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杀招尽出的朱允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帝国之我若身为建文帝》最新章节。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起兵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前,灰蒙蒙的天空之下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人的身上一整个湿腻感让人不禁有了一丝寒意。
一众官员打着油纸伞在午门前聚集着,为首的便是些皇亲国戚他们分成好几堆站在百官前列与诸位大臣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些人皆眼高于顶,向来以皇族宗室自居不愿与百官有任何交集。大家也早都见怪不怪了,毕竟这些人发起狠来连当今圣上的面子也都丝毫不顾。
往后便是勋贵集团不过都是些年轻面孔,皆是靠父辈蒙荫才坐上高位的。大多在朝中没啥根基,但是也不乏像徐辉祖和李景隆这些深受太祖皇帝赏识而手握兵权的实权中青代。
最后面的便是以六部官员为首的文官集团和所剩无几的前朝武将,他们都极为默契的站在各自的区域里似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们完全隔开了一样。
“王大人,你知道吗?就在三日前圣上下诏商讨伐燕事宜,曹国公从兵部回来之后便是闭门不出谢绝任何访客了。
我听我表哥说第二天晚上就看到几个身穿前朝飞鱼服的人进了国公府,直到今日国公府至今没有一人出来过。
而且齐泰,黄子澄两位大人这几天就像是人间蒸发了般毫无踪迹。
你们说会不会是出了什么事了?”人群中一名官员小声的和一旁的同僚嘀咕着。
“张大人你可别说笑了,曹国公何许人也他能出什么事情.......”哪知道自己的这位同僚是个大嗓门即便是小声议论还是引得一众官员侧目。
眼看着一旁的御史已经拿出笔记录着,那名官员恨不得自己现在就已经死了。
当众议论上官今年升迁怕是无望了,就在官员暗自祈祷众人能赶快将目光从自己身上转移走的时候,无意间瞄见了远处一脸阴沉盯着自己的顶头上司兵部左侍郎景清。那名官员只觉双膝发软忍不住得就要倒下去了。
他心中最不愿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景清派人让他过去问话。
那名官员只好拖着灌了铅的双腿,迎着诸多官员的注视,缓慢得前行。
“本官问你,我不在京中这段时间兵部究竟发生了何事?本部主官三日不在,官员就无一人处理事务。各地的奏报都已经堆积如山了!偌大的兵部就像没人一般,今日大朝会也不见本部员外郎以上官员到场这是为何?而且兵部之外为何会出现那么多锦衣卫,他们不是太祖一朝就已经裁撤了吗?”
听到锦衣卫三个字那名官员也是满眼震惊一脸迷茫地说道:“下官不知,三日前我部官员领了圣旨联合六部一些官员与五军都督府商讨事宜之后那些人就没有再来兵部点卯了。我等也不敢过多询问只是私下打听到他们都是闭门在家没有外出。其余的卑职就一概不知了。
至于大人所说的锦衣卫小的昨夜当值并未看见。”
眼看上朝的时间就要到了景清也不好做过多询问只是警告了那名官员一番便放其离开了。
“吕大人这件事你怎么看?”景清转头看向一旁端坐的礼部尚书吕昶。
年逾古稀的吕昶却是摇摇头无奈出声:“看来是要变天了,上位长大了做起事来密不透风。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这在场的也都是被蒙在鼓里的。那些姗姗来迟的怕是知道些内情!”
朝着吕昶的视线望去只见又有一众官员低着头疾步而来,正是六部这三天未曾露面的那一批。
那些个官员只是一味的找到自己的位置站立,面对周围同僚的询问始终闭口不言。
景清巡视了一番开口问道:“吕大人为何不见我部齐尚书,右侍郎。户部,工部似乎也有几个侍郎没有到场?”
就在这时钟鼓之声响起,吕昶示意景清噤声。
众官员纷纷按照品级依次站好缓步走进太和门。
三声鸣鞭,鼓乐声止。象征着皇帝的龙纛缓缓靠近御台。
待到朱允炆落座司礼太监唱喝,百官纷纷朝贺山呼万岁。
“今日朝会由陛下亲自主持,百官跪拜以听圣训!”魏贤尖锐的声音响彻整个太和门。
这一嗓子直接让刚刚站起的大臣们又一次跪伏在了湿漉漉的青砖之上。
“朕初登大宝便遭奸佞所迫,致使叔伯兄弟反目成仇,天下百姓遭受刀兵之祸。实朕之过也!幸得曹国公李景隆忠君爱国让朕得以看清奸臣嘴脸。
然悔之晚矣!湘王朱柏蒙冤丧命,周王朱橚受冤削爵。朕实愧于太祖高皇帝教诲,故下‘罪己诏’上告太祖高皇帝英灵,下慰天下臣民之心。
特此恢复二王爵位俸禄,以亲王礼节厚葬湘王。”朱允炆装出十分自责忧伤的样子,时不时还咳嗽两声就像是重病缠身一般。
面对这种情况,台下的百官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二位王爷不都是陛下授意被曹国公办成了铁案了吗?
现在就连燕王都被逼造反了陛下这时候跳出来说出了问题是示弱服软还是另有所图呢?
