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门贵胄?(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六龙同朝,家父千古暴君?》最新章节。
东魏武定三年。
三月。
空山新雨过,草长莺飞时。
秃鹫滑过湿润的天空。
自邺城北门一路向晋阳的驰道畅通无阻。
一队人马宛若黑线向南延伸而去,可若是放低视野,则有漫如潮水无休无止姿态。
临近京畿,沿路山泽田野间零零散散躬身着数多人,似是农夫松土春播劳作,采桑养蚕时。
可若是拉近视野,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农夫具是高颧高鼻白面者,与传统中原长相大相径庭。
而在邺城【东魏国都】城郊西北处。
虎贲驱道,华盖侍立,旌旗蔽空,场面盛大,俨然一副接驾仪态。
紫陌【京郊大道】上的朝服华冠者聚作一团,交头接耳看似杂乱无章,却又皆是面北而立。
品级越高者越靠近中正前处,尊卑有序,等级森严。
为首者身高八尺,形貌俊逸,一袭绛袍更是猎猎生风,乃是渤海王嫡世子高澄。
而其左者是一反复挪移,眉头紧锁的黝黑男子,大颊兑下,其貌不扬,与英俊的高澄站在一起很是突兀,仿若绿叶衬鲜花。
高澄年仅二十五岁,却已加封大将军,领中书监,相当于东魏的宰相之一,邺城的实际掌权者。
而这一切除却是高澄本身实力确实过硬,更为令人感慨万千的是谁让人家有个权柄滔天好爹呢?
高澄胡须初长,大手扣着左侧略矮自己两指的黝黑男子,一脸玩味道:
“侯尼于,一向沉着寡言的你何以神色如此不安?今日父亲入朝,这难道不该是个值得高兴的好日子吗?”
被唤作侯尼于的黝黑男子正是高欢嫡次子,年方二十,高澄的同胞母弟,尚书左仆射【宰相之一】,太原郡公高洋。
【高洋鲜卑名是侯尼于】
高澄身为高欢长子,对待诸弟都很疼爱,唯独很不待见自己这位被高欢多有赞誉的二弟。
面对高澄的一脸戏谑却又不容扫兴的姿态,高洋躬身作拜:
“昔日父亲在此兵甲不过三万,在此迎战尔朱兆二十万之众,依旧可以神情自若。
而如今朝廷旁无强敌环伺,父兄权柄朝野,我又有什么值得不安的呢?
我之所以反复挪步,不过是多时未见父亲,翘首以盼而已。
大兄何以如此草木皆兵,莫不是因两年前李昌仪之祸而耿耿于怀?”
【北魏中兴二年(公元532年),大丞相高欢亲自率军屯兵紫陌,迎战尔朱兆二十万联军,大胜之】
“哈哈哈,侯尼于言辞敏洽,果真一如既往!”
高洋再次躬身谢过高澄,神情自若,举止合乎法度。
高澄袭承魏武遗风,好人妻广为人知,早在十四岁便趁着父亲高欢出征讨伐的时机私通庶母郑大车,英年早获【大车驾驶员】的成就。
后来高澄因此被凯旋而归的高欢打得半死,月余下不来床。
若非母族势力和时是“四贵”之一的司马子如的说项求情,高澄的世子之位险些遭到废黜。
而在两年前,高澄看不惯身为御史中尉,理应监察百官,却纵容权贵犯法的高慎已久。
而后高澄又听闻高慎的妻子,李昌仪容貌美艳出众,遂起歹心,在宴会等相逢之际多有调戏李昌仪以恶心高慎。
最终导致了后来出任北豫州刺史的高慎携虎牢险关归降西魏,揭开了两魏第四次大战——邙山之战的序幕。
最终西魏溃败,东魏险胜。险胜但痛失统一东西良机的高欢由此平添一缕白发,亦使始作俑者的高澄多有自责。
如今高洋旧事重提,吃瘪的高澄只好松开扣住高洋的大手,不再与高洋言语,嘴中却是咬牙切齿,一副比吃了苍蝇还要难受。
而高洋心上的石头却仍未落地,在接下来迎接中目光多有回移,仿若在等待什么至关重要的消息。
少顷,马蹄滚滚。
一骑。
两骑。
百官眼前本该一望无际的驰道上如蝗群般涌现出披甲骑士。
中军为首者身穿红色圆领袍服,脚踏长靴,头戴皮弁,外披白色毛皮斗篷,来者正是东魏大丞相,渤海王高欢。
负责礼乐的官吏一声令下,紫陌上的鼓声擂起,笙乐吹奏声紧随其后,乐人们尽情卖弄着风骚。
卖力程度比起在圣御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时任中书侍郎,兼管宫中乐人的崔季舒看着自己亲自调教多时的乐人们派上用场,两撇八字胡亦是微微扬起。
年纪刚满五十的高欢翻身下马,身手矫健如常,能与围来的大臣们一一寒暄旧往而过。
高欢拉来高澄的手勉励道:“我久在晋阳,年纪也大了。如今京城大事俱托你一人,此番入朝京畿,道旅两旁农桑乐业有成,可见你治下有方,汝父甚慰之。”
高欢又拉来高洋的手:“你的兄长聪慧有大略,但多有跋扈之举,你在他的身边要好好劝谏辅佐他。”
高洋温顺颔首称道:“谨遵父亲教诲。”
高洋眉目低敛,他意识到了哪怕动作矫健,但自己的父亲也难逃年迈颓靡之势。
因为往年的阳春三月,高欢是不会身披毛皮斗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