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变法之路(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秦朝历险记》最新章节。

<div class="tt-title">第183章 变法之路

初夏时节,咸阳城外杨柳依依,田间麦浪翻滚如金色的海洋。南巡的车队浩浩荡荡,自城门缓缓驶出,向南方延伸成一条长龙。

嬴渠梁的御驾居中,四周是精锐的王室亲卫,神情肃穆,装备精良。赢驷骑在一匹青骏马上,紧随父王车驾之后。稍远处,商鞅的车驾也在队伍之中,几名心腹随侍左右。

&#34;陛下此次南巡,规模远超想象啊。&#34;商鞅的心腹低声道。

商鞅眯着眼看着前方御驾,微微点头:&#34;陛下不仅是去视察民情,更是在向天下宣示王权。这支队伍,既是仪仗,也是武力的展示。&#34;

车队离开咸阳不远,便进入了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道路两旁,农民们放下农具,远远地跪拜欢迎圣驾。他们的衣着虽然朴素,但看上去并不破旧,眼神中也流露出对国君的敬畏与期待。

嬴渠梁不时命车队停下,走近农民询问农事、收成和生活状况。最初几站,农民们的回答都十分正面,称赞变法带来的好处,感谢国君的英明决策。

回到车中,嬴渠梁对赢驷说道:&#34;看起来商君的变法确实初见成效,至少在关中近郊,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34;

赢驷点点头,但神色中带着一丝思考:&#34;父王明鉴。只是,我们才离开咸阳不远,这里的情况或许并不能代表整个国家。&#34;

嬴渠梁赞许地看了儿子一眼:&#34;驷儿说得对。越是靠近京畿之地,地方官越会用心经营。真正的情况,要到更远的地方才能看到。&#34;

车队继续南行,翻过几座山岭,穿过几条河流,渐渐远离了咸阳的直接管辖区。到了第三天,他们来到了一个名为&#34;石泉&#34;的县城。

按计划,车队将在此停留两日,休整后继续南下。县令得知圣驾将至,早已在城外数里迎接,并准备了丰盛的宴席。

宴席间,县令谢云恭敬地向嬴渠梁汇报着石泉县的发展情况:&#34;自变法以来,我县农业产出增长三成,民众富足,兵役充足,税收充沛。百姓们无不称颂陛下圣明!&#34;

嬴渠梁微微点头,目光却若有所思:&#34;朕已从商君那里听闻了这些数据。不过,朕此次南巡,更想亲眼看看民间实况。明日,朕要微服私访,请县令不必随行。&#34;

谢云神色微变,随即恭敬应是:&#34;遵旨。只是陛下微服出行,可需要护卫随行?小县僻壤,恐有不测。&#34;

嬴渠梁淡然一笑:&#34;无妨。太子与王室亲卫随行足矣。&#34;

席间,商鞅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嬴渠梁和赢驷,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酒过三巡,他起身向嬴渠梁敬酒:&#34;陛下,微臣敬您一杯。变法十年,成效初显,离不开陛下的英明决断和坚定支持。&#34;

嬴渠梁举杯相迎:&#34;商君之功,朕铭记在心。正是商君的变法,让秦国走上了富强之路。&#34;

商鞅又转向赢驷:&#34;太子殿下,老臣也敬您一杯。您年轻有为,将来必是国之栋梁。&#34;

赢驷起身相迎:&#34;商君客气。国之兴衰,系于政治。商君变法,强国之基,驷铭记于心。&#34;

席间气氛看似和谐,却暗流涌动。酒宴结束,回到驿馆后,赢驷收到了一封密信,是杜阳从暗处送来的。

信中写道:&#34;殿下,石泉县表面繁华,实则民怨四起。县令已布置好一切,准备&#39;展示&#39;给陛下看。明日微服私访,请走南市,那里有民众想见陛下,诉说实情。&#34;

赢驷将密信烧毁,神色凝重。他派心腹去请父王秘密相见。

嬴渠梁听完赢驷的汇报,脸色未变:&#34;朕早有预料。既如此,明日微服出行,就按计划走南市。&#34;

次日清晨,嬴渠梁换上一袭简朴的衣袍,带着赢驷和几名同样便装的亲卫,悄然出了驿馆后门,混入了城中街市。

石泉县城不大,但街道整洁,市集繁华。路上行人络绎不绝,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表面看来,这里确实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嬴渠梁和赢驷走在街上,细心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忽然,赢驷注意到一个角落里,几个衣着破旧的老者正悄悄打量着他们。

赢驷会意,轻轻牵引父王向那个方向走去。一名老者见状,悄悄地做了个手势,示意他们跟随。

几人拐过几条小巷,来到一处偏僻的院落。院中已有十几人等候,见到嬴渠梁和赢驷,急忙跪下,却不敢高声呼喊。

&#34;免礼。&#34;嬴渠梁低声道,&#34;你们有何事要告诉朕?&#34;

一名老者颤抖着站起来:&#34;陛下,我们冒死前来,是想告诉您实情。石泉县看似繁华,实则民不聊生。县令谢云与商君是同乡,得到特殊照顾。他表面推行变法,暗地里却横征暴敛,鱼肉百姓。&#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另一人接口道:&#34;连坐法下,多少无辜之人被牵连。我二弟因为与人争执,被诬告&#39;扰乱秩序&#39;,全家被流放边疆。如今连老母都不知下落。&#34;