一些心思活络的官员们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究竟要如何站队了,毕竟只有选好了队伍才能在这场皇室宗亲的争斗中笑到最后。
“出京巡查各地的按察使也都归来了。朕没有看到朕心中心心念念强盛的大明,看到的却是各地按察使向朕奏呈关于官员徇私枉法,大肆敛财;豪强士绅兼并土地,肆意欺压百姓。
今岁并无大灾南方诸省却是流民四起混乱的大明。
即便是太祖一朝最艰苦的那几年,百姓也没有到这种程度。
你们让我看到的是地狱般的可怖景象,这哪里还是一个新生王朝该有的样貌。你们一个个的在朕的面前装的温良恭谦,可一眨眼就变成了百姓眼中眼中狰狞恶鬼站在我大明朝的身体上吃着人血馒头,一点点的搜刮着民脂民膏。
活脱脱一个王朝末年瓜分利益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僚,你们当中是不是有人已经将朕视作秋后的蚂蚱了!”
朱允炆的一声怒吼直接将这满朝的文武吓傻了,纷纷跪伏在地。
“臣等不敢!望陛下明鉴啊!”
“哼,还不敢?我看你们敢得很啊!我大明建国才三十余年土地兼并严重,官员贪墨蔚然成风。纵观古今哪朝哪代有你们这么疯狂?
你们丝毫不把朕放在眼里。下一步你们是不是打算把我这个阻碍你们升官发财的皇帝也换掉?大伴你让这些不到黄河不死心的猪猡们看看,看看他们干得好事!”朱允炆胸腔剧烈的起伏着但眼神却异常的平静。
“经查,昨夜尚膳监与外臣勾结往宫中茶水下毒欲意谋害陛下,贼首被当场诛杀。据其同党交代是几个官员家中的管家私下递了银子,让他们陷害皇上。”
朱允炆才懒得花心思去想底下的这些大臣是否怀有二心,毕竟下毒只是朱允炆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码为的只是清除掉燕王安插在宫中的眼线。
“朕对诸位卿家不薄啊!你们为何会生出此般心思?朕想不通,也懒得想了。约莫是太祖高皇帝裁撤锦衣卫后,朕待你们过于宽宥才导致你们当中的某一些人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
朱允炆冰冷的语气让百官胆寒,因为他们都不清楚自己还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
“从今日起重开锦衣卫衙门监察百官,内宫之中增设东厂管理内庭由司礼监统摄。至于究竟是何人胆敢谋害朕,朕会让锦衣卫一查到底。”
说完朱允炆便大手一挥,四周的帷帐同时落地。露出后面乌泱泱跪倒一大片的宫女太监,他们都被堵住了嘴巴五花大绑由锦衣卫押解着。
“斩!”魏贤一声令下,这几百名宫女太监纷纷人头落地。
一些胆小的官员早就瘫软在地,湿了裤裆。当即便有锦衣卫上前卸去他们的顶带官衣当众拖了出去。
“入奉天殿议事。”魏贤高喝一声便跟随着朱允炆缓步走下御台进入奉天殿中。
百官也只好咬牙踏着那血水跟了上去,殿前早就有一众锦衣卫等候着了。
“诸位大人麻烦擦拭干净污渍!”
看着锦衣卫递过来的居然是刚刚被斩首太监的官服也是一阵头皮发麻。但也不敢多说什么颤颤巍巍的接过自顾自的清理起身上的污垢。
朱允炆坐在龙椅之上看着百官的神情,顿感满意。这番杀鸡儆猴很显然效果不错。
朱允炆当即给人群之中的礼部尚书吕昶使了个眼色。
吕昶会意朗声道:“陛下,微臣有本启奏!”
“赐座!”
“陛下,臣昨夜就已经收到了锦衣卫和刑部关于此前各地藩王调查的详细奏报。其中除去湘王,周王是被污蔑以外,其余诸王的罪行尽皆属实。
而且燕王起兵一事其中也有很多蹊跷,似乎是被其部下大将和僧人裹挟所致。这在刑部尚书关于齐泰,黄子澄二人的供词和他二人与地方官员往来书信之中皆有详细记载。
还请陛下就此事做出圣裁!”
朱允炆打开由锦衣卫捏造的齐黄二人的供词假模假样的观看了一番:“岂有此理,这二人居然有如此大的胆子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构陷亲王,逼反藩王。”
“朕看此事不需要再经过三司会审了,从齐黄二人与各地官员的往来书信看来确实如此!”
“来人啊!拟旨。”
“齐黄二人,结党营私,欺君罔上,构陷忠良立即处斩夷三族。命锦衣卫全力搜查同党若有包庇者同罪论处。”
这时,吕昶也和朱允炆打起了配合说道:“陛下,齐黄二人罪孽深重就如此处置如何向天下臣民交代啊!他们折辱了陛下颜面,离间了皇族宗亲。
微臣以为当灭九族,同时贼首当游街示众,瀑尸三日。由我礼部发布告示向全国揭发其罪行,并将他们的尸首送给燕王殿下好解开误会啊!”
“还是老师您思虑得当,不愧是我大明朝的中流砥柱。只不过这灭其九族是不是太残暴了。再者四叔他当真是被人裹挟即使是将他二人尸首送去也没有用啊?
老师此前不也教导过朕为君者当以仁爱治天下吗?”
朱允炆眨巴着眼睛看向底下的吕昶心想:老头你也太毒了吧,诛九族这可和我们昨天晚上说的不一样啊?
吕昶端坐殿上对于朱允炆询问的目光于是无睹,只是一味地磕头:“陛下圣明啊,臣自愧不如即便对于罪人陛下也愿意宽宥他们的族人,当如尧舜。
但重症还需猛药,还望陛下明正典邢!”
“那边听老师的吧,诛其九族!”朱允文看似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就在这君臣二人的双簧之下轻而易举的就断了燕王起兵靖难的理由,将舆论彻底扭转,还打出来朱允炆仁爱的名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