不满的势力,从内部进行分化瓦解。”

公孙绣认真聆听,思索片刻后说道:“两位先生所言在理。先派黄忠率领五千精锐步兵,以协防之名进入益州。切记,务必约束好士兵,不可侵扰百姓,以免引起刘璋的猜疑。”

黄忠领命后,迅速整顿兵马,携带粮草辎重,向益州进发。抵达益州边境后,黄忠受到刘璋的接应。刘璋虽对公孙绣的意图心存疑虑,但在张松、法正等人的劝说下,还是同意黄忠的部队进驻葭萌关。

黄忠进驻葭萌关后,严格遵循公孙绣的指令,专心训练士兵,修缮城防工事,还时常与当地百姓交流互动,赢得了诸多赞誉。他与张松、法正保持密切联络,及时掌握益州内部的最新动态。

此时,刘璋的谋士黄权察觉到异常,向刘璋进谏道:“主公,公孙绣派军进驻葭萌关,恐怕别有所图。我们应当加强防范,以免引狼入室。”刘璋听后,心中摇摆不定,既不想得罪公孙绣,又担忧黄权所言成真。

公孙绣得知刘璋开始警惕,决定加快行动节奏。她派庞统亲赴益州,与黄忠会合,全面主持益州攻略。庞统到达葭萌关后,与黄忠商议,决定先夺取益州东北部的永安城。永安城地处要道,是连接益州与荆州的关键节点,拿下它便能掌控益州的东大门。

庞统让黄忠佯装生病,闭门不出,营造葭萌关兵力空虚的假象。同时,他暗中联络永安城守将陈到,以高官厚禄为饵,劝其归降。陈到虽对刘璋忠心耿耿,但对刘璋的统治能力也有所质疑,在庞统晓以利害、反复劝说下,内心开始动摇。

庞统见时机成熟,定下计策。一日,庞统邀请陈到前来葭萌关商议要事,陈到带着少量亲信赴约。待陈到一入葭萌关,庞统便以礼相待,再次诚恳劝说陈到归降。庞统剖析了刘璋的昏庸与公孙绣的雄才大略,承诺陈到归降后不仅能保其荣华富贵,还能让他施展抱负。陈到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倒戈。

陈到归降后,庞统、黄忠率领大军,趁着夜色向永安城进发。由于陈到早已安排妥当,守城士兵纷纷倒戈,公孙绣的军队几乎未遇抵抗便顺利进入永安城。公孙绣兵不血刃地占领永安城,在益州东北部站稳了脚跟。

刘璋得知永安城失守,大惊失色,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张任主动请缨:“主公,末将愿率大军夺回永安城,将公孙绣的军队赶出益州!”刘璋无奈之下,任命张任为都督,率领两万大军奔赴永安。

张任是刘璋麾下的一员猛将,不仅武艺高强,且谋略过人。他深知公孙绣军队的厉害,因此行军极为谨慎。到达永安城附近后,张任并未贸然进攻,而是安营扎寨,仔细观察敌军动静。

庞统得知张任前来,与黄忠商议道:“张任勇猛且足智多谋,不可轻视。我们先坚守永安城,消耗敌军粮草,再伺机破敌。”黄忠点头赞同。

双方在永安城对峙数日,张任见永安城防守严密,强攻难以奏效,便决定采用迂回战术。他留下一部分兵力在永安城前佯攻,自己率领主力部队绕道,企图从背后突袭永安城。

庞统早料到张任会有此举动,提前在其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当张任率领主力部队进入埋伏圈后,黄忠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张任的军队顿时陷入混乱,被黄忠的部队杀得大败。张任在混乱中奋力抵抗,虽身负重伤,但凭借着精湛的武艺突出重围。

刘璋得知张任兵败,心急如焚,派使者前往永安城,请求庞统罢兵,并愿意割让部分土地给公孙绣,以换取和平。庞统拒绝了刘璋的请求,对使者说道:“回去告诉刘璋,只要他投降,可保他性命无忧,否则,益州全境将被我军踏平。”

使者无奈返回成都,将庞统的话转告刘璋。刘璋陷入两难境地,投降,他心有不甘;抵抗,又恐益州百姓受苦。此时,益州内部对刘璋不满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张松、法正等人在成都城中四处联络,煽动其他官员和将领投降公孙绣。他们散布消息,称刘璋昏庸无能,只有公孙绣才能带领益州走向繁荣。一时间,成都城内人心惶惶,刘璋的统治摇摇欲坠。

公孙绣占领永安城后,并未急于进攻成都。她深知益州地势复杂,刘璋虽弱,但仍有一定实力,且成都城防坚固。她一面在永安城积极整军备战,加强城防工事,储备粮草;一面继续暗中联络益州内部的反对势力,等待更好的时机。

在治理永安城方面,公孙绣任命能吏安抚百姓,减免赋税,鼓励农桑,恢复生产。她还选拔当地的贤才,充实永安城的各级官府,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与拥护。