又一人道:&#34;县令为显示政绩,强征农夫服役,修建无用的城墙和道路。农时被耽误,田地荒芜,粮食减产。许多人家已经揭不开锅,只能典当田产,沦为佃农。&#34;

嬴渠梁听着这些控诉,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他转向赢驷:&#34;你怎么看?&#34;

赢驷沉思片刻:&#34;百姓无端妄言的可能性很小。既然敢冒险来见父王,想必所言非虚。不如让人暗中调查,一探究竟。&#34;

嬴渠梁点点头,对那些百姓说道:&#34;诸位放心,朕会彻查此事。若县令真有不法,决不轻饶。&#34;

正说话间,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亲卫匆匆进来,在赢驷耳边低语几句。赢驷脸色一变:&#34;父王,县令已派人四处搜寻我们,声称是为了保护陛下安全。&#34;

嬴渠梁冷笑一声:&#34;看来他已察觉异常,怕我们发现真相。&#34;他转向百姓们:&#34;诸位先行离开,朕自有计较。&#34;

离开小院后,嬴渠梁和赢驷故意来到市中心,假装欣赏市景。不多时,县令谢云带着一队卫士匆匆赶来:&#34;陛下!您怎么到这里来了?小民杂处,恐有不敬,还请速回驿馆。&#34;

嬴渠梁神色平淡:&#34;朕只是想亲眼看看民间疾苦,有何不可?&#34;

谢云连忙道:&#34;陛下体恤民情,自是美事。只是您贵为国君,若有闪失,臣万死难辞其咎啊!&#34;

嬴渠梁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34;是吗?那你觉得朕应该看些什么?&#34;

谢云松了一口气:&#34;回陛下,小县虽然偏远,但也有些特色。我们的丝织坊技艺精湛,粮仓充实,还有新建的学堂,都是变法后的成果。不若请陛下前去一观?&#34;

嬴渠梁点点头:&#34;也好,就依县令所言。&#34;

接下来的半日,谢云带着嬴渠梁参观了县中最繁华的地段,展示着表面的繁荣景象。每到一处,都有精心安排的百姓出来歌颂变法和国君。嬴渠梁面带微笑,看似满意,实则心中了然。

晚上回到驿馆,嬴渠梁召集了心腹亲卫:&#34;今夜子时,你们分头行动,一队去查县衙档案,一队去调查粮仓实情,还有一队去收集更多百姓的证词。天亮前回来复命。&#34;

子夜时分,嬴渠梁正在灯下与赢驷商议对策,忽听外面有轻微的响动。两人警觉地停下交谈,只听窗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34;陛下,是我,商君。&#34;

嬴渠梁示意亲卫开门,商鞅独自一人走了进来。

&#34;深夜拜访,有何要事?&#34;嬴渠梁问道。

商鞅神色凝重:&#34;陛下,臣今日察觉异常,特来禀报。石泉县令谢云,确有不法之处。他假借变法之名,中饱私囊,残害百姓。此事,臣实不知情。&#34;

嬴渠梁与赢驷对视一眼,有些意外:&#34;商君此言当真?&#34;

商鞅正色道:&#34;千真万确。臣执掌变法多年,确有疏忽。一些地方官假借变法之名,行不法之事,有负陛下圣恩。臣特来请罪,并请陛下严惩不法之徒,以正视听。&#34;

嬴渠梁深深地看了商鞅一眼:&#34;商君果然忠心为国。既然如此,朕明日便要彻查此事,给百姓一个交代。&#34;

商鞅躬身告退。出了房门,他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

&#34;大人,&#34;他的心腹迎上前,低声道,&#34;您何必亲自向陛下揭发谢云?他可是您的同乡故旧啊。&#34;

商鞅淡然道:&#34;大局为重。我早已收到消息,陛下已知谢云不法。若不主动请罪,只会让陛下更加猜忌。弃车保帅,方为上策。&#34;

次日朝议,嬴渠梁雷霆震怒,当众宣布撤免谢云县令之职,交由王室法司彻查其罪行。同时,他命令检查石泉县的账簿和粮仓,追缴被贪污的财物,发还百姓。

&#34;此次南巡,朕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34;嬴渠梁对众臣说道,&#34;变法本是好事,但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假公济私,扭曲政策,导致民怨四起。这种情况,必须立即纠正!&#34;

他转向商鞅:&#34;商君,变法大业不能因小人而毁。朕命你立即草拟新的监察制度,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同时,修订连坐法的严苛条款,减轻无辜者的负担。&#34;

商鞅恭敬应命:&#34;臣遵旨。变法本为富国强兵,造福百姓。若有弊端,臣定当全力纠正。&#34;

接下来的几天,嬴渠梁亲自参与了对石泉县的整顿工作。被冤枉的百姓得到平反,被贪污的财物被追回,谢云和同谋被押解回咸阳治罪。一时间,嬴渠梁的威望在当地百姓中大大提升。

车队继续南行,接连又查处了两个存在类似问题的县城。每到一处,嬴渠梁都亲自接见百姓,听取民意,整顿吏治。商鞅则全力配合,不断调整政策,使变法的推行更加人性化。

一个月后,南巡队伍来到了与魏国接壤的边境重镇——石门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