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再见君无器(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梦回春秋当大王》最新章节。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所有的商户都迅速在心中盘算起来,规模较大的商路商户直接就下了决定。
几个蜀地商人当场拍出定金:"我们蜀锦商会愿资助五万贯!只要将来过路费优惠三成!"
“我们梓潼商会愿出资修一条直通梓潼的商路,费用我们承担!”
姬长伯站在望东楼顶,望着城南渐成气候的展示会,嘴角微扬。
身后传来脚步声,君无器从城主府赶来,私下汇报一些姬长伯安排的事,“公子,水泥的高炉已经另外准备,您吩咐寻找的黑色石头,我也安排人去寻找了,在蜀南,巴中,梓潼附近都有发现,尤其是宜宾附近,发现了大片黑色石头,皆能燃烧!”
"水泥和铁器,都急需煤矿,蜀地煤矿丰富,尽快安排人手挖掘,走水路送到这里来,要尽快加工大量的水泥,修好沟通南北的水泥路。"姬长伯现在得知北边燕国的崛起,心中对于煤矿的渴望非常强烈。
不过幸运的是,巴国煤矿稀缺,蜀地倒是多的很。
姬长伯随后又安排道,"明日你派兵护送红叶前往宜宾考察煤矿,还有梓潼那边石灰矿,也要派人去看看,是否符合开采。"
君无器拱手应诺。
随后,姬长伯又询问了苍溪生铁产量如何,兵器出产速度,铁质农具的生产进度。
“现在巴蜀境内局势稳定,军队换装铁质武器的速度可以放慢一点,优先生产铁质农具,包括锄头,曲辕犁,耙子,都要抓紧生产。”
“如今巴蜀初定,各地垦荒的农具需求极大,如果生产跟不上,可以考虑向阆中,梓潼输出成熟的铁匠坊。”
君无器点点头,“我这就安排人手,如果宜宾那边煤矿产量足够大,我就向梓潼那边输出一些熟练的铁匠,应该能够跟得上各地的用铁需求。”
姬长伯点点头,认可了君无器的话。
“公子,蜀南急报,江州方面转发过来,黄婴大人不好拿决定,请君上定夺。”如花推开门,走了进来,他是为数不多可以不经通传,直接进来的人之一。
姬长伯接过纸质急报,审阅起来。
表情从好奇,变成了纠结,再到若有所思。
君无器好奇,于是姬长伯也将急报递给了君无器。
“修缮水利?这是好事啊……”君无器刚看了开头,正准备大声称赞的。
结果看到文末,“什么?预算三百万贯?!”
君无器的手微微颤抖,几乎拿不稳那张薄薄的纸页。
三百万贯——这相当于巴国整整三年的赋税收入不止!
"蜀南三郡的水利年久失修,确实该整治。"姬长伯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岷江流域,"但卢林报上来的预算,我看了一下,三地同时动工,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太过庞大,巴蜀初定,承受不起。"
"传令给黄婴,让内阁户部,派水利官员前往新津,会同卢林一起拿个章程计划来,饭可以一口一口吃,没必要一口吃个胖子。"姬长伯淡淡道,"另外考证水利施工的需求,由户部监督验证工程,验证通过后,准许动工,但钱粮分三批拨付。第一批三十万贯,第一阶段工程结束后,观察一下,没有问题,再继续追加投入。"
如花正要记录,却见公子从案头抽出一张特殊印鉴的纸:"另外再给米福安发密令,让他调三千精锐换上民夫衣服,混入施工队伍。"
君无器瞳孔骤缩。这是要......
"蜀南氏族这些年表面归顺,私下却把控着八成良田。"姬长伯冷笑,"他们突然联名卢林请修水利,无非是想借朝廷的钱,浇自家的地。"
姬长伯轻轻叩击桌面。三百万贯的工程,那些氏族敢伸手,就要做好被剁爪子的准备。
"告诉黄婴,第一批款项到账后,立即张贴告示。"他眼中寒光闪烁,"凡参与水利建设的农户,工程周边荒地开垦后,直接分给参与水利修建的平民,奴隶可以免去奴籍,另外再免五年田赋。"
君无器倒吸一口凉气。
这招釜底抽薪!蜀南氏族本想借机兼并更多良田,公子却直接把荒地许给参与建设的普通百姓和流民!
三日后清晨,阆中码头。
红叶站在自家商船船头,准备顺江南下江州,再逆长江而上,前往蜀南。
忽然听见岸上马蹄声急。
却是姬长伯麾下的锦衣卫送来一个檀木匣子,里面是一块特制的令牌。
"君上说,此物可调动沿途所有锦衣卫资源。"锦衣卫卫低声道,"另有一言转告:'宜宾煤矿关乎国运,遇事可先斩后奏'。"
江风掀起红叶的衣袂,她望着匣中温润如玉的玉璜,突然想起当年在苍溪,少年公子第一次遇见自己时的样子。
“一切拜托红叶姑姑了。”
红叶微微一笑,这次她将亲自带队,绝对要完成公子的任务。
另外,走水路前往宜宾,如果与米福安提前约好,也许半路还能见上一面。
想到这里,红叶的脸颊微微发烫,也不知是江风吹的,还是想到什么害羞害臊的事情。
晚宴上,觥筹交错,气氛融洽。
君无器当众向姬长伯汇报了阆中的军政情况,言语中尽显忠诚与干练。
听的一旁作陪的大商户,公子林,南充贵族,阆中公卿,皆心中赞叹君无器的治理能力和麾下强大的实力,同时又惧怕起来,毕竟这样的总督,巴国还有好几个。
若是每个总督都有如此实力,那这巴蜀之地,当真是有些可怕了。
君无器手持竹简,在烛火映照下逐项禀报:"宕渠今年新垦梯田两千亩,加上原有良田,共纳粮十五万石。铁器作坊产出农具三千件,已全部售出。"
他翻动竹简发出清脆声响:"苍溪方面,造纸坊扩建后月产纸张可达万刀,曲辕犁产量翻倍。最可喜的是水利工程竣工后,新增水浇地四千亩。"
姬长伯指尖轻叩案几。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在田间挥汗如雨的黎民。
"之前南充贵族移交的矿场已全部收归官营。此事后续由商部接手处理。"姬长伯轻描淡写地略过,却让那些贵族如坐针毡——谁不知道望东楼的红叶夫人,最擅长的就是让人"自愿"交出全部家产。
君无器继续道:"阆中驻军现有三万精锐,其中骑兵五千。按照公子制定的轮训制,每月有三千士卒在苍溪进行弩机操演。"
"农业是根基,军队是保障。"姬长伯举起青铜爵,"诸君且满饮此杯,为明年即将贯通南北的水泥路!"
众人举杯共饮,即便是北上迁移的充国贵族,也都非常配合,毕竟有了水泥路,从苍溪往返南充,也就没那么远了,日后也许还有回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