此时,曹操在中原得知公孙绣占领永安城后,心中十分忌惮。他深知,公孙绣的势力逐渐壮大,已成为他统一天下的巨大阻碍。曹操开始在北方加紧练兵,储备粮草,准备与公孙绣进行一场决战。

而江东的孙权,看到公孙绣在益州的势力逐步扩张,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一方面加强江东的防御,另一方面也在探寻机会,试图与公孙绣或曹操联盟,以维护自身利益。

公孙绣深知,占领永安城只是她益州攻略的开端,也是统一天下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未来,曹操的威胁近在眼前,孙权的态度难以捉摸。但她毫不畏惧,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她将继续率领军队和谋士们,在这乱世中奋勇前行,向着统一天下的目标稳步迈进。

公孙绣在永安城站稳脚跟后,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迅速投入到对永安城的巩固与发展之中。她深知,要想彻底征服益州,仅靠一座永安城远远不够,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庞统作为此次益州攻略的主要谋划者,日夜操劳,制定了一系列治理永安城的策略。他首先整顿了永安城的吏治,选拔当地清正廉洁且有才能的人士充实各级官府,使得政令能够更加顺畅地施行。这些新上任的官员深入民间,倾听百姓的诉求,为公孙绣赢得了不少民心。

为了增强永安城的防御能力,庞统亲自勘察周边地形,指挥士兵加固城墙,在城墙上增设瞭望塔和箭楼,同时在城外挖掘深壕,布置拒马和鹿角等防御设施。此外,他还组织了一支由当地百姓组成的民团,平时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战时协助守城,既增强了防御力量,又让百姓有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在经济方面,庞统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提供农具和种子,并承诺三年内减免新垦土地的赋税。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百姓的积极性,永安城周边的荒地迅速被开垦,田野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庞统还重视商业发展,他重新规划了城内的集市,规范交易秩序,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商人前来贸易,一时间,永安城内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而此时的刘璋,在成都得知永安城失守以及城内一系列稳定发展的举措后,越发焦虑不安。他再次召集众将商议对策,然而,众人意见不一,内部矛盾愈发尖锐。有的将领主张立刻集结兵力夺回永安城,有的则建议与公孙绣求和,还有的甚至暗中与张松、法正等人勾结,准备伺机投降。

刘璋的儿子刘循主战,他向刘璋进谏道:“父亲,公孙绣占据永安,其心必在整个益州。若不尽快夺回,恐益州全境不保。儿臣愿率大军出征,与公孙绣决一死战!”刘璋看着儿子,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刘循的勇猛,但也明白公孙绣的实力不容小觑。

就在刘璋犹豫不决之时,张松和法正加快了在益州内部的策反行动。他们四处奔走,联络那些对刘璋统治不满的官员和将领,向他们宣扬公孙绣的仁德与雄才大略,承诺归降后将得到重用。在他们的煽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动摇,甚至有一些地方势力主动与公孙绣的军队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归顺。

公孙绣得知益州内部的这些动态后,与庞统商议下一步行动。庞统建议道:“主公,如今益州内部人心惶惶,正是我们进一步推进攻略的好时机。我们可派赵云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前往益州中部,攻打垫江。垫江地处交通要道,拿下它便能进一步切断刘璋与外界的联系,孤立成都。”

公孙绣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命令赵云挑选三千精锐骑兵,即刻出发。赵云领命后,迅速整顿兵马,踏上了前往垫江的征程。一路上,赵云严格约束士兵,不许侵扰百姓,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赢得了不少沿途百姓的赞誉。

当赵云的部队抵达垫江时,垫江守将李严早已得到消息,加强了城防。李严是刘璋麾下的一员得力将领,他深知垫江的重要性,决心死守。赵云观察了垫江的城防后,决定先采取围城策略,切断垫江与外界的联系,待城中粮草耗尽,再发动进攻。

李严在城中坚守不出,他一面组织士兵加强防御,一面派人向刘璋求援。然而,此时的刘璋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派出援军。随着时间的推移,垫江城中的粮草逐渐减少,士兵们的士气也开始低落。

赵云见时机已到,决定发动总攻。他亲自率领骑兵冲锋在前,士兵们架起云梯,奋勇攻城。李严虽奋力抵抗,但无奈寡不敌众,垫江最终被赵云攻破。李严在城破之时,被赵云生擒。

赵云将李严押解回永安城,公孙绣亲自接见了他。公孙绣深知李严的才能,她以礼相待,劝李严归降。李严见公孙绣胸怀宽广,且有统一天下的志向,最终决定归降。

占领垫江后,公孙绣在益州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张。她继续在垫江推行与永安城相同的治理政策,安抚百姓,发展经济。此时的刘璋,在成都愈发孤立无援,而公孙绣则在益州步步紧逼,向着最终占领益州、进而统一天下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