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权臣祸国(八)(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末争雄》最新章节。
交税的时候,银子是按照入仓价格算的,每担粮食三钱三分,一亩地的税基就是一两三钱,按照三十税一,加上辽饷、剿饷、火耗等各类名目,最终就是每亩一钱二分到一钱三分之间。
袁继咸自然是知道这笔账的,正常年份,这个税率相当于农户的四分之一收入要上缴,若是再遇到黑心的官吏从中克扣私藏,几乎就要到三分之一。
在生产力低下、人多地少的地方,许多家庭的余粮就撑不到第二年开春。
但若是遇到灾年就不是这么算了,一旦出现大规模减产,这个税率就是逼死农户。
“江夏没有水涝灾害吗?为什么陈大人如此自信?谷贱伤农如何解决?为何折银能有七钱以上?”
“水涝灾害自然是有的,不过自三年前,学生就接连同乡绅联合,修堤围垸,调节水旱。此三年间,江夏暂无重大灾害。谷贱伤农,本是商贾囤积所致,合作社将各村庄道路拓宽,将粮食收储、运输、研磨、上市全部统合起来,一体经营,平抑全年粮价,各府县百姓受益,农户多得余银。大人若是感兴趣,可以抽空视察,学生全程陪同。”
“此乃善举。难怪绣青对你多有推崇。老夫赴任武昌,除民政外,还有练兵、筑城等各项任务,子安若是有余力,该为国事分担。”
这就是找陈吉发出钱的意思了,当他是冤大头宰呢。
但陈吉发也不傻,该出的钱出,不该的他也不会乱出。
“大人心系地方安宁,学生自然是要尽力的。不过,合作社的各项收益,其实还是农户、士绅、商户按股分配的,学生只能尽力劝捐。”
“你有这个心就好。老夫观江夏、武昌城池破旧,准备筹集银两加固,回头会让黄同知与你商议。”
“学生定当竭尽全力。”
谈完钱粮的事情,陈吉发从袁继咸这里出来,转头就去了黄同知那里。
这位黄同知是武昌本地的举人,邓来鸾知武昌时,就与陈吉发建立了很好的关系,甚至家中亲友,多在合作社入股。
此时去,两人嘀嘀咕咕,大致摸清了袁继咸的底线。
原来,袁大人来武昌府,是镀金的。
袁继咸与杨嗣昌关系还不错,因其知兵事,推荐为武昌知府,巩固江防,支援襄阳。
目的,是想让他赶紧立功提拔。
“陈大人不妨想想办法,赶紧让他立功走人。”黄同知小声建议道,“此人满心朝廷大义,并不太听得进我等富民之论。江夏、武昌本无匪盗,陈大人又接连组织人手北上驱逐流寇,花冤枉钱加固城池实为不智。而且,听说他盯上了汪元兆汪县令,似是要查他贪腐的问题。此等人若是久在江夏,还不知要搞出什么幺蛾子,祸害民生。”
这就是经济利益捆绑的威力。
袁继咸这位清流大员,或许意识到了陈吉发与合作社的巨大影响力,但却没想到,对于许多基层官吏而言,个人利益远高于朝廷大义。
这位黄同知显然对袁继咸找合作社要钱修城池非常反感,不仅没有找陈吉发的麻烦,反而与他沆瀣一气,通风报信。
陈吉发连忙拱手道谢:“黄大人提醒的是,小侄这就去联系各路关系,看能不能帮袁大人疏通疏通。另外,小侄这里去年杀的流寇,还剩了些首级无处堆放,您看是否请帮忙疏通下,让姚泽孝报个功劳?”
“好说好说,姚千户也是老夫看着长大的,是个好孩子,自然当快些成长。”
“首级有些多,您家中若有子弟需要立功,也可以一并报了。都是陕寇,能经得起兵部查验。”
黄同知眼睛更亮了,连连点头。
“甚善!陈大人先请回府,老夫联络妥当,再去您府上拜会。”
“大人太客气了,您找人通知声,小侄自会来拜访。”
“哈哈,好说好说。”
沆瀣一气的两位狗官勾兑完毕,各取所需,都回去私下联络去了。
陈吉发击败张献忠后,没有急着报功,而是硝制首级,趁着冬天冰雪天气埋在地窖里冷藏,就是为了用在关键时候。
如今既然大家都觉得袁继咸有碍合作社发展,那就没必要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