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明时空的扭转:护国运之役(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

隆庆帝感激道:“多谢皇祖奶奶关怀,孙儿定不负所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隆庆帝与张居正紧密合作。张居正每日进宫与隆庆帝商讨新政细节,制定推行步骤。

一日,张居正拿着一份详细的计划书进宫,兴奋地对隆庆帝说:“陛下,一条鞭法推行计划已初步完成。我们可先在几个州县试点,观察效果,再逐步推广。”

隆庆帝仔细翻阅着计划书,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张卿果然办事得力。就按你说的办。试点之事,你亲自挑选能干的官员负责,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张居正领命而去。在试点州县,负责的官员们严格按照计划推行一条鞭法。起初,百姓们对新政心存疑虑,议论纷纷。

有百姓担心地说:“这新法子真能让咱少交税?不会是糊弄人的吧?”

也有人说:“听说要把各种税都合在一起,不会反而更重了吧?”

官员们耐心地向百姓解释:“乡亲们,这一条鞭法就是为了让大家交税更明白、更公平。以前税目繁多,大家交了多少都不清楚,还容易被不良税吏盘剥。现在把税统一起来,按亩征收,公平合理,大家负担只会减轻。”

随着时间推移,百姓们渐渐发现,新政实施后,交税确实变得简单了,而且负担也有所减轻。试点州县的税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为税收公平合理,许多原本隐瞒不报的土地重新登记纳税,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消息传回京城,隆庆帝龙颜大悦:“张卿果然不负朕望!这试点效果如此之好,可加快推广速度。”

张居正却谨慎地说:“陛下,虽然试点成功,但推广过程中仍需谨慎。不同地区情况不同,还需因地制宜。臣建议先在周边几个相似的州县推广,积累经验后再全面铺开。”

隆庆帝点头赞同:“张卿考虑周全,就依你所言。”

然而,随着一条鞭法推广范围扩大,一些既得利益者坐不住了。江南地区的大地主们联合起来,派代表进京面圣,试图阻止新政继续推行。

在乾清宫中,这些代表们跪在地上,为首的一位老者声泪俱下地说道:“陛下啊,这一条鞭法实在是害苦了我们这些小地主啊!如今按亩征税,我们的赋税大大增加,实在难以承受啊!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救救我们吧!”

隆庆帝皱起眉头,严肃地问道:“你们口口声声说难以承受,可朕推行一条鞭法,本意是为了让税收公平公正,减轻百姓负担。你们这些土地多的,多交点税,难道不合理吗?”

另一位代表急忙说道:“陛下,话虽如此,但我们也有难处啊。我们的田产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如今新政一来,我们的生计都成了问题。而且新政推行后,市面上银钱流通变化很大,我们卖粮换钱交税,损失惨重啊!”

朱厚照在一旁听得不耐烦了,跳出来大声呵斥道:“哼,你们莫要在这里胡言乱语!你们这些大地主,平日里仗着土地多,巧取豪夺,不知压榨了多少百姓。现在不过是让你们承担应有的赋税,就喊苦喊累!”

朱佑樘也面色凝重地说道:“陛下,这些人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妄图阻碍新政。一条鞭法关乎大明的未来,切不可因他们的几句怨言就动摇决心。”

隆庆帝点点头,目光坚定地对代表们说:“朕心意已决,一条鞭法不会更改。你们回去好好想想,莫要再做无理取闹之事。朕推行新政,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为了天下百姓。你们若能配合,日后大明繁荣,你们也能从中受益;若执意反对,休怪朕不客气!”

代表们见隆庆帝态度坚决,不敢再多言,只得灰溜溜地退下。

但他们并未就此罢休,回到江南后,便暗中串联,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闹事。一时间,江南部分地区出现了小规模的动荡。

消息传到京城,隆庆帝勃然大怒:“这些人竟敢如此大胆,公然违抗朝廷政令,煽动民乱!张卿,你即刻安排人手,前去江南彻查此事,严惩幕后主使!”

张居正领命后,迅速选派了得力的官员前往江南。这些官员抵达后,深入调查,很快便掌握了大地主们的犯罪证据。

为首的几个大地主被抓了起来,押解进京。在朝堂上,隆庆帝亲自审问:“你们可知罪?竟敢煽动百姓闹事,破坏新政推行!”

为首的大地主仍妄图狡辩:“陛下,我们也是无奈之举啊,实在是新政让我们难以生存……”

隆庆帝打断他的话,怒喝道:“一派胡言!你们平日里贪婪无度,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大局。今日若不惩处你们,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来人,将他们打入死牢,秋后问斩!”

