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变法之路(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秦朝历险记》最新章节。

这里驻扎着秦国的精锐部队,是抵御魏国的前线。守将高山是赢虔的心腹,得知国君驾临,亲自率军迎接。

高山向嬴渠梁汇报边境情况:"陛下,自从魏国表示愿意通商互市后,边境局势已经稳定许多。不过,我们仍在严密监视,防止有诈。"

嬴渠梁点点头:"二公子那边可有消息?"

"已收到密报,"高山回答道,"二公子率军西征,已经与戎狄主力交战两次,大获全胜。戎狄首领请求议和,但二公子要求他们交出所有魏国提供的武器装备,并立下誓约,永不再犯。"

嬴渠梁满意地点点头:"好!传朕旨意,命二公子乘胜追击,彻底解决戎狄之患。同时,加强与魏国的商贸往来,但军事上丝毫不可松懈。"

高山领命而去。营帐内,只剩下嬴渠梁、赢驷和商鞅。

嬴渠梁看向商鞅:"商君,这次南巡,朕看到了变法的成果,也看到了问题。你对此有何看法?"

商鞅沉思片刻:"陛下,变法之初,确实采取了一些严厉的措施,目的是迅速改变秦国积弱的局面。如今十年过去,国力已增,是时候调整策略,更加注重民生和人心了。"

嬴渠梁点点头:"说得好。秦国要强大,不仅需要富国强兵,更需要民心所向。接下来,朕要你与太子合作,共同完善变法政策,使之更加符合当下国情。"

商鞅看了赢驷一眼,恭敬应是:"臣遵旨。太子聪明睿智,必能为变法注入新的活力。"

赢驷也向商鞅微微点头:"商君变法之功不可磨灭。驷愿与商君同心协力,共襄国事。"

嬴渠梁满意地看着两人:"很好。此次南巡,不仅让朕看清了国家的现状,也让朕确定了未来的方向。秦国之强,需内政外交双管齐下,需变法与民心并重。"

他站起身,目光炯炯:"传令下去,三日后启程返回咸阳。朕要亲自主持大朝会,宣布新的国策!"

夜深人静,赢驷独自一人站在营帐外,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南巡的经历,让他对国家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自己的责任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想起了不久前在朝堂上发生的一幕,不由得心中惭愧。

那是在南巡前夕的一次朝议上,商鞅提出了新的田赋律法,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一法令将重新丈量土地,按新标准征收赋税,同时鼓励开垦荒地,增加农业产出。

当时的赢驷刚刚回京不久,对变法仍心存疑虑。更重要的是,他近日常与几位旧贵族子弟来往,听了不少抱怨变法的言论。这些旧贵族在变法中失去了不少特权,自然对商鞅怀恨在心。

"此法若行,必然再次扰民!"赢驷当场站出,声音洪亮,"上次丈量土地,已使百姓怨声载道。如今刚有好转,为何又要重启烽火?商君治国,难道只会加重百姓负担吗?"

这番言论一出,朝堂哗然。商鞅面色不变,只是深深地看了赢驷一眼。嬴渠梁却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太子好大的胆子!朝堂之上,如何对国之重臣如此无礼?新法未审先予否定,你可知国家根本?你可懂变法精义?"

赢驷被父王的怒斥震住,一时语塞。

"来人!"嬴渠梁厉声道,"太子不知朝政之重,不解变法之要,着即回府,闭门思过三日!待想明白了,再来见朕!"

赢驷羞愧难当,只得退出大殿。回府后,他越想越觉得自己有理,变法虽好,也不能盲目推行,不顾民情。对于商鞅的严苛政策,他确实心存不满。

当晚,嬴渠梁与王后在后宫密谈,神色凝重:"太子此番言行,令朕心忧。他竟被那些旧贵族蛊惑,公然违逆朝政,抵触变法。若他将来继位,变法成果岂非前功尽弃?"

王后叹息道:"太子性情刚直,所见所闻难免片面。回京时日尚短,对变法了解不深,难免有所偏颇。"

嬴渠梁沉思片刻:"朕决定为太子另选严师,加强教导。商君变法,乃百年大计,太子必须深刻理解其中精义。否则,他日继位,恐难担当大任。"

王后点头同意:"陛下明察。臣妾以为,可请上将军赵瑞为师,教导太子兵法;再请太史令李明为师,教导太子治国之道。二人皆明辨事理,又支持变法,必能使太子回归正道。"

正在此时,赢虔求见。得知侄子冲撞商鞅一事,他也深感忧虑:"陛下,臣闻太子之言,心中不安。变法乃强国之基,太子若为旧贵族所惑,实非国家之福。臣愿亲自前往,开导太子。"

嬴渠梁欣然应允:"二弟素得太子敬重,由你去说,或能使他醒悟。"

次日清晨,赢虔来到太子府。此时的赢驷正闷闷不乐地读着兵书,见叔父到来,勉强起身相迎。

"叔父何故突然造访?"赢驷问道。

赢虔摆摆手,示意左右退下:"驷儿,叔父今日来,是为了昨日朝堂之事。"

赢驷脸色一沉:"叔父也来责备我吗?"

赢虔不答,反问道:"驷儿,你可知我秦国为何积弱数百年?"

赢驷一怔:"这......"

赢虔不等他回答,继续道:"因为守旧,因为固步自封。周朝礼法虽好,却已不适合这个时代。六国皆在变革,而我秦国却停滞不前。若非商君变法,如今的秦国,或许已被他国吞并,沦为附庸。"

赢虔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商君变法十年来的成果统计。军队扩充三倍,兵器精良;农业产出增长五成,民众温饱;边境稳固,内政修明。这些,都是变法带来的成果。"

他把竹简递给赢驷:"你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那些旧贵族的抱怨,何者更为重要?"

赢驷接过竹简,仔细阅读,眉头渐渐舒展。

赢虔语重心长地说:"驷儿,叔父知道你心系百姓,不愿见他们受苦。但变法之初,必有阵痛。就像治病,不开刀怎能除去毒瘤?商君所推行的新田赋律法,表面看似增加了农民负担,实则是在建立更公平的税收制度,鼓励垦荒,增加产出。长远来看,受益的正是普通百姓。"

赢虔站起身,走到窗前:"叔父年轻时,也曾对变法心存疑虑。但亲眼见证了变法带来的强国成效后,我深深理解了商君的用心。驷儿,你是未来的国君,肩负着秦国的未来。希望你能放下个人成见,以国家大局为重,支持变法,使秦国真正走向富强。"

赢驷听着叔父的话,心中的抵触情绪渐渐消散。他回想起南巡途中所见的百姓生活改善,以及边境的稳固,不得不承认变法确实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益处。

"叔父教诲,驷铭记于心。"赢驷恭敬地说,"我会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变法的意义。"

赢虔欣慰地点点头:"能听进去就好。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使秦国强大,让百姓安居乐业。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同心协力,包括你和商君。"

闭门思过三日后,赢驷在朝堂上向父王和商鞅道歉,表示自己已深刻认识到变法的重要性,愿意全力支持。嬴渠梁见儿子态度诚恳,心中甚慰,当即宣布解除太子禁足,并任命了两位新师傅,加强对太子的教导。

如今回想起这段经历,赢驷心中既有惭愧,也有成长的欣慰。南巡的见闻,让他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变法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坚持变法的同时,关注民生,赢得民心。

"殿下夜不能寐?"商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赢驷转身,见商鞅独自一人走来,神色平和:"商君也未休息?"

商鞅站到赢驷身边,仰望星空:"老臣年事已高,睡眠渐少。看到殿下帐外灯火未熄,特来一叙。"

赢驷静静地看着这位变法重臣:"商君有何见教?"

商鞅沉吟片刻:"殿下可知,老臣为何会在关键时刻揭发谢云?"

赢驷微微一笑:"商君明哲保身,弃车保帅,自是明智之举。"

商鞅摇摇头:"非也。老臣是真心想纠正变法中的弊端。变法之初,不得不严苛,目的是迅速改变国家面貌。如今根基已稳,是该调整方向的时候了。"

他转向赢驷,目光诚恳:"殿下聪明睿智,对变法既有批评,亦有肯定。老臣希望,将来殿下继位后,能够延续变法的精髓,修正其中弊端,使秦国真正走向富强。"

赢驷深深地看了商鞅一眼:"商君此言,驷铭记于心。变法强国,初衷甚善。驷若有幸继承大统,定当秉承其精髓,更加注重民心所向,内政外交并重,使大秦真正走向富强。"

商鞅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此,老臣死而无憾矣。"

两人相对而立,一老一少,一个是缔造变法的重臣,一个是未来的国君。在这静谧的星空下,他们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为秦国的未来描绘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远处,嬴渠梁站在自己的营帐门口,望着交谈甚欢的两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七律 南巡归来

一月南巡见民情,变法弊端渐分明。

商君知错能调整,太子观察已成鹰。

戎狄西征传捷报,魏国东和结新盟。

归来更有宏图展,富国强兵定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