这一番雷厉风行的举动,震慑了其他心怀不轨之人。江南地区的动荡迅速平息,一条鞭法得以继续顺利推广。

随着新政的推行,大明的经济逐渐复苏,百姓生活日益改善,朝堂风气也焕然一新。

翌日,朱棣、徐妙云、朱佑樘和朱厚照齐聚乾清宫。朱棣看着隆庆帝,满意地说:“载坖,你这几个月的表现朕很是欣慰。新政推行虽历经波折,但你始终坚定,大明有你,朕放心了。”

隆庆帝赶忙跪地叩谢:“皇叔祖、皇祖奶奶及孝宗皇帝、武宗皇帝的教诲,孙儿时刻铭记于心。若无诸位先辈的指引,孙儿绝无今日的成就。”

徐妙云微笑着说:“继续努力,莫要骄傲。要时刻关注民生,让大明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朱佑樘温和地说:“治理国家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不可有丝毫懈怠。希望你能将这份责任一直扛下去,为大明开创更辉煌的未来。”

朱厚照拍着隆庆帝的肩膀,笑道:“哈哈,干得不错!以后咱大明肯定越来越威风!”

隆庆帝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道:“孙儿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祖宗期望,让大明江山永固!”

隆庆帝说完,抬起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如今新政初显成效,朕打算进一步加强海防建设。沿海地区时常受到倭寇骚扰,百姓苦不堪言,若不解决,始终是心腹大患。”

朱棣目光中透露出往昔的霸气:“此事确实刻不容缓。想当年,朕派郑和下西洋,大明水师威震四海。如今加强海防,重振水师雄风,势在必行。”

朱佑樘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陛下有此决心甚好。加强海防,不仅要增添战船、训练水师,更要注重人才培养。只有拥有一批精通海战、忠诚爱国的将领和士兵,才能保沿海平安。”

隆庆帝点头称是:“孝宗皇帝所言极是。朕打算在沿海各重要港口设立水师营,选拔年轻有为之人进行严格训练。张居正在这方面已给朕提了不少建议,我们正着手筹备。”

朱厚照兴奋地搓搓手:“哈哈,这事儿听起来就带劲!到时候让那些倭寇见识见识咱大明水师的厉害,打得他们屁滚尿流!”

徐妙云却一脸忧虑:“虽说要加强武力防御,但也要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能不动兵戈,尽量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隆庆帝恭敬地说:“皇祖奶奶教导得是。朕会一面加强海防力量,一面通过外交手段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争取和平的沿海环境。”

此时,张居正进宫求见。行礼之后,张居正说道:“陛下,关于水师建设,臣已拟定了初步方案。从战船打造、人员招募到训练计划,都有详细安排。另外,臣建议在沿海设立多个了望哨和烽火台,以便及时发现敌情。”

隆庆帝接过方案仔细翻阅,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张卿办事果然周全。就按此方案执行,所需的钱粮物资,朕会让户部全力支持。”

张居正又说:“陛下,还有一事。随着新政推行,商业日益繁荣,许多沿海城市出现了民间的海上贸易活动。臣以为,可适当加以引导和规范,既能增加国家税收,又能促进经济发展。”

隆庆帝思索片刻后说:“张卿此议甚妙。但海上贸易风险大,且涉及诸多复杂事务,你可有具体的管理办法?”

张居正胸有成竹地回答:“陛下,臣建议设立专门的市舶司,负责管理海上贸易。制定详细的贸易规则,对商船进行登记、检查,收取合理的关税。同时,鼓励民间商人组建商会,互相协作,共同应对海外贸易中的各种问题。”

隆庆帝高兴地说:“好!就依你所言。此事也交给你负责,务必把海上贸易这一块管理好。”

朱厚照在一旁咋呼道:“嘿嘿,这海上贸易要是搞好了,说不定咱大明的银子能像海水一样多!”

众人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朱佑樘提醒道:“陛下,在发展经济、加强海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文化教育。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文化的滋养。”

隆庆帝认真地说:“孝宗皇帝提醒得是。朕打算修缮各地的学府,鼓励学子们钻研学问,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所用。另外,对于民间的文化艺术,朕也会大力支持,让大明文化更加灿烂。”

朱棣微微点头:“载坖,你能如此考虑,甚好。一个国家只有文治武功皆备,才能真正屹立于不败之地。朕期待着大明在你的治理下,开创出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隆庆帝再次跪地,庄重地说:“孙儿定不辜负皇叔祖的期望,愿以毕生精力,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此后,隆庆帝在张居正的辅佐下,大力推进水师建设、海上贸易管理以及文化教育发展等各项事务。在朝堂之上,君臣一心,共同为大明的未来谋划;在民间,百姓们安居乐业,对未来充满希望。整个大明王朝仿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稳步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